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CAD系统的实现模式_第1页
化工设备CAD系统的实现模式_第2页
化工设备CAD系统的实现模式_第3页
化工设备CAD系统的实现模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5卷第2期 2 0 0 8年 4月 化工设备与管道 P R O C E S S E Q U I P ME N T&P I P I N G Vo 1 45 No 2 Ap r 2 00 8 化工设备 C A D系统的实现模式 曹文辉 ( 中国石化集 团上海工程有 限公 司 , 上海2 0 0 1 2 0 ) 摘要: C A D是一种应用软件 , 在建立一个C A D系统之前, 必须作全面的考虑和规划, 以选择一个恰当的系统实现 模式 来满足其性 能要 求。对化工设备 C A D 系统 的性 能要 求、 软硬件 选择 、 系统 的模 型和 结构选择 等诸方 面进 行讨 论 , 并对 已经开发 完成的一 个化 工设备 C A D施工 图软件( P V C A D) 的 实现模 式作 一介 绍。 关键词 :化Y - 设备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P V C A D 中图分类号 : T Q 0 5 0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3 2 8 1 ( 2 0 0 8 ) 0 2 - 0 0 1 5 - 0 4 Ex e c ut i o n M o d e o f CAD S y s t e m f o r Pr o c e s s Eq ui p m e n t Cao W e n hui ( S I N O P E C S h a n g h a i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 L t d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2 0 ) Ab s t r a c t CAD i s a ki n d o f a pp l i c a t i o n s o f t wa r e Be f o r e t he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a CAD s y s t e m , t h e c o mp l e t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a n d p l a n s h o u l d b e c a r r i e d o u t s 0 a s t o s e l e c t 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r e a l i z a t i o n mo d e l t o f u l fi l l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t h e d e ma n d s i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r o c e s s eq u i p me nt CAD s y s t e m ,t he s e l e c t i o n o f h a r d wa r e a nd s o f t wa r e e n vi r o n me nt s,t he s y s t e m mo de l a n d t h e s y s t e m s t r uc t u r e we r e di s c u s s e dAt t he s a me t i me s ,t he r e a l i z a t i o n mo de l o f o ne c o mp l e t e d p r o c e s s e q u i p me nt CAD s y s t e m PVCAD wa s i n t r od u c e d Ke y wo r ds pr o c e s s e q u i p me nt ;c o mpu t e r a i d e d d e s i g n;PVCAD C A D ( 计 算机辅助设计 ) 的研 究历史可追溯 到 1 9 5 0年代。1 9 6 0年代 中期 已出现了实用 的 C A D系 统 , 如贝尔电话实验室所研制 的一个可用于电路设 计的 C A D系统G R A P HI c 1 。在 1 9 7 0年代 , 众 多 C A D设计师与系统设计者做 了大量 的理论研究 工作 , 随之 出现了针对土木工程设计 、 飞机设计 、 汽 车设计等方 面的 C A D系统 。用于机械设计 的 C A D 系统长期以来一直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希望实现 的 目标。但遗憾的是 由于机械零件形状 的千变万化 , 要使一个 C A D系统能简便 、 迅速地构造 出它们 的形 状很难办到 。因此 , 从迄今为止的发展成果来看 , 还 无法设计出一个实用的通用机械设计的 C A D系统 。 