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食品营养与检测 专业代码 610302 学校名称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 13790 学校举办单位 河南省农业厅 学校所在地 河南省 (省份) 郑州市 (地市)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简表1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2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2四、建设方案3(一)专业建设基础31.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32.专业简介4(二)专业建设目标61.总体目标62.具体目标7(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改革措施71. 人才培养模式82.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103.师资队伍建设12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4(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45. 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管理机制探索16(四)专业建设绩效指标16(五)学院对专业建设的支持保障171. 制度保障182. 政策支持193. 经费支持194. 加强组织领导195.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196.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207.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构建校企双赢长效机制20(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21(七)专业建设年度执行计划21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简表专业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修业年限三年项目编号510305学位授予门类工学本专业设置时间2006年7月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359首届毕业生时间2009年6月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516所在院系食品工程系学校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430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朱维军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5.9学 位硕士学 历研究生所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院校中国农业大学职 称教授职 务系主任所在学校通讯地址河南省中牟县青年西路38号电 话 办公手机子信箱Z邮政编码451450学校情况所在省市河南省郑州市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盖章银行开户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牟营业部银行账号013701040002675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姓名学位技术职称承担工作钱志伟硕士副教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精品课程建设陈月英硕士教授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建设研究汤高奇硕士副教授精品课程建设焦镭硕士讲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研究袁贵英硕士讲师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王育红硕士副教授专业人才培养模方案研究田洁硕士讲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曹乐民学士讲师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研究石明生硕士高级实验师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管理机制研究王彦平硕士助教课程建设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单位承担工作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训及顶岗实习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训及顶岗实习中牟县疾控中心实训及顶岗实习双汇集团实训及顶岗实习好想你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及顶岗实习河南大用集团实训及顶岗实习郑州小二黑食品有限公司实训及顶岗实习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及顶岗实习河南超汇实业有限公司实训及顶岗实习郑州生源生物食品厂实训及顶岗实习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及顶岗实习四、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1)行业背景食品工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生命产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永恒不衰的朝阳产业。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发展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河南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农产品原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升值增值,发展食品加工业,加快河南由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的跨越,实现从“中国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的跨越,是河南省近年来结合河南省情努力探索的一条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努力,河南食品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0年年底,河南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已有3千余家,产值接近5000亿元。河南小麦、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粮食、肉类精深加工比例分别为63%和45%,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500万吨和807万吨,均居全国首位。河南食品工业经济总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二位,直接就业人数120万人,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达500万人,2300万农民从事原料生产,已居河南成为6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但是,面对食品工业的巨大成就,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内外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和台湾塑化剂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而且也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大打折扣。因食品加工链条较长,从田园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各个环节都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如何加强食品生产监管,化解食品安全风险,已成为当前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自2005年至今,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先后制定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食品安全监管和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等。同时将食品安全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还实施了六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了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每个企业至少有一名持证上岗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等,开始全面启动食品行业的企业整改与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实施,急需大量高素质强技能的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专业人才。(2)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省食品工业的强势发展,必将促使企业增加对产品质量检验、食品生产、产品质量控制、营养配餐等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继而促使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加快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得尤为迫切。目前河南省规模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有3千余家,按每个企业需要8名检测专业人才统计,人才的需要量在2.4万人以上。如果考虑本专业的其他就业岗位,如营养配餐和质量控制,人才总的需求量应为3万人以上。但河南省内食品检测与质量安全控制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目前每年不超过1000名,人才缺口极大,其中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的缺乏。2.专业简介(1)专业概况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我院食品专业群的主要支撑专业,本专业面向河南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本着“为学生明天负责”的态度,遵循“适应行业生产特点,突出学生技能素质培养”的办学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食品检测、食品营养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从事食品、农产品分析检验以及质量控制工作、从事食品营养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专业2005年设立,2006年开始招生,是我院比较年轻,也是学院的主干专业之一,目前已连续招生6年,规模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良好,现有在校生近500余人。本专业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人员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实验条件和设备充足,教学成果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创98%以上。目前在校学生516人,专业专兼职教师28人,其中副高以上9人,中级13人,初级6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努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境。