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 拿 学 慢性腰肌劳损 一、概述 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 背肌筋膜炎”,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 、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 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 侧的弥漫性疼痛的一种病症。 二、病因病机 (一) 疲劳性损伤: (二)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 (三)腰脊柱先天性畸形: (四)寒湿外袭: (五)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者: 三、临床表现 (一)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 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 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 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 (二)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 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 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 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 手捶击或叉腰等动作,以减轻疼痛。 (三)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 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 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擎作痛等症 状。 四、检查 (一)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 ,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 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 (二)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 骶棘肌痉挛僵硬。 (三)X射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 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 生外,多无异常发现。 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筋通 络,解痉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 大肠俞、八、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 。 (三)手法:滚,按,揉,点压、弹 拨、擦法及被动运动。 (四)操作方法: 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 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 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双 指按揉腰部两侧华佗夹脊从腰1至腰5反 复施术35遍,再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 揉12分钟。 2.点穴通经法: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 点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 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 边等穴位,每次0.51分钟,以酸胀 为度。 3.弹拨腰肌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拇 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作弹 拨,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连续 弹拨12分钟。 4. 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 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 右各一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 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 。 5. 活血通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 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 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 之目的。最后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 ,结束治疗。局部怕冷或酸痛明显 者可在患部加以热敷以温经散寒通 络止痛。 六、按语 (一)推拿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 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原来 的腰部超负荷现象,才能达到满意的 治疗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纠 正习惯性姿势不良,尽可能变换体位 ,勿使过度疲劳。 (三)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 它治疗,如理疗、热敷、熏洗等。 (四)强腰背肌肉锻炼,节制房事。 (五)腰部注意保暖,汗出不可当风 ,避免感受风、寒、湿、外邪侵袭。 落 枕 一、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是颈部软组织常 见的损伤之一,是指急性颈部肌肉痉挛 、强直、酸胀、疼痛、转颈失灵为主要 症状的疾病。 多见于青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冬 春季节多发,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一)姿势不良 如体虚过劳,睡眠枕头过高 或过低,躺卧姿势不良等因素,使一侧胸 锁乳突肌、斜方肌及肩胛提肌在较长时间 内处于过多伸展状态,以致发生痉挛而致 。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二)外感风寒湿邪 睡眠时露肩当风 ,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寒性收引 ,湿性重浊,气血运行不畅,经络 痹阻而拘急疼痛。正如巢氏病源 失枕候记载:“头项有风在筋膜间 ,因卧而气血虚,值风发动,故失 枕。” (三)颈部扭伤 部分患者因颈部突 然扭转或用肩扛抬重物,致使部分 肌肉扭伤牵拉,发生痉挛或使颈椎 小关节交锁嵌顿等而发生本病。 