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1页
廉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2页
廉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3页
廉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4页
廉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3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3 1.2 编制依据.3 1.3 项目建设理由.4 1.4 项目概况.4 1.5 结论和建议.6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8 2.1 项目背景.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 第三章第三章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4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16 4.1 项目选址16 4.2 项目区概况.17 4.3 建设条件18 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内容及规模20 第六章第六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项目工程建设方案22 6.1 总平面布置22 6.2 给排水.29 6.3 强电.32 6.4 弱电.34 6.5 景观及绿化.36 第七章第七章 项目的节能与减排项目的节能与减排37 7.1 建筑节能的意义.37 7.2 编制依据和节能规范.38 7.3 主要节能措施.39 第八章第八章 环境影响及评价环境影响及评价42 8.1 概况.42 8.2 法律法规.42 8.3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43 8.4 结论及建议.47 第九章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8 9.1 劳动安全卫生48 9.2 消防49 第十章第十章 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项目的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51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51 10.2 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51 2 10.3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2 三、竣工验收阶段.5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工程招标管理工程招标管理55 一、招标工作的组织.55 二、招标范围.55 三、投标的条件.55 四、招标方式.55 五、其他.55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 12.1 估算依据与说明.2 12.2 投资估算.3 12.3 资金筹措.3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4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5 15.1 结论5 15.2 建议5 3 第一章 总 论 1.1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鸭塘片区廉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 1.1.2 项目建设单位 凯里市房地产事业发展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马翔宇 1.2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 年版) (4)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建住房2007218 号文件) ; (5)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国发 200724 号) (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和完善中央补助地方投资项目管理 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1242 号) (7)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 难若干意见的通知(财综200753 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通知(国土资 4 发【2009】58 号) (9)凯里市城市规划 (10)国家、省、市有关拆迁工作的政策与法规。 (11)国家、省市有关居住区规划的规定及技术标准。 1.31.3 项目建设理由项目建设理由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 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绝大多数居 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随着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我国住房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城市廉 租住房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总体看现 行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同 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 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需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大力 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 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 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的必然要求。 根据凯里市住房保障规划,本项目建设廉租房 912 套,是响应政府 号召,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的需要。 1.41.4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1.4.1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凯里市鸭塘。 5 1.4.2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建设廉租房,另外配套建设商业、管理及公共建筑,同 步实施环境绿化、道路及水、电、气等综合配套设施。 1.4.3 建设工期 根据项目的规模和前期工作情况,工程建设初步确定为 1 年。 1.4.4 项目建设投资及来源 1、项目建设投资 本项目建设投资约 1753.92 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1483.80 万元,第二部分工程其它费用 195.90 万元,第三部分基本预备 费 74.22 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有中央资金和地方配套,除中央资金外,其余 自筹。 1.51.5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1.5.1 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本项目建设符合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3)本项目建设顺应地区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合理 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 (4)本项目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不产生不利影 响,有益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美化区域环境。 (5)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利益。 6 综上所述,本项目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符合相关要求,切实可行。 