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_2_第1页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_2_第2页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_2_第3页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_2_第4页
历史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件6(岳麓版必修三)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 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 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 成象形文字。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 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 遗忘。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他们用的“笔”是芦秆或木 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所以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 ,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 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 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 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 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 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 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 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 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 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 文字,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 字,但词语异常丰富,用象 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 文共有两万余册。堪称纳西 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 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 的“活化石”。 文字的出现是在长期的社会劳动 实践中群体创造的成果,“有的在刀柄 上刻上一点圆,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 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 起来” 。 如果说斧、锤的发明十倍地增强 了人类的力量,弓箭的发明百倍地延 长了人类的手臂,那么文字的发明则 无限地扩展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社会 因此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七课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 重点:重点:汉字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汉字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间间的关系的关系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号 一 、 汉字的发展演变 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刻画符号特点:象形字 ,带有图画性 甲骨文甲骨文:字形瘦长,线条细硬,平直瘦劲 v 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 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 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 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 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 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 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金文特点:字形长圆,线条肥粗,体势雍容, 结构日趋方正,大小匀称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混乱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峄山刻石 小篆特点:小篆特点:起笔收笔浑圆,转角处成弧形,线条更起笔收笔浑圆,转角处成弧形,线条更 匀称圆转,字形长圆匀称圆转,字形长圆线条代替图形,脱离了图画。线条代替图形,脱离了图画。 曹全碑 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 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 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西狭颂局部 隶书:“蚕头燕尾蚕头燕尾”即起笔重而方圆,收笔即起笔重而方圆,收笔 轻而上翘轻而上翘字形宽扁,平衡对称笔画取代 线条,是汉字形体上的大变革,称“隶变”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1.新石器时代: 2.商朝: 金文 标准字体为“籀文”(大篆 ) 刻画符号 甲骨文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5.秦朝:书同文字小篆 文字混乱4.春秋战国时期: 隶书 原因: 影响: 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文字混乱,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 进步 3.商周时期: 从“鱼 ”字的变化 看汉字的演 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 从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稳定 古文字阶段 隶楷阶段 (辅助书体:行、草) 魏晋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 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 ,其人大概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 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 。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 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 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的字就应该是端 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 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二、书艺历程 v(1)材料: v(2)动力: v(3)文具: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具有艺术修养和精神追求的士人群体的 形成和壮大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1、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秦汉秦汉自发阶段自发阶段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魏晋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原因:原因: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士人群体形成 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笔墨纸张的改进 王羲之 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 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或浑然一体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或浑然一体 隋唐隋唐新的高峰新的高峰 原因:原因:国家一统、政治稳定国家一统、政治稳定 经济繁盛经济繁盛 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表现:表现: 草书草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张旭、怀素狂放不羁 楷书楷书注重规范法度注重规范法度( (欧阳询、颜筋柳骨)欧阳询、颜筋柳骨) 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 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颜真卿的书法 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成为一种讲究法度和规范的楷模。 颜真卿 楷书特点:结构匀称,形体方正,略向右结构匀称,形体方正,略向右 上方倾斜上方倾斜 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发展了隶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发展了隶 书的笔画,棱角分明,结构匀称平稳书的笔画,棱角分明,结构匀称平稳 唐 怀素 自叙帖 唐 怀素 苦荀帖 唐 怀素 食鱼帖 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放纵 ; 实用性不强,但审美价值高 宋代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倡导有意无法 原因:原因:重文,科举发达重文,科举发达 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表现表现:“ “宋四家宋四家” ”:苏黄米蔡:苏黄米蔡 宋 苏轼 赤壁赋 宋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 宋 苏轼 李白仙诗卷 宋 蔡襄 自书诗帖 宋 蔡襄 尺牍 明代明代呈现平民化、呈现平民化、 世俗化、个性化趋势世俗化、个性化趋势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崛起 明 祝允明 手札 明唐寅 联句诗 明 文徵明 后赤璧赋 朝代发展阶段时代背景(经济 、政治) 书法家书体艺术特色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代 明代 发展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 自发阶段 达到新的 高峰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 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 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商品 经济不发达 王羲之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怀素 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 重文、理学兴起 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 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 追求个性而 忽略法度,倡 导“有意无法”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强调个性化的创 造,进一步平民 化,世俗化, 三、印章 1、中国印章的刻制,常 以篆体入印,故称篆刻 。 2、明中叶以后,篆刻 发展成与书法、绘画一 起相得益彰的姊妹艺术 。 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1、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顺序应是: A文字图画甲骨文小篆隶书金文楷书 B文字图画金文小篆隶书甲骨文楷书 C文字图画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D文字图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3、宋代书法艺术的突出特点是: A讲究法度和规范 B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C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D标新立异,变幻莫测 2、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 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符号到图画 4、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与狂放不羁的草书辉煌并举的朝代是: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图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2、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稳定 3、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 A、秦篆汉隶属于自发的书法艺术; B、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的王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