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1页
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2页
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3页
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4页
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数码码连连拍拍公公路路车车辆辆超超速速智智能能监监测测记记录录系系统统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技技 术术 设设 计计 方方 案案 介介 绍绍 第 2 页 共 39 页 目目 录录 1 1、概、概 述述 .4 1.1 超速系统概述4 1.2.用户需求分析(略).4 1.3 系统选型5 2 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6 3 3、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7 4 4、系统技术方案、系统技术方案 .8 4.1.1 系统组成.8 4.1.2 前端监测点监测单元9 4.1.3 网络传输部分.10 4.1.4 中心管理单元组成11 4.2 系统工作原理12 4.2.1系统工作流程12 4.2.2 检测单元工作原理13 4.2.3 超速车辆检测及车流量统计原理14 4.3 系统功能和特点16 4.3.1系统功能16 4.3.2系统特点18 4.4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8 4.5 系统设计要点说明.19 4.5.1 检测单元设计要点.19 4.5.2 拍照设备设计要点.19 4.5.3 传输单元设计要点.20 4.5.4 数据中心管理单元设计要点.21 4.5.5系统防雷设计21 4.6 数据中心管理软件 kitozer-2000.22 4.6.1软件简介22 4.6.2系统工作流程23 4.6.3软件功能24 5 5、工程实现方式、工程实现方式 .26 5.1 工控主机安装方式26 5.2 立杆方式26 6 6、施工工艺要点说明、施工工艺要点说明 .28 6.1 路口立杆的安装和避雷28 6.2 路口机箱及照相机防护罩的安装28 6.3 地下管道埋设29 6.4 沙井施工29 6.5 布线30 7 7、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 .31 7.1 检测主机31 7.2 数码相机32 7.3 闪光灯34 7.4 工控主机35 7.6 电源防雷器37 7.7 网络防雷器38 7.8 温控机箱39 第 3 页 共 39 页 7.9 线缆39 8 8、产品检测报告(暂略)、产品检测报告(暂略) .40 9 9、公司资质证明文件及获奖证书(暂略)、公司资质证明文件及获奖证书(暂略) .41 第 4 页 共 39 页 1 1、概、概 述述 1.11.1 超速系统概述超速系统概述 当前,因机动车辆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由于车速快,司机对路面 情况、前方车辆、行人等各种情况的反应时间短,同时由于车速快而导致在发生 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短,轻者造成追尾,车辆受到损坏;重者导致人身伤亡,给 社会和家庭带来重大损失和痛苦。据统计,交通事故中有 90以上是由于超速 而引起的。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设一套超速检测自动记录系统,及时发现超速, 并对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是减少超速违法行为、维护道路安全的重 要途径。 地感线圈测速根据车辆通过埋设与道路上固定间距的时间,系统软件经过修 正、运算可以获得所有驶过线圈车辆的速度值,将此速度值与系统设定的超速阀 值做比对,可以立即判定该车辆是否超速行驶。地感线圈具有测速准确、技术成 熟、价格低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测速方式。 数码相机具有图片分辨率高、像素大,取景范围广、数字化等突出优点,通 过数码相机所获得的图片除了可以清楚识别车牌号码、同时达到看清车辆前排座 位人脸面部特征的效果。 莱安科技做为道路监控领域的先锋,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及时开发出地感线 圈检测、数码相机抓拍的先进系统,为科技强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2.1.2.用户需求分析(略)用户需求分析(略) 1.31.3 系统选型系统选型 根据用户要求,本次设计采用广州莱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kitozer- 680vc-v 型数码连拍道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自动记录系统。该系统采用数码相 机抓拍车辆违法超速过程的三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并且记录到系统前端工控主机 硬盘里,所有抓拍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传回到交警数据中心。 kitozer-680vc-v 型超速道路智能监测记录系统根据公安部 2004 年 6 月 4 日发布的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497-2004)进行研制 生产,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合格。