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元代爱情剧与唐传奇的题材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也有着很深的渊源, 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由唐传奇改编的元杂剧占的数e l 最多的就是婚姻爱情题材 的作品,但通过把这两类不同时代同一类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从唐代 的传奇作品到元代的杂剧作品,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男女双方在争取婚姻爱情自由的主动权上表现出的斗争精神也是有所差异 的,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唐传奇和元杂剧的比较研究,人们大 多是从题材的继承和比较上来论述,较少的通过这种比对来揭示元杂剧的真正内 涵。 本文以发展的眼光探讨元代的婚恋剧对唐传奇的承继问题,之后又分别从男 性和女性的人物形象方面将二者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得出了元代婚恋剧更 加重视对人的才情和理想人格的追求的结论,所以元代的婚姻爱情剧是具有唐传 奇所没有的新时代精神的,它在婚恋题材中具有历史性的突破,在爱情婚姻的标 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思想内涵,这一切都来源于元代的个性解放主体意识的觉 醒,这对于后代的文学发展和思想意识层面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关键词:元杂剧,唐传奇,婚恋,个性解放 a bs t r a c t c o m p a r i n gt h et h e m e so fy u a nl o v ed r a m a & t a n gl e g e n d ,i tc a l lb ee a s i l y f o u n dt h a tt h e r ew a sac l o s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 ,e s p e c i a l l yo nt h eo r i g i no fb o t h , t h e r ew a sa l lo b v i o u si n h e r i t a n c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l a r g en u m b e ro fy u a np o e t i c d r a m a si n v o l v et h es a m et h e m eo f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w i mt h e i ro r i g i n a lt a n gl e g e n d v e r s i o n s ,h o w e v e r , c o m p a r i n gt h et a n gl e g e n d s ,i th a db e e nm a d eag r e a tc h a n g eo n h e r o e sa n dh e r o i n e si ny u a nd r a m a ,n o to n l yt h e i rs o c i a lp o s i t i o n s ,b u ta l s ot h e i rs p i r i t o fr e v o l ta n dt h ep u r s u i n go fl o v e ,t h e s ec h a n g e sa r ea t t r i b u t a b l et om a n yr e a s o n si n 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f o rc o m p a r i n gs t u d y i n gt a n gl e g e n da n dy u a np o e t i cd r a m a ,m o s t a r t i c l ew r i t e r sd i s c u s s e di nt w oa s p e c t s :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t h ec o m p a r a t i o no ft h e m e s , o n l yf e wp e o p l en o t i c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ij u s tm e n t i o n e do na b o v e i nt h i sa r t i c l e ,a tf i r s t ,id i s c u s s e di nw h a tw a yy u a nl o v ed r a m ai n h e r i tt a n g l e g e n d ,t h e nic o m p a r e dt h ei m a g eo fh e r ow i t ht h ei m a g eo fh e r o i n ei ny u a nl o v e d r a m a ,f r o mt h i s ,ig o tac o n c l u s i o n :y u a nd r a m ar e s p e c t e dp e o p l e st a l e n t sa n di d e a l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m o r et h a nt a n gl e g e n d ,t h e r e f o r e ,i th a ds o m en e ws p i r i tw h i c hc o u l d n o tb ef o u n di nt a n gl e g e n d ,i tm a d eah i s t o r i c a lb r e a k t h r o u g hi nt h et h e m eo fl o v e a n dm a r r i a g e ,a n da l s ob r o u g h tan e wc o n c e p tt ot h ev a l u eo f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 a l l o ft h e s ec a