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说明书毕业设计课件_第1页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说明书毕业设计课件_第2页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说明书毕业设计课件_第3页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说明书毕业设计课件_第4页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说明书毕业设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设计说冷库工程制冷系统设计说明明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 2 1.1.11.1.1 冷库概况冷库概况 冷库主要包括冷却间、冻结间以及冻结物冷藏间三大部分。平面布置如图 1-1。其中,各间的设计室温分别为 0、-35、-20;分三个蒸发回路,蒸 发温度分别为-10、-45、-30。 图 1-2 冷库平面布置及建筑尺寸 另外冻结间与冻结物冷藏间之间设有低温穿堂,设计温度为-12,因其负 荷相对较小,将其与冷藏间共同并入-30蒸发回路中。 各间概况如下: 1.冻结物冷藏间 该冷间设计室温为20库容为 2500t,根据公式可求得其净容积。库房 净高为 5.38m,如图 1-1 所示分为三个冷间。其中 No.10 与 No.3 冷藏间净面积 均为 791.2,库容为 936.4t,No .2 冷藏间净面积为 530,库容为 626.8t, 总库容为 2500t。具体尺寸见图 1-2。 2.冷却间 冷却间设计生产能力为 147t/20h,分为 7 个小间,采用落地上平吹式冷风机 冷却。每间设 6 根吊轨,每根有效长度为 15.2m,设计生产能力为 21t/20h。其 中,No.1 冷却间净面积为 96.3,No.2 到 No.7 净面积均为 96.6。 3.冻结间 3 3 冻结间设计生产能力为 154t/24h,分为 7 个小间,采用吊顶式冷风机冷却。 每间设 6 根吊轨,每根有效长度为 16m,设计生产能力为 22t/24h。各间净面积 与冷却间相同。 4.低温穿堂 净面积为 299,设计温度-12,采用顶排管冷却。 1.1.21.1.2 机房概况机房概况 考虑到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所以将机房布置在库房的下风向。 同考虑到机房宜在冷库中心附近,故将机房布置在库房北方。 机房为单层独立建筑,建筑尺寸为 52.5m15m,面积为 787.5 。分为机 2 m 器间、设备间、油处理间、配电室、控制室及变压室。其中压缩机布置在机器 间;低循桶、中冷器、经济器、贮液器及虹吸罐布置在设备间;把产生高热及 外逸制冷剂的油分离器、加氨站、空气分离器布置在紧靠机房而不影响交通和 美观的室外;冷凝器布置在屋顶。 1.21.2 气象资料气象资料 1.2.1*1.2.1*地区气象资料如下:地区气象资料如下: 地理位置:北纬,东经,海拔 110.4m 34 43 119 39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2 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室外计算温度 31 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 50 小时湿球温度 27.9 最热月月平均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44% 极端最低温度-17.9 极端最高温度 44 最大冻土深度 18cm 冬季大气压力 101.325kpa 夏季大气压力 99.192kpa 4 4 2 2 制冷负荷计算制冷负荷计算 冷库的制冷负荷有五大部分: 围护结构传入热、 1 Q 货物放热量、 2 Q 通风换气冷负荷、 3 Q 电机运行热当量 4 Q 操作管理冷负荷。 5 Q 2.12.1 冷藏间围护结构传热量冷藏间围护结构传热量 1 Q 2.1.12.1.1 计算基础资料计算基础资料 1.计算公式 , 1 Q() wn K F a tt: : 1.传热系数 K 将求 K 公式编入 Excel 表中计算得出 K 值,如表 21 所示: 表 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表 冷间名称 围护结构 名称 传热系数 K(w/m2.k) 北外墙 0.163822 西内墙 0.29678 东内墙 0.29678 地坪 0.15001 冷 却 间 屋面 0.105024 北外墙 0.163822 西内墙 0.29678 冻 结 间 东内墙 0.301415 5 5 地坪 0.15001 屋面 0.105024 北外墙 0.161482 西外墙 0.161482 西内墙 0.293587 东内墙 0.289188 地坪 0.148045 冻 结 物 冷 藏 间 屋面 0.104058 北外墙 0.161482 南外墙 0.161482 西内墙 1 0.293587 西内墙 2 0.289188 东内墙 0.293587 地坪 0.148045 低温穿堂 屋面 0.104058 2.6.22.6.2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 QqQq 汇总汇总 库房冷却设备负荷即蒸发器负荷,是冷却设备选型的依据,其计算的原则 是要保证即使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库房冷却设备也能及时带走各种热源产 生的热量,以便维持库房所需工况。