已在国内 很多城市成功安装使用。 第 6 页 共 39 页 2 2、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 (jtj 074-2003)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497-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19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 第四部分 机动车辆类型代码ga 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 36 道路交通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a/t514-2004 无屏蔽双绞线系统现场测试传输性能规范eia/tiatsb67 第 7 页 共 39 页 3 3、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1)1)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方案设计在满足用户对道路超速监测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的情 况下,充分考虑系统的实用性,使系统功能尽可能地完善并得到充分利用。 2)2)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施工及调试等环节都将严格贯彻质量条例,完全满 足系统的招标要求,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标准,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 靠安全地运行。 3)3) 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在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上 先进的图像处理与数字通讯技术,确保系统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4)4)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系统将公开各种通讯协议接口。 5)5)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以上各个原则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考虑系统建设的经济成本,力争 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6)6) 易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 系统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友好,易于维护。 7)7)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系统具有防计算机病毒的能力、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有可靠的防雷电保 障; 同时还具备数据备份、停电后自动恢复功能,系统还为用户提供用户分级及操 作权限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的不必要干扰。 第 8 页 共 39 页 4 4、系统技术方案、系统技术方案 本方案设计采用广州莱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kitozer-680vcv 型数码连拍公路车辆超速智能监测自动记录系统,该产品采用地感线圈检测、 数码相机作为拍照主体,对违法超速车辆连续抓拍 2 张(或 3 张)图片,实现 对机动车辆超速违法行为的自动记录。 kitozer-680vcv 型超速自动记录系统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安装使用。 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检中心检测合格,为国内首个通过 合格检测的同类产品。 4.1.14.1.1 系统系统组成组成 kitozer-680vc-v 系统从组成上分为三个单元:前端监测点监测单元、传 输单元和中心管理单元,如下图所示。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 4.1.24.1.2 前端监测点监测单元前端监测点监测单元 该部分主要完成违法超速车辆的检测、图片抓拍、闪光灯控制等任务,根 据实际需求,在被监测道路的各个监测点均安装 1 套。如下图所示。 前端监测点示意图前端监测点示意图 1) 测速部分 由地感线圈、检测主机、工控主机等组成。 2) 前端拍照及辅助照明部分 该部分主要由数码相机和闪光灯组成。 第 9 页 共 39 页 3) 图像采集及处理部分 该部分由工控主机及相应的控制软件组成。控制软件包括图像采集处理软 件及远程管理软件。 4.1.34.1.3 网络传输部分网络传输部分 图片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人工现场将图片下载到存储介质中带回 数据中心,如笔记本电脑现场下载、换取活动硬盘、大容量 u 盘等方式均可; 二是通过网络将图片传送至指定的数据中心,传输网络可以是光纤、adsl 或其 他有线/无线网络。 网络传输部分主要包括远程传输设备及线路等。该部分主要完成将前端获 得的车辆违法信息传输到交警数据中心的任务,同时操作人员在交警数据中心 应用远程管理软件通过该网络可对前端控制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及设备参数设置。 