三、临床表现 (一)患者颈项一侧或两侧胸锁乳突 肌僵硬、痉挛、疼痛,重者可波及斜 方肌、肩胛提肌等。 (二)患者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 健侧。 (三)仰头、点头及转头等颈部活动 受限,向患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 ,甚者疼痛牵及头部,上背部及上臂 部。 (四)患处痉挛的肌肉明显压痛。如 有外伤史者,可拍摄颈椎X线片以排 除骨、脱位及颈椎病。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二)取穴及部位:风池、风府、肩井、 天宗、手三里、合谷、后溪穴、斜方肌、 冈上肌等。 (三)主要手法:滚法、揉法、拿法、点 法、按法、摇法、扳法、擦法等。 四、辩证治疗四、辩证治疗 (四)操作方法: 1.患者坐位,医者用扌衮法、掌揉或 拇指揉法于患侧颈项及肩背部治疗,配 合做头部前、后伸及左右旋转运动。 2.再拿颈项及肩臂部肌肉,使之放松 。 3.以拇指端或屈拇指的指间关节桡 侧缘点按以上穴位,使之酸胀痛“ 得气”为宜。 4.再作颈部摇法,使颈项作轻缓的旋转 ,摇动数次后,在颈部微向前屈位时 ,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作扳法, 手法要稳而快速,旋转幅度要在病员 能忍受的限度内。 5.最后在患部用擦法(合擦法)透 热,以活血止痛。 五、按语 (一)睡眠枕头高、低适宜,勿过高, 亦不要过低,天冷时颈部宜保暖,避免 外感风寒之邪。 (二)推拿治疗该病手法要轻快柔和 ,颈部摇动幅度要由小到大,缓慢 进行;扳颈法要排除骨折、脱位、 肿瘤等疾患,扳动时不可强求响声 而强拉硬扳。 (三)对疼痛明显者,要先点按天宗 、手三里、后溪等穴,并嘱其缓慢 转动头颈后按揉痉挛肌肉,待疼痛 减轻后再进行摇扳手法。 (四)局部可配合理疗、热敷等疗法 。 九 急性腰肌扭伤 一、概述 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 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突 然受到扭、挫、闪等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 急性损伤,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 一种急性病症。 二、病因病机 急性腰部扭伤,多因人们在日常工 作、劳动及运动中,腰部突然遭受间 接或直接暴力的损伤所致。 直接暴力损伤:由挤压、撞击、堕坠或 外力直接打击局部所导致。 间接暴力损伤:多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 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扛抬重物 时负重过大,肌肉配合不协调;突然进 行某一动作,腰部过度后伸或前屈,如 :打喷嚏、剧烈咳嗽、倒水等动作。 三、临床表现 (一)腰部疼痛 常在扭伤后突然发生腰部 疼痛,少数患者在伤后疼痛不重,数小时 或12天后,腰部疼痛才逐渐加重,扭伤 较重者,疼痛剧烈,深呼吸、咳嗽、喷嚏 ,甚至大小便均使疼痛加重,疼痛以腰部 一侧多见。 (二)腰部活动受限 坐、卧、翻身困难 ,左右转侧不利,前后俯仰牵掣作痛 ;单侧者躯干向病侧倾斜,双侧者腰 部挺直,常以一手或两手扶腰以减少 腰部活动,防止疼痛,因而步履艰难 迟缓,表情痛苦。 (三)牵涉痛 近半数患者有牵涉性疼痛 ,出现的部位多为臀部(臀上皮神经 、梨状肌区)、大腿根部或大腿后部 (股后侧皮神经分布区)等处。 (四)肌痉挛 主要发生于一侧腰骶部的骶 棘肌和臀大肌,偶有两侧者,这是疼痛刺 激所引起的,也是对腰痛的一种保护性反 应。经俯卧可稍有缓解,但用手指按压时 ,疼痛明显,痉挛又复出现。 (五)局部压痛点 绝大多数患者都有明 显局限性压痛点,而且与自述疼痛是一 致的,此即为损伤的部位。压痛点多在 大肠俞、腰眼穴及第三腰椎横突尖、髂 嵴后部、腰骶部等处。 (六)腰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和侧弯 四、治疗 (一)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活血止痛。 (二)取穴: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 、殷门、委中、承山 等。 (三)手法: 揉、滚、按、拔伸、 弹拨、斜扳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揉法或滚法在患 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的施力 应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以不增加患者痛 苦为度,若局部疼痛明显,医者可先施点 按肾俞、大肠俞、委中、殷门等穴,或局 部采用摩法待腰部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稍 松,再施以滚法或推法。时间58分钟。 2、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点按肾 俞、腰阳关、环跳、委中、居髎、大 肠俞、殷门、承山、阿是穴;以痠胀 为度,每穴0.51分钟。 3、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或手大 鱼际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用弹拨法, 以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达到止痛之 目的。 4、患者仰卧位,医者与助手分别 握住患者双足踝部及两上肢腋窝处, 作相反方向拔伸牵引,然后医者作腰 部抖法, 5、患者侧卧法,患侧在上,医者 用双手分别扶住肩部及臀部作腰部斜 扳法,先扳患侧,再扳健侧。 6、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扶住膝 部及握拿踝部做屈膝屈髋,旋转被动 活动,左右各35次。 7、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擦法于患侧 骶棘肌纤维方向及腰骶部,以透热为 度。 五、按语 (一)急性腰扭伤多见间接外力所致,大 多数损伤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 (二)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明显,推拿作用 于患部有显著的舒筋通络,活血散淤,使 损伤的组织俢复等作用。轻则23天,重 则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 (三)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可适当配合 热敷或服用或外敷活血化淤中药。 (四)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 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注意局部保暖,待病情缓解后,逐 步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肱二头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又称为肱二 头肌长头肌腱损伤。此病是以肩前部疼痛 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多与外伤有关,故 属于中医的肩部“伤筋”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一)外伤 经常用力作肩关节的外展外旋 活动和长期从事举重、提重、投掷等动作的运 动员,使二头肌长腱在结节间沟内反复地受到 摩擦、牵拉、挤压等损伤刺激,使肌腱和腱鞘 发生充血渗出、水肿、增厚、粘连等损伤性炎 性反应。