其计算公式为: 12345 Q q QPQQQQ 式中:P冷却或冻结加工负荷系数,对于冷却间和冻结间,P1.3,其 它冷间 P1.0。汇总如下: 表 29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 Qq 汇总 冷间名称 Q1PQ2Q3Q4Q5Qq 冷却间 10661.551.3229545.5474200383271 No.11860.39471.355090.3 No.21335.19581.3 32792.21910600 54565.1 6 6 No.72125.17651.355355.1 冻结间 20160.8371.3409953.7106400659501 No.13614.45221.394948.7 No.22477.4151.393811.7 No.74159.30941.3 58564.81515200 95493.6 冻结物冷藏间 34842.756121745.3716142.310372730.4 No.113669.17118154.51396125.4836327949.2 No.27504.413315436.34264730.7180817671.5 低温穿堂 2243.592712793.061885036.65 2.6.32.6.3 各冷间机械负荷负荷各冷间机械负荷负荷 QjQj 汇总汇总 表 210 各冷间机械负荷 Qj 汇总 蒸发温 度() 冷间名称 Rn1Q1n2Q2n3Q3n4Q4n5Q5 Qj(w) 0 冷却间 1.07 4371.2356 22954674200329684.9457 -45 冻结间 1.07 14112.586 409954106400567598.9297 冻结物冷藏间1.07 26828.922 173968071.1552 55957.1 -30 低温穿堂 1.07 1278.84792793.0619 4356.94 60314 机械负荷按蒸发回路分别汇总,其中,室温为12的低温穿堂负荷较 小,可与冻结物冷藏间并入同一回路即30蒸发回路。 7 7 3 3 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和经济技术分析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和经济技术分析 制冷系统方案是设计单位依据设计任务书而提出的初步设想,是一个关 键的环节。冷库或其他制冷装置,使用效果的好坏都与所选择的制冷方案有着 密切的关系。若制冷方案确定的不当,会给冷库的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操 作管理不便。因此在确定方案时,应从先进、实用、发展、经济等方面出发, 同时考虑几个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3.13.1 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的原则与内容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的原则与内容 3 3. .1 1. .1 1 制制冷冷系系统统方方案案的的原原则则 1.满足食品冷加工工艺要求,保证质量,降低干耗; 2.制冷系统要运转可靠和操作管理方便,又要有安全保障; 3.制冷系统尽量采用新机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应优先选用自动控 制方案; 4.考虑经济性,综合比较初置费用和运转费用; 5.考虑技术经济发展趋势。 3 3. .1 1. .2 2 制制冷冷系系统统方方案案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1.制冷剂种类确定 2.制冷系统蒸发温度回路的方案确定 3.制冷系统供液方式的确定 4.冷间冷却方式的确定 5.制冷系统供冷方式的确定 6.制冷系统自控方案确定 7.蒸发器除霜方案确定 3.23.2 确定制冷系统方案确定制冷系统方案 1.该系统选用氨(R717)为制冷剂。 氨的标准蒸发温度为-33.4,凝固温度为-77.7。氨有较好的热力性质和 热物理性质。它在常温和普通低温范围内压力比较适中。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 8 8 性小,流动阻力小,比重小,传热性能好。此外,氨的价格低廉,又易于获得,所以 它是应用最早而且目前仍广为使用的制冷剂。国内大中型冷库用氨作制冷剂的 比较多。鉴于以上原因本设计我采用氨做制冷剂. 2该系统划分为三个蒸发回路: 45回路,30回路以及10回 路。 