联网数据传输时,如果遇到网络故障导致传输失败,系统具备断点续传功 能。 4.1.44.1.4 中心管理单元组成中心管理单元组成 该单元的组成包括计算机硬件和操作软件两部分: 1) 计算机硬件: 此部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机工作站、网络设备、打印设备以及电源 设备等。 2) 操作软件 后台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基于网络的程序设计。由服务端程序集中处理和管 理数据,在客户端则实现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如查询、统计、处罚等工作。这 种结构体系也可实现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进行有 效的数据管理。 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操作软件分为 c/s 和 b/s 两个版本。 c/s 版本:即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服务端程序安装运行在服务器上,终端 用户则需要在工作站上安装客户端软件。该版本的主要优点在于运行速度较快。 第 10 页 共 39 页 b/s 版本: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客户端程序和服务端程序都安装运行在 服务器上。终端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现各种应用需求,该版本的优 点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不需要在工作站上安装任何软件。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方便 维护,节省程序部署时间,可以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3) 在数据库系统方面,系统可支持主流的数据库系统。如 sql-server 2000、sql-server 2005、oracle 等。 示意图如下: 数据中心拓扑图 4.24.2 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工作原理 4.2.1 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 检测主机连续检测所有经过的车辆,检测数据通过 com 口传至工控主机; 工控主机据此计算车辆的速度并与内部设定的限速值比较,如有超速,工控主 机向数码相机发出拍照指令;抓拍到的照片通过网线传至工控主机;工控主机 第 11 页 共 39 页 对照片进行加密、加载信息等处理后,将其保存在本地硬盘上。拍照张数可通 过软件设置为 13 张。参见下面的流程图。 系统工作流程图系统工作流程图 4.2.24.2.2 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该单元包括检测主机和地感线圈。检测主机主要完成车辆检测。车辆检测 方式采用地感线圈,因为在各种车辆检测方式当中,只有地感线圈检测方式可 以满足超速捕获率大于 95%的要求。 地感线圈采用耐高温的单芯多股镀锡电缆绕制而成,截面积为 2.076mm2,通 常绕 3 匝,线圈尺寸通常为 80cm250cm,埋设在停车线与斑马线之间,每一 个车道埋设一组。 地感线圈采用具测速功能的埋设方式。 参见 4.2.1 节图示。 每条车道不仅需要独立埋设,而且要埋设 2 个线圈呈“吕”字形的环行线 圈,当车辆由左向右行使、线圈组检测到超速时,系统将进行拍照;如果是由 右向左方向触发该组线圈,系统将不予拍照。由于每条车道的 2 个线圈之间埋 第 12 页 共 39 页 设后有固定的间距,这样就可以通过系统设定、软件运算获得车辆的行驶速度, 实现系统的测速功能。 莱安线圈检测技术的优势: 1) 有效地解决了线圈之间的串扰; 2) 具有更短的车检器响应时间; 3) 可准确检测高底盘车; 4) 可检测多种类型车辆。 线圈检测原理:线圈检测原理: 当车辆(金属物体)经过埋设在路面的地感线圈时,将导致地感线圈电感 值减小。电感值的变化,使得车辆检测器的 lc 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变化。通过 公式,可以看出,在车辆检测器中,值是一定的,来自线圈的 1 2 f lc c 值是随着有车辆(金属物体)经过而变化的,则值变化,因此有lf ,式中为无车辆(金属物体)经过时线圈的电感量, 21 11 22 f l cl c 1l 为有车辆(金属物体)经过时线圈的电感量,车检器通过精确检测振荡2llc 电路的频率变化可以准确判断是否有车辆经过。 地感线圈检测具有检测稳定可靠、检测速度准确,莱安科技自主研发的 6 通道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可以在 1ms 内检测到线圈中任一线圈发生的 0.01%的 电感量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到车速 200 公里/小时以上的车辆,并且可以准确的 检测到经过线圈的摩托车、轿车、卡车、工程车等各种车辆。 4.2.34.2.3 超速车辆检测及车流量统计原理超速车辆检测及车流量统计原理 由于每条需要监控的车道上沿行车方向埋设的两个线圈的间距是固定的 (一般线圈的间距是 5.5 米) ,对于经过的车辆,可以取得两个时刻,分别是车 辆进入第一个线圈和离开第二个线圈的时刻。计算车辆通过两线圈所需的时间, 配合两线圈的间距,即可求得平均车速。 