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doc_第1页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doc_第2页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doc_第3页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doc_第4页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课题名称: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班级:高一(10)班课题组成员:许国璐 董泽鑫 李月满 焦雪琪 李明辉指导老师:王春梅时间:2012年5月20日社会在向着高速高效全能的方向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祖国的未来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作为年轻一代,青少年需要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还有人际交往的烦恼等各种问题。应对烦恼,抵抗逆境的能力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它已成为现在社会要想成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属于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的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造成适应社会的困难,而且可以给他们成年后人格的健全发展及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留下隐患。培养心理承受能力,要从小时抓起,从根源注意。因此,青少年心理承受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而且是家庭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作为青少年自身,也应学会自我排解,自己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据调查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没能考取理想学校;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 (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经常受到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可以讲心里话的朋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不良等。 (3)兴趣、愿望方面。自己的兴趣得不到成人的支持,而受到过多的限制和责备;或由于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等。 (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和委屈;自感多方面表现都很好而没评上“三好生”、没选上班干部;个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别人等。 人之所以会产生挫折感,主要有两种原因导致: (1)外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即由自然环境的限制(恶劣的气候、洪水等)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约束(政治、经济、法律、婚姻等)所导致的挫折感。 (2)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即由于本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某些生理缺陷等)和意识到自己不能胜任,无法协调时所产生的挫折感。中学生随着自身身心发展和社会活动时间的增多,在心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增强,另方面由于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不稳定,不完善,承受能力较弱,所以极容易产生挫折感。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人们都有一种摆脱困境、减轻不安、稳定情绪、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倩绪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惟因世界观、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不同,每个人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有差异,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1)升华。人的有些行为和欲望,如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或不为自己理智所接受。如果将其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并有利于本人和社会时,便是升华。如有些同学对班里的成绩优秀者存在嫉妒心理,他不将它表现出来,而是将其作为促使自己奋发的动力,这便是升华的表现。升华因使原来的欲望得到间接宣泄而消除了焦虑感,还可以使个体获得成功的满足,所以具有积极意义。 (2)补偿。指个体在追求目标、理想的过程中受挫后,改变活动方向,以其它可能成功的活动来弥补,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3)认同。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感时,将自己比拟成其他成功的人,藉以在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感,从而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痛苦。如有的中学生通过模仿祟拜偶像或名人的言行来得到内心满足,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决心。 (4)幽默。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摆脱失衡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 同样面对挫折,人们的表现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心理学上所称的“挫折容忍力不同”。有些人若无其事;有些人痛苦万状;有些人百折不回;有些人一蹶不振。那么人们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大相径庭呢?影响人的受挫折能力的因素:(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较之体弱多病有生理缺陷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2)挫折经验。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人较之知识贫乏、生活安逸的人更能抵制挫折。 (3)个性特点。开朗豁达、意志坚定的人更能适应挫折。 (4)抱负水平。希望值过高的人容易遭受挫折打击。 (5)心理准备。预先想到可能会出现挫折,心理有准备,当挫折来时,更能承受。 (6)主观判断。能对挫折作出客观评价、正确归因,就能恰当地应对挫折。我们虽然不能杜绝挫折的产生,但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去积极地应对挫折。 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于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增强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1树立坚定正确的信念。信仰危机最容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崩溃,没有了精神支柱很难承受住各方面强大的心理压力。 2提高认识水平。知识贫乏,闭目塞听,就容易钻牛角尖,变得心胸狭窄。中学生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往往偏激、片面,为一点小事就心烦、生气。因此,应该学习辩证法,提高认识水平。 3学会调节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低虽然容易实现,但并不能带来满足感,会觉得生活乏味;抱负水平过高,超过了自己的能力水平或社会现实,又会因失败而苦恼,变得颓废。为学会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平,既不得过且过,又不好高骛远,这样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4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中学生情绪波动大,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应学会对不愉快的事冷静分析,学会理智抑制不必要的冲动,不感情用事,做到情感适度。 5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搞好人际关系。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别人,就会事事处处感到不顺心、不如意,常常为嫉妒而烦恼。只有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才会心理平衡。 6丰富精神生活,积极休息。休息可以是睡觉,也可以是开展文娱活动,而后者这种积极的休息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7多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给人创造了融洽、亲切的气氛,它能给人以温暖,以精神力量;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人更开朗、活泼,有益心理的健康发展。 