45回路为冻结间,选用配阻双级螺杆压缩机组,设计室温为35, 用冷风机冷却;30回路为冻结物冷藏间和低温穿堂,选用二次进气螺杆制 冷压缩机组,用 U 型顶排管冷却。因低温穿堂负荷较小,故将其与冷藏间并如 同一回路,这样会增加压缩机运转电耗,但有利于简化系统,节省投资和管理 费用;10回路为冷却间,选用单级螺杆压缩机组,设计室温为 0,用冷 风机冷却。 3.该系统采用下进上出的氨泵供液。采用这种方式供液量较大,在排管内 循环速度高有利于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并可以充分利用冷却面积,同时回气 管为两相流体,压缩机吸气过热度较小,从而提高整个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 其融霜装置和除霜操作都比较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 4.冷间冷却方式采用直接冷却方式。 5.供冷方式采用集中供冷式。 6.此系统采用多种电、磁阀门提供自动化方案。 7.冻结物冷藏间以及低温穿堂的顶排管采用人工扫霜与热氨融霜相结合的 方式,冻结间与冷却间的冷风机采用水冲霜与热氨融霜相结合的方法。 3.33.3 经济技术分析经济技术分析 冷冻冷藏用制冷系统常用的制冷机型为活塞式制冷机和螺杆式制冷机,系 统选配的冷凝器常为水冷式和蒸发式冷凝器,这些设备可组成多种制冷方案。 经多方面分析,决定选用螺杆式制冷机和蒸发式冷凝器。 螺杆式压缩机的优点: 1.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无气阀等易换件,对湿行程不敏感, 无活塞式压缩机的惯性冲击,运行平稳,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适用于较高 的转速,较高的压缩比。 9 9 2.无余隙容积和吸排气压力损失,因而在压缩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有较高 的输气效率。 3.滑阀结构简单,可方便的进行无级能量调节和实现卸载起动。 4 .采用喷油润滑,有较明显的冷却及密封作用,润滑效果好,排气温度低。 出于以上原因,以及在大中型冷库应用中螺杆式压缩机已经很广泛,技术 比较成熟,因此选用螺杆式压缩机。 另外,在45蒸发回路中,宜采用双级压缩,而双级压缩有单机双级和 配组双级两种形式,在此选用配组双级机。相对来讲,单机双级有初次投资费 用少,系统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配阻双级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压缩比, 在该系统中,压缩比相对较大,因此采用配组双级机更为合适。 蒸发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相比,其冷凝效果要好于以上两种冷凝器。 其冷凝温度较低,冷凝效率较高,况且需求的水量较少,有利于环境及水资源 的保护。主要用于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要求室外通风 良好;若水质差,要做水处理。 对于蒸发式冷凝器主要是考虑到*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及空气相对 湿度较低,还考虑到蒸发式冷凝器冷凝效率较高,因此确定选用蒸发式冷凝器。 10 10 4 4 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制冷机器设备的选型计算 本章主要介绍如何根据第二章计算的制冷负荷来选配合适的机器和设备。 这同样是冷库制冷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对整个工程投资费用,运 行费用以及冷库的正常生产有着重大影响。 4.14.1 压缩机的选型计算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4 41 11 1 计算基础资料计算基础资料 1.选型的一般原则。 a.尽量选用大型压缩机,为了简化系统和便于操作,压缩机配备台数应尽 量少,但机器总台数不宜少于 2 台; b.同一机房内选配的压缩机应尽量在两个系列以内,以便零部件的更换, 当机房仅有两台机器时,则尽量采用同一系列; c.压缩机总制冷量以满足生产要求为准,不考虑备用机; d.新系列压缩机的能量调节装置,只宜作适应负荷波动的调节,而不宜作 季节性负荷变化的调节。 e.选用压缩机的工作条件不得超过制造厂商规定的生产条件。 2.基本参数 a 蒸发温度:蒸发温度与库温温差取 10。如前所述,系统分为三个蒸 0 t 0 t 发回路,45回路为冻结间,30回路为冻结物冷藏间和低温穿 0 t 0 t 堂,10回路为冷却间。 0 t b 冷凝温度:因该系统选用的是蒸发式冷凝器,故冷凝温度可由下式求 k t k t 得: (510) ks ttC: 式中:夏季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由*地区气象资料可查得值为 s t s t 27.9。 