如病程迁延日久,肌腱发生变性,失 去光泽,变粗糙,变黄,腱鞘增厚,腱内积液 不能迅速吸收,产生纤维性渗出而使肌腱和腱 鞘发生粘连,形成狭窄性腱鞘炎。 (二)解剖上的原因 肱二头肌腱长头细长 ,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粗隆,经肩关节上方 关节囊内,至狭窄的结节间沟内滑动,肌 腱自起点到肌腹之间经过一段曲折径路, 在肩关节旋转、旋前、旋后、外展、后伸 时,肌腱受到不间断的牵拉、摩擦易受损 伤而导致肌腱腱鞘炎。 (三)退行性变 当肩外展外旋时,肱二头肌腱在结节间 沟鞘内滑动幅度最大。随着年龄的增大,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筋骨组织逐 渐发生退变,是结节间沟槽内粗糙、变窄 ,肌腱腱鞘弹性、光泽减退,变粗,增厚 等改变,从而影响肌腱在鞘内的滑动,加 剧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逐渐导致肌腱 腱鞘炎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慢性发作病人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开始 患者感到肩部有不适及酸胀感,继之肩部出现疼 痛,逐渐加重。 疼痛部位多在肩前部或整个肩部,活动时疼痛加 重,尤其以肩关节外展外旋位作肘关节伸屈活动 则疼痛更为明显。 随着疼痛的加重和时间的迁延,逐渐肩关节活动 功能障碍。 (二)体征: 1、病人肩关节多呈内收内旋位,肩关节活动受限 。 2、活动时疼痛,尤其上肢做外展、上举并向后作 反弓动作或外展外旋位作肘关节伸屈活动时,疼 痛加剧。 3、结节间沟处有明显压痛,同时在肩外展外旋位 作肘关节伸屈活动时,在结节间沟处有摩擦感。 4、部分患者上肢外展90度位。沿肢体纵轴方向作 旋转活动时,可听到响声。若用手指压迫结节间 沟处则响声不再出现,为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体 征。 (三)特殊检查 1.抗阻力试验:患者肘关节用力屈曲;医者手指 握住患者腕部,对抗用力,使患者肘关节伸直。 若伸肘时患者出现疼痛加剧,为抗阻力试验阳性 。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2.肩关节内旋试验:让患者主动作肩极度内旋 活动,即在屈肘位,前臂置于背后,引起肩痛者 为阳性。提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三、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二)主要手法: 滚、揉、点、按、拿、 弹拨、扳、约摇、搓、抖法等。 (三)取穴: 阿是、天鼎、缺盆、中府、 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等。 (四)操作方法: 1. 滚、按、揉作用于患处及上臂,点按上 肢穴位。 2.点揉、弹拨等手法在二头肌腱长腱鞘处操 作,达到理筋活血化瘀的作用。 3.最后搓、抖法于患肩关节及其上肢部施术 ,亦可配合拿肩井法结束。 四、按语 (一)对急性期局部疼痛明显者,宜采用轻 快柔和手法以舒筋活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勿突然使用蛮力或暴力,以免加重疼痛。 (二)对于病久患者,可运用板、摇、弹拨 法等被动活动,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 使其功能恢复之作用。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肘后外侧痛,前 臂旋前及提、拉、端物等疼痛加重为 特征的一种疾病。 本病又称为“网球肘”、肱桡滑囊炎、 肱骨外髁骨膜炎、桡侧伸腕肌腱损伤 。 二、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而 引起,但多数患者发病缓慢,一般 无明显外伤史,多见于需反复作前 臂旋转、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好发 于右侧。 (一) 伸肌腱附着点骨膜下出血,形成 小血肿,血肿逐渐机化,导致骨膜炎。 (二) 伸肌腱附着点发生撕裂。 (三) 环状韧带的创伤性炎症或纤维组 织炎。 (四) 肱桡关节外的滑囊炎或肱桡关节 滑膜被肱骨与桡骨小头嵌挤引起的炎症 。 三、临床表现 患者肘后外侧酸痛,尤其在旋转背 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更为 剧烈,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射。局 部可微呈肿胀。前臂旋转及握物无 力。 四、检查 肱骨外上髁处及肱桡关节处明显压 痛,以及沿伸腕肌行走方向的广泛 压痛。 网球肘试验(密耳氏Mill试验) 阳性: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 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 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如在肘伸 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 者,即为阳性。 伸肌紧张(抗阻力)试验阳性 :患者握拳屈腕,检查者以手 按压患者手背,令患者抗阻力 伸腕, 如肘外侧疼痛者为阳性 。 五、辨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二)取穴;阿是、尺泽、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等穴。 (三)主要手法:扌衮、揉、按、拿、捏 、弹拨、擦等手法。 (四)操作方法: 1、患者坐位。医者用轻柔地扌衮法、揉法 作用于肘后外侧沿前臂背侧往复治疗。 2 、医者以拇指端按揉阿是(外上髁处)、 尺泽、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穴等。 3、患者取坐位,医者弹拨患者伸腕肌 起点及桡侧伸腕长短肌。 4、最后用大鱼际擦法,擦肘外侧外上 髁及前臂伸肌群,局部透热为度。 六、按语 (一)注意局部保暖。 (二)急性期手法宜轻柔,病久局部肥厚 粘连者,治疗手法逐渐加重,即手法柔中带 刚,刚中带柔,刚柔相济为宜。 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症侯群,是指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 的以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 病症,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急性损伤或慢 性劳损,使血瘀经络;及寒湿淫筋, 风邪袭肌,致气血流通受阻而引起。 腕管是一个骨纤维管道,有一定的容积, 在正常情况下,指屈浅、深肌腱在腕管内 滑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当局部遭受 损伤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如局部骨折脱 位,骨质增生,韧带增厚;或腕管内容物 体积膨大时,引起腕管相对狭窄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初期主要为正中神经受压症状,如患手 桡侧三个半手指(拇、食、中、12环 指)有感觉异样、麻木、刺痛。一般夜 间较重,当手部温度增高时更显著,劳 累后症状加剧。 偶可向上放射到臂、肩部。叩击腕 部屈面正中时,可引起手指正中神 经分布区放射性触电样刺痛。腕关 节掌屈90度,40秒钟后可见症状加 剧,甩动手指,症状可缓解。患肢 可发冷、发绀、活动不利。 