na t t r i b u t et oa w a k e n i n gs e n s eo fi n d i v i d u a lo ny u a nd y n a s t y ,a n dt h e s e i n f l u e n c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a sw e l la sc h i n e s ei d e o l o g yg r e a t l y k e yw o r d s :y u a nd r a m a ,t a n gl e g e n d ,m a r r i a g ea n dl o v e ,a w a k e n i n gs e n s eo f i n d i v i d u a l 目录 前言1 1莉看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1 ( 一) 选题依据一,一1 ( 二) 选题意义:l 二、研究现状分析:! 2 三、结构及创新点3 第一章唐传奇与元杂剧概述j 4 一、唐传奇的婚恋题材内容4 ( 一) 作品的主要类型4 ( 二) 叙事风格6 二、元杂剧的才子佳人戏7 ( 一) 情节模式的内容8 ( 二) 情节模式的特点8 第二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及其比较1 1 一、元杂剧的继往开来1 1 ( 一) 题材的继承1 l ( 二) 艺术的表现1 2 二、人物性格与观念之比较1 4 二、人物的身份地位之变化1 7 ( 一) 女子“长安倡女“ 到“上厅行首”1 7 ( - - ) 男子“白衣卿相“ 到“贫穷秀才“ 1 8 第三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发展所具有的新时代精神2 l 一、元代文人的爱情世界2 l ( 一) 元代文人的复杂心态2 1 ( 二) 元代文人的爱情理想2 3 二、民主的精神2 4 ( 一) 关注妓女争取人身自由的斗争2 5 ( 二) 肯定人的自我价值2 6 三、新的婚姻标准的提出2 7 ( 一) 女性婚恋伦理意识的觉醒2 7 ( - - ) 对纯洁爱情的歌颂2 9 四、元代个性解放的根源- 3l ( 一) 市民阶层的壮大与作家的世俗化3 1 ( 二) 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3 2 ( 三) 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与融合3 4 结语。3 6 参考文献3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3 8 至j 谢3 9 一、选题依据及意 ( 一 选题依据: 元代的婚姻爱情剧与唐传奇之间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唐传奇中以士子婚姻为 主要题材的名篇有霍小玉传、莺莺传、离魂记、李娃传、无双传、 步飞烟、柳氏传、柳毅等,其中的离魂记、李娃传、柳毅、莺 莺传被元代改编为倩女离魂、曲江记、柳毅传书:西厢记,但是这 些传奇中的基本故事情节仍被保留。除了他们在故事题材上的继承外,还有一些 唐传奇和元杂剧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但是二者在结构和故事立 意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能表现出他们之间的衔接。 唐传奇又以中唐时期的为最著名,而中唐时期的传奇当然非婚姻爱情题材最 为突出。明人减愚循在其负苞堂文集卷三弹词小记中说:“近得无名氏 仙游、梦游二录,皆取唐人传奇为之敷演,深不甚文,谐不甚便,能使呆 儿少女无不人于耳而动于心,自是元人伎俩。”元代的戏曲都是取唐传奇而再稍 作加工,而元杂剧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这尤其以题材的继承为 主要表现。据统计,元杂剧改编的唐传奇作品共有4 0 篇,其中散佚不存的有2 3 篇,现今只能找到1 7 篇。在这些作品中,爱情题材的作品被改编的次数最多。 唐传奇在向元杂剧的演变过程中,二者在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情 节矛盾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些不同的处理都反映了两个时代不同的社 会民众的心理表现及其他们的理想世界等等。 纵观唐传奇到元杂剧的嬗变过程,可以发现剧中男女主人公在身份地位上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男女在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反抗外部力量的主动权的斗争中 所表现出的精神和力量都是完全不同的。仔细对比两个时代的爱情作品,就会发 现二者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 二) 选题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唐传奇和元杂剧中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社会现实为背景的, 都能较真实的反映当时的现实。所以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到 当时的社会,例如当时的风俗习惯。特别是唐传奇,它使我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 统得到极大的丰富。广义来说,唐传奇的作家善于很细致的观察生活并总结经验, 运用很生活化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给其他文学形式提供了有力的 借鉴。而杂剧也通过前代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的积累,到了元代已经逐渐趋于完 善,并且它已经有了十分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和风格, 它和明清的话本小说共同开发了文学的新领域,对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第二,现实意义。中国古代戏曲是我国十分丰厚的一笔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为近现代的戏曲提供了广泛的大量的剧作和素材和艺术经验。