故27.97.135 k t c 吸入温度:由于吸入管收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压缩机吸入气体的温度 x t 11 11 都高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这称为回气过热度。由于该系统采用氨泵供液,过 热度不大,取 5,故各回路的吸气温度分别为40,25,5。 d 过冷温度:过冷度取 5。 g t 4.1.24.1.2 4545蒸发回路压缩机选型蒸发回路压缩机选型 当蒸发温度为45,相应的蒸发压力 Po=54.4 KPa,冷凝温度为 35相 应的冷凝压力为 PK=1352.5 Kpa,故: 0 1352.5 24.9 54.4 k P P 可见,采用双级压缩较为合理。双级压缩有单机双级和配组双级两种形式, 在此选用配组双级机,具体原因见第三章。 1.双级压缩原理 热力循环按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双级压缩制冷系统计算,制冷系统原理 图见图 1。 图 41: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p-h 图及原理图 2.确定双级压缩最佳中间温度(或最佳中间压力) zj t zj P 双级螺杆制冷压缩机组的选型计算主要是确定高、低压机容积比 及合适 的中间温度(或中间压力) 。为了使循环的经济性较好,应选择最佳中间 zj t zj P 温度,即将制冷系数最大作为选定中间温度的约束条件。 zj t zj t 有三种选取方法: a.根据确定的冷凝压力 pk 和蒸发压力 po,按中间压力求得一 kozj ppp 个近似值;在该 pzj(tzj)值的上下按一定间隔选取若干个中间压力值;对每 12 12 一个 pzj 值进行热力循环计算,求得该循环下的制冷系数 o;绘制 of(pzj)曲线,找到 omax 值,该点对应的中间温度即为循环的最佳中 间压力(即最佳中间温度) 。 b.也可以用拉塞经验公式确定,公式如下: 0 0.40.63 zjk tttC 由此公式代入可求得最佳中间温度为10。 c.图解法,根据和值在线图上得出两条线交点,由此点可查得最佳中 0 t k t 间温度和中间压力。查图得10。此结果与第二种方法求得结果相同。 zj t 故取最佳中间温度10 zj t 3.选型计算 a.由最佳中间温度在5范围内假定五个中间温度:15,13, zj t zj t 10,8,5; b.由所定的过热度过冷度从压焓图查出各状态点参数,参照图 41,各点 参数如表 41 所示; 表 41:各状态点参数 tz-15-13-10-8-5 h1(kj/kg)1397.4991397.4991397.4991397.4991397.499 v1(m3/kg)2.0120212.0120212.0120212.0120212.012021 h2(kj/kg)16251640165016601675 h3(kj/kg)1441.1471443.5281446.961449.1551452.303 v3(m3/kg)0.5066190.4678060.4160970.3854430.34442 h4(kj/kg)17101687 h5(kj/kg)367.188367.188367.188367.188367.188 h6(kj/kg)152.726162.137176.298185.765200 3.确定各个对应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的压缩机输气系数,即各假定中 间温度下的高,低压级压缩机输气系数,如表 42 所示。该系数由厂家提供, 某些资料中用活塞压缩机的输气系数表来查取螺杆压缩机的输气系数,声称误 13 13 差不大。但事实证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将表 42 与活塞压缩机的输气系 数表对照可以发现,在同样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误差很大,例如在 35冷 凝温度与10蒸发温度下,表 42 中螺杆机输气系数为 0.88,而要在活塞 压缩机的输气系数表中则为 0.74,误差高达 16,如果用这样的数据,那么计 算的精确就无从谈起。 表 42:螺杆式压缩机输气系数 tk()-15-13-10353535 to()-45-45-45-10-30-13 输气系数 0.890.890.860.880.820.87 4.根据以上参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低压级氨循环量,kg/h 16 3600 j d Q G hh 低压级排量, 2d d d G v Vp 3 /mh 高低压级流量比 26 35 hh a hh 高压级氨循环量,kg/h gd GaG 高压级排量 43 ,/ g g g G v Vpmh 容积比(低/高) d g Vp Vp 表 43:双级机选型计算结果 tz()-15-13-10-8-5 Gd(kg/h) 1641.549221654.054561673.2351686.30751706.353113 Vpd() 3 /mh3711.046633739.317423914.6323991.63074087.16464 a1.370884741.373044761.3648271.36255081.359302931 Gg(kg/h) 2250.374772271.090952283.6762297.67962319.450788 14 14 Vpg() 3 /mh1325.677461221.183881079.8081006.3915897.6013938 容积比 2.799358633.06204293.6253053.96628024.553429471 5.