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90后眼中变化的中国_第1页
改革开放40周年-- 90后眼中变化的中国_第2页
改革开放40周年-- 90后眼中变化的中国_第3页
改革开放40周年-- 90后眼中变化的中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40周年- 90后眼中变化的中国一片土地牵引思绪,四座青山敞开心扉,谁的转身泛起涟漪,谁的诗里写满情长?梦里总是你的影子,施甸大地,我的家乡!40年的色彩把你装扮,40年施甸河畔歌声悠扬!90年代出生,前20年我听见了,后20年我看见了!施甸山村,一个多么熟悉的地方,我在那里成长,那里记录着我长大的模样,我童年的记忆也都留在了那里。二十多年前的这里,不曾经历,却听说太多的故事,爸妈不时也会讲些他们的经历,而故事多半是由爷爷给我讲述的,虽然爷爷于今年初永远的离开了,可他爱书,喜欢研究笔墨文字,吹奏自制的竹笛、拉动不知什么得来的宝贝二胡,不时也会吟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都能成,明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都给我留下深深地回忆,从爷爷文字书法,弹唱歌声里我能一下就看到了从艰难时候走过来的人儿的内心。爷爷讲述着属于他们的故事,那个时候的人们经历过战争的残酷,经历过东躲西藏的日子,爷爷想读书,却没一个稳定的教室,每一个新找的“教室”都在动乱中立马破碎,先生与学生只能在奔波中授课与学习。后来战争结束,虽不用再逃难奔波,可人民生活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过着吃不饱,穿不好的日子。慢慢的村里有了学堂,可日子依旧紧迫,据说村里的大伯上学厉害,也因实在太穷,家里又不忍心叫他回来,每周上学便只能从家里带几包茄子,几个南瓜,拎着锅到学校煮了便是一周的伙食。而妈妈讲起上学时,正值改革开放来临之际,农村土地制度虽由“人民公社”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收入微薄,生活过得紧巴巴,四五个姐妹上学只有一双鞋,只能每个人轮穿一天,最终因实在贫困只好辍学,有一次外婆和妈妈聊到此事还掉下了眼泪,想来也是足够艰苦。当爸妈们到成家立业时,已推出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已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活越来越好。记得爸妈和我讲过,两个小叔成家了以后没多久,就分成了三家人,分了土地,各家自己经营,虽然分家后比较贫穷,可是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是辛苦,却有明显的收益,自己家种的粮食、蔬菜富余可卖,慢慢的养上了牲畜,有了收益。我出生后两三年,家里因老宅小而破旧,开始着手新建,尽管借了一大半钱,可总算有一个更好的住所。后来随着时代的步伐,爸妈继续挣钱,哥哥开始上学,我也渐渐知事,也在慢慢经历,而岁月如歌,一晃眼就长大了。这二十多年来,我与故乡相伴而行,也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发展!小时候的我们,虽然比起上辈人要好太多,可村里的路仍是土路,天晴灰大,下雨路滑,运输都是靠人背马驮,最好的也就是有辆牛车了,我和哥哥是被我家的“宝马”驮大的,无论下地还是赶集爸爸经常将我们放于马背上;家里也没什么电器,烧水煮饭都是用柴火,有时自己做饭,弄得满脸的锅灰,咳咳呛呛却没把饭烧熟,家里有唯一的电器,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那可是我们家的宝贝,是爸妈结婚时候的嫁妆,也是村里唯一的电视,那时一年除了偶尔有人到村里放映一两次电影外,其余也没什么活动,所以晚上家里经常挤满了观影的乡亲,虽然只能接收两三个频道,大家却十分满足。上学的年龄,依然懵懂,按照以往入学便是一年级,不过从我们这届有了学前班。尤记学前班那一年,家乡有了两次地震,木教学楼不能上课,只能是所有学生家提供竹子、油布,家长出劳力在长满草的球场上,搭建了四五个临时教室棚,我们也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堂课,这堂课也就这样上了一年。而接下来的六年小学,学校新建过两次,由木房变成土木结构,再变成砖房,不过砖楼就住了一年就毕业了。那几年学校边也有了小卖部,买写字本不必等赶集了,开始有了1角、5角、1块、5块的零花钱。就在四年级时,小叔也买了村里的第一部“高科技”诺基亚手机,当时哥哥在昆明打工,就会借小叔的手机给哥哥通话,甚是激动。小学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让我顺利的走进初中,而一起的好多同学却没能继续向前,不是父母不想,只不过所处环境所逼,村里大多人家能够正常生活,却没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孩子也就只能回家帮忙,这样生活压力才能小一些。这几年,好多农作物发展了起来,村里开始组织大面积种植烟草,农民多了一笔主要收入,钱袋子有了点积蓄,有的人开始做起了生意,村子里开始有了第一辆二轮摩托车,后来是三轮车,再就是微型车而村子里的大道也由土路变成塘石路、水泥路、沥青路;一栋栋房屋陈旧抹去,如今红砖青瓦构建了一副鲜艳明亮的画卷,也是发展后的模样。后来,我继续上了高中、大学,参加工作。回到家乡,才发现家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家各户都摆满了家用电器,器械家居,电视都是彩的、大的,网络连通,电脑也有了;水利工程完善,水库河流规划合理;种植业有条不紊,远方产业引进来,特色产业推出去;道路四通八达,逢山开了路,遇水搭了桥,庄稼到家不再费力,门前的河流不怕涨水;施甸城不断发展着,标志性建筑多了起来,文化设施越发齐全,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节日里彰显了本地丰富的姿态;施甸河在环保绿化后,水变清了,倒映着路旁地格桑花,柳絮划过水面,蓝天碧水于波纹下荡漾,无论随意走着,还是透过车窗,都感觉无比舒服;而城市公交、乡村客车也逐渐完善,大众出行方便了,生活节奏起来了。如今置身水电十四局铜仁农村公路项目,继续行走于石阡农村,项目在快速推进,这里也因此发生着改变,刚来时的泥塘小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