同时,由于戏曲是 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所以研究和学习古代的名曲,也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对唐传奇的研究颇多,但专门去系统的对比唐传奇和元杂剧,特别是针对二 者在婚姻爱情剧方面的契合的论著较少。现今的研究论著主要归类为以下几个方 面: 1 、对唐传奇或元杂剧内容的研究 有些学者只是分别就二者的模式、题材类型、叙事特色进行论述,他们都只 是片断地简略地述写,并没有历史地系统地论述。 2 、对典型作品的研究 纵观对两代剧的研究,很多学者都将这些爱情婚姻体裁的戏剧分为不同的类 型,并对符合这些类型的戏剧对号入座,从而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这类论著 都是细小的微观的研究,缺少宏观的整体的把握。 3 、对两代爱情剧中男女主人公身份、社会地位和性格的研究 由于在唐传奇和元代爱情剧中,男女双方的地位、在爱情婚姻的主动权,在 反抗外力上的阻挠以及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性格和精神是大不一 样的。因此很多学者将触角放在了人物的研究上,一些是单纯的对唐传奇或者元 杂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尤其是女性形象,还有一些是对两代男女主人公性 格的变化的研究。 2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 4 、从文学和文化结合的角度对戏曲中所反映的民俗文化的研究 从剧作家笔下可以触摸到当时朝代民俗文化的脉络,而这些作品也为我们研 究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捷径,为保留了民俗文化提供了一笔重大的财富,所以值 得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关于这方面的著作较多,内容比较全面丰富。涉及到了 婚恋观、节日择偶习俗以及婚姻习俗等方面。 三、结构及创新点 论文结构: 本文正文部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唐传奇与元杂剧分别的内容 与情节模式,以及二者的思想内容和叙事风格等。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元杂剧对唐 传奇有哪些继承,通过深入的对比又发现这二种戏剧作品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在文中通过对比两个时代人物的性格观念和身份地位的差异和变化,比较得出他 们的不同点。第三部分主要是文章的第二主体部分,也就是题目中元杂剧对唐传 奇的发展,通过上一章节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的分析,得出它又在这种继承的 基础之上有哪些新的发展,而这种新的发展是具有新的时代精神的,它主要表现 在元代文人的爱情世界有哪些新的因素,元代社会具有民主的精神和元杂剧对于 纯净爱情的宣扬。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元代这种新时代精神所产生的根源,这种新 时代精神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元代个性的解放。 创新点: 第一,内容创新。本文是对婚姻爱情题材的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进 行综述,并用发展的眼光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解析作品, 分析这两个时代的作家对于他们所处年代的感悟和深思,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 不同时代的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态是完全不同的,这样更加清晰 的使我们了解到了元杂剧的婚恋特质。 第二,研究方法创新。采用历时和共识的研究方法相结合。 唐传奇的叙事 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许多后世的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动人情节都可以追溯 到唐传奇中,尤其是元杂剧,这种题材沿袭的现象在元杂剧的创作中屡见不鲜。 一、唐传奇的婚恋题材内容 自古以来,爱情和婚姻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在唐传奇中,这一现象也 不例外,唐传奇中的爱情婚姻剧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精彩动人。 ( 一) 作品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写士子与妓女的爱情如蒋防的霍小玉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 而唐传奇中的小说又以士子与妓女的题材最多,因为在青楼里,男女双方都不需 要承担道德的责任,也没有那些门第高低的顾虑,也不用顾虑贞洁操守的束缚。 这从某种角度来说爱情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等和自由的,也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魅 力和自我价值。在封建社会里,婚姻的结合都是建立在家族门第、权势等基础之 上的,男女双方的感情由于缺少基础则是十分淡漠,而在青楼罩,在和妓女的交 往中让士人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虽然结果并不是那么的圆满,至少他们 - 能尝到爱情的滋味,所以这是中晚唐时期士人多与妓女相恋的原因。李娃传 是美好的大团圆喜剧结尾,给人们一种虚假的满足,而霍小玉传则是以悲剧 的结局激发了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渴望。 李娃传写于德宗贞元十一年( 公元7 9 5 年) ,是白行简二十岁时的作品。 写荥阳生赴京赶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名妓李娃相恋,后其所带资产耗尽后, 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以唱丧失挽歌为生。