共建有校内综合性食品分析检测中心1个(涵盖天平室、理化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精密仪器实训室等)、食品加工综合中心(涵盖果蔬加工、畜产加工、饮料加工、焙烤加工、发酵制品加工、果蔬贮藏实训室)及校外实验实训基地11个,保证学生实践技能锻炼和职业技能鉴定需要。近三年来专业教师主编、参编专著及教材8部,其中2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公开发表论文23篇,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3项,学院立项课题3项,获省部级教科研成果5项。几年来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河南省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郑州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郑州市优秀团组织等荣誉称号。(2)专业建设的基础与优势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经过近6年的发展,已经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以工学结合为主导、实践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本专业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从事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品控员、食品生产操作工等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通过产学研、教学做一体化等措施,培养食品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实训项目, 探索“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改革技能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实施教学。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生产技术要求模拟生产实际;强化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专业已建成院级精品建设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分析技术正在申报省级精品课程。近三年出版教材8部,其中2部为教育部的“十一五”规划高职高专教材;并根据实训大纲的要求自编了全部实训指导书,指导该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近三年公开发表论文23篇,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3项,学院立项课题3项,获省部级教科研成果5项。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名;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青年教师比例75%;“双师”素质的教师14名(87.5%)。同时在行业中聘请了12名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良好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他们的加入大大加强了专业师资力量,特别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本专业校内已建有食品分析检测中心和食品加工综合中心;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达430万元。已开发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加工技术等实训项目近100项,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校外已经建立了稳定的、运行良好、有保障机制的实习基地11个,包括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牟县疾控中心、双汇集团、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检测机构。社会广泛认同,招生就业两旺本专业的改革建设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连续多年呈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的良好局面。近3年来,考生报名踊跃,录取分数和报到率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是招生计划的24倍,2011年本专业招生量已达到307人,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超过99%,就业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质量给予较高的评价,综合评价的满意率为96%,优良率达到85%。 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但如何结合专业自身特点,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探索方面仍然缺少实质性的成果。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具有绝对优势的实训基地项目不多,并且综合性实训功能还有待加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开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双师”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打造,也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技术大师。(二)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食品营养与检测行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掌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受到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能够在食品相关企业、卫生、环保等部门从事食品营养、食品安全检测、评价、监控等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3年建设,使该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具体目标(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扩大集团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创新学院理事会运行机制,强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2)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制定并实施“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培育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或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三年建设,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培养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聘请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和专家6名,核心课程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3)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555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4门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写3门适合工学结合课程要求的特色教材。(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完善现有的食品检测中心,新建感官检验实训室和营养与配餐实训室;改善校内实习工厂化验室条件,新增校外就业基地6个。(5)依托专业与人才优势,建设食品研发与技术服务平台,积极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建设5个课程平台,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建设期间,充分利用专业人才技术优势,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完成产品开发6项;开展技术服务6300人次;7名教师受聘企业技术顾问;校企合作承担技术攻关项目课题2项,申报专利1项;辐射带动6所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三)专业建设内容及改革措施1. 人才培养模式1. 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各类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等相关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知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掌握食品营养、食品质量检验技术及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在食品生产与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食品营养指导、食品分析及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构建“55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与岗位工作特点,与郑州生源生物食品厂、双汇集团、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多家行业企业结合,构建“5551”人才培养模式(图1),培养能胜任食品生产企业、质检部门、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行业企业的品控员、质检员、内审员、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5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依托人文素质教育、通用职业能力、职业就业竞争能力、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综合技能实训5个课程平台(学习领域),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5个对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素质、职业通用素质、职业基础、职业关键和职业创新5种能力,实现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1个目标。(3)构建“55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3111”型教学模式为了将“5551”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我们实行“3111”教学模式(图2),将学生学习的6个学期分为四个阶段:第1、2、3学期为第一阶段,依托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校内分别进行基础素质培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签订“订单”人才培养合同,突出职业岗位特征,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开发和配置专业课程,校企共同授课,对学生进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符合特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第4学期为第二阶段,学生进入“订单”或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专兼职教师的技能和理论双重指导,使学生掌握生产关键环节技能操作要求,开展岗位能力培养;第5学期为第三阶段,根据学生实习情况、企业反馈和学校跟踪调研情况,针对薄弱环节,有选择地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开展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培养;第6学期为第四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开展工作能力培养。