后期患者出现大鱼际肌(拇展短肌、拇 对掌肌)萎缩、麻痹及肌力减弱,拇、 食指及环指桡侧的一半感觉消失;拇指 处于手掌的一侧,不能掌侧外展(即拇 指不能与掌面垂直)。肌萎缩程度常与 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病程在四个 月以后可逐步出现。 以止血带阻断手臂血循环(其压力 应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可使 症状重新出现并加剧。拍摄X线片 ,能排除局部的骨性改变。 三、辨证治疗 (一)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 (二)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摇法、 擦法等。 (三)取穴:阿是、曲泽、内关、大陵 、鱼际穴等。 (四)操作方法: 患者正坐,将手伸出。掌心朝上置放 桌上,医者用拇指点按曲泽、内关、 大陵、鱼际等穴。亦可配用一指禅推 法在前臂至手沿手厥阴心包经往复治 疗。在腕管及大鱼际处应重点治疗, 手法应先轻,然后逐渐加重。 再用摇法摇揉腕关节及指关节。继 之用擦法擦腕掌部,以达到舒筋通 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四、按语 (一)治疗期间,患侧腕关节注意休 息,不宜负重持力。 (二)避免受寒着凉,以免患腕部疼 痛加重。 (三)若腕管内有占位性病变、腕 部骨折脱位引起者、经手法治疗无 效或多次反复发作、类风湿性滑膜 炎等,应在局麻下进行手术。使受 压的正中神经松解,症状即可消失 。 掌指关节扭伤 在正常情况下,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两 侧都有副韧带加强稳定、限制指间关节的 侧向活动。当掌指关节屈曲时,侧副韧带 紧张;指间关节的侧副韧带在手指伸直时 紧张,屈曲时松弛。拇指的掌指关节和其 他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囊比较松弛。甚易 遭受损伤。 二、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暴力冲击,使手指远端向侧方过度 弯曲,而引起一侧副韧带的撕裂伤,甚至断 裂伤。这种损伤往往伴有该关节的暂时性半 脱位。有的在韧带附着处有撕脱骨折的小骨 片,骨片常包含一部分关节软骨。由于侧副 韧带和指间关节囊紧密地连在一起,当侧副 韧带断裂时,必然有关节囊的撕裂伤,影响 到关节稳定性。临床上双侧副韧带损伤较少 见。 三、临床表现 1、伤后立即发生剧烈疼痛。 2、迅速发生肿胀。由于手指皮下缺乏 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故关节扭 挫伤后,关节周围肿胀明显,且经久 不易消失。 3、伸屈活动受限,一般呈半屈曲位 。 4、体征:(1)局部压痛;(2)侧向活动 疼痛加重。 四、推拿治疗 适应于单纯性指间关节扭挫伤。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 (二)常用手法:捻、揉、摇、拔伸、 摇法。 (三)取穴:阿是穴及周围穴位。 (四)操作方法: 1、捻法作用于伤指。患者正坐,伤手 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伤手外侧( 若为环、小指则站在内侧),一手托住 腕部,拿住伤指,另一手拇、食指捏住 伤指关节的内外两侧,用捻法、揉法治 疗。 2、拔伸、摇手指。捻揉后,再将托腕 之手改用拇、食指两指捏住伤指关节 近侧,指骨两侧,另一只手拿住伤指 远端,用摇法67次,然后,在拔 伸下轻轻地将关节反复伸屈数次。 3、擦法结束。若局部肿痛减轻后, 配合大鱼际擦法,透热为度。局部可 外敷中药或洗药热敷,以消肿止痛, 促进其功能恢复。 五、按语 (一)急性损伤推拿手法宜轻柔灵活, 用力不宜呆滞;慢性、陈旧性损伤应配 合功能锻炼。 (二)治疗期间不宜作患手指部的持力 等工作。 (三)注意休息,不要受寒冷刺激。 腕关节扭伤 一、病因病机 一般多有外伤史,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 。如在生产劳动、体育运动或日常生活中 。不慎跌扑手掌猛力撑地;或因持物而突 然旋转及伸屈腕关节;亦有因暴力直接打 击而致伤者;亦有因腕关节超负荷量的过 分劳累或脱关节长期反复操劳积累而引起 的。以上损伤均可造成腕关节周围的韧带 、肌腱的撕裂伤。当暴力过大时可合并发 生撕脱骨折和脱位。 二、临床表现 (一)腕关节损伤,有的具有典型的外 伤史;有的并无外伤史。 (二)急性损伤的症状可见腕部肿胀疼 痛,功能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 局部有明显压痛。 (三)慢性劳损的症状可见腕关节疼痛 不甚,无明显肿胀,作较大幅度活动 时,伤处可有疼痛感,腕部常有“乏 力”和“不灵活”感。 检查时,如果将腕关节用力掌屈, 在背侧发生疼痛,则为腕背侧韧带与伸 指肌腱损伤;反之则为腕掌侧韧带或屈 肌腱损伤。 如果将腕关节向尺侧倾斜,在桡侧茎 突部发生疼痛,则为桡侧副韧带损伤 ;反之则为尺侧副韧带损伤。如果向 各种方向均发生疼痛,且活动明显受 限,则多为韧带和肌腱等的复合损伤 。 三、推拿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 痛。 (二)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拿法 、摇法、拔伸法、擦法等。 (三) 取穴:太渊、列缺、合谷、阳 溪、曲池及循经取穴。 (四)操作方法: 1.点按以上穴位,以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 度,以疏通经气,促使经络气血畅通。 2.在伤处的周围用揉法,约35分钟,使 凝滞消散,改善伤处周围的血液循环。 3. 用拿法弹筋,以缓解痉挛。 4.,在拔伸下摇腕,被动地使腕关节 作绕环、背屈、掌屈、侧偏等动作 ,以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 5. 最后再用擦法,以透热力度。 四、按语 (一)治疗手法宜轻柔舒适,勿粗暴 用力。 (二 治疗期间患腕部要注意休息,减 少手持重物,不宜做手工工作。 (三)避免腕关节受寒刺激,局部宜 保暖。 (四)急性扭伤,腕关节肿痛患者, 手法用力要较轻,若慢性期手法用力 要加重,活动范围逐渐加大,如配合 腕关节摇、扳、拔伸法,以松解粘连 ,恢复关节功能活动。 臀 上 皮 神 经 损 伤 【概念】 是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受到牵拉、 压迫等损伤而造成的疼痛综合征, 是临床常见的“臀腿痛”发病原因 之一。 【易发人群】任何人群 【易发部位】腰臀部 【病因】 主要因外伤引起。腰骶部突然的 扭转、屈伸或者受到直接暴力, 局部软组损伤,炎症、瘢痕、 粘连等压迫臀上皮神经而引起。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疼痛:多数有外伤史,患侧 腰骶部疼痛呈刺痛、酸痛或者 撕裂样痛,可有牵扯痛; 2、活动受限:弯腰受限、行走 不便,需要搀扶方能行动。 二、检查: 一般检查: 1、患侧臀上部及腰部呈板状; 2、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压痛明显; 3、髂嵴最高点内侧23CM 处下方皮下 可及“条索状”物体,触压时酸麻痛; 特殊检查: 对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无神经 刺激症状; 影像检查: 无意义 【治疗】 原则: 改善循环,利于吸收和修复 治法: 1、部位和取穴: 腰臀部,肾俞、白环俞、 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 委中; 2、手法: 滚、按、揉、点压、弹拨、 擦法; 操作: 1、松解手法 2、解痉止痛法 3、舒筋活血法 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 2、使用弹拨手法时应轻柔 避免损伤表浅的臀上皮 神经; 锻炼方法:腰部锻炼可减少复发。 