在一次比赛中,被父亲得知以 其有辱家门声誉为由鞭打,几至于死,并断绝父子关系。后在街头沦为乞丐,在 一日大雪天被李娃遇见,李娃十分自责随后自己赎身与其同居,在李娃的精心照 料下,荥阳生养好身体后发奋读书,后功成名就、官居高职,也正式娶李娃为妻, 册封为淠国夫人。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的命运也跌宕起伏,鲁迅先生在中 国小说史略中说:“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霍小玉传较之李娃传没有那么曲折复杂的情节,但不同的是作者通 4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 过简单的情节却反映了当时现实的生活。小说主要描写了出身名门望族的陇西才 子李益与沦落风尘的霍小玉的爱情悲剧。两人初见之日便一见倾心后同居多日, 李益得官后将其与霍小玉的八年之约抛之脑后、娶了卢氏为妻。小玉日夜思念成 疾,得知李益背信弃义后,愤恨欲绝。在临终前还表现出了自己最大程度的愤怒 和控诉。小说写到小玉控诉完后,“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 而绝。乜1 这是整个悲剧的终点和高潮,它给人们所展示出的不只是二个多情女 子的爱情悲剧,不只是李益之流的负心行为,而且是对整个丑恶的封建等级制度 和残酷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第二类是写士子与闺中女子的爱情。如元镇的莺莺传,陈玄枯的离魂 传等。莺莺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是这一类题材的主要代表作品,故事情 节由喜到悲,以凄婉动人的描写写出了莺莺与张生的相识、相恋,后以张生的“始 乱终弃”作为爱情的悲剧结尾,塑造了莺莺这样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 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自由的旧社会叛逆女性。在张生与莺莺相恋的过程中,从莺 莺约见张生时的矛盾心理可以看出她是具有双重性格的,这也同时说明二人的结 合既是一个情与理的冲突,又是一个自身充满矛盾和挣扎的过程。由于故事中所 叙述的故事与作者的亲身经历大致吻合,因此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时, 也就比一般作品来的更加真实和深切,再加上作者又运用了一系列优美的语言刻 画了人物的言谈举止,以此来更好的呈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让人读来很有美 的享受。 第三类是写鬼神妖狐与人恋爱的。如李朝威的柳毅传,李景亮的李章 武传及沈既济的任氏传等。其中任氏传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 以生动细致的语言表现手法,完整的描绘了狐妖任氏与人的恋爱过程。这是在聊 斋志异之前写狐妖与人的恋爱故事最为完整、最优秀的一篇,也是对后代戏曲、 小说有较大影响的一篇。n 1 j 、说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一定的艺术想象, 成功的塑造了狐妖任氏的形象,并通过离奇的故事情节,使一位艳丽多姿的绝色 佳人跃然纸上。任氏的善良美丽、机智聪明和对爱情的忠贞态度,给人留下了深 刻印象。实际上,作者是借这种虚幻的形式来写人世问的百态。“磋乎! 异物之情 也有人焉! 遇暴不失节,循人以至死。虽今妇人,有不如者矣。“ h 1 这虽是这位才 貌双全的狐妖的评价,也是对人情世态的讽刺。而柳毅传是在流传于民间的 第一章唐传奇与元杂剧概述 一些故事的基础上经作者加工而成的,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灵怪、侠义、爱情三方 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用神仙作为题材,幻想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尽管 大量笔墨描写的是龙宫的生活,但反映的却是人世间的爱情,龙女的遭遇放在当 时的封建时代具有普遍性,她在夫家所受的欺凌和迫害正是古代妇女所遭受的痛 苦,这也是当时的社会千万妇女的真实写照。 ( 二) 叙事风格 。 从德宗贞元年间到宪宗元和年间这一段时间,是唐传奇创作的鼎盛时期,特 别是爱情题材的作品更是达到巅峰时期。这类传奇作品的数量虽然很少,但水平 和影响却是空前盛大。这些作品在张扬爱情主题和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上都展现 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 唐传奇中的诗歌描写不是用作者自己的叙述语言,取而代之的人物的语言, 这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在莺莺传中张生和莺莺之间的沟通都是 用诗体的形式来完成的。再如长恨歌传中,在李、杨的爱情悲剧后,作者又 将自居易的长恨歌放在了其后,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并不完全展示诗歌这样的 形式,而是作者并不满足故事这样平铺直叙的叙述,用诗歌来点缀能更抒发情感。 霍小玉传把女主角的情绪轨迹作为叙述的重点来刻画,把她在情感上担心纠 结的矛盾以凄婉动人的风格付诸笔端,而当后来她的担心变成现实后,这种矛盾 的情感又转变为复仇,当然这种情绪是愤怒的。重点是写情,而不是单纯的去叙 述事情的经过和来龙去脉,这一点是和诗歌相通的,所以才能达到诗所展示的效 果。 唐传奇的议论一般是处于故事的结尾的,只有少数的位于开头或中间的。作 用是对叙述的故事和小说里的人物加以作者的评论,目的是从具体的形象描写中 抽象出哲理来,明确表达作者的创作主旨。如莺莺传的结尾处,作者元稹没 有按照人们所期待的对张生的负心行为加以斥责,而是借他人之口赞张生为“善 补过者“ 嵋1 ,张生既然为“善补过者”,那么莺莺相反就成为被批评的人物了, 这也是将前文所叙述的两人的爱情视为违反纲常伦理的过错了。再如李娃传 最后的评论:“嗟乎,倡荡之姬,节行如是,虽古先烈女,不能逾也。焉得不为 之叹息哉! “ 阳1 这里很明显的是对李娃的由衷赞美和崇敬。柳氏传的结尾也是 同样的评论。 6 中国石油大学( 华 因为当时社会的政治因素和生活中的微小细节都能深深影响到人们的日常 生活,所以唐传奇的作家们更多的将视角放在了人民大众个体的生活和感情遭遇 中。 另外,唐传奇小说较多的关注个人同常生活中的遭遇,因为影响日常生活的 因素除了政治因素外更多的则是生活中那些微小的细节。