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预防 早知道 早准备 免疫系统的组成 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概述 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和骨髓。淋巴性造 血干细胞在胸腺形成初始T 细胞,在骨 髓形成初始B细胞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 初始淋巴细胞在此遭遇抗原或接受抗原 提呈,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概述 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浆细胞、粒细胞等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概述 免疫系统的功能:“内审诸己,外察诸异” 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 病原微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分子) 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异 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 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 概述 免疫系统功能的分子基础 体内所有细胞表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分子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ar, MHC分子),为自身细胞的标志 T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种类多 ,且每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 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概述 增强小儿免疫的五要素 怎样提高小儿的抵抗力? 免疫力分主动和被动 主动免疫 当小儿患病后,人体内便会 产生对抗此种病原体的特殊抗体,当此 种病原体再来侵犯时,抗体就会联合白 细胞将病原体杀灭。此外,通过打预防 针也可使机体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 新生宝宝接受了母体的抗体 而产生免疫力,大约只能维持半年。另 外,注射免疫球蛋白也可以获得短暂的 免疫力。 增强小儿免疫的五要素 小儿免疫力成长的四个阶段 半岁前 新生宝宝可以从母体中获得免疫力 ,较少患感染性疾病。 半岁至1岁半 婴儿从母体接受的抗体会逐 渐消失,虽然自己产生抗体的能力已初步形成 ,但远未达到成人的水平,此阶段感染疾病增 多。 1岁半至3岁 宝宝体内的抗体水平已达到 成人的70%左右,白细胞渐趋成熟,但是因为 入托等生活接触面逐渐扩大,感染的机会愈来 愈多。 4至6岁 体内抗体已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免疫力提高,患病的次数逐渐减少。 一 睡眠好 已知在晚间10时 至晨2时是小儿生长激 素分泌高峰,如睡眠好 ,生长速度会明显增加 ,同时免疫力也会得到 相应提高。 二 吃得好 营养要平衡,不要一味 摄取高蛋白、高营养食 品。少吃煎烤食品、碳 酸饮料、快餐、冷饮、 盐等。多吃些胡萝卜、 番茄、苹果、猕猴桃、 香蕉、牛奶、鱼虾等。 三 多运动 妈妈对婴儿可进行 全身抚摸,从上臂慢慢 向下抚摸,从臀部向上 至颈部轻柔按摩。妈妈 帮幼儿做做徒手体操。 到了4-5岁起,可开始学 习游泳,能提高孩子的 心肺功能。 五大要素增强小儿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一、概念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 有急起畏寒、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 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常呈自限性, 老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易 并发肺炎。 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 、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而产生新的亚型和变种,易引起世界性流感大 流行; 病原(1)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病毒颗粒呈 球形或细长形,直径为80120nm,有双层类脂包膜 ,膜上有两种糖蛋白突起, 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均具有抗原性。 血凝素促使病毒吸附到细胞上,故其抗体能中和病毒, 在一免疫学上起主要作用;神经氨酸酶功能与细胞释放 病毒有关,故其抗体不能中和病毒,但能限制病毒释放 ,缩短感染过程。 病毒模型 病原 流感病毒不耐热,56数分钟即 失去致病力。对干燥、紫外光、乙醚 、甲醛、升汞、乙醇、苯酚、含氯石 灰(漂白粉)等均可使病毒灭活。 病原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极易发生变异,尤以甲型为甚, 发生变异的抗原主要是HA (血凝素)和NA (神经氨 酸酶) 。有时只有一种抗原发生变异,有时两种抗原 同时发生变异。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具有大 流行潜力的毒株 。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曾光教授预测今冬明春禽流感是高发期, 与人的流感可能一起交叉并发的可能性很大,请大家积极预防, 医疗机构要密切注意流感的发生的动向) 流感大流行并不常见,但是能够反复发生。上个世 纪发生了三次大流行: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大约40005000万 人死亡。 1957年的“亚洲流感”死亡人数估计为200万 1968年的“香港流感”死亡人数估计为100万。 病原 另一种是甲型流感病毒所特有的抗原性转换, 系由于两株不同毒株同时感染单个细胞,造成病 毒基因重新组合,使血凝素(HA)或(与)神经氨 酸酶(NA)同时发生变化,导致新型的出现, 基因重新组合的场所最可能发生在猪体内。 甲型流感病毒为人与鸡、鸭、猪、马等共患, 人和动物流感病毒之间的这种抗原性转换,更促 发了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 20世纪里发生的四次流感大流行几乎都与这 种抗原性转换有关。 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病率高、迅速蔓延、流行 过程短但能多次反复。 一、传染源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 最强,体温正常后很少带毒,排毒时间可长至病后7日。病毒存 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随咳嗽、喷嚏排出体外。部分 人感染后可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时间虽短,但在人群中 易引起传播,迄今尚未证实有长期带毒者。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 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或喷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气中,病毒在 空气中可保持30分钟,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传播速度取决于 人群的拥挤程度。通过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触,也可起传播作用 (如有粘膜破损)。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 无关。 抗体于感染后1周出现,23周达高峰,12个月后 开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 抗体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但鼻分泌物的抗体仅 为血液中的5左右。流感病毒三个型别之间无交叉免 疫,感染后免疫维持时间不长,据现场观察,感染5个 月后虽血中有抗体存在,但仍能再次感染同一型病毒。 呼吸道产生分泌型抗体,能阻止病毒的侵入,但当局 部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后,即失去其保护作用,故局部抗 体比血液中抗体更为重要。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3日(数小时至4日)。 临床上可有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 症状并不严重,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 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 日后渐退。 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咽痛、干 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 、食欲不振、恶心、便秘或腹泻等轻度胃肠道症 状。 