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保健法最新课件_第1页
耳穴保健法最新课件_第2页
耳穴保健法最新课件_第3页
耳穴保健法最新课件_第4页
耳穴保健法最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题 1.何为头部保健法?其适应范围如何? 2.头针的投影区域怎样分布? 3.头部保健常用的方法有几种?如何操作 ? 第六章 耳穴保健法 赵锦梅 教授 概述 含义及特点:耳穴保健法是在耳部穴位用 针刺、贴药、推拿等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特点其治病范围较广,操作方便,经济 有效等特点。历代医学文献也有介绍用针 、灸、熨、按摩、耳道塞药、吹药等方法 刺激耳廓,以防治疾病及望、触耳廓诊断 疾病的记载。近年来对耳针有新的发展, 不但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约200余种,而 且还能治疗疑难病以及诊断和预防疾病。 概述 耳穴适用范围举例 1.2.1适应于疼痛性疾病 如扭挫伤,落枕,胸腹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 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及手术后的伤口、瘢 痕疼痛,痛风等。 1.2.2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结膜炎,扁桃体炎,牙周炎,中耳炎,膀胱炎 ,风湿性关节炎,胃炎,胆囊炎,盆腔炎,末梢神经 炎,腮腺炎。 1.2.3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 ,风湿热,药物疹,过敏性紫癜。 1.2.4慢性疾病:如腰腿痛,颈椎病,肢体麻木,慢性 胃肠炎,消化系统溃疡、糖尿病等。 1.2.5能性疾病如内耳眩晕,心率不齐,高 低血压,性功能障碍,神经衰弱,面肌痉 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 。 1.2.8耳针除上述适应症外,还可用于催乳 、戒烟、输液反应、减肥等。 概述 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耳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听觉器官,与经络脏 腑有相当密切的的联系,耳又是人体的信 息反映器,通过刺激耳穴又能调整肌体各 个细统,所以说耳又是人体的保健器。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的分布规律 耳部的病理反应点就是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 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 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 上。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 垂或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 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 位在对耳轮体;与下肢相应的 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消化 道在耳轮脚周围;与内脏相应 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 腔 。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耳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目 前耳穴总数已达300多个,现根据中国针灸 学会所制定的耳穴标准化方案,介绍 90个耳穴的命名、定位和主治,我们介绍 1520个。括号内的为曾用名称、合并穴 名。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4.1耳尖(扁桃体) 定位耳轮顶端,与对耳轮上部后 缘相对的耳轮处。 防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 ,麦粒肿。 4.2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 界处。 防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 ,输尿管结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4.3神门 定位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 脚分叉处稍上方。 防治失眠,多梦,痛证,戒烟综 合征。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4.4咽喉 定位耳屏内侧面上12处。 防治声音嘶哑,咽喉炎,扁桃 体 4.5对屏尖 定位对耳屏的尖端。 防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 症,睾丸炎,副睾炎。 4.6缘中(脑点、脑干、遗尿点) 定位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 防治遗尿,内耳眩晕症。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4.7心 定位耳甲腔中央。 防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 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4.8肺(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围。 防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 症,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烟综合征。 4.9脾 定位耳甲腔的后上方。 防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 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4.10内分泌(屏间) 定位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 上方。 防治便秘,腹胀,上肢外 侧疼痛。 4.11胃(幽门、下垂点)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防治胃痉挛,胃炎,胃溃 疡,失眠,牙痛,消化不 良。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4.12眼 定位在耳垂5区,既耳垂 的中点。 防治急性结膜炎,电光性 眼炎,麦粒肿,假性近视 。 4.13目1 定位在耳垂正面,屏间切 迹前下方。 防治假性近视。 4.14目2 定位在耳垂正面,屏间切 迹后下方。 防治假性近视。 4.15耳迷根 定位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 耳轮脚对应处。 防治 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 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 腹泻。 4.16耳背沟(降压沟) 定位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 体在耳背面呈“Y”字形凹沟部。 防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耳穴的临床应用 耳针既可防治疾病,又可用于针刺麻醉, 耳穴还有诊断意义。这里主要介绍防治疾 病方面的应用。 选穴原则 (1)按防治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区,肺病 选肺区,肩痛选肩点。 (2)按脏腑辨证选穴:如耳鸣选肾穴,因“肾开窍 于耳”;眼病取肝,因“肝开窍于目”;皮肤病选肺 区,因“肺主皮毛”等。 (3)按循经辨证选穴:如背痛,选膀胱点;下肢外 侧疼痛选胆点等。 (4)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高血压病选耳背沟( 降压沟),失眠选交感,减肥取内分泌。 (5)按经验取穴:如目赤肿痛取耳尖;咳嗽气喘取 喘点等。 操作方法 耳部搓揉法:每次5分钟左右,每日12次,揉 至耳部潮红,有舒服感为至。 贴压药籽法:一般用王不溜行籽、菟絲籽等根据 不同季节,可保留2天。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2 3次,每穴每次1分钟。 针刺法:用0.5的毫针刺入耳软骨内1mm,可加 电,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左右,710为1 疗程。 注意事项 6.1针刺时注意严格消毒,预防感染。炎症或冻疮 部位禁针。如有轻度感染时,应及时涂擦2.5碘 酒或用消炎药治疗,严防引起化脓性软骨膜炎。 6.2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耳针,年老体弱、 严重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