所以唐传奇在叙述时着 重描写了这些偶然的不确定的细节上的因素来表现人物、环境与情节之间的关 系,所以说唐传奇小说具有追求细节化的特点。细节描写最生动曲折的当属霍 小玉传、李娃传和莺莺传,如在莺莺传里在写到莺莺在赠诗给张生 后,数日没有任何回应: 张自失者久之,于是绝望。数夕,张生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惊骇而 起,则红娘敛衾携枕而至,抚张曰:“至矣! 至矣! 睡何为哉? ”并枕重衾而去。 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俄而红娘捧崔氏而至。至, 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支体,曩时端庄,不复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 莹,幽辉半床。口1 上述这样的描写是以记录人们日常真实的生活写照为模板的,人物的个性心 理和社会环境都被刻画的惟妙惟肖。像这样对细节的刻画足以说明作者对生活的 感悟相当深刻,对细节的观察也相当仔细。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一种 。自我理解。创作和阅读小说就是“人们用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去想象他所未曾亲 身经历体验的生活,并且获得对生活体验愿望的满足。哺1 唐传奇之所以“奇 就是因为他关注的都是逸闻轶事,既是对唐代人对于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偶 然性的表现;也是唐代人浪漫性格的体现。 二、元杂剧的才子佳人戏 据资料统计,婚恋题材的剧作占据了元杂剧总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能保 存下来可以考证的有四十三本之多。在这些作品中,由于才子佳人戏占据了元杂 剧所有剧作的主要艺术形式,所以有人将元杂剧定义为才子佳人模式。,这一模 式是在元代民族文化、历史的积淀和元代士子特定的一种生存状态等因素下综合 形成的,并不是偶然的,才子佳人戏反映出剧作家具有现代进步的婚恋观。 7 第一章唐传奇与元杂剧概述 ( 一) 情节模式的内容 现存的元代才子佳人戏有:关汉卿的拜月亭、玉镜台,王实甫的西厢 记、破窑记,白朴的墙头马上、东墙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李好 古的张生煮海,王子一的误人桃源,李唐宾的梧桐叶,刘兑的娇红 记,石子章的竹坞听琴,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诌梅香,杨显之的潇 湘夜雨,无名氏的举案齐眉、鸳鸯被、留鞋记、碧桃花、符金绽 等。四1 上述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将元代文人复杂的心理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也表 达出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美好爱情的向往。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 记等作品的诞生正式形成和确立了才子佳人模式。 其实在元杂剧的“佳人”这个概念上,很多人都只是将“佳人“ 单纯的归结 为大家闺秀,其实很多元杂剧中爱情戏的主角并不是这些出身高贵的女子而是妓 女,然后这些妓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和身份“上厅行首”。所谓的上厅行 首就是色艺出众的排在官妓行列之前的。她们有着比一般妇女还高的文化修养与 才能,不同于一般的市井妓女,所以身份和地位都较高。因此,在元杂剧罩,除 了大家闺秀外,妓女也可以纳入到佳人的范围内。 根据剧本的矛盾冲突和消解方式,可以把才子佳人戏分为以下几种主要模 式:家长作梗模式、小人插足模式、误会模式、还魂或再生恋模式、一厢情愿模 式、飞来横祸模式。这些模式有的矛盾是才子和佳人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比如家 长;有的是才子与佳人情投意合但之间出现的恶人与才子互相争夺佳人的矛盾; 有的则具有离奇色彩,把现实中的恋爱转移到另外一个环境中;有的则将爱情剧 与公案剧结合在了一起,将本来很美好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卷入到了凶杀案 中。才子佳人爱情剧的情节模式主要是以上几种,杂剧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 限制于四折一楔的体制使得它不能承载过多的内容,因此,相同套路的作品会反 复频频出现,这种模式化的倾向在元杂剧中较为突出,体现了元杂剧的类型化倾 向。 ( 二) 情节模式的特点 在中国封建社会,才子在传统民族的文化心理上总是倍受推崇的。“万般皆 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这种态度的引导下,元杂剧的才子佳人模式有了一定的基 础根基。除过这种文化的心理还有元代现实的原因。元代随着蒙古人的入侵,打 8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 破了知识分子传统的做官梦想,这些读书人于是就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寄发与作品 中,于是他们在作品罩以女性的爱情去体现他们的价值,弥补自己心灵的缺憾。 元杂剧中的才子连连中举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他们的一种理想和希冀。 由此可见,才子佳人戏就是在这种文化的心理和现实氛围的双重环境下诞生的。 鲁迅说:“所谓才子,大抵能作些诗,才子和佳人遇合,就每每以题诗为媒 介。这似乎很有悖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对于旧习惯是有些反对的 意思的。川1 0 1 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恋爱方式是长期占据着统 治地位的,对男女双方的自主恋爱是绝对摒弃的,男女双方的恋爱乃至婚姻都不 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都是奉父母之名而行,在这种以父母的意愿强加的意识 中,爱情和婚姻成为了两码事,婚姻中是从不考虑爱情的因素的,爱情也毫无地 位可言,但当这些青年男女的“情”到达不可遏止的程度的时候,他们就要按自 己的意愿去寻找自己的婚姻。