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动探究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出发,具体论述了实验式探究、演示式探究、问题式探究、观察式探究、阅读与讨论式探究、假设式探究等探究方法。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探究作者:胡照琴单位:浙江省普陀中学时间:2009年5月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活动探究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出发,具体论述了实验式探究、演示式探究、问题式探究、观察式探究、阅读与讨论式探究、假设式探究等探究方法。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巴西教育家佛莱雷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新课程课程改革本着“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倡导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是新课程实施中最精彩的部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苏教版化学1中共有20处,化学2中共有17处。一般来说,观察与思考为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活动与探究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小组合作实验,再分析解决问题。实际上,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都是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活动探究形式多样,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实用的活动探究方式。1.实验式探究所谓实验式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加以总结化学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化学课堂教学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探究上。示例:化学2专题2中“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1)引入并提出问题展示学生的计算器和电子词典。提出问题:什么是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2)学生实验(2人一组)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并记录现象;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并记录现象;用导线把实验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并记录现象;在导线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并记录现象;将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并用导线将其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并记录现象。(3)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发现,实验中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而锌片上几乎没有气泡,说明锌作负极,铜作正极。分析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下表:电极电极材料反应类型电子流动方向离子流动方向负极还原性较强的金属氧化反应负极失去电子阴离子流向负极正极还原性较弱的金属还原反应正极得到电子阳离子流向正极(4)应用要求学生用实验桌上的铜片、锌片、西红柿、电流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原电池。(课堂完成)要求学生用铜片、碳棒、氯化铁溶液、小灯泡和导线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标出电极名称和电流方向。(课后作业)实验分析由小组代表陈述,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受启发。对于不同的问题,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问题的探索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敢于放权,学生自主性强,学习自然是水到渠成,学得轻松且高效。2.演示式探究所谓演示式探究是指教师用演示实验和直观模型、实物、虚拟现实技术等,向学生展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把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示例:化学1专题1中“氯气的生产原理”一节的教学。引入:播放电解水动画,提出问题: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与初中所学的电解水有何不同?nacl为何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演示实验: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食盐水发生的变化。通电一段时间后,将小试管套在a管上,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2min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检验收集到的气体。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管导出的气体,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左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观察溶液的颜色。问题1:电解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滴入酚酞,哪极显红色?问题2:与电源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问题3:根据推测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问题4: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检验h2和cl2?如何处理多余的cl2?问题5:工业制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如何根据气体不同发生装置的特点选择适合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flash动画演示实验室制取氯气)在演示式探究过程中,教师操作或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并解决问题,过程流畅,效果明显。一般当学生实验能力较低时(尤其高一上学期),实验装置、过程较复杂时,实验有毒或有危险时,可以安排演示式实验探究。3.问题式探究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通过设置优化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未知的一种教学方法。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探究过程的关键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依据问题设置探究点是使设想中的问题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重要环节。示例:化学1专题3中“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一节的教学。本节课以7个问题作为主线,结合实验探究完成教学任务:怎样用alcl3制备al(oh)3?在以上制备al(oh)3的实验中,怎样使al3+沉淀完全?据al(oh)3h+alo2-+h2o,alo2-的大量生成是由于h+减少引起的,若在naalo2溶液中加入h+,猜想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若在naalo2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则会有何现象?根据以上学习,你能归纳出al3、al(oh)3 、alo2-三者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吗?据上分析,你认为al3、alo2-存在的介质环境有何不同?al3存在于强酸性环境中,而alo2- 存在于强碱性环境中,若将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和,两种环境都将被破坏,则有何现象?说明理由。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些“锦上天花”的问题。如制备al(oh)3是用naoh溶液还是氨水呢?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呢?al(oh)3是沉淀还是胶体呢?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将疑点一个个击破,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4.