以中间温度为横坐标,容积比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可得出中间温度与 容积比关系,如图 4-2 42 中间温度与容积比关系 6由表 43 可由排气量选型:低压级选用 QKA20LDP 三台, Vpd121033630;高压级选用 QKA20L 一台,Vpg1210。容积 3 /mh 3 /mh 比3,由图 42 可查得中间温度为13。 7校核制冷量。 实际制冷量,带入参数得 Qc551kw,基本满足负荷 0 1 3600 dd cc Vp QG q v : : 要求。 8校核电动机轴功率。公式如下: 低压级功率,高压级功率,结果如下: 21 () dd NGhh: 21 () gg NGhh: Gg(kg/s)0.42877461 高压级功 率 Ng(kw) 152.341902Gd(kg/s)0.4460275 低压级 功率 Nd(kw) 144.21615 由厂家产品说明书选配合适电动机:低压级每台压缩机配 YW200L1-2 型电 机一台,功率 65kw,三台为 195kw;高压级配 Y315M2-2 一台,功率 200kw。 4.1.34.1.3 3030与与1010蒸发回路压缩机选型蒸发回路压缩机选型 15 15 30回路选用二次进气螺杆压缩机组比较合适,它与单级螺杆机相比制 冷能力增大,效率提高,在中低温工况下与双级机效率几乎相等,而本回路负 荷不大,故选用二次进气螺杆压缩机组。 10蒸发回路选用单级压缩。 1.单级压缩原理 图 43:单级压缩压焓图 2.选型计算 单位制冷量,kj/kg 015 qhh 排气量, 1 0 3600 j Q v Vp q 3 /mh a.查出各点参数,代入公式求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t0()Qj(kw)h1(kj/kg) h4(kj/kg ) v1(m3/kg) q0 (kj/kg)Vp() 3 /mh 冷却间 -10329.6849461446.96367.1880.4160971079.772519.73441 冻结物冷藏间 -30603.1406321421.082367.1880.9637951053.894242.15585 30回路选用 2KA12.5CB 一台,Vp=263; 3 /mh 10回路选用 KA12.5CB 两台,Vp=2632526; 3 /mh b.校核制冷量 30回路:实际制冷量,带入参数得 0 1 3600 cc Vp QG q v : : Qc66kwQj,满足负荷要求。 16 16 10回路:实际制冷量,带入参数得 0 1 3600 cc Vp QG q v : : Qc334kwQj,满足负荷要求。 c.电动机轴功率校核 30回路配 55kw 电机,满足要求; 10回路配 55kw 电机两台,满足要求。 4.24.2 冷凝器选型计算冷凝器选型计算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主要换热设备,它的选型取决于建库地区的水温,水质, 水量以及气候条件,也与机房的布置要求有关。考虑到*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 缺乏,及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而蒸发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相比,其冷凝效 果要好于以上两种冷凝器。其冷凝温度较低,冷凝效率较高,况且需求的水量 较少,有利于环境及水资源的保护。主要用于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水资源相对 缺乏的地区。要求室外通风良好;若水质差,要做水处理。故选用蒸发式冷凝 器。 冷凝器热负荷计算公式为: l Q 单级压缩循环 lc QQN 双级压缩循环 () lcdg QQNN 式中:压缩机电机功率 N 低压级压缩机电机功率 d N 高压级压缩机电机功率 g N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45Ql(kw)10Ql(kw)30Ql(kw)Ql 总计(kw) 9253861131424 将换算为冷凝器生产厂家(烟台冰轮集团)规定工况下的,查表得换 l Q l Q 算系数为 0.775,可得规定工况下的14240.7751837kw,选用 ZNX1000 l Q 两台,每台换热能力为 1000kw,两台为 2000kw,满足要求。该冷凝器的特点是 17 17 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耗水量低,耗电量小,耐腐蚀,使用寿 命长,可大大降低运行管理费用。 