这是具有反礼教反封建反传统的行为在以前是闻所 未闻的。但是元杂剧中的主人公们就是以这种行为出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用各种 形式去反抗传统,比如偷偷的私下去约会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墙头马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才子裴少俊和佳人李千金,两人相遇了, 没有任何的媒人和酒宴,只有的是眉目传情和海誓山盟,他们把两人的结合建立 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抛弃了当时的地位、家族等外在因素。在那个婚姻不能自 主的年代他们二人的行为无疑是具有反叛意识的。当然这种纯情浪漫的爱情只能 存在于两人自己打造的爱的园地中,当裴少俊的父亲得知后,对李千金进行羞辱 时,她理直气壮的说到“这姻缘也是天赐的”。在她的心目中,为真正的爱情而 结合的两个人才是合情合理的。在破窑记中,吕蒙j 下被刘月娥的绣球所打中, 刘月娥的父亲说“吕蒙正住在城南破瓦窑中,可以与他些银两打发走罢。但刘 月娥却抛弃一切荣华富贵,与吕蒙正住在破瓦窑中达十年之久,这样一个千金小 姐为了追逐自己的爱情不顾一切,这足以说明在元杂剧作者的眼中,爱情是占据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才子佳人戏中大多都是痴男怨女,拜月亭中的王瑞兰和 蒋世隆,娇红记中的王娇娘和申纯,东墙记中的董秀英和马彬,西厢记 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倩女离魂中的王文举和张倩女,他们都是十分看重感情 的,他们都是为情而活,家族的利益、礼教的阻挠、钱财的诱惑在他们来看都是 身外之物,他们认为自己的结合无需得到父母的同意,他们愿意为了自己所追逐 9 的爱情抛弃一切。考 多都是未经父母和家 形象,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作家在呼唤“爱“ 的重要性和“情”的价值,真心 盼望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双方的婚姻出发点都是以纯洁的爱情为指向的。 。 : 1 0 第二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及其比较 元杂剧和唐传奇在题材上大多描写的是士子的爱情生活,题材上也有很明显 的继承性,但元杂剧在小说的主题上较唐传奇来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如果 把元杂剧与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一、元杂剧的继往开来 元杂剧与唐传奇的联系非常紧密。元杂剧在题材上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 心中块垒“ 1 ,这尤其表现在对唐传奇题材的沿袭上。据统计,由唐传奇改编 的元杂剧共有4 0 篇,其中散佚不存的2 3 篇,今存1 7 篇。2 ( 一) 题材的继承 在现存可考的元杂剧篇目中,除了少数的作品是作者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 活,其他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民间的传说故事为依据的。其中对元杂剧影响最为显 著的就是唐传奇了,后世许多作家都将唐传奇的许多作品进行了创作和再改写。 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长篇中写道:“中国戏剧的取材多数跳不出历史故事的 范围,甚至同一故事,作而不作n 引在后世作品中,如宋元话本、元杂剧以 及明清小说中都能看到受唐传奇影响的影子,唐传奇的题材和人物形象给后世的 戏曲和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唐传奇中属于“才子佳人“ 形式的篇幅有: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 传、柳毅传、离魂记等,其中的莺莺传、李娃传、柳毅、离魂记 被元杂剧作者改编成为西厢记、曲江池、柳毅传书、倩女离魂等。元 杂剧作家的创作,大多保留了唐传奇的基本故事情节,然后再融进作家个人的情 感,对旧的题材进行符合当时时代精神和审美特点的改造。在元杂剧的现存作品 中,长恨歌是被改编的最多的,其他的例如像寄情韩栩章台柳、柳眉儿 金钱记、李太自匹配金钱记都是取材于柳氏传。同一个题材在作家的笔 下改了又改,不同的作家风格不同创作的韵味也就不同。从元杂剧作家对唐传奇 乐此不疲的改编,可以看到唐传奇与元杂剧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很深的渊源 的,而元杂剧作者在改编唐传奇的作品上,对于婚恋题材的则又较为偏爱,据统 计,其中涉及的婚恋题材的被元代作家改编的占总数的一大半之多,其他类型的 第二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及其比较 则占少部分。 唐传奇作家以他们敏锐的眼光将以前小说中很少涉及到的现实爱情生活作 为他们笔下的重要题材,那些带有哀伤色彩的爱情故事在艺术和思想上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突出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的小说是始于唐代的,不像唐代以前的小 说都是以谈鬼论神为主。汪辟疆的唐人小说和鲁迅的唐宋传奇集中最多 的题材也是爱情,这也成为了唐传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爱情题材的极大关 注,其取得的成就也远远超越了其他题材。 