1.5.2 建议 1、建立健全凯里市住房保障体系,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 容,廉租住房建设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完成住房保障规划中 的建设任务,需要各部门大力支持与配合。 2、为控制项目成本并根据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各项优惠政策需要 落实到位。 3、项目周边规划道路由政府实施。 4、本建设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且项目存在建设工程复杂、 投资大、建设期长等特点,存在着融资风险、财务风险。因此,建议项 目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投资的管理、工程进度的管理,并采用有效的措 施,确保顺利完成,尽量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 5、项目涉及部门多,需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6、建议项目单位尽快签署贷款协议,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7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2.1.1 国家公共租赁住房及廉租房保障制度 我国政府住房保障的方式主要包括实物配租、配售,货币补贴和金 融政策支持等。其中,实物配租方式主要是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廉租住 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或企业持有一部分房源,并将这些房屋以低 于市场价的方式租给特定人群。租金水平高于廉租房,但低于商品房。 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基本属性特征是政府建设或筹集的房源以实物配租 方式,或者采用货币补贴形式面向一定社会群体提供的具有杜会福利性 质的保障。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形式,向城镇低收 入居民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是专门针对 低收入群体,而公共租赁房则是针对介于中低和中高收入之间的“夹心 层”人群。 公共租赁住房或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方式主要包括租赁补贴、实物配 租及租金核减,强调实际工作应当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 租金核减为辅。保障标准的制定必须结合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状况,一 方面要合理地确定收入标准,另一方面是要合理确定补贴支出的标准。 此外, 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制度还包括具体的管理运作机制,以维护 该社会保障制度的公正性。主要采用以下几项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包 括实行书面申请、审核、公示、登记、调查、核实、排队轮候、公布结 果的程序;配租排序上实行公开公平的摇号制度;定期审核制度,包括实 行定期审核,建立退出制度等。 8 2.1.2 国家及地方保障性住房政策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 住房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绝大 多数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随着住房社会化、商品化程度 的提高,我国住房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 是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部分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总体看现行的政策措施还不够有力, 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详尽阐述了执政党的“社会建设” 方略,提出了要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的和谐社会;并且,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 六大任务中,明确指出了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 庭住房困难” 。 在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以非市场方式解决贫困 群体的主要措施,都是政府制定和建立相应的住房保障制度,以保障所有 社会成员的居住权和生存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概而言 之,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救助性保障,就是政府 对社会低收入群体实行救助,对其无力达到社会最低住房保障标准的部 分由政府“包下来”,廉租房形式的公共住房等是这类保障的典型方式; 二是援助性保障,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方式使住房消费能力较低、迫切 需要改善的人群获得住房,贴息、贴租、个税返还、经济适用房等都属 于此类;三是互助性保障,政府通过强制雇主补贴、减免个税、规定政策 性优惠利率等方式提高社会中等阶层的购房能力,使他们合理的住房需 求得到满足,公积金等是这类保障的典型形式。以上三种保障类型中,廉 租房制度或公共住宅制度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 9 度,也是十七大报告中唯一强调的住宅保障的社会建设任务。 2007 年建设部等 9 部委颁发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建设部等 9 部委令第 162 号), 2007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2007 年 10 月 30 日财政部颁发财政部关于印发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64 号),200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2008 年 3 月 3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 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24 号) 。 2010 年 5 月 27 日国务院关于 2010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的意见 (国发201015 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管理体制,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进城 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综合 性政策。 2010 年 6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 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 (建保201087 号)指 出:近年来,随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 步加大,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有的地 区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比较小,部分大中城市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 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 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随着 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 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亟需改善。