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为——我教《〈论语〉选读》 .doc_第1页
无为而为——我教《〈论语〉选读》 .doc_第2页
无为而为——我教《〈论语〉选读》 .doc_第3页
无为而为——我教《〈论语〉选读》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为而为我教论语选读盛洁慧如果说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内圣外王的修养和学习渐渐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那么我们现代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谋生,上大学,出国留学,一个好的职业,一份高薪的收入,简言之,就是能赚很多的钱,过很好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家长、社会、老师对下一代一致的期许。因而我们的教育就变得非常的功利化,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于文化底蕴的奠定、人格的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都非常的缺乏。所以狭隘的教育观念就导致了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是高素质、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的宣言。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是华夏文明的子孙。对文化的解读就需要文化的介入,而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千年的论语解读需要千年后的今人怀揣一种虔敬与一份睿智坦然面对。然而解读经典不应仅仅成为一种时尚,就像流行感冒来去匆匆,而应成为每一位华夏子孙的一份担当与渴求,因为“万世师表,斯文在兹”。论语是国学经典,只有读懂论语才能学好论语选读,否则充其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识记、对话、解悟三部曲是理解论语选读的重要步骤,而在整个过程里教师在台前的工作被弱化,悄悄转移为幕后掌控,因此表面看来教师是“无为”的,而三部曲过后,学生的各项能力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蓦然回首处那是“润物无声”者把智慧的河流指引给学生,创造一个人人都读经的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从而达到“有为”。下面谈谈我教论语选读的三步走。识 记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在前言中就指出: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还提出了五点具体的学习要求:第一,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第二, 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 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 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 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仔细研读前言,论语选读的重点是读懂文章、积累知识、传承文化、提升思想。重视背诵名句与成语,这些名句与成语至今还活在人们的语言中,极富生命力,所以先要学生背下来,慢慢品味其意思,探究其深刻意蕴,然后融化进自己的语言,影响我们的精神。余秋雨先生曾说:“论语是美德的最高文本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历史的脸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学习论语是我们精神上的寻根,是对精神家园的寻觅。高一伊始,利用课前2分钟进行“跟我读”活动,学生轮流带领全班读论语,主要是一些高频常用句和带有成语的句子,使学生有兴趣读能很快掌握并记忆。经过一年的积累学生已经能在作文中熟练使用所记忆的名句,并且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对 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实论语一书即为孔子“教育”的对话录。把对话置于语文教育的背景下,其前提应该就是文本。“如是我闻”,金刚经开宗明义。这就开启了佛与须菩提之间的对话,这一“对话”成就了一部印度佛教大乘空宗的经典,对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慧能的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子曰”,则是孔子教学和生活的点滴记录,大部是孔子师生及其生生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成就了一部儒家经典,影响中国文化两千五百余年。对话不同于“是是”“否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双向运动过程。“对话是把灵魂向对方敞开,使之在裸露之下加以凝视的行为”(池田大作我的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因而对话应当是真诚的、坦率的、自由的。有了识记阶段的铺垫,学生们对熟悉的东西就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他们甚至想知道: 孔子的家人都有谁?孔子为什么那么博学?孔子是圣人么?孔子是神人么?我做了一个统计,学生们对以上问题较为好奇。有了求知的欲望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时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及手头资料进行探究,结合“走近孔子”专题,将每两三个学生编为一个专题研究组,撰写论文。组员各有分工,有人负责搜集素材,有人负责谋篇布局及语言推敲。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每组一篇的5000字孔子专题研究论文完成了。然后各组之间交换论文,互通修改意见,最后由教师审稿通过,提出最终定稿建议。优秀论文发表在学校的校刊上,以资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是高涨的。我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们喜欢问问题了,碰到难点喜欢研究,打破沙锅问到底,再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思辨力明显增强。解 读面对每个文本,都要努力把理想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同时得到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生命健康成长。就是说,教学中不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获得、考试分数,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品行提升。既关注学生外部行为的变化,也关注学生内在心灵的美化。把学生当作行为和心灵相融、知识和情感和谐的完整的生命体,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并非只是用来训练心智。训练提升了效率,然而却无法造就一个圆满的人。”这就像李镇西先生的比喻:“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同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地交流:他不强迫学生和自己保持同一的口味,允许学生对各种佳肴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的共享中,师生都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当学生们拿来论语选读教材时都会心的笑了。翻着墨香的书本,他们仿佛邂逅了一位老朋友,有很多话要说,跃跃欲试,时机成熟了。我将教材大致作了介绍后,就征集了讲这本书的方式与程序,经过民主流程,一致认为要由学生自己承担每个专题的讲解,具体步骤是“导入范读释疑翻译拓展总结”六步讲解法。在这一阶段,每堂课上先由学生按步骤讲解,发表个人解读成果,再由全班和教师根据评价量表(见下图)打出成绩,取平均值,算入综合测评成绩中。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为“订正错误综合评价解读延展”三个步骤。让全体学生在认识层面再上层楼。学 生 讲 课 评 价 量 表教态流程语速流畅自然导入5分5分5分范读5分5分5分释疑5分5分5分翻译5分5分5分拓展5分10分10分总结5分5分5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遥控指挥,因为风筝只有不断牵引才能飞得更高。老子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这里的“无为”有境界的意义。就是说,教师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在体道的境界下不去妄为。在第一部曲“识记”中,教师要量体裁衣,负责筛选,吊足学生的胃口;在第二部曲“对话”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研究主体进行个性化辅导,提出最优化方案,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第三部曲“解读”中,教师要角色转换,把每一位讲课的“老师”当作真正的老师,将“陪衬人”的角色进行到底,对“老师”们的自行解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