第 13 页 共 39 页 测速原理示意图 线圈测速原理:线圈测速原理: 令 t1为车辆检测器探测到移动物体进入线圈 a 的时刻,t2为车辆检测器探 测到移动物体进入线圈 b 的时刻;线圈的的间距为 w(一般 5.5 米),车辆进入 线圈 a 和线圈 b 的时间差为 t= t2t1,设车速为 v,则由此计算得出的车速 v 为: v=w/( t2t1) 测速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测速误差分析及解决方法: 第一种误差因素:线圈检测周期。不同车速,在一个检测周期内位移不同, 使得不同车速下, “线圈距离”实际值是不等的。我公司检测主机的检测周期为 1ms,以 100 公里/小时为例,计算理论最大误差: =(1001000)/(60601000) )1)/5.5=0.5 第二种误差因素:车辆在经过两条线圈时,感应到的部位的范围不同,这 将产生一个难以估计大小的误差,产生上述误差的原因一是车辆底盘较高,检 测难度大,如卡车;二是变速行驶;三是跨到行驶;本系统的解决方法是,每 次测出车前轴和车后轴两个速度,将两个速度进行误差比较,保留误差合格的 第 14 页 共 39 页 速度。 根据以上算法计算出来的车辆速度,与系统实现设置的限速值相比较,再 考虑误差范围的存在,即可辨别车辆是否存在超速行使的行为,另外通过车辆触 发线圈的顺序可以判断车辆行驶的方向从而判断车辆是否逆向行驶。 车流量统计原理:车流量统计原理: 统计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某个方向各条车道(线圈)的车辆的数量可以得 出车流量统计数据。这一功能由前端控制软件自动完成。 4.34.3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和特点和特点 4.3.1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 1)1) 速度监测功能速度监测功能 可进行限速设置,车辆行驶速度高于限制速度时,可对此车辆进行抓拍。 系统能满足 250km/h 的测速范围要求。 2)2) 超速报警功能超速报警功能 系统设备提供两种报警功能,实现超速报警。 本地声光报警:当出现超速情况,系统通过闪灯及语音提示的方式,向 现场值勤人员报警。 远程报警接口:系统提供远程报警通信接口,在监控到超速情况时,通 过该接口及其所连接的通信信道,实现文件传输方式的远程报警。 3)3) 流量统计流量统计 系统可根据时段、车型、车道方向进行流量统计(包括流量图、流量表、 流 量曲线图等输出方式),可出具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以及年报表; 4)4) 违章信息管理功能违章信息管理功能 系统具有提供违章数据的统计、查询功能的模块。 数据统计功能数据统计功能 可对设定时间(如 3 个月)范围内所输入的违章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类 第 15 页 共 39 页 可依据时间、超限幅度(如超速 5%、10%、15%等) 、违章地点等进行分类 统计。 统计包含车速、限速、违章类型、记录时间、记录地点等信息,以及车辆 的照片等。 系统提供直观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对地点、时间段,超速范围等违章信息 进行分布统计,提供相应的分析曲线。 查询功能查询功能 打印功能,提供违章信息表格,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设定打印内容,在连接 打印机后可在现场打印违章信息。 条件查询,系统可列出供选择的多个查询条件(车速、超限幅度、记录时 间、记录地点等等) ,用户通过单项或多项选择进行条件查询。 5)5) 违章抓拍功能违章抓拍功能 大于 1000 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数码照片。 数码相机直接控制闪光灯,保证两者同步、拍照效果好。 6)6) 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 系统支持多级用户管理,至少可定义普通操作员、主管、系统管理员等 3 级用户权限,不同级别用户,只能完成相应级别权限的操作。 普通操作员为最低级别的使用者,可对系统进行监控模式选择,违章监控、 违章查询、打印等功能操作;主管为较高级别用户,可在前者各项操作的 基础上,增加参数配置、现场违章要素审核及数据入库设置等等操作;系 统管理员为最高级别用户,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增加对用户权限设置等 操作许可。 7)7) 参数配置功能参数配置功能 参数配置主要针对系统本身不涉及功能参数的设置,包括数码相机参数配 置、地感检测主机参数配置、通信配置、打印设置等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总结出对数码相机、线圈检测系统以及补光设备等 主要部件相应的参数配置表,在用户确认对监控模式、场景(如夜间、上 午、中午、下午等)设置后,可自动调取相应的参数表对设置目标进行配 置,参数设置在经过设置人员确认后,系统可自动刷新,因此,一般情况 第 16 页 共 39 页 下,使用者不需要对系统各种参数进行设置。 在前者基础上,为保证系统的适应能力及可维护性,系统提供对各类参数 的配置功能及其菜单,可由权限较高(如系统管理员)用户进行设置。较 高权限(如系统管理员)用户完成的参数设置表可手动或自动保存。 8)8) 数据传输与远程维护功能数据传输与远程维护功能 系统能够通过网络与远端监控中心实现数据传输、远程访问以及远程维护; 9)9) 数据检索功能数据检索功能 本系统具有按特定信息类别检索的应用平台,能根据不同权限对数据库进 行操作,具有模糊查询、数据备份和打印输出等功能; 10)10) 故障容错和防盗报警功能:故障容错和防盗报警功能: 本系统具备防死机功能,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在 5000 小时以上;室外设备 箱在遭到破坏(被撬、撞击、移动)时自动报警。 