图2 “3111”教学模式(3111)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平台通用职业能力课程平台就业竞争力课程平台素质拓展创新课程平台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平台5个平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专职教师学历证书行业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兼职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基本素质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关键能力职业创新能力达到应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托完成实现5个对接5种能力1个目标图1 “55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555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要求结合将更加紧密,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相适应更加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高涨,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完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生可直通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就业。2.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根据相关行业企业走访调查、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意见,确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群(表1)。表1:职业、岗位群一览表职业小类职业(括号内为职业代码)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范围食品检验人员(6-26-01)高级食品检验工(6-26-01-08)企事业单位食品质量检验公共营养师(x2-05-05)公共营养师(x2-05-05-08)从事人群膳食状况的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共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营养配餐人员(4-03-04)营养配餐人员(4-03-04-01)企事业单位营养指导与配餐食品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ISO9000内审员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控制与管理HACCP内审员分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得出完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表2),进一步分析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获取方法,得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图3)表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能力类型能力内容依托课程证书名称基本素质政治素养基本政治素质、法律法规与政策水平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就业与创业指导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军事训练、体育与健康人文素质从事工作的基本人文素养艺术鉴赏、社会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职业通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应用英语英语B等级证书应用写作、普通话能力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应用写作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操作员计算机二级证书职业基础能力食品检测基础能力应用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膳食营养指导基础能力食品化学、饮食保健基础职业关键能力食品质量监督检验能力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感官分析、仪器分析等高级食品检验工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能力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等HACCP内审员ISO内审员证书膳食营养指导能力公共营养学、营养配餐公共营养师营养配餐员职业创新能力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食品加工概论、食品企业管理、畜产品加工与检验、科研训练与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学院颁发的获奖证书职业就业能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素质军事训练、政治与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体育与健康、形势与政策、艺术鉴赏通用职业能力大学英语、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应用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基础饮食保健基础食品感官分析与评定、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标准与法规、公共营养学、营养配餐、饮食保健基础拓展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指导、食品加工技术、发酵食品生产技术、食品营销与管理、科研训练与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综合技能实训食品微生物与检验、食品理化分析、公共营养学、营养配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综合实训、顶岗与毕业实习图3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2)校企合作建设专业课程按照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建设和食品工业从业要求,培养由沟通、崇实、敬业、诚信、协作、创新等要素构成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建立基础课程体系,着力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将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食品营销与管理等课程按阶段分年级有重点地进行资源重组,形成职业素养培养系列化。引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吸收行业、企业核心技术,与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共建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与中牟县疾控中心共建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将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相对接,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标准,开发出校企结合、工学合作的特色教材,依托学院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将食品理化分析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营养与配餐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4门核心课程资料上网,实现网络资源开放性共享学习,通过网上作业、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3.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锻炼,同时通过继续教育,获取高层次学历,“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副教授以上职称达到40%;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6名,专业核心课程兼职教师授课达到50%;提升教师技术研发和推广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对外学术交流、企业锻炼和教材的编写工作,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并积极撰写论文,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带动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表4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姓名现有条件培养措施达成标准朱维军教授,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参与河南永达、河南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集团等企业技术服务,兼任郑州生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参加国内外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等学习培训;3参加教育部组织师资培训、学术交流。4参与并组织校企合作机构。1具有广泛地社会影响,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或兼职企业领导岗位;2能够带领本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保证本专业持续发展。钱志伟副教授,硕士,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学名师,郑州市技术监督局技术顾问。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学术交流;2参加国内外学术及技术交流;3参加过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4参与3家食品企业检测技术服务与质量管理。1具有专业开发与建设能力;2能够组织教学团队进行课程体系建设;3兼任食品企业技术顾问。表5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一览表姓名现有条件培养措施达成标准汤高奇副教授,硕士。教育部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加工技术分委员会秘书。1到国内大型食品企业调研;2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3参加ISO22000(HACCP)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4参加食品有关学术会议。具备食品加工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指导能力。焦 镭讲师,硕士。从事畜产品生产与检验技术的教科研工作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2到企业参加顶岗锻炼;3参加食品加工检验相关学术会议。具备畜产品生产检验技术方面的前沿知识、技能及能力。王育红副教授,硕士。