观察式探究所谓观察式探究是教师运用图表和已知知识,引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感性材料,与已有知识比较、分析、推断,从而上升到理性阶段,培养学生演绎、推断、归纳等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示例:必修2专题1中“不同类型的晶体”一节的教学。学生观察探究: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硬度,联系它们所属的晶体类型,体会四种晶体的性质特点。晶体氯化钠氯化钡金刚石sio2硫白磷钠钨熔点/801156033501723112.844.197.83410硬度较硬较硬很硬硬而脆脆软柔软硬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晶体性质的特点熔点较高,硬度较大熔点高,硬度大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有金属光泽,能导电、传热,有延展性。不同金属熔点、硬度差异大应用: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据此做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na2onaclalf3alcl3 bcl3al2o3co2sio29208011291190-1072073-571723a.铝的化合物的晶体中有的是离子晶体b.表中只有bcl3和干冰是分子晶体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d.不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相同类型的晶体 利用图表进行观察式探究,所示信息直观明确,学生自主挖掘新信息,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明显。5.阅读与讨论式探究所谓阅读与讨论式探究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知识,讨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新知识,从而探究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很好体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而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索问题的渴望是进一步推进阅读与讨论式探究的大好契机。示例:必修1专题1中“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节的教学。导入:18ml水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多少个原子?如果一次分割一个原子,需要多长时间?学生产生疑惑:原子到底是怎样的?再播放原子弹爆炸、扫描隧道显微镜、si原子表面、中国地图等图片,提出问题:科学家眼里的原子到底是怎样的?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有哪些科学家对探索原子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约3分钟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这一艰辛历程。问题1:道尔顿根据什么提出“实心球式”原子结构模型?问题2:在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含以下4个论点: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粒子即原子组成的;原子不能被分割;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性质,不同原子的质量和性质不同;不同的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消失。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你认为哪些是不确切的?并说明理由。问题3:汤姆生根据什么实验事实提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问题4:卢瑟福根据什么提出“行星绕太阳式的核式”原子结构模型?问题5:从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程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启迪呢?采用阅读与讨论式探究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认知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6.假设式探究:所谓假设式探究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假设式探究的一般思路为:提出问题实验事实假设及其验证结论应用。如乙醇分子结构式的确定。(1)提出问题:乙醇分子的结构式是怎样的?(2)实验事实:分子式:c2h6o,成键特征:碳4价键,氢1价键,氧2价键,乙醇可与钠反应放出氢气。(3)提出假设:根据已有知识,写出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式。(4)对假设进行推理和判断:若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a),则1mol乙醇与钠反应能产生2.5mol或0.5mol氢气;若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b),则1mol乙醇与钠反应能产生3mol氢气。(5)实验探究检验:利用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定性、定量实验。给出乙醇、钠、水及必要的仪器,由以上假设,学生立即会想到测定乙醇结构的实验方法,设计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取一定量的乙醇与足量的钠充分反应,测定生成的氢气体积。图2是学生设计的乙醇和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图2 乙醇和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图(6)结论:根据实验数据推测,烃基氢不能被钠置换,羟基氢可被钠置换,故乙醇分子的结构为式(a)。(7)应用:分别写出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和钠反应的方程式。假设式探究是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的良策。高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并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会提出很多出人意料的想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活动探究完成后,教师要安排时间,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反馈,并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激励。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说道:“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一堂成功的探究课,其高潮、精彩往往会在这一阶段呈现,学生探究发现的“亮点”和思维碰撞的“火花”会让我们暗中惊喜!要做到真正的活动探究,充足的时间是基本保证。同时,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克服探究内容选题不当的现象,提高活动探究的针对性;克服教师包办代替现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克服能“放”不能“收”的现象,提高活动探究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去认识和组织活动探究式教学,将学生喜爱化学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精通版六年级下册Lesson 2教案设计
- 财务制度内部培训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教版分与合教案
- 初中信息技术滇人版(2016)八年级上册第4课 网络与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 电梯培训学员指南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中国联通校园招聘新苗(2151个)岗位已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铁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奥秘课堂管理员工培训
-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课件
- 十二讲船舶制冷装置课件
-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梳理+对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打包7套)
- 汽轮机上缸吊出及翻缸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习题集答案.
- 小学生数学习惯养成总结-ppt课件
- 地铁工程施工作业流程化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_工程管理
- 49.5MW风电场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 喷淋水力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