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 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 求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城镇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调整房地产市场供应结 构的必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 大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由此可见,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高 10 度重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2.2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是完善该项目的配套设施 当前,住房和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着三个主要矛盾,即房地产业发展 粗放与人口资源矛盾突出,住房保障制度滞后,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较 差,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健全,调控机制不完善,使部分城市普通商品房 的房价过高,超出了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全国住房工作会议曾明确 指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并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 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范围,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政府 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努力,把解决城市低 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当做“重中之重” ,从而将“民生第一优先权”作 为今后的住房新国策。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是对人的基本生存权利的肯定。城市中低 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他们的住房问题是 无法通过市场的手段解决的,满足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全社会 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要实现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就必须运用政府 的手段。1996 年我国在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就指出:“人人享受有 适当的住房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内容” 。国发 (2007)24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 见是我国自 1994 年住房体制改革启动以来,从国务院直接下发的第 三个与住房制度改革相关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廉 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 , 基本确立了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框架。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 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项目的 11 建设是解决凯里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高城市低收入人民生活水 平的迫切需要。 2.2.2 维护社会稳定,构筑和谐凯里的需要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 障是任何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一项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的职能和行为。 政府要赢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须维护和服务于人民的福利权利,必须保 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的社会福利供给方面得到平等的对待。当前我 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 情的城镇住房新体制,实现住房的商品化、社会化。但是,低收入者靠 自身能力是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如果政府不对这部分人建立 保障,而完全依靠市场将会无法满足这部分人的基本住房需求,这可能 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如果不能很好 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将会构成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党中央新一 届领导班子的“亲民”政策,倡导“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 ,关心 弱势群体,保障公民权益,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本项目建设不仅是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构筑和谐凯里的 迫切需要,更是解决凯里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实施的一项德政工 程、民心工程。 2.2.3 是启动内需,增加就业,带动相关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直接拉动基础性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比如 建筑业、建材业、钢铁业、能源、建筑机械、电气制造等,这是对第二 产业的直接拉动。同时,它可以间接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比如交通、 通讯、商业。此外,房地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能增加地方劳动力 就业,弥补第二产业节约劳动力给地方经济带来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 12 讲,可以起到促使地区劳动力市场均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因 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 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而且能够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消 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凯里市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 促进凯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一定的意 义。 2.2.4 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在现代,作为人类主要聚落形式的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是先进 生产力的聚集和发展中心,是高效率的经济社会生活综合体。人是生产 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规定了为人的发展提 供最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家园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不变目标。城市发展必 须始终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素质为中心,以适宜人居住、生活、休息、 工作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原则。