从事饮料生产与检验的教科研工作1到大型食品企业调研;2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3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熟悉饮料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具备饮料质量检验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能力。袁贵英讲师,硕士。从事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教科研工作1到食品企业顶岗锻炼;2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师资培训;3参加HACCP(ISO22000)审核员培训和实践;4参加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学术会议。具备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审核和培训能力。(2)“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家“双师”培训基地学习,取得双师资格;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到校授课,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技能锻炼和业务培养,每年选派3名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6个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锻炼参加职业技能高级工和技师考试,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使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培养计划见表6。表6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序号培养方式人数达成标准1到企业指导学生顶岗实习6个月21熟悉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达到生产主管的水平;2职业技能鉴定达到高级工水平; 3参加高职教育师资培训,具备双师素质;4校企共同申请立项或完成横向合作课题。2赴企业参加顶岗锻炼33参加高职教育师资培训44参加职业技能鉴定5(3)加强教师研发和推广能力培养通过选派专业教师与科研单位和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的合作,教师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研发,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推广,申报科研项目等途径,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4)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行业组织、合作企业中聘用具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一定教育能力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技师以及能工巧匠6名作为兼职教师,完成4门专业核心课程实习教学指导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技术指导,兼职教师完成专业课学时比例50%以上。建立兼职教师库,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架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见表7。表7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兼职方向具备资质兼职教师来源培养措施从事主要任务专业建设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合作行业、企业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2吸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主持专业规划与建设;2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主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建设及校内技能训练指导部门负责人、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合作行业、企业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1参与专业教学;2提供企业岗位标准;3共同制修订课程标准;4共同编写项目课程特色讲义;5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校外顶岗实习指导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合作行业、企业1高职教育理论培训2教育教学能力培训1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3参与实习指导讲义和题库的编写;4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校内实训基地成为学生真实生产性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和职业素质训导中心,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功能;与食品生产企业紧密结合,成立食品检测中心;完善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建设机制,采取校企共建、校企共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双主体”实训基地。(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重点从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质量管理技术、食品营养与配餐技术等三个方面的职业技能入手,将食品质量管理技术融入到“从田园到餐桌” 的食品各个生产环节,因此我们重点完善具备全程食品品质管理与监控能力的食品检测中心,将食品质量控制、管理技术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合到食品生产加工的全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5551”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实施真实工作情境下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吸纳河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州市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局等多家食品行业主管单位在检验检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设食品检测中心。在现有的食品分析实验室基础上,计划投资104万元,增加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全自动农残快速检测仪等精密仪器,完善检测中心的精密检测仪器配置,使之能满足现代样品的微量成分分析要求(各种成分、检测手段);增加微波消解炉、自动水分分析仪等理化检测仪器设备,拓展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检测项目,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的能力与提高检测精确度;增加超低温冰箱、生化培养箱、离心机、均质仪等微生物检验仪器设备,提升微生物检测的能力,增加食品感官检测、食品卫生检测、食品理化检测项目,使学生能进行食品理化检测技术、食品卫生检测技术、食品感官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掌握食品检测方向的核心技能;协同开展企业食品检验员、品控员等职业技能培训。投资50万元新建食品感官分析实训室和营养与配餐实训室,满足食品感官分析和营养与配餐两门课程的实验实训。(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11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6家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逐步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要求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有半年的时间在校外顶岗实习。专业每一位教师应长期联系至少一个企业,每年为企业至少做一件事情,保证专业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巩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3)实验实训内涵建设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深化实训实习教学改革,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围绕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制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技能操作规程和实训课程标准,确保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立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将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对实习学生共同实施管理;校企双方联合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编制实训指导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保证实习效果,为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作好各项制度保证,确保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质量。5. 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管理机制探索(1)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及时吸纳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委员会成员会议,讨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中的有关问题,形成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学生管理、教学和质量监控全过程。(2)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制订和完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办法、青年教师企业锻炼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形式,探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达到与企业建立长效、稳定、运行良好的长效模式,探讨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双方对接负责人制。校内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车间主任为校企双方对接负责人,作为校企合作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负责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文件沟通。教师是学生企业实习的指导教师,企业人员是外聘形式的校内代课教师,从而加深联系与沟通。项目合作制。与企业合作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建立企业技师工作站。在校内入驻企业技师,与学院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承担专业教学,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共同培养学生。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风险保障机制,吸引企业到学校投资。