4.3.2 系统特点系统特点 检测主机:检测主机:影响测速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线圈的检测周期,本方案选用 的 kitozer-810 型检测主机,核心芯片是高速 dsp,通信端口为 rs-232/rs- 485,检测周期是 1ms,硬件测速计时,可以确保较高的测速精度以及最短的系 统响应时间。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采用日本 olympus 的 e-410 型单反数码相机,该相机为日本 olympus 目前应用于交通监控系统的主流产品。根据现场实际调试相机参数, 有利于改善拍摄效果。实例图片如下: 实例图片(上图为白实例图片(上图为白 天拍摄、下图为夜间天拍摄、下图为夜间 第 17 页 共 39 页 拍摄)拍摄) 4.4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1) 适用范围:多车道同时监测 2) 监测速度范围: 20200km/h 3) 监视车道数量 1-3 车道 4) 拍摄距离:5-40m 5) 数码相机拍照速度:50ms 6) 图片格式:jpeg 7) 地感检测周期:1ms 8) 地感灵敏度:16 级可调 9) 测速计时误差:2ms 10) 工控机配置:c3/1.1g/128m/40g 11) 工作温度范围:-30-70 12) 工作湿度范围:小于 95% 13) 工作电压范围:176-264vac 50hz 14) 系统无故障运行的时间不少于 3000 小时 4.5 系统设计要点说明 4.5.14.5.1 检测单元设计要点检测单元设计要点 虽然目前车辆检测手段很多,但是地感线圈检测方式因其具有稳定可靠、 准确率高的优点而依然被广泛采用,同时结合使用莱安科技自主研发的、内置 6 路地感线圈检测电路的检测主机,使该单元的优异性能达到最大的体现。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当需要监控的车道数大于 4 条时,则需要增加检测 主机的数量。当然,其他设备也要相应地增加。 第 18 页 共 39 页 4.5.24.5.2 拍照设备设计要点拍照设备设计要点 方案设计采用的是数码相机的方式对车辆进行记录,因此数码相机选择直 接影响到图片的质量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采用日本 olympus 的 e-410 型数码相机,该相机为日本 olympus 目前的主 流产品,具有不小于 1000 万像素, 27mm 高性能广角镜头、高分辨率 4 倍光学 变焦镜头。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在单反数码相机的工作系统中,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折射到上面的 对焦屏并结成影像,透过接目镜和五棱镜,我们可以在观景窗中看到外面的景 物。与此相对的,一般数码相机只能通过 lcd 屏或者电子取景器(evf)看到所 拍摄的影像。 在 dslr 拍摄时,当按下快门钮,反光镜便会往上弹起,感光元件(ccd 或 cmos)前面的快门幕帘便同时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便投影到感光原件上感光, 然后后反光镜便立即恢复原状,观景窗中再次可以看到影像。单镜头反光相机 的这种构造,确定了它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 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 于直观地取景构图。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 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另外,现在单反数码相机都定位于数码相机中的高端产品,单反数码的感 光元件(ccd 或 cmos)的面积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这使得单反数码相机的 每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也远远大于普通数码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能表现 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数码相机的摄影质量明显高于普通数码 相机。 在本系统应用中,当数码相机与停车线距离大于 20 米时需要更换长焦距镜 第 19 页 共 39 页 头。 4.5.34.5.3 传输单元设计要点传输单元设计要点 1) 非实时传输系统:系统前端工控主机配有容量足够的硬盘,满足前端数据 在一定时段的存储需要,当系统不联网而采用人工下载方式时,只需把工 控主机里边的数据导出到移动存储介质即可。 2) 实时传输系统:联网方式的实时传输系统需要有相应的光缆传输线路和光 收发设备。 3) 系统联网所需的通讯网络,即光缆线路设计不属于本系统方案设计范围, 因此本方案对此不进行设计。 4.5.4 数据中心管理单元设计要点数据中心管理单元设计要点 道路超速监测智能记录系统在运行中会采集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如视频, 图片等,因此后台管理单元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储存能力。采集的数据作为 有效的执法证据,也同样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一般在服务器上做 raid 磁盘 阵列,采用镜像方式来保护数据安全。 后台管理系统为网络形的程序结构,工作站和服务器之间要求有稳定的网 络连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千兆局域网环境来增加数据传输速 度。 4.5.5 系统防雷设计系统防雷设计 防雷是系统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部分。