化工设备虽然种类 也不少 , 但组成各类设备 的 常用零部件种类还是较有 限的, 而每种零部件 的基 本形状变化也不大 , 因此建立用 于化工设备设计 的 C A D系统完全是可行的。近二十几年来 , 国内有些 设计院已经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 , 并取得 了一定 成果。笔者于 1 9 9 0年开始参与一个化工设备 C A D 系统的设计开发 , 从该 系统 的开发实践 中体会到选 择怎样 的一种模式来建立系统 , 对 系统实现时的难 易程度及系统最终能达到的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因此 , 我们在建立一个 C AD系统之前必须作全 面考虑及规划 , 以选择一个恰 当 的系统 实现模式。 本文将对设备 C A D系统的性能要求、 硬件选择 、 系 统的模型及结构选择等诸方面进行讨论 , 并对我们 已经开发完成 的一个化工设备 C A D系统 P V C AD的 实现模式作一简单介绍。 1 化工设备 C AD系统的性能要求 从 C A D的本身词义来看 , 一个 C A D系统应包 括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 即从产 品性能要求分析 、 规划 到详细设计 ( 详细设计 包括必要 的计算 、 工程 图纸 与设计说 明) 。从 国内目前 C A D的发展水平及工程 需求来看 , 最为 急迫 也是 切实 可行 的是 要求一 个 C A D系统能帮助工程师较完满地 完成详细设计过 收稿 日期 : 2 0 0 8 - 0 2 - 2 2 作者简 介: 曹文辉 ( 1 9 6 7 一), 男 , 高级 工程师。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及 工程软件开发 。 维普资讯 1 6 化工设备与管道 第4 5卷第 2期 程。对化工设备设计来说, 同国家标准相一致的常 规设计计算软件早 已问世 , 利用 软件可获得施工 图 需要 的绝大部分数据。因此 , 首先应考虑建立一个 功能较狭窄但实用 的 C A D系统交互式辅助制 图系统 , 然后再进一步设法将计算软件 同这个交互 式辅助制图系统合并 , 组成一个功能较强的 C A D系 统 , 以求得整个详细设计过程的优化 。 对一个 C A D系统而言 , 要 使其达到 实用 的阶 段, 则必须使它满足一定 的性 能要求。首先 , 一个 C A D系统应该 能够切 实提高设计工程师 的工作效 率。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 1 )帮助工程师对设备 的结构进行 构思和分 析。 ( 2 )能帮助工程师将 已构思好 的设备快速地反 映到图纸上, 并能使工程师方便地对局部结构进行 一 些必要的修改。 要实现第一点 , 从 C A D目前所达到的发展水平 来看尚有困难 , 将来如能将人工智 能技术成功地 引 入 C A D中则可解决这个难题 。而实现第 二点应该 是一个实用 C A D系统 目前能够达到也 必须达 到的 目标。工程 图纸是设备从设计阶段到制造阶段用以 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对一个工程设计来说 , 绘制 工程 图纸的工作量是很大 的, 往往会 占到整 个设计 工作量的 5 0 以上。因此 , 我们显然希 望 C AD系 统能帮助工程师大大减少制图的工作量。这样, 或 者可缩短工程设计 的周期 , 或者可使工程师把较多 的时间用到产品性能分析和结构分析上去 , 以提高 设计 的质量。 其次 , 由于 C A D系统 的 目的是帮助设计, 故其 最终用户应是设计工程师而不是计算机操作员。这 就要求 C A D系统的操作应是简便易学的。从这一 点来说 , 一个理想的 C A D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 : ( 1 )该系统具有 良好 的人机交互能力 , 能使用 户随时了解系统正在进行的设计进程 。 ( 2 )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指令和系统的提示应是 简单、 明确, 对一个懂得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人员来 说 , 只需很短时间( 例如几小 时到几十小时 ) 的培训 即可进行操作 。 ( 3 )C A D系统 的运行进程应尽量 与工程 师所 习惯的设计过程一致。 最后 , 一个成功 的 C A D系统应使经过其帮助而 得到的设计结果优于或至少不低于用传统方法进行 设计而得的结果。大量应用软件 的运行实践表明, 能否满足 以上三点性能要求将是评判一个 C A D系 统具有多大实用价值 的关键 。因此 , 我们在建立一 个化工设备 C A D系统的初级阶段 , 就必须考虑应该 采用怎样 的系统实现模式 , 才有可能或有利 于使最 终完成的 C A D系统能达到这些性能要求。 2硬件与 图形支撑 软件的选择 C A D系统在运行过程 中总要进行 大量 的图形 处理 , 这对运算速度和 内外存 容量提 出了较高的要 求。另外 , 为 了应用方便 , 对硬件环境 的应用灵活 性 、 屏幕的图形显示质量等也有一定 的要求。