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时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四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情况: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通过各种媒介,学生对四大名著比较熟悉,因此对“草船借箭” 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本篇文章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尽管在选编课文的时候已经对故事进行了处理,使文章更加通俗化,孩子们完全可以读得通,读得懂。但是,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真正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果不帮助孩子通过此关,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会等于零,这就无法达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弘扬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话了。所以,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就是: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方式: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教学手段: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时引导,运用资料补充 技术准备:ppt文稿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复述课文,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齐读课题。二、回顾全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让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神机妙算并引导学生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诸葛亮正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那么你能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段,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学生自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段,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二)交流汇报预设:学生可能结合以下方面交流1.知天文:学生可能结合以下句子谈体会。句子一、“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1)学生谈体会:从这儿可以看出诸葛亮三天前就知道今天有雾,我觉得他很了不起。(2)教师引导:“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完全可以写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出示对比句:“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3)学生谈理由:不能删,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沉得住气,胸有成竹。更主要的能够看出他知道三天后会有雾,更体现出他胸有成竹,神机妙算。(4)指导朗读:是啊,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来体会通过第一天、第二天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句子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学生谈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第三天果然大雾漫天,诸葛亮预测的没错,他真是神机妙算!“大雾漫天”,指到处都是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2)教师引导:想象鲁肃的心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a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b“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想象诸葛亮的心情:“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3)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教师小结:诸葛亮能够预测成功是因为当时有天气预报吗?(没有)这就是诸葛亮的:知天文(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鲁肃和诸葛亮的心情,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中人物对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晓地理(顺水势):学生可能结合以下句子谈体会。句子一、“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肋骨,一边大声呐喊。”(1)学生谈体会:从“一字摆开”可以看出这样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2)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句子二、“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学生谈体会:从“仍旧擂鼓”可以看出依然在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从“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可以看出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2)教师引导:出示一幅地形图。(教师边讲演示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3)教师小结: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板书:晓地理) (4)追问:诸葛亮真的是会掐算吗?(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来谈。(读书,观察,推理,遇到事情先动脑子想想再做。)3.识人心:过渡:“除了他知天文、晓地理外,神机妙算更重要的体现在哪?(识人心)他都识谁的心?从文中哪看出的?”识周瑜心:学生可能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人物的对话来谈理解。“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1)学生谈理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用造箭这件事陷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表面上时共同商量军事,暗地里却是设陷阱陷害诸葛亮,明知水上交战用箭最好,还要问。从周瑜的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呢,对周瑜的险恶用心早已了然于胸,顺着周瑜的阴谋,答应他三天造好箭,而且还立下军令状。使得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其实诸葛亮早对借箭的妙计进行了通盘的考虑和周密的安排。 (2)分角色朗读:读出周瑜和诸葛亮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识鲁肃心:句子“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和“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1)学生交流: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的事。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用人谨慎。他早在立军令状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2)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识曹操心:句子一“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和“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1)学生交流: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判断是对的,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认为“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果然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里体现了诸葛亮识曹操之心!(2)教师引导: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3)学生谈理解:a(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b(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c(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4)教师小结:我们能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草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懂人心。【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4.教师小结:凭着诸葛亮的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使得草船借箭轻松成功,也使我们领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句,引导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指导朗读:此时周瑜的心情如何?(不好,垂头丧气),读出周瑜垂头丧气的感觉。引导体会:这句与文章开头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四、复述课文,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换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其他学生评价。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著名的小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找来读一读,或者讲个父母、同学听。2.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诗句、歇后语。【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文本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由单篇的文章读整本名著,从中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板书设计:草船借箭 知天文诸葛亮 晓地理 神机妙算 识人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呈现接受”的教学方式,摒弃了繁琐的讲解,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想:1.营造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交流平台。上课开始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把读书的潜力还给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教师尊重、保护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流自学成果。2.创设互动的情境,激发参与意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新理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感悟,通过与教师、与同伴的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当启发、指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敢想、敢说,在声声的互动交流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言语亲切,以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发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评 价 内 容评 价 等 级优(5)良(4)中(3)需努力(2)学习能力通过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方法1.能独立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有独立的见解。2.和同伴共同讨论、交流对句子的理解。3.借鉴他人的发言,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4.认真倾听,理解教师、同学的发言5.积极思考、询问、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习效果1.学到几种不同的理解句子的方法。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与同学、老师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