十二 梨状肌综合征 一、概述 梨状肌综合征是推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 又称梨状肌损伤或梨状肌孔狭窄综合征, 是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下蹲、跨越等 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引起局部 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 经,产生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综 合征。 二、解剖生理 梨状肌位于臀部中层,起自第24骶椎前面 的骶前孔外侧,肌纤维向外下方穿过坐骨大 孔出骨盆至臀部,形成狭窄的肌腱抵止于股 骨大粗隆顶部。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两部 分,即梨状肌上下两孔,在梨状肌上方有臀 上神经和臀上动静脉通过;在梨状肌下方有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 经及臀下动、静脉通过。 三、病因病机 (一)损伤:梨状肌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如闪扭、跨越、下蹲等,尤其在负重时, 髋关节过度外展、外旋或下蹲猛然直立用力 ,使梨状肌拉长,肌肉产生保护性痉挛,突 然收缩,使梨状肌因牵拉而致损伤,局部充 血、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或压 迫周围的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二)变异:梨状肌变异有两种类 型:一是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 穿出;另一类是指坐骨神经高位分 支,即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就分为 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腓总神经从梨 状肌肌腹中穿出,胫神经在梨状肌 下穿出。 四、临床表现 (一)大部分患者有外伤史,如闪、 扭、跨越、负重下蹲,部分患者有受 凉史。 (二)臀部深层疼痛,疼痛可呈牵拉样、 刀割样或蹦跳样疼痛,且有紧缩感,疼痛 逐渐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 。偶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下坠不适。 (三)活动受限: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 觉下肢短缩,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 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 五、检查 (一)压痛: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 痛,有时压痛可扩散到坐骨神经分布区域。 (二)肌痉挛: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 变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日久可出现臀 部肌肉萎缩、松软。 (三)患侧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在 60以前疼痛明显,当超过60时 ,疼痛反而减轻。 (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不 难明确诊断,但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臀上皮神经损伤:以一侧臀部及大 腿后侧疼痛为主,痛不过膝,在髂嵴中 点下方2cm处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 验阴性。 七、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 ,解痉止痛。 (二)取穴及部位:环跳、居廖、承扶 、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及臀部、 下肢等。 (三)主要手法:滚、按揉、弹拨、擦 及被动运动。 (四)操作方法: 1.急性期: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 侧,先用柔和而深沉的滚、按、揉等手 法施术于臀部及大腿后侧,待肌痉挛解 除后,适当弹拨肌腹,并点按环跳、委 中、居廖、承扶、阳陵泉等穴,以酸胀 为度。随后顺推按梨状肌肌腹,使其平 复。 2.慢性期(缓解期):医者用较重的滚、按 、揉等渗透力较强的手法施术于臀部及下 肢,待痉挛缓解后,再弹拨条索样之梨状 肌肌腹,同时配合点按环跳、居廖、承扶 、委中等穴,作髋关节的后伸、外展及外 旋等被动运动,以松解粘连,解痉止痛。 最后用擦法擦热局部。 八、注意事项 (一)梨状肌位置较深,治疗时不可因 之而使用暴力。避免造成新的损伤。 (二)急性损伤期,不宜作深部针刺。 应卧床休息12周,以利损伤组织的修 复。 (三)注意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刺激。 退行性膝关节炎 一、概述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 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 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特别 是506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 二、解剖生理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而且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 节,其位置表浅,负重大,活动量大,其结构复 杂且不稳定,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关节不稳 ,容易引起损伤。膝关节也是骨质增生的好发部 位之一。膝关节的结构由骨关节面、肌肉、韧带 以及关节腔内容物等组成,其功能活动为机械运 动的过程。 膝关节是由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及髌 骨组成,膝关节面上附着关节软骨, 软骨表面十分光滑,有防止摩擦的作 用。 三、病因病机 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职业、机体 代谢及损伤有关,尤其与膝关节的机械 运动关系密切。 另一原因是由于中老年人的内分泌系 统功能减弱,骨性关节系统随之逐渐衰 退。 中医则认为产生本病的原因,一是因 慢性劳损、受寒或轻微外伤,二是由 于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 使筋骨失养,日久则使关节发生退变 及骨质增生而发生本病。 四、临床表现 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 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损史;膝 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 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 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蹲时尤为明 显,甚则跛行,但无强直;关节活动 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 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周 围有压痛,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 。 