可见,人居环境己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经济 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密切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居住、 学习、工作、休闲和娱乐,也影响外来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因而又关 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搞好环境建设,对于每城市政府都是一项 至关重要的工作。改盖和优化人居环境为中心,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和发 展规模,合理地进行城市工业、第三产业和居住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 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物、绿地的统一规划布局。在促进城市经济 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 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的条件,是不断满足居民全面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凯里市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改善凯里市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 13 市化质量,增强先进生产力的动力和城市竞争力。 14 第三章 需求分析 住房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是民生之需。在城市居民中,低收入 家庭对住房的需求最为迫切,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这部分群体对住房 的需求是刚性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 价上涨较快,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解 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通过规定 50 平方米以下中小户型的建设比例、加大住 房保障、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政府调控和完善市场机制的手段稳定房地产 市场,尤其是“住房保障”这个带着浓厚民生意味的词,在 2007 成为 了一个被提及率几乎最高的词汇。 从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人口向城镇的集聚,也包括既 有的农村重点的集镇,他们在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从传统的 农业型转化为城镇型的这些居民,总体上来讲城镇地区住房需求是在不 断加大的,这是一个需求的总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口集聚以后的住房需求。实际上在前 30 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是欠帐的,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城镇化发展的 新机制、新步伐,城市建设的水平才逐步提高。实际上在 70 年代、80 年代建设的房子,甚至之前有很多房子,包括现在正在进行的老旧房屋 改造,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 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求 过去,由于缺乏规划指导,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屡见不鲜。 实施土地村庄整治规划建设后,不少中心村庄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民 居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有的村内还建有村民广场等配套设施,居住 15 环境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与城镇居民区小区相差无几,与周边自然 村落对比鲜明。 3.2 城镇化住房需求分析。 城镇化不断发展,住房压力越来越大,中、底等收入阶层对住房需 求量越来越多。在老城区拆迁难度大,改造有较大实际困难的情况下, 政府将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推出安置房及廉住房的建设,引导居民向 新区集中。随着新区土地的需求增加,其升值空间很大。 近年来,凯里市加快发展迅速,拟建大量廉租房,用以初步缓解居 民住房压力。一方面用以安置各项工程的拆迁户,另一方面为社会低收 入人群提供居住上的保障,维护社会的安定,推动经济建设快速、健康 的发展。 16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 4.14.1 项目选址项目选址 4.1.1 选址原则及技术要求 1、选址原则 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的要求。结合凯里市产业新城的实际情 况,重点考虑: (1)适应城市组团式发展的要求,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各产 业新城分区规划; (2)凸显产城融合理念,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 (3)尽可能依托于现状进行拓展,充分利用既有社会公共设施, 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建设成本; (4)对外交通联系便捷; (5)考虑应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便于单元发展动态处延; (6)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便于新城环境景观的塑造。 2、技术要求 (1)符合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的安全原则。 (2)节约项目用地。 (3)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多个场址调查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 (4)注意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5)交通和运输便捷。 (6)公用工程联接方便(如各种管网系统)等。 17 4.1.2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鸭塘片区。 选址理由:该地块周边人口聚集,符合使用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人 员较多,选址便于这些人员就近选择,出行方便。 4.24.2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凯里市是黔东南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 通枢纽。全市下辖 12 个乡(镇)和办事处,东邻台江、南壤雷山和丹 寨、西连麻江和福泉、北接黄平,地理位置在东经 107 46551080715,北纬 244238251825之间, 2007 年总人口 46.78 万人。全市国土总面积 1306 平方千米,其中:山 地面积占 66.8%,丘陵占 29.5%,山间坝地占 3.7%。全市平均海拔高程 868 米,最高海拔高程 1456 米(东南部舟溪镇境界) ,最低海拔高程 530 米(东北部三棵树镇清水江出境处) ,海拔高差为 926 米。黔东南苗 族侗族自治州 2008 年度生产总值突破 200 亿大关,达到 216.4 亿元; 凯里市 2008 年度生产总值 58.9 亿,占到全州总量的四分之一,比上年 增长 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 8.4,第二产业增长 11.5,第三产业 增长 13,大大高于全州及全省平均水平。 凯里市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黔东南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下辖 12 个乡(镇)和办事处, 东邻台江、南壤雷山和丹寨、西连麻江和福泉、北接黄平,地理位置在 东经 10746551080715,北纬 24423825 1825之间,总人口 46.78 万人。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 的苗岭山麓, 清水江畔,距省会贵阳 184 公里。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 路、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和 320 国道贯穿全境。