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55练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苏教版_第1页
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55练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苏教版_第2页
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55练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苏教版_第3页
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55练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苏教版_第4页
高考生物 重难点突破强化练 第55练 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正确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神经元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3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4下图为人类的一种神经元,若a为细胞体,b为轴突,c为树突,则冲动在该神经元内传导的方向为()Aabc BacbCbac Dcab5(2017吉安一中模拟)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兴奋性递质)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NE将发生如下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某些兴奋可以双向传递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需要受体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6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BNa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bc段Ca至b段为动作电位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7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8(2017定州中学模拟)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B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C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9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B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10.(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模拟)右图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11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该物质通过_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请画出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3)据图可知,BDNF具有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期记忆可能与_的建立有关。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方式。(1)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放置两个电极,并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单独给X处一适宜刺激时,膜内电流的方向是_,如果分别在X、Y处给予一个适宜的相同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的偏转次数分别是_、_。(2)在图中Z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X,发现兴奋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Z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的功能。(3)如果该图代表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_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_激素;激素分泌后是弥散在内环境中的,但激素释放到内环境后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4)若该图中分泌物a为胰岛素,则细胞甲为_,引起细胞甲释放分泌物a的另一刺激是_。13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2)图2中a段表示_(填“静息”或“动作”)电位,b点时膜外是_(填“正”或“负”)电位。(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表示_。(4)上述整个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和_。答案精析1D2A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支配肌肉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没有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直接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B正确;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的多少决定其峰值的高低,所以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C正确;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是顺浓度梯度经钠通道蛋白进入突触后膜内,所以是被动运输,D正确。3B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A正确;突触前神经元在兴奋时能释放神经递质,B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C正确;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D正确。4D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以兴奋可以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细胞体轴突或树突细胞体轴突,所以冲动在该神经元内传导的方向为cab,故选D。5B6C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 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是膜外电位,A正确、C错误;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B正确;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正确。7D8D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Ach受体结合后,会导致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A项正确;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B项正确;突触小泡内含有的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C项正确;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的方式是胞吐,穿过了0层膜,D项错误。9B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A错误;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C错误;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10C静息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所以ab段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曲线的上升段(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段(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bc段应该是Na内流,B、D错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正确。11.(1)神经递质胞吐(2)如下图(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4)新突触解析(1)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以胞吐的方式向突触间隙释放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b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见答案。(3)据图可知,BDNF具有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4)突触蛋白c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间接反映了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说明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密切关系。12(1)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20(2)神经递质受体(3)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够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4)胰岛B细胞血糖浓度升高13(1)组织液(2)静息负(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1)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组织液。(2)图2中a是静息电位,膜外是正电位,b点时为动作电位,Na内流,膜外是负电位。(3)神经递质合成后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