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第1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利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国家政权建设影响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特权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5.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 b c d6. 生活在公元前594年的克里昂原是雅典的一个自由民,因债务沦为奴隶,因为梭伦改革( )a恢复自由民的身份 b继续奴隶的生涯 c解除债务,但继续为奴 d被驱逐出雅典 7.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是 ( )a.恢复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 c.改革鲜卑旧俗 d.巩固鲜卑贵族统治8.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9.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10.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a、 b、 c、 d、11、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高¥考资源*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 c. d.12、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a春秋诸侯争霸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3、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北宋统治高¥考资源*网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c唐朝统治高¥考资源*网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4、右图是北魏孝文帝画像,你从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任用汉族地主 推行三长制胡汉服装融合 接受汉族文化a c d15、北魏孝文帝确立先进生产关系的关键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b迁都洛阳 c采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 d改革鲜卑旧俗1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c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17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贵族对平民的剥削是造成城市危险的主要原因b平民暴动反映了城市真正到了危险境地c萨拉米斯岛战役的失败决定了城市危机不可调和d实行僭主政治似乎成为唯一的解决方式18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19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20.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21.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a.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d. 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22.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23.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确立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治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 b c d2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5.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废井田、开阡陌 d.实行什伍连坐法26.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 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b.移风易俗 c.制定连坐法 d.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7.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c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29.据史料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尖锐 d.汉族内部矛盾尖锐3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二、非选择题 (31、32题各2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梭伦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摘自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3分)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不得照抄材料)(7分)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尽管形式多样,特点各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四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材料五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2分)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2)概括材料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4分)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3、图4,你能分别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两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4分)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4分)金台区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第1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参考答案学校:金台高级中学 命题人:王玲娟、张宏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5 abddb 6-10adcca 11-15abada16-20bcbbd 21-25dbdcc 26-30addcd二、非选择题(31、32题各20分)31 答案:(1)拔除“债权标”(或颁布“解负令”)3分 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6分(2)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7分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4分32答案(20分)(1)图1:守旧的奴隶主贵族。(2分)说明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守旧势力或反对势力的阻挠和反对。(2分)(2)共同之处: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4分)影响: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4分) 相似之处:移风易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4分,言之成理皆可给分)高二年级历史学科选修一第4-6单元质量检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第ii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一并交回。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a皇室开支巨大 b土地兼并严重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2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奖励垦荒 d整顿吏治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 d市易法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农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6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 募役法 b. 青苗法 c. 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7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 募役法 将兵法 市易法a. b. c. d. 9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是:a. 保甲法 b. 保马法 c. 将兵法 d. 设军器监10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是:a. 方田均税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募役法 d.青苗法11教会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的目的是:a维护封建王权 b针对新教的冲击,维护天主教的权威地位c谋求基督教的统一 d使教会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12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a b cd1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教皇派特使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b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4标志着路德教在德国获得合法地位的是:a九十五条论纲 b奥格斯堡和约 c至尊法案 d南特敕令15加尔文改革中与马丁路德明显不同的是a因信称义 b民主选举神职人员 c否定教皇权威 d简化宗教仪式16颁布至尊法案的是:a马丁路德 b卡尔文 c亨利八世 d伊丽莎白一世1716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是a英国国王b罗马教皇c首相d主教18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双重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是:a德意志宗教改革b日内瓦宗教改革c尼德兰宗教改革d英国宗教改革 1916世纪30年代,加尔文提出一些新的神学观点,包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简化宗教仪式 建立民族教会 信仰耶酥即可得救a b c d20宗教改革的影响包括: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天主教会势力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欧洲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 实现了彻底的宗教宽容a b cd21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埃及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 b英法支持埃及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马木鲁克势力已被彻底摧毁 d穆罕默德阿里控制了埃及统治实权2218世纪末的埃及,面临着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当时争夺埃及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 美国 俄国a b c d23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 彻底消除了马木鲁克的势力 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 实行包税制a. b. c. d.24穆罕默德阿里为消除马木鲁克势力的威胁而采取的最基本手段是a改革土地制度 b武力 c谈判 d拉拢 2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积极进行对外贸易 b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c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d大力发展军事工业26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 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印度走更便利a b c d27穆罕默德阿里对农业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废除各种杂税 b广泛种植经济作物c兴修水利工程 d确立土地公有制度28下列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近代非洲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改革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埃及当时的国情c改革推动了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9 穆罕默德阿里经济改革最重要措施是:a发展机器工业b鼓励对外出口c进行土地改革d减少外国产品进口30“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a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b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c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d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2,4,6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6分)(2)结合材料一,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8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材料三: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位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以洗净罪恶了。