这些唐传奇中的爱情作品除了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了比之前更为进步的倾向 外,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元杂剧的作家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框架, 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学习其中进步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还对唐传奇中所表现 出的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大力的张扬,这些改编都在原有的广度和深度上 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作家在作品的写作中都灌输了自己与大众普遍的情感,特 别是那些落魄而又不甘于沉沦的作家则借助戏剧这样的平台来宣泄自己的愤懑 与不平,王国维曾说过“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而彼但幕写其胸中 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 1 在唐传奇离魂记中,倩女离魂后,她的魂灵和王宙在五年内还生了二个 儿子,故事用这种极富虚幻意味的形式表现了倩女反抗世俗伦理道德追逐自由纯 洁的爱情,但即使在这样美好的人物塑造下,也不免有一些弱点,倩女在私奔后 觉得背弃双亲了无颜面可存,而在元杂剧倩女离魂中,倩女摒弃道德礼仪而 不顾,大胆的反抗和追求个性解放,其大胆忠贞可贵的个性色彩更为明朗。莺 莺传中的崔莺莺也由最初的被张生抛弃的一个弱女子摇身变成了王西厢中 的那个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形象,作者用“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这 样的美好祝愿表达新的爱情观念,在思想内涵上有着深刻和丰富的意蕴,反抗世 俗规范的精神也是唐传奇所不可比拟的。 ( - - ) 艺术的表现 毋庸置疑,唐传奇和元杂剧都是在抒情上以本色真挚之情流传千古的,也可 以说唐传奇和元杂剧都是从胸臆流出的文字。绝不矫揉造作,心中的所想都毫不 掩饰的吐露为心声,这两种作品在言及感情上都可以用“本色二字来总结。 “唐代诗歌小说,并推奇作。才杰之士,各拾所闻,语怪则逾于齐谐列异, 1 2 中国石油人学( 华东) 硕上学位论文 搜奇则极于山经十洲。于是道篆三清之境,佛氏轮回之思,负才则自放于丽 情,摧疆则酣讴于侠义。阁不经纬文心,繁文绮合,奔赴灵囿,缚旨星稠,斯亦 极稗海之伟观,迈齐梁而轶两京者钦! 洪景庐办言:唐人小说,小小情事, 惨惋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n 副这在于唐传奇中的作品写出了男女之间欲 罢不能、欲爱不能的矛盾心理。这类爱情故事中写得最为动人惨烈的当属霍小 玉传。霍小玉在作者的笔下被刻画的完美无瑕,李益在见到霍小玉时,发誓说: “平生志愿,今日护从,誓不想舍,粉身碎骨。“ 其钟情重义之节气足以令人佩 服。但欢喜之余小玉清醒的意识n - 人之间的后果,于是在那个八年之约之后, 李生已经被家人安排娶卢氏为妻,小玉见李生之面始终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幽恨 无期,小玉死的时候,“李生为之编素,旦夕哭泣甚哀”,小玉葬了以后,李生至 墓所,尽哀而返。李生的无奈其实也是当时百姓的无奈的真实写照,而小玉的哀 痛也是当时百姓的哀痛。两个人的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乃人 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川1 6 1 唐传奇将唐代人对于爱 情的无奈和痛苦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他再如离魂记中王宙与张倩 娘也是两情相悦,但王家却要将倩娘许于他人,倩娘终抑郁而离魂出走。至于李 娃传中的大团圆结局,那只是文人对此所画出的空中楼阁和世外桃源。孔子曰: “食色,性也。”爱情乃人之常情,唐代人在爱情生活中的矛盾心理归根结底是 在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但是也就是这种情的无奈与痛苦才能将唐代人“情”的本 色展露给大家。 从唐传奇开始,爱情有了自主权,相比于之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了 一定的进步。那些女主人公虽然大多出自名门贵族,但其实本质都是些平民百姓 之女。重视门第观念在唐五代的小说创作中深受影响,如果从这点来看,唐传奇 中那些经常出现的“门第第一”的字眼也就不足为奇了,也不难理解男女主人公 为何爱的如此痛苦,们隋“ 为何会“凄婉欲绝“ 了。 对男女之间爱情的描写,元杂剧则将触角延伸的更为广阔一些,男女互相取 悦后则既可结为连理,提出了“情才是男女双方沟通的纽带,“永老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是当时时代强烈的呐喊之声,也为 古今情人代为宣言。元杂剧对于虚情假意有着极大的憎恶与唾弃。王西厢中, 郑恒与莺莺两人虽定下姻亲,可是维系婚姻的纽带不是感情而是“父母之命媒妁 1 3 第二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及其比较 之言”的规定。男女双方的感情本应是建立在相互交往接触和了解之上的,崔郑 二人是没有机会建立这些基础的,所以说二人也毫无感情,更何况郑恒对莺莺和 感情的态度是玩弄与亵渎的,与张生之纯情和真情相比是极其鄙俗的,所以作者 对郑恒的态度也十分鲜明,明显的表达出了唾弃和批评。 一 元杂剧对于“情“ 的如此之关注是有着社会历史原因的。当时随着蒙古族的 入侵,传统文人的满腹经纶和安邦定国之志都在蒙古铁骑下被践踏的伤痕累累,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当时的文人不再像唐人那样在情场与仕途之间 游移徘徊。如果将唐代人的思想感情比作“幽咽泉流水下难“ ,那元代人的感情 则可以用“黄河之水天上来”来形容。元杂剧的作家们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进行 文学写作,并抒发自己的情怀,由此元杂剧的情感特质也被奠基。剧作家们的创 作都是来源于民间生活,抒发的感情也是普通人之情,反映的都是广大人民大众 的心声,所以元杂剧以自然取胜也就不难理解了。中国古典戏剧自古以来都特别 重视以情动人,明代的杂剧与元杂剧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在抒发感情的自然和真 切的程度上,元杂剧对感情生活的描写和关注可以形容为奔泻式的,这是因为中 国人在封建统治和伦理的压迫下思想感情已经被压抑了很久了。 综上所述,唐传奇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矛盾心理和真挚感情,在戏剧中 被诗化的令人凄婉欲绝,唐代人抒情和叙事都是为了让人相信确有其事,与其说 事有实事,不如说情有实情。