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案例分析》word版.doc_第1页
《消防案例分析》word版.doc_第2页
《消防案例分析》word版.doc_第3页
《消防案例分析》word版.doc_第4页
《消防案例分析》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考点(1) 建筑防火案例1、防火间距不足,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并说明原因?(1)降低拟建(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将(生产)火灾危险性级别将至戊类,该建筑与相邻建筑的之间的防火间距为(8)m;(2) 提高拟建(厂房)的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 m;(3) 对已建建筑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 m;(4) 在对已建建筑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 高一面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将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 围内的外墙改造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后,其防火间距均可不限;(5) 在对已建建筑进行结构改造,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同时,将这两栋建筑中的相邻较低一面外墙改造为防火墙,且其墙上开口部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后,该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4m;(6) 拆除防火间距内的原建筑。2、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那些要求?(1) 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的外窗排烟,当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2) 封闭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4) 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那些要求?(1) 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消防应急照明设施。(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3)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依照案例内容填写: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 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4、当建筑的地下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连通时,应选择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火分隔?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选择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防火分隔:(1) 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该室外开敞空间的设置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2) 防火隔间。该防火隔间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在隔间的相邻区域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 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3) 避难走道。该避难走遒除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外,其两侧的墙应为实体防火墙,且在局部 连通处的墙上应分别设置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4) 防烟楼梯间。该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5、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 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 。 (2)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3)确需设置防风雨蓬时,防风雨蓬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勻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6、防火间隔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1)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2)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4)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 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7、中庭的防火分区怎么算?如中庭超出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采取哪些措施?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因其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房间与中庭相通的开口部位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应能在火 灾时自动关闭或降落。(3) 中庭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排烟设施。(4) 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8、避难层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下列规定:(1) 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2) 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OOh,该房间的门应具有防烟性能,其耐火完整性不宜 低于l.OOh,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l.OOh。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2)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3)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 0人/计算;(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 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 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 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5)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8) 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米用乙级防火窗。9、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1)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小于1台;(2) 消防电梯应具有防火、防烟、防水功能;(3) 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或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m2),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2);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4)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 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5)消防井内要考虑设置排水和挡水设施,并设置可靠的电源和供电线路,以保证电梯可靠运行。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 10L/s;(6)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轿厢尺寸不宜小于1.5m*2m,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7) 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8)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9) 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10、该住宅建筑为塔式高层建筑,其居住部分的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哪些规定?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釆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剪刀楼梯应具有良好的防火、防烟能力,应采用防烟楼梯间;(2) 住宅的楼梯间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高层公共建筑的 楼梯间前室应分别设置;(新规内容)(3)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OOh的防火隔墙;(4) 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 小于12. 0m2,且短边不应小于2.4m;11、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哪些要求?(1) 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2)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3) 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4) 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5) 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12、歌舞娱乐放映场所平面布置:宜设置在商业中心首层和地上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宜布置在袋行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当 必须设置在袋行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其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当必须设置在商业中心首层和地上二、三层以外的其它楼层时,应符合: (1) 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其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与室外地坪高差不大于10m。(2)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不低于1.0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3) 应按建筑设计翻过规范设置防烟与排烟设施。13、 火灾危险性类别判断:(1) 甲类:白酒(38C)、硝化棉、各种气体、(注意乙类)、汽油;(2) 乙类:C0、液氨、氧气站、金属粉、面粉碾磨、煤油;(3)丁类:金属厂、锅炉房、电石炉、铝塑料、酚醛泡沫塑料;14、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除满足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并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 5。合用前室的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 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15、防火防爆措施:(1) 控制可燃物:不燃取代可燃、加强通风、密闭可燃物、加强可燃物管理。(2) 消除点火源:消除明火,如吸烟;房子电气火花,如漏电;防止撞击火花;防止静电等;(3) 防火措施:如防火分隔、防火墙、防火卷帘等。(4)其它,(自由发挥)。