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 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可在行走时突然 出现交锁现象,稍活动后又可消失 。 五、检查 (一)X线检查:正位片显示关节间隙 变窄,关节边缘硬化,有不同程度的 骨赘形成。侧位片可见股骨内侧髁和 外侧髁粗糙,胫骨髁间棘变尖,呈象 牙状,胫股关节面模糊,髌股关节面 变窄,髌骨边缘骨质增生及髌韧带钙 化。 (二)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化验 均正常,血沉正常,抗“O”及类风 湿因子阴性,关节液为非炎性。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多见,发病高峰在5060 岁。 2.有典型的膝关节疼痛症状伴关节活动受限 。 3.有以下典型体征:膝关节周围压痛, 关节活动弹响及摩擦音,关节孪缩或 股四头肌萎缩。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 窄,髁间棘变尖,髌骨边缘骨质增生 ,胫股关节面模糊及韧带钙化。 (二)鉴别诊断: 应排除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 节严重创伤如骨折、半月板损伤、十 字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等,下肢畸形 如膝内外翻及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结核等。 七、治疗 (一)治疗原则:疏筋通络、活血止痛 、滑利关节。 (二)取穴及部位:内外膝眼、梁丘、 血海、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足三里 、委中、承山、太溪及患膝髌周围部位 。 (三)主要手法:滚法、按揉法、弹拨 法、摇法。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医者先以点法点按以 上穴位,后以滚法、按揉法、拿捏法 作用于大腿股四头肌及膝髌周围,直 至局部发热为度。 2.患者仍仰卧位,医者站在患膝外侧 ,用双拇指将髌骨向内推挤,同时垂直 按压髌骨边缘压痛点,力量由轻逐渐加 重。后用单手掌根部按揉髌骨下缘,反 复多次。 3.医者作膝关节摇法,同时配合膝关 节屈伸、内旋、外旋的被动活动,最 后在膝关节周围行擦法。 4.患者俯卧位,医者施滚法于大腿后 侧、掴窝及小腿一侧约5分钟,重点 应在掴窝部委中穴。 八、注意事项 (一)膝关节肿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避免超负荷的活动与劳动,以减轻膝关 节的负担。 (二)患者应主动进行膝关节功能锻 炼,如膝关节屈伸活动,以改善膝 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加强股四头肌力 量。 (三)肥胖患者应注意节食,以便减 轻膝关节受累。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一、概述 侧副韧带损伤属于中医膝缝伤筋的范畴 。 膝部内侧的稳定,主要依靠膝内侧副韧 带的紧密连接来维持,而膝关节的生理 外翻和膝部外侧易受暴力影响,内侧副 韧带的损伤机会相当多,严重者可合并 内侧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 三、病因病机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1.当膝关节在轻度屈曲位时,如果小腿 骤然外展,牵拉内侧副韧带造成损伤。 2.当膝关节伸直位时,膝或腿部外侧受到 暴力打击或重物压迫,促使膝关节过度 外翻,发生内侧副韧带的部分撕裂或完 全断裂,严重者可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 带的损伤。 3.内侧副韧带损伤其病理变化为扭伤、部 分撕裂伤或完全断裂伤。 (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外侧面比内侧面受到暴力的机会多 ,因而受到内翻伤力的机会就少,故外侧翻 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比内侧低,有时来自膝内 侧的暴力作用于膝部或小腿内翻位倒地摔伤 ,常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于腓骨 小头抵止部撕裂。严重者可伴有外侧关节囊 、掴肌腱、非总神经的撕裂。甚者可合并腓 骨小头撕脱骨折。 韧带损伤后局部可出血、钙化、机 化、粘连、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三、临床表现 多见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部有明显 的外翻位受伤史;伤后膝内侧疼痛、肿胀 ,23天者可出现皮下淤血,小腿外展时 疼痛加重,行走跛行;疼痛与压痛点局限 于内侧副韧带的起止部或体部;韧带完全 断裂者,局部可触及凹陷缺损。 四、检查 (一)膝关节有过度外翻活动。 (二)膝内侧副韧带有牵拉试验阳性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医者一手 置于膝关节外侧向内推,另一手握踝 关节上使之外展。如膝内侧出现疼痛 者为阳性,关节明显松动者为内侧副 韧带完全断裂。 (三)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者 ,可出现关节内积血,麦氏征阳性 ,抽屉试验阳性等。 (四)X光片检查:在膝内、外翻应力 下拍摄正位片,若韧带完全撕裂者则 膝关节内、外翻间隙明显增宽,在撕 脱骨折部位可见条状或小片游离状骨 块。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一般不难 确诊,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一)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一般都 有典型的膝部外伤史,伤后膝关节 肿胀明显,活动障碍,后期膝关节 有交锁现象和弹响音,股四头肌萎 缩,麦氏征阳性。 (二)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多有较严 重的膝部外伤史,膝关节肿胀严重 ,疼痛剧烈,抽屉试验阳性。多合 并有胫骨棘的撕脱骨折。 六、治疗 (一)治疗原则:活血化淤,消肿止 痛。 (二)取穴与部位:血海、阴陵泉、 佯陵泉、足三里及膝部。 (三)主要手法:点按、摇法、捋顺 法、揉捻法等。 (四)操作方法: 1.内侧副韧带损伤: (1)(放松)患者仰卧位,先用滚、 揉、拿法作用于受损膝关节周围, 以舒筋通络。 (2)(扣髌摇膝)患者正坐床边,两 腿屈膝下垂,助手坐在患者伤侧,双手 固定住大腿下端。医者半蹲于患者正前 方,一手由膝内侧用拇指、食指扣住髌 骨,拇指按住内侧副韧带受伤处,余三 指在掴窝部拿住伤膝,另一手则由内侧 握住伤肢踝部,轻轻环转摇晃67次。 (3)(拔伸膝)医者站在伤肢外 侧,用拿膝之手按住伤处,握踝 之手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 (4)(屈膝盘膝)医者将伤肢屈曲 盘膝,大腿外展、外旋,足跟尽量 靠近健侧腹股沟部,用拿膝之手的 拇指推捻伤处。 (5)(舒筋理筋)将伤肢拔直,用 捋顺法、揉捻法、散法按摩舒筋。 2.