作为黔东南苗 18 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凯里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中心,辖 2 乡 8 镇,5 个街道办事处,国土总面积 1306 平方公 里,城区规划面积 248 平方公里,总人口 52.6 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 口的 74,其中苗族人口占 6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 城市。 凯里是贵州工业重镇之一,目前在工业方面已形成了以电子、轻纺、 建材、冶金、医药、木材加工、煤炭为主体,门类齐全,与黔东地区资 源开发相适应和相配套的工业体制,拥有工业行业 30 多个,其中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 40 多家,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经济规模的扩 大,凯里的资源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已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资源 综合加工基地。 4.34.3 建设条件建设条件 4.3.1 自然条件 拟建项目地址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强度较高, 适宜建筑;总体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浅部含水量较小,因此,地 下水对施工及地面建筑物影响极小。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中附录 a我国主要城镇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凯里抗震设防 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4.3.2 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 19 建设项目拟选址在市政道路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为建筑砂石、 水泥、钢材、废料等运输提供方便,建设前后都没有交通障碍,可保障 项目顺利建设和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 2、给排水 建设项目位于城区,供水由城区供水管网提供。建设期供水及建成 后供水均有保障,生活、工作及消防用水皆由城区供水管网提供。雨污 管道安装已竣工。 3、供电及通讯 建设项目建设地点在城区规划范围内,供电有可靠保障,市政电力 线路从该地块边经过。 闭路电视、电话、网络可直接安装,移动通讯信号良好。 4、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项目地址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强度较高,适宜 建筑;总体地下水水位埋深较大,浅部含水量较小,因此,地下水对施 工及地面建筑物影响极小。 5、建设用地及城市规划 凯里市房产局拥有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使用权。 6、建材供应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可就近于凯里的水泥厂采购,砂石可由城郊的 砂石场供给,其它建材也可在城区购置。 4.3.3 施工条件 施工所需水、电能满足需要,施工条件基本满足要求,在拟定施工 方案时注意与场地周边地衔接,充分利用场地内的空间,减少对周边人 们生活及商业活动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物。 20 可见,项目建设地的各项条件满足项目建设与运营的需要,无明显 不支持项目的因素。 21 第五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5.15.1 建设建设内容内容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 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 的住房。按照凯里市的规划,在加大住房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凯里市 还将把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本项目主要建设廉租房,另外配套建设商业、管理及公共建筑,同 步实施环境绿化、道路及水、电、气等综合配套设施。 22 第六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6.16.1 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 6.1.1 设计依据 1、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2、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5j804; 3、 住宅设计规范 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002 版)gb50180-93 5、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 6.1.2 平面布置 根据用地条件,项目区住房单元形成较规整的布局,各住宅楼保持 合适的间距,有利于日照及自然采光通风。小区布置较大面积绿地,辅 以环绕住宅楼四周绿地,提高绿化率,有利于净化空气。设入口花园, 以利交通组织和提升小区形象。 6.1.3 竖向布置 项目场地高差较小。室内外高差控制在 0.4500.900 米左右。将 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平齐于城市道路,尽量减少挖填方工程量,并使 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同时为场地内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市道路与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连接。 23 6.1.4 交通组织 项目小区的交通体现人车分流的概念,依据项目地块实际状况,小 区均设主入口和次入口,主要供动车出入。小区主入口设入口花园。小 区道路宽度为 5 和 9 米。在住宅楼周边形成环形通道,满足消防要求, 以供平时及交通疏散时使用。 6.1.5 无障碍设计 小区道路及室内外公共场所凡有高差的节点,均按城市道路和建 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设置无障碍坡道,方便残疾人安全通 行。 6.1.6 绿化 小区入口设入口广场,设中心绿地,沿小区内道路的两侧及在楼与 楼之间布置绿地。顺透空围墙布置隔离绿化带,布置临街集中绿地,小 区绿地和区外周边道路绿化带遥相呼应,使内外景观互相交融,生态环 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力争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 6.26.2 给排水给排水 6.2.1 设计依据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5)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gj164-2002 24 6.2.2 设计范围 1、本工程室内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2、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6.2.3 给排水现状 本项目地块工程附件规划道路已基本形成,给排水管网系统已至项 目区。 6.2.4 给水 1、水源 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设进水管 2 条,管径为 dn250mm,分别 由小区两侧接入。要求水压不低于 0.35mpa。 2、用水量 用水量:最高日水量 609.6m,最大时水量 60.96m。 3、水质 一般按生活饮用水水质考虑。 4、给水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进水管 2 条,管径为 dn250mm,在小区内环形主管。 室外管网呈环状形敷设。采用生活和消防合一给水系统。环形供水主管 为 dn250。 室内生活和消防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消防水详见消防设计) 。室 内生活用水由室外主管接入,采用分区供水系统。由小区内环形主管直 接供给;各支管管径为 dn50。 5、管材 室外管道选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采用电热熔连接。 