而从 一 种工程应用手段来 看 , 成本 也是必需要 考虑 的。 近些年来 , 硬件 的选 择趋 向于 在配 备有 高质量 的 C R T和绘图机 的高档微机 和工作 站之 间进行 。而 采用分时系统的宿主机由于其操作不灵活和价格较 昂贵 , 在 C A D领域 中已很少再被选用。 目前 , 微机正处于一个升级换代很快 的阶段 , 各 种新 的较高档的微机不断问世。它们的 C P U能力 、 内外存容量 、 图形 显示 质量等均 比老 的 P C机有很 大的提高。微机应用灵活 、 价格较便宜 , 因而仍可作 为实现 C A D系统的一种硬件环境 。 由于 P C机的流行, 使得 A u t o C A D成为大家最熟 悉 的一个图形支撑软件。A u t o C A D基本上是一个二 维的图形支撑软件。它有 自己的一个命令集 , 在进入 运行环境后 , 用户通过键入该命令集中的命令可画出 一 些最基本的图元 , 如点、 直线 、 圆等等。它没有 自己 的高级语言可供编程 , 但其它高级语言程序可通过提 供两种数据文件D x F文件 和 D X B文件来使 得 A u t o C A D直接根据文件画出所需的图形, 这两种文件 即是 A u t o C A D同其它高级语言之间的接 口。 考虑到软件的兼容性与可移植性 , 便于软件 的 二次开发 , 我们 自行开发 了点 、 线 、 面 、 块等基本 图 素 , 以二进制 D X B文件形式与 A u t o C A D接 口。 3化工设备 C AD的图形模型选择 在着手编制 C A D软件时 ,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 要建立 的模型到底是取二维还是三维。这个问题实 际上是由所建立的 C A D系统的 目的和所具备 的软 硬件资源来决定的。 二维模型只能用来建立直线 、 点、 曲线等平面图 形 , 对工程制图中的各个视图是采用分立图形画出。 二维模型的图形数据文件要 比三维小得多, 相应所 占用的内外存也就 比较少 , 图形处理速度一般较快 ,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4月 曹文辉 化 工设备 C A D 系统的 实现模式 1 7 所需要的硬件和图形支撑软件的代价也较低 。在某 些场合 , 二维模型也能满足工程需要 , 例如 , 对一个 不需作三维结构分析的化工设备 C A D系统来说 , 选 择二维模型也是可行的。 4化工设备 C AD施 工 图软件 ( P V C AD) 的 实现模式 已经开发完成的 P V C A D是一个用于化工设备 设计的 C A D系统 , P V C A D的编制工作分 为两 个 阶 段 : 第一阶段的 目标 是当一个设备 的结构参数都确 定之后 , 能迅速地 画出设备总装图。这个 阶段 的 目 的是希望 P V C A D能帮助设 计工程师从 制 图、 描 图 等费时较多又较低级 的工作 中解脱 出来 , 并缩短设 备设计的周期。第二阶段将考虑把 目前 已在 P C机 上运行的设备计算软件包引入 P V C A D, 使之具备较 完整的规范化的化工设备常规设计功能。 根据现有 的硬 件资源 , 从运行 速度 、 内外存 容 量、 交互式作图能力及 图形支撑软件 的可选性 等诸 方面考虑 , 选 择 了微机作 为 P V C A D 的硬 件 环境 。 从第 2节的介绍可知 , 在微机上可运行的图形 支撑 软件中, A u t o C A D具有较为丰富的图形功能, 对编制 一 个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将较为方便 。因此 。 我们 选择了 A u t o C A D作为 P V C A D的支撑软件。 对化工设备来说 , 其总装 图的主要视图总是 由 正视图加顶视图或正视 图加侧视 图组成 , 而各视 图 的投影方 向对同类设备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根据 这个特点 , 对每个零部件可画成两个 固定的分立视 图, 这一点同采用二维模型相似。 为了使 P V C A D能帮助设计工程师切实提高设 计效率 , 以及使设计 工程师 能方便地使用 , P V C A D 系统被设计成按设备类 型分类 的程序形式 , 各个设 备程序将尽可能按照常规的设计步骤来调用零部件 模块和各功能模块 , 使工程师 能以最方便 的方式进 行操作 。由于不是采用命令集 的结构形式 , 因此对 熟悉微机基本操作 的用户来说 , 估计只需几小时的 培训即能独立操作。 5 软件维护 在软件研制阶段结束 以后 , 作为产品的软件交 付给用户使用 , 进入运行 阶段。实践表明, 在运行 中 仍然需要对软件进行修改维护 , 这是 因为 : ( 1 )需要改正在运行中新发现 的软件错误和设 计上的缺陷。这些错误和缺陷是在研制阶段后期 的 测试工作 中未能发现的。 ( 2 )需要改进设计 , 以便增强软件的功能 , 并提 高软件的性能。 ( 3 )要求 已运行 的软件能适应特定 的硬件、 软 件 、 外部设备 、 通信设备的运行环境 。 ( 4 )为使投入运行的软件与其它相关的软件有 良好的接 口, 以利于协 同工作。 ( 5 )为使运行 的软件的应用范围得到必要的扩 充 。 因此 , 软件维护工作可分为改正性维护 、 适应性 维护和完善性维护三个方面。 