引导企业将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到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和长效运行,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3)探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用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平台,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体系下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评价,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监控的有效衔接,做到学校、企业共同评价监督人才培养质量。(四)专业建设绩效指标建设内容项目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项目负责人朱维军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绩效考核指标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成立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2.专业建设委员会参与并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3.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调研;4探索并形成“555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由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岗位群、主要岗位能力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成立校企合作的核心课程建设小组2.完成食品分析技术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开发3.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开发4.完成营养与配餐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开发5.完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精品化建设1.成立校企合作的精品课程建设小组2.完成食品分析技术课程精品化建设3.完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精品化建设4.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精品化建设教材建设1.成立校企合作的教材建设小组2.完成食品分析技术特色教材建设3.完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特色教材建设4.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特色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以4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建成相应的资源库网站,应用于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辅助和本专业及与相关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1.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等相关文件2.通过国内外进修、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主持专业建设、主持教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朱维军、钱志伟)骨干教师培养1.制定骨干教师培养等相关文件2.通过国内进修学习、企业锻炼、参与专业建设、参加教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4名骨干教师(汤高奇、焦镭、袁贵英、王育红)“双师”素质教师培养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等相关文件2.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验室建设、进修培训等形式培养“双师”素质教师3.通过项目实施,专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聘用1.制定兼职教师聘用等相关文件2.在现有12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从行业、企业聘请6名兼职教师3.兼职教师通过参加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专题讲座、部分课程讲授等形式参与专业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食品检测中心1.完成104万元的分析检测仪器购置,完善食品检测中心现有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检测等实训室实训条件2.完成50万元设备采购计划,新建食品感官检验实训室和营养与配餐实训室3.食品检测中心完成600人次的“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任务校内实训工厂完成20万元的分析检测仪器购置,完善校内实习工厂化验室条件校外实训基地1.继续加强与现有12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2.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使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18个实验实训内涵建设1.制定与实验实训相关的规范性管理文件(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验实习教师管理制度等)2.建立实验实训产品评价体系3.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4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1.评价主体方面:引入实习(就业)单位、学生及其家长、行业协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2.评价指标方面:利用毕业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多指标综合评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建立“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办学机制1.与有关行业、企业联合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实施校外“双主体”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3.建立并完善校企双方间“专家工作室”、“教师流动站”的运行机制工学结合运行机制1.探索并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2.探索并建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3.探索并建立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管理模式4.探索并建立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1.参与3家食品企业产品检测、品质控制、体系审核和产品质量改进等技术服务工作2.开展相关科研项目3项3.完成“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600人次培训服务1.开展对3家企业36名检测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2.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科普宣传2次(五)学院对专业建设的支持保障1. 制度保障学院制订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把重点专业建设作为今后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并提出了重点建设专业建设的目标、措施。2. 政策支持学院在出台的各种政策中,都强调应该体现出对特色专业建设的支持。例如学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学院师资管理办法、学院教学经费管理办法、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经费管理规定等文件都规定,学院在人才引进、师资建设、教学经费的分配上都应向特色专业倾斜,必须首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3. 经费支持根据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学院已经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其中对专业建设也做出了专项分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专业之一,学院已经根据建设任务下拨建设资金,并还将根据建设进展情况追加。根据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经费管理规定,被列为国家、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学院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4. 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专业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学院成立以刘源副院长为组长,食品科学系主任朱维军为副组长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检测专业建设计划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检测专业任务分解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检测专业阶段进度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营养检测专业建设项目责任人考核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正常实施和运行。按照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目标、内容和要求,明确项目各阶段建设目标和监测指标,明确各项目责任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指标;对完成项目阶段任务,通过学院、验收,给予奖励,对检查通不过,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确保项目按期实施。5.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学院设立专业建设基金,专项预算,专款专用。骨干专业建设期间,学院保证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递增10%,骨干专业建设经费视其建设需要进行专项预算。按照资金预算和执行进度,分阶段制定项目资金预算表,按学院要求进行项目资金决算。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过程监督,实行经费专款专用制度。保证建设资金高效率运行。6. 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从项目计划、预算、采购、验收、运行等环节,都由相关专家参加,严格项目、设备质量验收,保证项目建设质量。7.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构建校企双赢长效机制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安排实习就业、共同开发新产品等形式,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学校加强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