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侧卧床上,伤肢 在上,助手固定大腿下端。医者用一手拿膝 ,拇指按在伤处,另一手拿踝,作小腿的摇 法后与助手用力相对牵引,然后将膝关节屈 曲,同时撤去助手,医者尽力使其髋、膝关 节屈曲,拿膝之手的拇指用力向膝内侧归挤 按压,将伤肢拔直,最后医者用拇指在伤处 进行捋顺、捻法按摩舒筋。 七、注意事项 (一)伤后早期应练习股四头肌收缩活动, 逐渐增加锻炼次数,然后练习直腿抬举,后 期作膝关节屈伸活动。 (二)应注意防止膝部的重复扭伤,并注意 局部的保暖。 踝关节扭伤 一、概述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损伤, 中医称为“踝缝伤筋”。包括踝部韧带、 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但主要 是指韧带的损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 病,尤以轻壮年更为多见。 二、解剖生理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 组成。胫骨下端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 内踝,后缘稍向下突出称为后踝,腓 骨下端向下突出称外踝。外踝细长, 较内踝长约1cm,且位于内踝后约1cm 。 内踝、外踝和后踝构成踝穴,可容纳 距骨。距骨分头、胫、体三部,共有 六个关节面。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 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凹形关 节面相接,其两侧关节面与内、外踝 关节面相嵌合。 三、病因病机 踝关节扭伤多是由于行走时不慎踏 在不平的路面上,或腾空后足跖屈落 地,足部受力不均,而致使踝关节过 度内翻或外翻而造成踝关节扭伤。 根据踝部扭伤时,足所处位置的不同, 可以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两种,其 中尤以跖屈内翻位损伤最多见。 跖屈内翻位损伤时,多造成踝部外侧的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损伤,距腓后韧 带损伤则少见。 四、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损伤后局 部疼痛,尤以内、外翻活动及行走时 疼痛明显。轻者可见局部肿胀,重者 则整个踝关节均肿胀。 踝部的软组织较少,损伤后常可引起 局部血管断裂,见皮下淤血明显,尤 其是在伤后23天,皮下淤血青紫更 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跛行,走路时患 足不敢用力着地,踝关节活动时损伤 部位疼痛而致使关节活动受限。 五、检查 (一)踝关节被动内、外翻并跖屈时 ,局部疼痛剧烈。如足内翻跖屈时, 外踝前下方发生疼痛,且有明显局部 压痛。 (二)X光片可除外踝部的撕脱骨折 。被动强力使足内翻或外翻位,在此 应力下拍摄X光片,可见踝关节间隙 明显不等宽或距骨脱位的征象,则提 示韧带完全断裂。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症状典 型,一般不难确诊。应与下列疾病鉴 别: 踝部骨折:踝部扭伤史更明显 ,局部肿胀严重,疼痛更剧烈 ,踝关节功能活动丧失,不能 行走。骨折处严重压痛,有时 可触及异常活动或骨擦音。X光 片检查即可确立诊断。 七、治疗 (一)治疗原则:急性期宜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慢性期宜理筋通络,滑 利关节。 (二)取穴及部位:承山、昆仑、足 三里、太溪、绝骨、解溪、太冲等穴 。 (三)主要手法:新鲜踝关节扭伤 宜采用点穴法、踝关节摇法、拔伸 法、捋顺法及戳按法。陈旧性踝关 节扭伤宜采用分筋法、按揉法、捻 散法及踝关节摇法。 (四)操作方法: 1.新鲜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1)患者侧卧,患肢在上,助手用双手 握住患者伤侧小腿下端,固定肢体,医生 用双手相对拿住患足,两手拇指按住外侧 伤处,环转摇晃踝关节后,用力将足跖屈 并内翻位拔伸,然后将足外翻,拇指在伤 处进行戳按。 (2)患者正坐,医生坐在其对面, 用一手由外侧握住患足足跟部,拇指 按压于伤处,用一手握住患足跖部, 做踝关节环转摇法,在拔伸状态下将 足跖屈后背伸,按压伤处的拇指则用 力向下戳按。 2.新鲜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 (1)患者侧卧,伤肢在下,助手用双手握 住患者伤侧小腿下端,固定肢体,医生用 双手相对拿住患足,两手拇指按住内侧伤 处,环转摇晃踝关节后,用力将足外翻位 拔伸,然后将足内翻,拇指在伤处进行戳 按。 (2)患者正坐。医生坐在其对面,用 一手由内侧握住患足足跟部,拇指按压 于伤处,另一手握住患足跖部,做踝关 节环转摇法,在拔伸状态下将足内翻后 背伸,按压伤处的拇指则用力向下戳按 。 八、注意事项 (一)如果踝关节韧带损伤轻者,可用绷 带或胶布将踝关节固定于韧带松弛位。即 外侧副韧带损伤将足外翻位固定,内侧副 韧带损伤将足内翻位固定。韧带撕裂严重 者,也可采用石膏托按上述方法固定之。 约三周左右拆除外固定即可。 (二)外固定期间,应练习足趾的屈伸 活动和小腿肌肉的收缩活动。拆除外 固定后,要逐渐练习踝关节的内、外 翻及跖屈、背伸活动,以预防粘连、 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三)注意踝部保暖,避免重复扭伤。 概述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 不不 寐寐 insomniainsomnia 一般包括睡眠时间、深度及恢复体力的不 足。 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 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 本症常兼见头痛、头晕、心悸、健忘等症 。 病因病机 (一)心脾两虚 :长期思虑劳倦过度 ,损伤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不能 藏神;脾伤则精微不化,无以奉心, 均能导致心失血养,神不能安,而成 不寐。 (二)阴虚火旺 :禀赋不足,房劳过 度,或久病之躯,肾阴亏虚,不能上 承,以致水不济火,心阳独亢 。 病因病机 (三)痰热内扰 :恼怒伤肝,肝失条 达,气郁不畅,郁而化火,火性炎上 ,扰动心神,神不得安则失眠 。 (四) 心胆气虚 :心胆虚怯之人,善 惊易恐,以致神魂不安,而为不寐, 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终日惕惕, 渐至心虚胆怯而不寐 。 临床表现 (一)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忽寐忽 醒,甚至彻夜不眠,心悸健忘,神疲 乏力,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 薄,脉细弱 。 (二)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头晕耳 鸣,口干津少,五心烦热、或有梦遗 ,健忘,心悸,腰酸等症,舌质红, 脉细数 。 临床表现 (三)痰热内扰:失眠多梦,心烦意 乱,急燥易怒,胸闷头重目眩,两肋 胀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 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 苔黄腻,脉弦而滑数 。 (四)心胆虚怯:心悸不寐,寐中梦 多,触事易惊,舌质淡,脉弦细 。 推拿治疗 常规治法 治疗原则:调理脏腑, 镇静安神。 头面及项部操作 (一)取穴与部位:印堂、神庭、 太阳、晴明、攒竹、鱼腰、角孙、 百会、风池、肩井 。 (二)主要手法:一指禅推法、抹 法、按揉法、扫散法、拿法 。 (三)操作方法: 患者坐位。 医者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 穴,往返56遍; 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穴,往返 56遍; 然后从印堂穴开始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 34 遍。 沿上述部位用双手抹法治疗56遍。 指按揉印堂、攒竹、晴明、鱼腰、太阳、 神庭、角孙、百会,每穴12分钟。 用扫散法再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治疗,每 侧2030次。 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时间23分钟 。 腹部操作 (一)取穴及部位:中脘、气海、关 元 。 (二)主要手法:摩法、按揉法 。 (三)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 用掌摩法先顺时针方向摩腹,再逆时 针方向摩腹,时间约3分钟。指按揉 中脘、气海、关元穴,每穴12分钟 。 腰背部操作 取穴及部位:心俞、肝俞、脾俞、 胃俞、肾俞、命门 。 主要手法:滚法、掌推法 。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滚法再患者背部、腰部施术 ,重点再心俞、肝俞、脾俞、胃俞 、肾俞、命门等部位,时间约5分钟 。用掌推法从背部沿脊柱自上而下 推至腰骶部,反复操作了34遍 。 按语 坚持身体锻炼,适当参加文体活动,使之心 情舒畅,精神愉快,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脑 力劳动过度。 居室宜清静,室内温度宜凉爽。 注意摄生,节制房事。 要让患者经常保持心舒畅,正确对待各种事 物,少忧思郁虑。 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易消化食 物,避免过饥过饱。 注意引起失眠的原发病治疗 。 概述 以半侧肢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不 能随意运动,且多伴有口眼歪斜、语 言不利等为主的一种临床病证。 偏偏 瘫瘫 hemiplegiahemiplegia 病因病机 (一)积损正衰:年老体弱,或久病 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脑脉失养 。 (二)劳倦内伤:“阳气者,烦劳则张 ”。烦劳过度,易使阳气升张,引动风 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间挟 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病因病机 (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过食肥甘 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 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 ,上蒙清窍 。 (四)五志所伤,情志过极:七情失调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 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 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 脑。 临床表现 (一)中经络:中络系偏身或一侧手足 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 眼歪斜者;中经则以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中络、中经合称中经络,为无神志昏 迷者 。 临床表现 (二)中脏腑: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 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 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中脏则必有 神昏或昏愦,并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舌强语蹇或不语等症,中腑、中脏合 称中脏腑 。 临床表现 (三)后遗症: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 肌肤不仁,口眼歪斜,时流口水,面色 萎黄,舌强语蹇。若不及时治疗,则肢 体逐渐痉挛僵硬,拘坚不张 。 推拿治疗 常规治法 治疗原则:疏通经脉, 调和气血。 头面部操作 (一)取穴与部位:印堂、神庭、 睛明、太阳、阳白、鱼腰、迎香、 下关、颊车、地仓、人中,头侧部 。 (二)主要手法:推法、按法、揉 法、扫散法、拿法、擦法、一指禅 推法 。 (三)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以这坐于一侧。 现推印堂至神庭,继之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 依次至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 香、下关、地仓、人中等穴,往返推之12 遍。 然后推百会穴1min,并从百会穴横行推到 耳廓上方发际,往返数次,强度要大,以 微有胀感为宜。 揉风池穴1min。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侧 面颊部。最后以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重 点在少阳经),拿五经,擦面部 。 上肢部操作 (一)取穴及部位:肩髃、臂臑(Bi nao) 、曲池、手三里、上肢部 。 (二)主要手法:揉法、滚法、按法 、摇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防拐防骗我知道课件
- 项目四汽车顾问式营销学习情境谁来卖车课件
- 浙江国企招聘2024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下属国有企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光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20名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玩具制造的创新与未来趋势报告
- 2025济钢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河北保定市雄安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招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威海乳山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2024年员工知识产权与保密协议范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实务3篇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中医体质辨识共57张课件
- 魔幻泡泡秀七彩体验馆介绍
- 育苗花卉种子采购合同 修
- 表面工程学第十二章-表面微细加工技术
- 聚乙烯塑料袋检验记录新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送审报告
- 员工入职确认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