5 1 改正性维护 改正性维护是在软件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 进行的。这种故障常常是由于遇到了从未使用过的 输人数据组合 , 或者是 与其 它软件或硬件 的接 口出 现 了问题。严重的故障未能及时排除 , 势必使得 它 所支持 的数据处理活动被迫中断。究其原因, 这些 故障是 由于软件研制 过程 中某个环 节上存在着 隐 患 , 而且在测试时未能发现。带着这些隐患运行, 只 有在某些特定 的情况下才会暴露 出来 。对这些 已发 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 必 须十分谨慎 。在制订修改计 划后还需经过复审 , 修改工作应在严密的控制下进 行 , 以防造成不 良的后果 。例如 : 解决研制时未能测 试各种可能条件带来的问题等。 5 2 适应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是要使运行 的软件能适应外部环境 的变动。我们知道 , 计算机技术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 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建立在这 些软硬件基础之上 的应用软件 , 其使用年限通常是 长于这种更新周期的。这就要求应用软件能跟上发 展的需要 , 使之不致 因不能适应新 的软硬件版本而 影响正常运行 。除此之外 , 数据环境 的变动也要求 进行适应性维护。例如 : 为最新发布的设计 、 制造标 准修改软件中相应数据库 , 使其适应最新 的设计 、 制 造标准等 。 5 3完善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则是为扩充软件 的功能 、 提高原有 软件性能而开展的软件工程活动。这里所说 的新功 能和新性能都是在原来编制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上并未规定 的内容 。用户在使用 了一段时间 以后, 提出了新的要求, 希望在原已研制软件的基础上加 以扩充。例如: 增加交互式功能等。 ( 下转 第 2 4页) 维普资讯 2 4 化工设备与管道 第 4 5卷第 2期 对其沸腾过程 中气泡 的影响来体现 的, 对多孔管传 热机理的认识应当从气泡动力学的角度人手 。 参 考 文 献 1 O N e i l l P S, G o t t z m a n n C F , T e r b o t J WN o v e l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I n c r e a s e s C ASC ADE C y c l e E f f i c i e n c y f o r Na t u r a l Ga s Li q u e f a c t i o n J A d v a n c e i n C r y o g e n i c E n g i n e e ri n g , 1 9 7 2, 1 7 : 4 2 0 - 4 3 7 2 G r i ff i t h P Wa l l i s J D T h e R o l e o f S u r f a c e C o n d i t i o n s i n N u c l e a t e B o i l i n g J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P r o g r e s s , 1 9 6 0 , 5 6 ( 4 9 ) 3 Mi lt o n R MH e a t E x c h a n g e S y s t e m P U S A: 3 3 8 4 1 5 4 ,1 9 6 8 4 西川兼康, 伊藤猛宏 , 田中克典烧结金属层核c 二土为沸腾 传热促进 J 冷冻, 1 9 7 8 , 5 3 ( 6 1 2 ) : 1 5 5 伊藤猛宏, 藤田恭伸, 西川兼康核沸腾热交换 高性能传 热面 J 机械 研 究,1 9 7 9, 3 1 ( 1 ) : 7 7 6 翟贵立, 林瑞泰, 蔡义汉烧结型多孔表面沸腾传热优化设 计 A 中国工程热物理 学会传 热传 质学术会 议论文 C , 8 6 3 0 7 4,1 9 8 6 7 C z ik k A M, O Ne i l l P S C o r r e l a t i o n o f N u c l e a t e B o i l i n g fr o m P a r - O U S Me t al F i l m s J A d v a n c e s i n E n h a n c e d He a t T r a n s f e r , ASME,1 9 7 9: 5 3 - 6 0 8 We b b RL N u c l e a t e B o i l i n g o n P o r o u s C o a t e d S u r f a c e J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E n g i n e e ri n g ,1 9 8 3 , 4 ( 3 4) : 7 1 - 8 2 9 河合素直, 