元杂剧对于“情“ 的赞扬让人如饮清泉,醍醐灌顶。 在元人“情“ 的笼罩下,任何外界的一切都变成了沧海一粟。唐传奇和元杂剧虽 然在情感的表达上程度和方式略有分际,但是二者都毫无矫揉造作,而且情深意 重。可以说,唐传奇与元杂剧所抒发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所抒发的感情 也都是本色。正是因为这种本色的情感展现才使他们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二、人物性格与观念之比较 从唐传奇到元杂剧作家都用同情的视角展现了一批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爱 情并且不顾世俗偏见的女性形象,然而,这两个时期男女双方在爱情婚姻的主动 权上,在反抗外力,争取婚姻幸福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大不一样的。 从唐传奇的爱情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女性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们只能 被男性选择和玩弄,即使遭遇到了不测也只能暗自神伤、自怨自艾自己的红颜薄 1 4 中国石油大学( 华 命,她们几乎没有表现出为了自己的命运去抗争的精神,因为她们普遍存在着依 赖男子、害怕自己被抛弃这样的心理。莺莺传自不用说,张生因为被莺莺的 容貌所倾倒,就先追求,追求到手后又抛弃。霍小玉传中李益得到霍小玉后, 也自感心满意足,曾经的海誓山盟都抛之脑后,后别婚于卢氏。李娃传中的 , 荥阳公子对李娃也是一见倾心,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而元杂剧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女性变得不再那么被动和懦弱,她们开始觉醒, 懂得追求爱情,并且去抗争一切外力对她们的阻挠,在这种斗争中也纷纷表现出 积极大胆、勇敢主动的精神面貌,这无疑削弱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元杂剧中的莺莺己不再是唐传奇里那个深守闺阁、小心谨慎、对自己的思想感情 不轻易外露的女子了。她初次与张生见面便毫不掩饰的表达出自己对张生的爱 慕,虽然在之前她已与郑恒结下婚约,但是她仍然对老夫人的阻挠毫不顾忌,她 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浑然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的表现。同为一个人物崔莺莺,形象 的反差却是如此之大,一个瞻前顾后、小心翼翼,一个大胆热情、不畏阻力。再 如柳毅传中,龙女在洞庭湖被钱塘君所救,当时柳毅为自己传书后她连打招 呼的勇气都没有,一直到了后来用化名嫁给了柳毅还为了生了儿子,这才说出了 自己隐瞒已久的真实身份。她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害怕与柳毅的身份差异而被抛弃 所以才将自己隐瞒这么久。到了元杂剧的柳毅传书中,同样的人物设置但是 情节完全不同,龙女到了洞庭湖中,不仅与一干长辈还有柳毅坐在了一起,而且 还能勇敢的表达出自己对于幸福婚姻和爱情的渴望,这种行为和唐传奇中那个害 羞、胆怯的女子形成强烈的反差。 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这种执着、大胆的精神和勇气在元杂剧墙头马上倩 女离魂肖淑兰曲江池等都有一定的体现。墙头马上的李千金是典型 的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她在与裴少俊见面后就立刻倾慕于他,随后立刻便传达 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人可舍了自己。并且还要 自己的丫鬟去为她传递信息,当他们的私自约会在后花园被发现了之后,她为自 己辩解道: 【菩萨梁州】是这堵头掷果裙权,马上摇鞭狂客,说与你个聪明奶奶,送 春情是这眼去眉来,则这女娘家直悠性儿乖,我待舍残生还却鸳鸯债 也谋成不谋败,是今日且停懊过后改,怎做的奸盗拿获。n 7 1 第二章元杂剧对唐传奇的继承及其比较 裴少俊由于一些原因被迫抛弃了她,她理直气壮的批评他说:“与你干驾了 会香车,把这个没气性的文君送了。”这表现了她十分顽强的性格。在她的心目 中,男女双方的感情重于一切,爱情不应该被其他权力所扭曲。元史列女传 说:“女生待闺阁之中,溺情爱之私,耳不聆篇史之言,目不睹防范之具,由是 动逾礼则,而往往自放于邪僻矣。n 钔这其实就是感慨女子地位有了提高。 从唐传奇中可以看到,从中唐以来婚姻观念逐渐变得比较开放了,但仍然将 家族门第观念放在了显要位置。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唐传奇的创作也难免走入这 种圈子,李娃传里的荥阳公子家族殷实,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李娃只能在帮助 其父成名之后并且维护了家族的利益,在这些举动之后才被荥阳公子的家人接 受;而霍小玉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她八年内都一直苦苦追求着那不敢高攀的婚 姻,由此可见门第观念的阻碍还是造成爱情悲剧的深刻根源。 但是从元杂剧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从元代以来这种门第意识的观念在人们 的爱情选择中已经没有那么的重要了,剧中多数写的是冲破门第的婚姻,爱情婚 姻中不再看重门第而看着的是男女双方的情感。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受到 了多方的冲击。在封建社会男女双方活动受到严格1 3 1 曼n 的条件下,他们的爱情没 有深入了解对方的条件,所以导致一见钟情这样的模式几乎成了男女双方恋爱的 主要方式。由于这种方式主要是以人的外在相貌为基础的,也就是将男女的外在 条件作为爱情的重要标准。这种“郎才女貌”的观念与唐传奇是大致相同的,但 唐代人对于“才”仅是针对男性而言的,对于女子只要求“貌”这样的外在表现, “我悦子容颜,子倾我文章,“栩仰柳氏之色,柳氏慕栩之才”就是典型的例 子,这种重视才和貌的标准在元杂剧中得到了继承,但是元杂剧并不是将标准 仅仅局限于人的外表上,它在这种外在的条件上更加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