6、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25 6.2.5 排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 1、污水系统 小区设置独立的污水管系(有利于城市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经化 粪池处理后排入小区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下水管。 2、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采用雨水斗收集,设计重现期 p=5 年。采用单斗单立管排 除,屋面雨水斗汇水面积按三里镇市降雨强度设置。 场地雨水由带篦子暗沟或雨水口收集,小区设置独立雨水管系。雨 水经雨水暗沟及雨水管排除至市政雨水管。 3、管材: 污水管道直径400mm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 采用承插连接;直径400mm 选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雨水管道直径300mm 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 ,采 用承插连接;直径300mm 选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6.36.3 强电强电 6.3.1 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94;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6 (7)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8)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9)建设单位本专业的设计要求。 6.3.2 设计范围 1、本工程所有用电负荷均为三级负荷。 2、本工程各地块 10kv 配电所设在小区内,由供电部门提供一路 10kv 电源。 3、小区各幢的供配电、电话电缆系统、电视电缆系统;住宅楼的 电力、照明、自动控制、防雷接地、网络、保安对讲系统以及三表出户 计量系统等。 6.3.3 负荷测算 按每户合计用电容量 9kw 测算。取需用系数为 0.4,则每户计算负 荷为 3.6kw。 本工程共有住户 984 户,由于住宅小区内居民的作息时间不同,按 照本地区生活习惯,取同时系数为 0.6,则折算后该住宅小区的总计算 负荷 pjs 为:有功功率 pjs(kw)=3.69840.6=2194.56kw,由于居民 用电基本没有无功补偿,故取负荷功率因数 cos0.65。 公建配套用电负荷按 600kw 估计,项目工程其他公共用电负荷按 2000kw 估计。 考虑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取变压器最佳负荷率 k 为 0.85,则变压 器容量 s 应为:s=pjs(kcos)=4794.56kw(0.850.65) =8677.94kva 选用 2 台 4500kva 干式变压器。 27 6.3.4 供配电系统 10 千伏高压电源用电缆直埋地引入高压配电室。当工作电源发生故 障或检修时,备用电源投入工作。 1、配电设备 10 千伏配电柜和低压配电柜。 2、过电流保护 10 千伏真空断路器设有延时速断和过电流保护,变压器设有温度保 护;变压器低压侧自动开关设有短延时及长延时过电流保护,低压柜出 现开关设有瞬时、长延时过电流保护。 3、计量 高压 10 千伏进线设总计量,低压侧设电力分计量。 4、补偿 在变电所 220/380 伏母线上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高压侧功率 因数为 0.92。 5、供电系统 (1)10kv 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不分段形式。 (2)选用 2 台 4500kva 干式变压器。 (3)低压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6、接地及电气安全 (1)10kv 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 it 系统。 (2)其余子项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 tt 系统。 (3)各建筑物的低压进线处做总等电位联结。 (4)室外路灯配电系统采用局部 tt 系统。 (5)低压进线总开关处,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除挂墙式空调插座 外的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装置。 28 6.46.4 弱电弱电 6.4.1 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 2000; (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5)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6)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8)建设单位本专业的设计要求。 6.4.2 设计范围 1、通信系统; 2、有线电视系统; 3、安全监视与消防控制系统。 6.4.3 有线电视系统 1、本工程设有线电视系统,该系统电视信号源为城市有线电视网。 2、该工程前端设备可以放在住宅楼或者物管的广播机房内,各楼 底层楼梯间设分前端箱。 3、由光纤电视网引入信号。分设两个电视分配区。 4、在地下室设总电视器件箱,对电视信号进行放大,并分配至本 幢及其它各幢。其他各幢以幢为单位设置楼幢放大器。 29 5、公建部分在竖井内预埋电视器件箱,以便二装使用。 6、住宅各层均敷设电视线至各户内,每户按 1 只用户盒考虑。 7、电视电缆支线均穿管暗敷设。 8、电视系统为 550mhz 传输系统,用户电平为 60 正负 4db。 6.4.4 电话配线系统 1、本工程由电信部门从室外引来中继线至电话交换机。 2、在所有住宅、配套用房和公建的适当部位设置电话插座。 (1)住宅楼:每户 1 部 (2)公建:根据需要设置 6.4.5 安全监视与消防控制 本工程在地下车库及一类住宅公共区域设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 控制系统,为一级保护对象。消防控制室拟设在一层物管区域。 1、在地下车库及发电机房等设置感温探测器(局部设置烟温复合 探测器) ; 2、在各设备用房、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电梯机房、电管井、公 共走道等位置设置智能感烟探测器; 3、设消防广播及消防电话系统。 4、在住宅部分设大门非可视对讲系统。 5、厨房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器。 6.56.5 景观及绿化景观及绿化 6.5.1 设计原则 1、本工程的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将完全根据建筑总体布局及竖向 进行统一设计。 30 2、绿化设计以绿色植物为主,植物配置适应气候特点和工作环境 要求,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沿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行道树选用冠大、 浓荫、常绿、防尘、生长快的乔木。 3、景观设计主要以沿路设置的形式,其次在场地外围进行布置以 期达到良好的防护隔离效果以及最佳的自然景观效果。 6.5.2 项目配套绿地的面积计算标准 1、配套绿地面积:距多层及以下建构筑物外墙 1 米起算,距建筑 物外墙 1.5 米起算。如建筑物底层架空的内部绿化与外部绿地联为一体 的自架空底层建筑物外墙基起算绿地面积。 2、建设用地内集中(公共)绿地中的游憩道路、园林景观构筑物 用地、硬质铺装(含植草砖铺地) 、小型儿童活动场地等计入配套绿地 面积。绿化种植面积(含景观水体)面积不小于集中(公共)绿地面积 的 80%,小于 80%的按实际绿化种植面积计算。 3、硬质铺地,采用树阵方式集中种植的、单株胸径大于 10 厘米、 株(行)距 34 米、绿化覆盖总面积大于 100 平方米的按树冠实际覆 盖面积 70计入绿地面积;其余的按 1.5 平方米/株计入绿地面积。 4、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内部道路的行道树按 1.5 平方米/株计入绿 地面积。 第七章 项目的节能与减排 7.17.1 建筑节能的意义建筑节能的意义 7.1.1 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供给。 31 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 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 1/3 左右,我国也占到 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十分必要。 