由于系统前端设备长期在户外运 行,因此系统采用的户外设备箱和防护罩以及所有设备都经过防锈、防腐蚀处 理外。系统的防雷措施也一定要引起重视,为此我们对每个方向的摄像机加装 视频防雷器,而每个路口的电源供应端口漏电开关和电源防雷器。立杆设计采 取一点接地防雷方式。接地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 前端摄像设备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 避雷针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 第 20 页 共 39 页 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避雷器, 如电源线(220v 或 dc12v)、视频线、控制线。 数据中心的防雷最为重要,应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和 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 数据中心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其防直击 雷措施应符合 gb5005794 中有关直击雷保护的规定。 进入数据中心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上。架空电缆线 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线缆金属外护层及自承钢索接到接 地装置上。 数据中心内应设置一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 ,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 建筑物防雷接地、pe 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 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 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由于有 8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一般电源上 应设置三级避雷保护。在视频传输线、信号控制线,入侵报警信号线进入前端 设备之前或进入中心控制台前应加装相应的避雷保护器。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接 地电阻不得大于 10。 。 4.64.6 数据中心管理软件数据中心管理软件 kitozer-2000kitozer-2000 4.6.1 软件简介软件简介 当数以万计的违法照片资料被送回中心服务器后,管理工作变的十分重要 和烦琐,一套功能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是非常必要的。 kitozer-2000“车辆违法后台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简称 c/s) 、或浏览器/服务器/服务器(简称 b/s)结构。可以管理多种格式的图片 文件和录像资料,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环境下,可以根据工作量的需要建立不 同规模的硬件工作环境。 第 21 页 共 39 页 4.6.2 系统工作流程系统工作流程 本软件系统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中心服务器安装图片分类 传输软件和数据库,客户端软件安装于客户机上,服务器操作系统建议 windows2000server 或者以上系统,客户端建议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系统工 作流程如下: 第 22 页 共 39 页 4.6.3 软件功能软件功能 1) 违法资料录入:违法资料录入:自动识别违法图片的相关信息(违法时间、地点、速度、 红灯时间) ,手动选择车辆类型、违法行为、录入车辆号牌。与当地交通管 理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交通处罚系统)实现数据对接(读取或者写 入信息) 2) 违法事件公告:违法事件公告:按批次、时间公告违法事件,系统自动进行批次设定,打 印或套打违法通知书或者导出电子文档通过其它媒介发布违法信息。 3) 违法事件处罚:违法事件处罚:系统按照设定的处罚工作流程对违法车主进行处罚,并打 印违法处罚回执单,并可把处罚结果对接至其它交通管理系统。 4) 违法事件查询:违法事件查询: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对违法事件进行查询(语音电话、互联 网、触摸屏电脑等) 5) 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提供多种统计分析方式对违法行为、处罚金额、操作 人员业务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可以打印或者保存成统计分析图片。 6) 系统安全处理:系统安全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并自动记录操作人 员对系统进行的每一步操作,完全实现分任务、分权限。 7)完全自主的报表管理系统:完全自主的报表管理系统:系统自动功能强大的报表编辑系统,用户可以 自己添加、编辑针对不同的违法车辆来处理的报表,报表系统支持当前市 第 23 页 共 39 页 面上的所有打印机和打印格式。 