(二)消防设施应用案例1、消防设施的配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7方排烟系统、安全疏散设施、建筑灭火器。2、 自动喷水系统的适用范围:(1) 湿式系统适合在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环境。(2) 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的场所。(3) 预作用系统消除干式系统在喷头开放后延迟喷水的弊端,因此其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中可替代干式系统。严禁系统误喷的忌水场所应采用预作用系统。(4) 雨淋系统主要适用于需大面积喷水、快速扑灭火灾的特别危险场所。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的开放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或室内净空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或属于严重危险级II级的场所,应采用雨淋系统。3、闭式喷头的公称动作温度和色标:红色公称动作温度为68;厨房用绿色;公称动作温度为93,比环境温度高3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验收判定:(1) 系统内的设备及配件无国家相关证书和检验报告的;系统内的任一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无法发出报警信号,无法实现要求的联动功能,定位A类不合格;(2) 验收前提供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定位B类不合格;(3) 其佘不合格定位C类不合格; (4) 系统验收合格判定为:A=0, B2,且B+C检查项的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湿式报警阀组漏水原因:故障原因分析:1)排水阀门未完全关闭。2)阀瓣密封垫老化或者损坏。3)系统侧管道接渗漏。4)报警管路测试控制阀渗漏。5)阀瓣组件与阀座之间因变形或者污垢、杂物阻挡出现不密封状态。故障处理:1)关闭排水阀门。2)更换阀瓣密封垫。3)检查系统侧管道接口渗漏点,密封垫老化、 损坏的,更换密封垫;密封垫错位的,重新调整密封垫位置;管道接口锈蚀、磨损严重的,更 换管道接口相关部分。4)更换报警管路测试控制阀。5)先放水冲洗阀体、阀座,存在污垢、 杂物的,经从洗后,渗漏减少或者停止;否则,关闭进水口侧和系统侧控制阀,卸下阀板,仔细清洁阀板上的杂质;拆卸报警阀阀体,检查阀瓣组件、阀座,存在明显变形、损伤、凹痕的, 更换相关部分。6、 消防控制室管理:消防控制室管理施行每日24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消防控制室的值班应急程序应 符合下列要求:(1)接到报警后,值班人员应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火灾确认后,立即将火 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报警。还应立即启 动单位内部应急疏散和灭火预案,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7、 灭火器配置问题:(1)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单元内,采用不同类型灭火器时,其灭火剂应能相容。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与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不相容。(2) 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ABC)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碳酸氢纳干粉灭火器不能用于A类火灾场所。(3) 灭火器箱不应被遮挡、上锁或栓系。(4) 手提式灭火器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5)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堆场、罐区、石油化工装置区、加油站、锅炉房、地下室等场所配置的灭火器,应按规定的要求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6) 储压式灭火器的压力指示器指针应指示在绿区范围内。(7) 灭火器的维修年限:水基型灭火器为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1年;干粉灭火 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为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满2年。(8) 灭火器的报废:干粉灭火器出厂时间迗到或超过10年报废期限时应报废。8、通风、空调调节系统中,管道上应设置防火阀的部位有哪些?(1) 在穿越防火分区处。(2) 在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 在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4)在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9、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要点设置有哪些?(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布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2)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4)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当安装在墙上时,其距地高度宜为1.30-1.50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10、点型火灾探测器安装验收的要求:(1)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 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m;(4) 点型感温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5) 点型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6) 探测器倾斜安装不应大于45 ;(7) 采用专用的检测仪器或模拟火灾的方法,检查火灾探测器的报警功能。(三)消防安全评估和性能化设计评估案例1、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基本程序:(1) 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用途、建筑设计的适用标准;(2) 确定需要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问题;(3) 确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体目标;(4) 进行性能化消防试设计和评估验证;(5)修改、完善设计并进一步评估验证,确定是否满足所确定的消防安全目标;(6)编制设计说明与分析报告,提交审查与批准。2、请简述针对本项目中室内步行街防火区面积扩大、借用室内步行街进行疏散的消防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消防措施解决?(1)解决防火分区面积超大问题(主动防火): 剥离危险源,将步行街两侧分隔为面积不超过300m2的商铺,面向步行街一侧釆用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00h的维护结构分隔; 室内步行街不应布置可燃物,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材料; 室内步行街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自动灭火措施。(2)解决安全疏散问题(被动防火):室内步行街应采取有效的自然排烟措施,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其地面面积的25%; 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 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危险来临时间。3、 结合该建筑的特点,请确定该类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的消防安全总目标,并确定两个主要目标。(1) 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2) 在火灾条件下,保证建k物内使用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3) 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因火灾作用而受到严重破坏或发生垮塌,或虽有局部垮塌,但不会发生 连续垮塌而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4) 保证建筑物内财产的安全;(5) 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的商业运营、生产过程中的中断;(6)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7) 尽可能减少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视其使用功能、性质及建筑高度而有所区别,人员聚集场所或旅馆等公共建筑,其主要目标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建筑物内的财产安全,对于仓库,其主要目标则是保护财产和建筑物结构的安全】4、 请对本工程的安全设计及业主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建议。(1)加强火灾危险源管理,音乐厅内严禁吸烟,并注意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2) 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禁止在疏散通道上堆放可燃物等杂物,疏散出口在疏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日常的消防管理,从而确保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能够安全疏散;(3) 建立完善的疏散诱导系统,在各层疏散出口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倮证疏散路线上的应急照明有足够的照度;(4) 应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加强维护、保养,以保证火灾时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5)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对建筑内的使用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和疏散演习,使他们能在火灾情况下迅速、准确地找到出口,并协助其他人员安全撤离。5、火灾场景的确定。(1) 火灾场景应根据最不利的原则确定,选择火灾风险较大的火灾场景作为设定火灾场景。(2) 火灾场景必须能描述火灾引燃、增长和受控火灾的特征以及烟气和火势蔓延的可能途径、设置在建筑内外的所有灭火设施的作用、每一个火灾场景的可能后果。(3) 在设计火灾场景时,应确定设定火源在建筑物内的位置及起火房间的空间几何特征。(4) 疏散场景的选择应考虑建筑的功能及其内部的设备情况、人员类型等因素,反映可能的火灾场景和影响人员疏散过程的人员条件及环境条件。(5) 确定可能火灾场景可采用下述方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分析、如果怎么办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工程核查表、危害指数、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初步危害分析、故障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原因后果分析和可靠性分析等。6、解决防火分区面积超大问题。(1) 剥离危险源,将步行街两侧分隔为面积不超过300的商铺,面向步行街一侧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 0h的维护结构分隔。(2) 室内步行街不宜布置可燃物,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材料。(3) 室内步行街设置有效的排烟设施、自动灭火措施。解决安全疏散问题:(1) 内步行街应采取有效的自然排烟措施,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其地面面积的25%。(2)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安全地点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60m。(3)通过数值模拟确定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危险来临时间。(四)消防安全管理案例1、火灾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直接导致事故发生,主要体现在“三违”:间接原因不起主导作用,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