町山忠弘 早稻田大学理工研究所报告第5 5辑, 1 9 7 2 1 0 刘 阿龙 ,徐宏 , 王学生 ,等复合粉末 多孔表 面管的沸腾传 热 J 化工学报 , 2 0 0 6 , 5 7 ( 4 ) : 7 2 6 - 7 3 0 1 1 G a e r t n e r R F P h o t o g r a p h ic S t u d y o f N u c l e a t e P o o l B o i l i n g o n a H o ri z o n t al S u r f a c e J J o u rnal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1 9 6 5 , 1 8 7 ( 1 7 ) 1 2 陈嘉宾, 蔡振业, 林纪方带有多孔覆盖层的沸腾传热实验 研究 A 传热传质学文集 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8 6 , 1 7 6 1 81 1 3 C z i k k AM, e t a 1 N u c l e a t e B o i l i n g f r o m P o r o u s Me t al F i l m J Ef f e c t o f P rima ry Va ria b l e s ,Ad v a n c e s i n En h a n c e d He a t T r a n s f e r AS ME HTD,1 9 8 1,1 8:1 9 0 1 2 2 1 4 伊 藤猛 宏 , 西川 兼康 ,田中克典 各种 多孔质 沸腾传 热面 性能冷冻1 9 8 2, 5 7( 6 5 1 ) : 7 7 1 5 D a n i l o v a G N,e t a1E n h a n c e me n t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D u ri n g B o i l i n g o f L i q u i d R e f ri g e r a n t s a t L o w He a t F l u x e s J H e a t T r a n s - S O v i e t R e s e a r c h 1 9 7 6, 8 ( 4 ) 1 6 N a k a y a ma W ,D al k o k u T,K u w a h a r a H a n d N a k a j i m a T D y n a mi c Mo d e l o f E n h a n c e d B o i l i n g He a t T r a n s f e r o n P o r o u s S ur - f a c e (I) J J o u r n a l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 1 9 8 0, 1 0 2 : 4 4 5 -4 4 9 1 7 N a k a y a ma W ,D a l k o k u TK u w a h a r a H a n d N a k a j i m a T D y 。 n a mi c Mo d e l o f En h an c e d B o i l i n g He a t T r an s f e r o n P o r o us S ur - f a c e ( I I ) J J o u rna l o f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 1 9 8 0, 1 0 2 : 4 5 1 -45 6 1 8 F o r s t e r H K a n d Z u b e r N G r o w t h o f a V a p o r B u b b l e i n a S u p e r - h e a t e d L iq u i d J J o u rna l o f A p p l i e d P h y s i c s 1 9 5 4, 2 5: 4 7 4 1 9 S u Y Y a n d G r a h a n R WA n A n a ly t c al a n d E x p e ri m e n t al S tu d y o f t h e T h e r ma l Bo u n d a ry L a y e r an d Eb u l l i t i o n Cy c l e i n Nu c l e a t e Bo i l i n g, 1 9 61, NAS A T ND- 5 9 4 2 0 D e r b y R The D y n a mi c s o f V a p o r B u b b l e s i n N u c l e a t e B o i l i n g J C h e mi c al E n g i n e e ri n g 1 9 6 4, 1 9: 3 9 2 1 K e s h o c h E G a n d S i e g e l RF o r c e s Ac t i n g o n B u b b l e s i n N u c l e a t e Bo i l i n g u n d e r No rm a l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