4.34.3 冷却设备冷却设备选型计算选型计算 4.3.14.3.1 计算基础资料计算基础资料 各冷间所用冷却设备为:冻结间和冷却间为冷风机,冷藏间和低温穿堂为 U 型光滑顶排管。 冷却设备的传热面积 F 计算公式为: q Q F K t 式中:K冷却设备的传热系数, 2 /()Wm K: 冷却设备计算温差 t 冷却设备负荷 q Q 其中,冷风机的 K 值可以查表得出:冻结间冷风机 K 值为 11.4,冷却间 冷风机 K 值为 15.0。而顶排管的 K 值则需要由下式求出: 123 KK C C C: : 式中:光滑排管在特定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可由表查得冷藏间 K K 值为 6.3,低温穿堂 K 值为 8.2。 排管的构造换算系数,取 1 C 0 . 1 1 D S C 管径换算系数,因采用 38mm 的管径,故取值 2 C 供液方式换算系数,氨泵供液取 1.1 0 . 1 038 . 0 038 . 0 18 . 0 2 C 3 C 由上式可求得冻结物冷藏间顶排管 K 值为 6.93,低温穿堂 K 值为 9.02。 4.3.24.3.2 冷却面积计算结果冷却面积计算结果 表 44 各冷间冷却面积计算结果 冷却间 Qq(kw) K( 2 /()Wm K:t()F(m2) 18 18 No155090.281510367.26853 No254565.08111510363.76721 No755355.06181510369.03375 冻结间 No194948.711511.410832.88343 No293811.674311.410822.90942 No795493.568711.410837.66288 低温穿堂 5036.654629.021439.884816 冻结物冷藏间 No127949.16896.9310403.30691 No217671.4746.9310254.99962 4.3.34.3.3 冻结间与冷却间冷却设备选型冻结间与冷却间冷却设备选型 根据以上结果,冷却间每小间选用 DLL200 吊顶式冷风机两台,每台蒸发 面积 200 平方米,满足要求;冻结间每小间选用 DLJ150 六台,每台蒸发面积 150 平方米,满足要求。 4.3.44.3.4 冷藏间与低温穿堂冷却设备选型冷藏间与低温穿堂冷却设备选型 冻结物冷藏间和低温穿堂选用光滑 U 形直式顶排管:排管直径 D38、液体 集管 D57、气体集管 D76、角钢 L505。下表为各间排管根数计算结果: 冷间蒸发面积(m2)根数 x 管径 d(mm)管长 l 低温穿堂 39.8848164.3960293.14159260.03838 冻结物冷藏间 No1403.3069140.218233.14159260.03842 No2254.9996225.428853.14159260.03842 1.低温穿堂排管根数为 4.4 根,为保证满足负荷需求,选用 26 根长为 38m 的 U 形直式顶排管。 2.No.1 与 No.3 根数相等,为保证满足负荷需求,均选用 3 组 214 根、 长为 42m 的 U 形直式顶排管。 3.No.2 选用 2 组 214 根、长为 42m 的 U 形直式顶排管。 19 19 5 5 冷间制冷工艺设计冷间制冷工艺设计 5.15.1 冷间的配风方式及其气流组织设计冷间的配风方式及其气流组织设计 食品在冷间冷却(或冻结)效果或储藏质量的好坏,不仅与蒸发器的配置 和蒸发温度的高低有关系,而且还与冷间内风速的大小和速度场的均匀程度有 极为密切的关系。关于冷间内空气流速的大小,可由选配的风机风量来确定, 而冷间内气流的均匀程度是由气流组织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设计依据空气调 节设计手册 ,决定冷藏间库房内用自然对流冷却方式, 冷却间和冻结间采用 冷风机强制对流。 5.25.2 冷间的制冷工艺设计冷间的制冷工艺设计 冷间的制冷工艺设计是冷藏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食品 冷加工质量和干耗,而且对冷藏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很大影响。工艺设计是依据 冷间设备负荷大小及冷间性质,进行设计选型计算的。此设计的制冷工艺设计 是按冷库制冷设计手册和部分经验值设计的。 20 20 6 6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制冷系统管道设计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是用经过计算选定管道,根据各管段的设计要求,将制 冷机,各种制冷设备及阀门等部件合理的连接起来组成制冷系统的设计,一个 制冷系统是否具备良好的制冷性能,运转是否稳定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制冷系统的管道设计。此设计采用经验值,各管道采用比设备所配阀门大一个 型号。主要干道的管径手工计算所得。 6.16.1 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