体检病人呈急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 血和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粘膜可有疱疹, 并发症 1、原发性病毒性肺炎 本病较少见,是19181919年大流行时主要死因。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 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或孕妇。临床上有高热持续不 退、气急、紫绀、阵咳、咯血等症状 体检发现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病程可长达34周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 X线检查双侧肺部呈散在性絮状阴影。患者可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 死亡。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痰液中易分离到流感病毒,抗菌药物治 疗无效,病死率较高。 2、继发性细菌性肺炎 以单纯型流感起病;2 4日后病情加重,体温增高并有寒战,全身中毒症 状明显,咳嗽剧增,咳脓痰,伴有胸痛。 体检可见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布满湿啰音,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 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流感病毒不易分离,但在痰液 中能找到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为多见。 3、病毒与细菌混合性肺炎 流感病毒与细菌肺炎同时并存。起病急,高热持续不退,病情较重,可呈 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除流感抗体上升外也可找到病原菌。 关于临床检验常规检查(1) 项目代号及名称 参考值 临床意义 1、WBC(白细胞) (4 10) 增加:1、生理性: 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 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 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 2、病理性: 大部分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炎 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 染性单核细胞症、急性出 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 白血病 减少 :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 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 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 及镭照射、肿瘤化疗、非白 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关于临床检验常规检查(4) 项目代号及名称 参考值 (N / NEU)嗜中性粒细胞 50%70% (E / EUS)嗜酸性粒细胞 0% 5% (B / BAS)嗜碱性粒细胞 0% 2% (L / LYM)淋巴细胞 25 40% (M / MON)单核细胞 2% 8% (A / ALY)异型淋巴细胞 0% 2% (L / LIC)巨大不成熟细胞 0% 2% 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为一种形态变异的淋巴细胞,包括空泡型、不规则型和幼稚 型。正常人血片中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病毒性肝炎及风疹等。 红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中性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血小板 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增加) 1、中性粒细胞(增加): 急性化脓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 毒症、酸中毒。、急性汞和铅中毒。 2、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术后、烧 伤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癌转 移、铅中毒。 4、淋巴细胞(增加) :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腮腺炎、结核 、传染性肝炎。 5、单核细胞(增加) : 结核、伤寒、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性白血 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营养治疗原则 1、能量及供能营养素的摄入量可同正常人。 多食用优质蛋白以提高免疫功能。 2、多饮水,以温水、凉开水、牛乳、豆浆、 米汤、稀释的肉汤、过滤的菜汁或果汁等为 宜。 3、食物宜清淡、细软,过浓、干稠、坚硬的 食物会加重患者咽、喉部的不适感,还会 刺激粘膜腺体分泌。 4、过冷、过热、过甜、过咸、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均可加重对粘膜的刺激。 5、茶、咖啡、巧克力等食物可刺激支配腺体 分泌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分泌物增多,咳 嗽、咳痰加剧。 食物宜忌 食物选择 1、宜用食物 (1)清淡流质饮食如牛乳、豆浆、米汤、稀释肉汤、新鲜 菜汁或果汁。(过滤)等。 (2)痰多、严重咳嗽者可多食用有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 如陈皮、莱阳梨等。 2、忌(少)用食物 (1)忌用腌熏、蜜饯制品,忌用避冷、过热食物。 (2)忌用葱、姜、蒜、芥末等辛辣调味品。 (3)忌用茶叶、咖啡、巧克力。 营养素的补充 维生素的补充: 蛋白质的补充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可增加大豆制品、牛奶、氨基酸片等。 ) 增加维生素C、生物黄酮(健怡茶 ,多喝水所以茶饮品比较合适。) 小儿发热 发热 定义: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 是人体防御疾病与适应内外环境温度 异常的一种代偿反应。 是生理性主动调节 正常体温的变化 性别、年龄以及种族 昼夜及季节 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 及室温过高 测温时间长短 体温测量及分类 腋表: 5分钟 正常体温3637 单纯体温达37以上,可不认为是病 态 按体温高低将发热分4类,以腋表为准 41 超高热 家庭处理 低热:物理降温 冷敷、枕冰袋、 温水浴 (水温比体温低2 3 ) 擦浴 (35酒精) 多饮温开水 不要穿的太多 适当休息(卧 床) 室内保持通风 室温20 25 湿度6065 促进排便 家庭处理 中度热: 38.5 看年龄 6个月适当用退热剂 高热及超高热:物理药物降温 退热处理后半小时复测体温 新生儿脱水热 新生儿期体内水分不足导致的发热 原因:室温过高,包裹太严,吃奶太 少等 表现: 体温骤升 烦躁不安 哭闹不止 皮肤潮红 尿少 其他正常 家庭处理 迅速补充水分: 白开水、5葡萄糖水,每次1015ml ,每2小时1次,切忌用退热药 避免使身体脱水的因素 室温2228 松解衣被 喂足母乳或水 上述处理无效或出现其他症状急送医 院 高热惊厥 好发6个月3岁 先热后惊厥 表现:全身或局部肌肉群出现强直性 或阵挛性收缩,眼球上翻或凝视,多 有意识障碍,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 作后恢复快。 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均正常 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几率为2 7% 处理 一般处理: 1.加强护理:病儿去枕平卧,头侧位, 不要搬运,不要摇晃及大声喊叫,保 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分泌物,指压 人中穴,窒息时行人工呼吸 3. 控制高热 抗惊厥药物:安定、苯巴比妥、副醛 等 发作缓解后迅速送医院! 小儿呼吸道感染 为什么小儿易患呼吸道疾病? 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免疫特 点有关 下呼吸道 包括:气管、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官腔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血 管丰富,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的清 除吸入的微生物,不仅易于感染,而 且易导致呼吸道阻塞。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 时婴幼儿时期最易得也最常得的疾病 6个月以后的宝宝易患上感,3岁后逐 渐减少 病因: 病原体:90以上上感由病毒感染引 起。