8培养幽默感。幽默可以消除烦恼,令人心情愉快。当然,幽默应该是有节制的、适度的。 9心理疗法。如果已经有了心理疾病要到心理咨询机构及时诊治。10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11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12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朗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1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14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情绪反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产生。因此改变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达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 15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16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通过个别交谈,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我国改革开放后的20年,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环境趋向复杂化,大量社会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儿童、青少年身上,他们稚嫩的心灵承受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压力,难免会出现心理上的困惑与创伤。比如,有的小学生因为父母给留的家庭作业太多而离家出走,出走的小学生最小的只有7岁。上海市一名出走的小学生害怕孤独寂寞,竟诱骗一名幼儿与他作伴,并对幼儿进行打骂虐待。 在春风拂煦的一个早晨,重庆市的一名14岁女孩从8楼楼顶纵身跳下,因为她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她认为父母和老师都不喜欢她。她的千字遗书在中学生中复印传看,因为她说出了同龄人的心里话。在今年3月在我国举行的预防自杀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青少年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我们不能单纯指责他们“心理承受力太差”,而应该冷静地分析:造成和助长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环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对儿童、青少年的“过度教育”,使他们小小的年纪就“透支生命”。当青春期到来时,他们特别想知道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教科书中没有。他们想与异性交往,却动不动就被指责为“早恋”。没有游戏和交往的时间,没有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拔苗助长的做法不知摧毁了多少天才少年。这样的家庭与学校环境,使许多中小学生心理不平衡,他们不被理解和尊重。当人才观念从“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升入名牌大学,是否能够成为“尖子生”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可是,在升学就业多元化的今天,许多中小学生及其家庭仍旧为“上重点、考名牌、洋留学”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些孩子从未体验到童年的欢乐和成长的乐趣,完全被训练成一架听话的“学习机器”。90年代以来的统计说明,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大、中学生休、退学的首位原因,占40以上。许多教育者忘记了,毕竟跨世纪的现代青少年不可能成为“无欲无情”的机器,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一模一样”的产品已经陈旧过时,没有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岂能适应国际上激烈的人才竞争? 从心理咨询个案分析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分布,如一个“埃菲尔铁塔”的形状:宽大的底座是大多数轻度的心理障碍,一般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心理辅导,即可解决;而高耸的塔身,则代表了部分神经症患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应该由专职的心理和精神科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发展到塔尖的位置,这样的学生就令人担忧了,其人格障碍与变态心理难于矫治。精神病患者必须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有些人变成了终身的精神残疾。笔者发现,成人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23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典型症状,因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服务,往往影响他们的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乃至成为终生的遗憾。 心理卫生知识关系不同年龄的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更会影响中小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台湾一著名教授说:“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这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小学生和广大儿童、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和必需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是其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钙质。为了我们的新一代,让我们为中小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促进心理健康,充满阳光雨露的温馨环境吧!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在校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抽样调查,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家庭因素 由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心理,所以家庭因素尤为重要。现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给他们在物质上很大的满足,却忽略了其处事能量的培养,从而使子女形成了依赖思想,心理承受弱的不良后果。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全能型人才,对青少年寄予厚望 未踏入社会的未成年只知生活艰难容易对社会产生抵触心理 造成他们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学校因素 学校关注人才的培养 但当今中国的素质教育模式缺少对学生个人特点的培养 且现在沉重的上学压力让最天真快乐轻松的上学时期也变得艰难,打击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热情。同学关系因素 处于集体生活中的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 脾气暴躁易冲动,面对一些同学间的矛盾不能很好的解决 这样会对同学间的相处带来不和谐因素,会给这时的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同学的相处被视为最直接的对话,老师对同学的教育与传授知识都被称为最圣神的职业。但在中学生心理 生理都不成熟的时期老师的良言很可能成为对青少年的心理留下好的或坏的影响。总结:对我们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同其他功课相比,它的学习范围、内容和自由度都大大增强了。上高中,刚刚接触研究性学习,每个成员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和热忱,积极投身到这一工作中去。虽然刚开始大家都有点儿摸不着头脑,并在确定课题方面存在着意见的分歧,但后来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结题报告。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测试 说明:回答问题时,有A、B、C三个选项,若你同意其中的一项,请在下面划“”。 1、遇上令人担心的事,你( ) A、无法学习工作 B、学习工作照常 C、无法静下心来 2、碰到讨厌的对手,你( ) A、无法应付 B、应付自如 C、想办法躲开 3、失败时,你( ) A、破罐子破摔 B、使失败变成成功的契机 C、不去想它 4、学习达不到要求,你( ) A、焦躁万分 B、冷静地想办法提高 C、停止自己的爱好 5、碰到难题时,你( ) A、失去信心 B、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C、找同学走捷径 6、学习疲劳时,你( ) A、失去信心 B、战胜疲劳,保证完成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