第 24 页 共 39 页 5 5、工程实现方式、工程实现方式 由于前端现场环境的千变万化、设备性能指标的不同和各自的特性、客户 对系统要求的差异等可变因素很多,所以我们会在设备选型、系统配置、施工 方案以及施工方式方法上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出最具特色、最合理的系统工程 方案,以满足用户对系统的特殊要求。 5.15.1 工控主机工控主机安装方式安装方式 工控主机的安装地点有两种方式: 1)现场型:现场型:将图像采集及处理单元(既工控主机)放置在监测点现场的称 为现场型。当采用现场型时,所有前端设备均安装在测速点 300 米范围 以内,图片信息被存储在现场的工控主机内,数据将以循环覆盖的方式 记录在计算机硬盘内,当需要查询或调出数据时,需采用宽带通讯网络 回传数据或人工到现场进行数据下载。 2)远程型:远程型:工控主机安装在路口附近的监控机房或远端数据中心。远程型 安装方式要求路口前端系统与监控机房或远端数据中心具备可靠的网路 链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保证前端主要设备的安全、方便工控主机 的维护、数据获取方便(不需要人工到路口现场) 。 5.25.2 立杆方式立杆方式 立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两根 i 型垂直立柱分别按照闪光灯和照相机机箱, 以及带横臂的 f 型立杆,具体采用哪种型式的立杆则需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及现 场实际情况确定。 1)两根 i 型垂直立柱:适合需要监控的车道数比较少,当车道数比较多时会出 现离立杆近的车辆遮挡较远车道的车辆,此时拍不到实际超速的车辆。该 立杆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少,施工简单。见下图: 第 25 页 共 39 页 2)l 型立杆:由于 l 杆带横臂,适合需要监控的车道数比较多的场合,闪光 灯和数码相机都安装在车道上方的横臂上,拍照范围较大。该立杆方式的 缺点是建设成本高。 第 26 页 共 39 页 6 6、施工工艺要点说明、施工工艺要点说明 6.6.1 1 路口立杆的安装和避雷路口立杆的安装和避雷 立杆安装于路口设定位置。基础采用明挖施工法,坑底先整平、夯实。地 脚螺栓预先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预埋时其方向应与底座法兰盘保持垂直。施 工时如遇有水平弯曲路段,应注意调整预埋法兰盘的方向,使其纵向中心线与 行车方向保持垂直,横杆轴向中心线与车辆行驶方向保持垂直。基础施工完毕, 地脚螺栓外露长度应控制在30-50mm以内,并对外露部分做防护处理,另外基坑 应分层回填夯实。施工基础时要注意预埋穿线管,基础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养护 后方可进行立杆安装。f杆采用特制圆钢或八角钢制作,高6米,横杆长度根据 路口的实际监测宽度确定,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度修改。立柱管材壁 厚大于8mm,横杆管材壁厚大于6mm,立柱底端外径标称值大于300mm。立柱采用 的钢材符合gb-700的要求,顶部采用3mm厚的钢板焊接封盖;f杆、法兰盘、抱 箍、抱箍底衬、柱帽、加劲肋及连接螺栓、螺母、垫圈等钢铁件,采用热镀锌 进行防锈处理,立杆、横杆采用双面焊,所有的对接焊缝和贴角焊缝,其厚度 和强度与被焊构件相等,焊缝打磨光滑。 在数码相机和闪光灯安装支架上加置避雷针,敷设有效的接地网,采用一 点接地的方式,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所有的用电设备通过防浪涌和雷击电源插 座接出,具备外部和内部两级避雷措施,且装有漏电保护开关。 6.6.2 2 路口机箱及照相机防护罩的安装路口机箱及照相机防护罩的安装 路口机箱采用抱箍的方式固定于立杆竖杆3m的高度。路口机箱制作所使用 的所有材料符合ip66标准。路口机箱采用热镀锌材料制作,热镀锌板的厚度不 小于2mm;所有对接焊缝和贴角焊缝,其厚度和强度与对应被焊件相等,焊缝打 磨光滑。机箱外表面做喷塑处理,机箱柜内、外表面及控制面板光洁、平整, 无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机箱表面、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 械损伤,各滑动或转动部件灵活,紧固部件不松动,机箱表面无可能导致伤害 的尖锐突起或损角。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大,有利于散热、安装、使用和维修。 第 27 页 共 39 页 机箱设计能防雨且尽量减低灰尘和有害物质的侵入,防止顶面积水。机箱的结 构设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正常条件下可预料到的运输、安装、搬运、 维护等过程中的操作。机箱采用做过防锈、防腐蚀处理的材料,设备内部的电 路板材料及部件做防潮、防腐、防盐雾处理。机箱的门的尺寸与机箱的外部尺 寸接近,机箱门的最大开启角度大于120度角。门设有牢固的门锁以防止被非法 使用者打开,机箱门接缝处有耐久且有弹性的密封垫,密封垫无间断缺口。机 箱门上锁后无松动、变形的现象。抱箍的材料采用热镀锌材料,热镀锌材料板 厚度不小于2mm,表面做喷塑处理,连接螺栓、螺母、垫圈等钢铁件采用不锈钢 材料制作。 数码相机防护罩采用抱箍方式安装于f杆横杆的相应位置处,具体位置根据 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护罩具有防盗、防雷、防尘、防雨、防灰等防护功能,带 雨刷、加热片和排气风扇等配件,是全天侯型设备。抱箍材料采用热镀锌材料, 热镀锌材料板厚度不小于2mm,表面做喷塑处理,连接螺栓、螺母、垫圈等钢铁 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抱箍的尺寸根据安装位置f杆横杆的实际尺寸制作。 6.36.3 地下管道埋设地下管道埋设 沥青、水泥路面在700mm以下埋放镀锌钢管,人行道路面500mm以下埋设镀 锌钢管。