病毒感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轻重不一 全身及呼吸系统:可骤然起病,表现 位高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也可 于受凉后13填出现鼻塞、打喷嚏、 流涕、干咳等 消化系统:常有食欲不振;婴幼儿可 出现呕吐、腹泻;年长儿可以出现阵 发性脐周疼痛,与肠痉挛、肠系膜淋 巴结炎有关 家庭护理 采用中药治疗:如感冒冲剂 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进行对症处理:退热 镇静 缓解鼻塞等 适当休息:室内保持通风(室温2025,湿度60 65) 不要穿的太多 提供适宜饮食(多喝温开水,减少奶量,清淡饮食 ) 采取物理降温:洗温水澡(水温鼻体温低23) 35%酒精擦浴 促进排便 平时注意预防 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看护者预防 进行科学喂养 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贫血 及佝偻病 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 起的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尤其以2岁以内小儿多见 病因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2.肠道外感染:见于上感、肺炎、败血症等 原因: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喂养不定时,不足量,突然改变食物品 种等 2.气候因素:天气过热,腹部受凉 3.过敏性:如对牛奶或大豆过敏引起的腹泻 4.其他:乳糖酶活力下降或肠道双糖酶缺乏,致使肠 道对糖类食物消化吸收不良 易感因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素要求高、胃肠 负担重、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少、酶 活性低及胃肠道分析型IgA含量少等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轻者46次, 重者10 次以上 大便性状的改变:呈黄色或黄绿色稀 水便或糊状便,克悠黏液或脓血 常有食欲减退或呕吐,重者伴有脱水 及电解质紊乱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较易诊断 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除大 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表现,食欲正常 ,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进食其他食物 后,大便次数逐渐转为正常 2.细菌性痢疾:有不洁饮食史,大便多 为脓血便、有里急后重;大便镜捡可 见大量红白细胞 3.坏死性肠炎 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纠正脱水 合理用药 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 家庭护理 1.加强护理 2.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儿可适当减少哺 乳次数,人工喂养儿可用不含糖的奶粉,随病情好 转逐渐恢复道正常饮食。 3.控制感染 4.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肠黏膜保护剂可吸附 肠道病原体喝毒素,使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和 再生,增强屏障功能,起到止泻作用。微生态药物 有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抑制病原菌 定植、侵袭,从而控制腹泻 5.液体疗法:口腹补液及静脉补液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何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 自制糖盐水:500ml温开水1.75克( 半啤酒瓶盖)精食盐10克白糖(2小 勺) 自制米汤加盐液:500ml米汤1.75克 精食盐 ORS(口服补液盐)液 秋季腹泻 由轮状病毒引起 多发生在每年811月 2岁以下多见 早期呕吐,合并上感,发热、腹胀等 水样便、蛋汤样便,数次至数十次不 等 部分宝宝口渴及烦躁、脱水 自限性疾病 57天自愈 抗生素治疗无效 处理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注意饮食卫生 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夏季 断奶 初期减少奶量,以补液盐代替,减少 胃肠道负担 恢复期饮食:母乳喂养应缩短每次哺 乳的时间,人工喂养从米汤或稀释的 牛奶开始,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 步增加 遵医嘱服轮状病毒疫苗,2个月3岁 内每年口服一次 秋季腹泻食疗法 苹果汤 取新鲜苹果一个,少许盐 苹果洗净去皮,切成碎末放入锅内 加250ml清水和少许盐末,煮成汤 止泻、助消化 秋季腹泻食疗法 姜茶汁 取绿茶、干姜丝3克 将绿茶、干姜丝放入瓷杯中,用开水 750ml冲泡 10分钟后饮用 温中驱寒、消食止泻 秋季腹泻食疗法 山药汤 取山药60克 山药洗净切成碎块,加清水200ml 煮成100ml 去渣后每天服用3次 健脾止泻 小儿常见皮疹性疾病婴儿湿疹 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由内外因素引 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 病因常难以确定: 1.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 牛羊肉、鸡蛋等 2.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经常刺激 3.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碱性肥皂、过 度喂养 4.外在因素:如阳光、紫外线、寒冷、 潮热接触人造纤维等物理刺激 临床表现 出生后13月起病,6个月后逐渐减轻 ,大多数1岁半后自愈 主要表现在头面部,小的红色丘疹或 红斑,重的由小水泡或糜烂 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愈后不留癣 痕 治疗 查找原因并去除 轻的不用治疗 饮食管理:避免过度喂养,母亲避免 鱼虾等食物 不用洗液或肥皂清洗湿疹部位,可经 常使用婴儿皮肤湿润产品缓解皮肤干 燥和骚痒 必要时涂少量湿疹软膏 幼儿急疹 是婴幼儿常见的以高热、皮疹为特点 的病毒传染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下 发热15天,体温高达39或更高 热退疹出,红色斑丘疹,可持续34 天 有时可伴随眼睑水肿、咳嗽、腹泻、 惊厥等 疹出后病情很快恢复,预后良好。感 染后有终身免疫力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 对症处理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在婴幼儿集体场所,如发现可疑患儿 ,应隔离观察710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 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 组发病率最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 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 、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 衰竭等 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 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传染源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 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 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 主要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或不发热 -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 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 成溃疡 -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 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 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 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 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头痛等症状 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 预防 个人 饭前便后、外出玩耍回来后洗手 注意营养、均衡饮食、运动 