材料四:“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叮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受财的欲望,而不是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基督教的正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4分)(2)据材料三说明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3)材料四当出自路德何时何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其实质是什么?(8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材料四: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8分)答 题 卡第卷 选择题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中。)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3道题,共40分。请将答案按题号填入答题卷中,注意:不得超出本题答题范围。)31.(16分)(1)(6分)_ (2)(2分)_(3)(8分)_32.(12分)(1)(2分)_(2)(2分)_(3) (8分)时间(1分)_文件(1分)_观点(2分)_代表利益(2分)_实质(2分)_33.(12分)(1)(4分)_(2)评价(8分)_试题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这套试题适用于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文科生测试。主要考察历史选修1第四专题至第六专题知识,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用来检验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dcdacdcbddab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ccadadbcdddaa第卷 非选择题部分31(16分)(6分)夷狄骄盛:辽、西夏对宋进行战争(2分);寇盗横炽:农民起义(2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2分,各1分)(2分)缓解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8分)士:改革科举制度(2分);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2分,答出2个即可);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2分,答出2个即可); 商:均输法、市易法(2分,各1分)32(12分)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2分)搜刮财富。(2分)时间:1517年(1分)文件:九十五条论纲(1分)观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只能靠终生悔改。 (2分)代表利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2分)实质: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2分)33(12分)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4分)评价:a、积极: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2分)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2分)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2分)b、消极:对外战争和残暴的统治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高二模拟试题本套试题为阶段性检测试题,通过检测对选修一7,8,9单元的基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掌握,本套试题主要侧重于7,8两个单元,因为第九单元在中国是部分已经有了较全面的掌握。本试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 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 b. c. d. 2、有关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农奴制正式确立 b.彼得一世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农奴开始成为地主的私有财产 d.农奴制危机加剧,农奴反抗斗争激烈 3、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4.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5. 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的改革方案的是:a. 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b.彻底解放农奴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d. 增加土地,加强对农奴的控制6. 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 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7.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8. 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9.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b. c. d. 10.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方面实行公开审判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制a. b. c. d.11.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挽救统治危机 b.消灭农奴制度 c.发展资本主义 d.打击封建势力12.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它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b。它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沙皇专制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13、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14、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 将军 大名 商人 武士a b c d15、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 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斗 西方列强保持中立a b c d16、19世纪中期的日本,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有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 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力 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增强 部分藩主主张反对幕府统治a b c d17、19世纪初,日本社会矛盾激化,表现在 农民受到沉重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发生 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剥削和掠夺 中下级武士变成反幕府的力量 西方列强加快侵略扩张的步伐18、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将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将大名集中东京居住a b c d19、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20、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取消封建割据局面a b c d 21、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目的是富国强兵 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a b c d2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 a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样板企业” b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d大资本家控制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2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是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国家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24、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25、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26、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是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实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2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2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29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30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二、非选择题(共三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在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运动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强大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材料二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国界线。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3)材料三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动机完全是自私的,但是如果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则将成为全欧洲民主和进步进步的灾难。材料四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弱点,过去为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回答:材料一认为1850年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结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民族,其工业化并非由政府刻意追求的事先规划的结果,而是一种源于民间私人资本“对财富的追求”和“贪欲”的结果,英国人是到了工业革命已成气候并大大改变了国家面貌时才有发现。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材料三 1901年八藩钢铁厂(私人企业)钢、铁产量分别占日本钢、铁产量的82%和53%材料四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日本工业化起步的主要不同之处。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日本经济的什么状况?根据材料二、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持速增长的原因。33(10分)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富国强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内容和影响方面比较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何异同?(2)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1.a 2.d 3 .a 4 .d 5 .a 6. b 7 .b 8. a 9.a 10. d 11. a 12. c 13.d14.c15.d16d 17.a18.c19.a 20 d 21.a 22.d 23.a 24.c 25.b26.d27c 28d 29a 30c二非选择题答案31(16分)答案:英国是欧洲民主与进步力量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总代表。不完全赞同。冲突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由于俄国称霸欧洲大陆与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的矛盾。社会制度的先进与落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林业大学《智能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健康职业学院《第二外国语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广南县第三中学2025届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国计量大学《物联网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中学市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攀枝花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描述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书法书法临摹与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绿色建筑与系统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学科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三支一扶招募46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制度
- 健身会籍顾问
- 电力系统分析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东北电力大学
- 2025年济南政金投资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航证券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氢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 探槽工程施工方案
- 电厂环境卫生治理方案
- 2025年闸门运行工(高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专题13 材料分析题(中国史部分)-教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