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导入: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资料助读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3) 长勺之战的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三、预习情况检查(8分钟)1、重点字注音:gumujinbzhjim刿谋间帛辙竭靡2、【古今异义】1又何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隙)2小大之(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玉帛(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6肉食者,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7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第二次)9.必以(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14.神弗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3、一词多义 故逐之所以民弗从也听从故公问其故原因从战则请从跟随4、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四、理清线索,梳理结构(8分钟)1、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1) 播放范读音频,学生听读,注意语气和停顿。2)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和气势。2、 思考: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明确:事物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3、 请几位同学试概括课文的内容,教师归纳出示课件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五、深入学习课文,合作交流,解读探究(20分钟)1、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出示课件,设疑讨论1) 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2)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3) 从战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4) 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说明了什么?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 要点: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2、 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曹刿:爱国热情,政治远见,卓越才能,过人谋略。鲁庄公:政治无能,军事无知;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礼贤下士。3、 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文章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明确:课文剪裁详略得当。记述一次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以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极为简略,既刻画出了曹刿的形象,又突出了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3) 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上下同欲者胜-孙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六、总结学习,拓展训练(3分钟)1、 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剪裁得当的特点,学习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写法。2、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出示课件1)重点实词解释驰()鄙()糜()孚()福()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3)在课文中找出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毛泽东“敌疲我打”战术相近的句子。板书设计曹刿论战左传战前-问战-政治远见曹刿战中-指挥-审时度势 远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