出现症状即使就诊 看护人亦应注意洗手(饭前便后,护 理患儿后等) 奶瓶、奶嘴等消毒 治疗 对症处理:退热、抗病毒等 注意休息,饮食清单,多饮水 流行期间隔离患者2周 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 环境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 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 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 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 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 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 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 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 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 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流行概况 我国于1981年上海 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 、河北、天津 、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 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 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 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 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 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 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流行无 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 病,以夏秋季多 见,冬季的发病 较为少见。 该病流行期间, 可发生幼儿园和 托儿所集体感染 和家庭聚集发病 现象。 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 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 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 疹液而感染。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 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 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 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 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 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诊断 急性起病,发热, 手掌或脚掌部出现 斑丘疹和疱疹,臀 部或膝盖也可出现 皮疹。皮疹周围有 炎性红晕,疱内液 体较少;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 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 咳嗽、流涕、食欲 不振、恶心、呕吐 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 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 阵挛,或脑炎、急性迟 缓性麻痹、心肺衰竭、 肺水肿等。 2.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 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 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 阵挛,或脑炎、急性迟 缓性麻痹、心肺衰竭、 肺水肿等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 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 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核酸检验: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 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 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 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个人预防措施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 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 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6.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 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 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7.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 以减少交叉感染。 托幼机构及小学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 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 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 )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 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 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托幼机构及小学的预防控制措施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 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 7.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 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 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 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 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 ,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室内清扫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沙盘制作合同
- 2024机器设备修理合同范文
- 2024建筑工程施工扩大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影视剧聘用未成年演员合同
- 《微喜帖用户指南》课件
- 深圳大学《中国法律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大学《药理学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泵站管理员合同(2篇)
- 副高职称评审述职报告(13篇)
- 核电站拆迁协议书(2篇)
- 数据及用户手册-gd32f403系列编程
- GB/T 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2章 二里头文化
- JJF 1347-2012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型式评价大纲
- GB/T 7364-2006石蜡易炭化物试验法
- GB/T 2980-2009工程机械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GB/T 25196-2018起重机设计工作周期的监控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5605-2008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 GB/T 10259-2013液体闪烁计数器
- 数字视频技术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