在埋放时强、弱电各埋一根钢管,以避免干扰。镀锌钢管采用热镀锌 国标管规格一般为4寸、2寸管,管壁厚度和镀锌层符合国标要求。人行横道管 坑回填 50mm沙后回填余泥(土)。 6.46.4 沙井施工沙井施工 在管道拐弯处或线管长度超过50米时应设置沙井,沙井位置与路口侧石平 行,沙井与沙井间取直。沙井使用砖砌制作,沙井规格为650650800mm,沙 井盖700700mm,井盖上写有“公安交通”的字样。沙井盖上表面应与路面平齐。 沙井的壁砌砖,抹水泥厚度不小于10mm,底部铺上3050mm的沙子,沙井底部 距埋管口保持300mm以上的距离,管道入沙井口后伸出2050mm管口。 第 28 页 共 39 页 6.56.5 布线布线 每项电缆线用有标识的套管编码以便日后维修。每项电缆线预留 2 米余量 于最靠近立杆(柱)的沙井内,线段两端做好标记;在 f 杆端、每根电缆留有 5 米的余量整齐地放于控制机旁的沙井内。放线后每根电缆线尾断口独立密封, 防止水分渗入线内,做到防水、防潮,做好标记。放线前,在导管的管口处套 上喇叭形无锐边的塑料管套,以免损伤电缆。尽量集中在某根管内(或某几根 管内)走线,2 寸管内放线不超过 6 根,4 寸管内放线不超过 10 根。放线时强、 弱电要分管走线,强弱电不能共管。放线完毕,再检查线间绝缘电阻,检查是 否有损伤漏电的可能。线与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在 500 伏测试范围时在 10 兆欧以 上。 第 29 页 共 39 页 7 7、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 7.17.1 检测主机检测主机 功能功能:线圈检测,测速计时。检测车辆是否到达 或离开线圈,并测量车辆到达和离开的相对时间, 测量结果通过 com 口传送到控制主机 型号:kitozer810zj 内置 6 路地感线圈检测电路,可连接 6 条地感线圈。 通信端口:rs-232 一个;rs-485 一个(带 tvs 管保护) 。 检测主芯片为高速 dsp 芯片,地感线圈检测周期小于 1ms。 车速范围:10-200km/h。 线圈振荡频率:50100khz。 线圈灵敏度:16 级。 工作环境:湿度:3585 温度:90%(无冷凝) 工作电压:ac176264v 工作频率:501hz 第 30 页 共 39 页 7.27.2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 型号:型号:olympusolympus e-410e-410 奥林巴斯 e-410 基本参数 数码相机类型单反数码 有效像素数1000 万 最大像素数1090 万 最高分辩率 36482736 传感器类型 live mos 奥林巴斯 e-410 镜头 对焦方式单点 af 自动对焦、连续 af 自动对焦、手动对焦 闪光模式闪光指数:12 奥林巴斯 e-410 曝光控制 曝光模式 1)auto:全自动;(2)p:程序自动曝光;(3)a:光圈优先自 动曝光;(4)s:快门优先自动曝光;(5)m:手动;(6)场景 程序控制 ae;(7)场景选择 ae 曝光补偿5ev 范围内,以 1/3、1/2 或 1 级调整 场景模式 肖像/风景/近摄/运动/夜景+肖像几年摄影/儿童/海滩 /焰火/夕阳/近摄/亮键/暗键/烛光/文件 曝光测光 ttl 开光圈测光系统;1.数码 49 区 esp 测光,2.中央重 点平均测光,3.点测光,4.高光点测光,5 阴影点测光 感光度范围 自动(约 iso100-1600)手动(约 iso100,200,400,800,1600) 白平衡调整自动,预设置 白平衡预设 3000k(白炙灯),4000k(荧光灯 1),4500k(荧光灯 2), 6600k(荧光灯),5300k(日光),6000k(多云),7500k(阴 影),开而文(2000-14000k),自定义 奥林巴斯 e-410 拍摄性能 连拍功能3 张/秒 奥林巴斯 e-410 取景及显示 液晶屏类型tft lcd 显示屏 液晶屏尺寸2.5 英寸 液晶屏象素23 万 取景器类型单反取景 奥林巴斯 e-410 存储格式 存储卡类型compactflashi/ii,微硬盘,xd 卡双插槽 照片格式 raw、raw+jpeg、jpeg、dcf, dpof compatible/exif, print image matching 奥林巴斯 e-410 其他特性 第 31 页 共 39 页 连接类型 usb 2.0 附带软件驱动程序,olympus master 尺寸/重量 129.59153mm / 380g 第 32 页 共 39 页 7.37.3 闪光灯闪光灯 型号:型号:by-400sdby-400sd 型 号 by-400sd 闪光能量(焦耳): 82 闪光指数(米): 40 照射角范围:35 毫米镜头焦距 回电时间(秒): 6 闪光色温(k):约 5600 光同步距离(米):10(gn18) 使用电源(伏特):ac200240 5060hz 触发方式:低压触发(光感应触发、同步线触发、试闪钮触发) 外形尺寸(毫米): 100152 重量(克): 340 第 33 页 共 39 页 7.47.4 工控主机工控主机 型号:kitozern-501 总线类型总线类型5.25“ 单板结构 处理器处理器 low voltage intel celeron400 mhz cpu 功耗仅.2w top (max)/256m/40g 系统芯片集系统芯片集intel 815e 芯片组,支持 66/100/133 前端总线(fsb) 系统内存系统内存一条 144-pin so-dimm 内存条,可支持最大 512mb biosbios ami modular bios ver 7.0 即插即用 bios 在板视频在板视频高性能的 2d/3d/directx 图形加速控制器 在板在板 lanlan单个 10/100base-t 以太网接口,可实现在板网络唤醒功能 在板声卡在板声卡 提供 ac97 ver 2.1 声音编码解码器,具备 3d 音效电路以及从 7khz 到 48khz 取样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