7.1.2 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 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危物质(二氧化碳、硫、 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提倡建 筑节能,减少污物排放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7.1.3 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 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 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 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 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7.27.2 编制依据和节能规范编制依据和节能规范 (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 (3)中国节能技术大纲(2006 年) (4)“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2006.7) (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和审查指 x(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 号) (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 号) 32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 2006) (9)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892) (10)为加强节能工作管理,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 决定,国家有关部门将要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 市、县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 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 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另外,我国还将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 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 杜绝能源的浪费。 7.37.3 主要节能措施主要节能措施 根据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 号印发关于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 本项目节能措施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施工中的节能与节水。 7.3.1 节能 节能方案:应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 大纲(2006 年)和“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2006 年 7 月)中的节能要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工艺和设备的合理用 能、主要工程能源单耗指标要以国内先进能耗水平或参照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设计依据。节能一般措施有: 33 (1)施工工艺流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得使用已公 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产业政策限制的产品序列和规模容量。所有低 压设备(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均采用符合国家 能效标准的产品。例如:荧光灯自带电容补偿,功率因数要求达到 0.85 以上,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选择控制方式。根据使用特点,分区分时 段进行照明控制。采用节能型设备,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冲洗配件。 (2)施工工艺流程布置上,尽量做到紧凑合理、物流通畅,运输 路线短,避免施工过程中物流倒流现象。 (3)设计中尽量提高设备负荷率,既可减少施工设备台数又可减 少相应的铺助设施,起到节能效果。 (4)施工工艺参数实行监测与控制,使在行业化最佳状态下工作, 避免能耗和物耗过高,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采用切实可行的自控 系统,以控制室内的空气参数,防止过冷过热。 (5)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采用高效照明灯,将公共建筑节能照明 系统设计和施工的竣工验收纳入建筑节能审查范围。一般场所优选直射 光通比高、控光性能合理的高效灯具,灯具的结构和材质应易于清洁与 更换光源。采用高效节能灯代替普通白炽灯可节电 6080%(十一五”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2006 年 7 月) (6)按照“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新建建筑 的节能要全面严格执行 50%的节能标准,实行从规划、设计、施工图审 查及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全过程的严格监管,使节能设计标准得 以切实实施。 7.3.2 具体措施 本工程采用的建筑物节能具体措施如下: (1)外墙外保温: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 20 厚,干密度 34 o230/m3,导热系数 0.06w/mk,修正系数 a1.15,采用墙体 传热系数限制k1.5,设计传热系数k1.14。 (2)屋面:采用 40 厚挤塑聚苯板外保温,干密度 o28/m3, 导热系数 0.030w/mk,修正系数 a1.0,传热系数限制k1.1, 设计传热系数k0.60。 (3)楼板:采用 15 厚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干密度 o230/m3, 导热系数 0.06w/mk,修正系数 a1.15,传热系数限制k2.0, 设计传热系数k1.93。 (4)门窗:采用塑钢单框单层普通中空玻璃窗。外门窗及阳台门 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 方法gb/t7107-2002 规定的 3 级。天窗采用遮阳措施。 7.3.3 节水 按照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实行“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即节 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用水单位 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节水制度到位)过 程中,应积极采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荐的节水技术。 (1)选用节水型生产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落后的设备和管道材 料。 (2)提高施工用水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采用一水多用,循环利 用,逆水回用等节约用水措施。 (3)组织专兼人职员管理节水工作,形成节水管理网。实施用水 定额管理,装表计量考核,严格奖惩制度。加强基建节水管理,搞好企 业水平衡测试。 (4)采用各种方法,防止跑、冒、滴、漏、蒸发。 35 第八章 环境影响及评价 8.18.1 概况概况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 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 的住房。按照凯里市的规划,在加大住房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凯里市 还将把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新就业大学毕业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为确保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安全,环境影响及评价把工程建设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小,作为研究的目的。 8.28.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8.2.1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