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背景(一)东川区现状与历史沿革东川区是昆明市五区一市八县中的一个区。它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之间,东临曲靖市的会泽县,南倚寻甸县、西与禄劝县毗邻、北和四川省会东县隔江相望。全区境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平均万人拥有土地为59.58平方公里/万人,人口密度168人/平方公里,国土97.3%属高差大的山区,河谷盆地占2.7%。区委区政府所在地铜都镇,海拔1280米,区政府所在地城东最高峰海拔40173米与城区垂直相差3000米。城区面积约4.96平方公里,距昆明市区157公里。全区7镇1乡,总人口31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7.17万人。1、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全区位于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东北构造带结合过渡部位。南北最大纵距84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12公里。小江深大断裂纵贯全境,沿断裂带地壳挤压剧烈,岩石破碎,形成现代地壳的脆弱地带,致使东川为地震、泥石流多发区。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流经东川的金沙江河段有63公里,是距昆明市最近的金沙江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为乌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米;西部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的小河口,海拔仅为695米,系昆明市海拔最低点。东川区地处低纬高原,主体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山脉河谷南北纵横,地形高差悬殊和不同气流的影响,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和干湿季明显的特点,呈典型的立体气候类型2、资源条件(1)、矿产资源东川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全区8个乡(镇)。矿业经济是东川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等。(2)、生物资源东川区地处拱王山系和乌蒙山系之间,以小江为界,东侧乌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米;西部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的小河口,海拔仅为695米,系昆明市海拔最低点,是金沙江河谷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加之相对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变化复杂,使动植物种类繁多。在轿子雪山存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急尖长苞冷杉”近4万亩。(3)、劳动力资源东川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近80%,城市尚有一批下岗待岗的职业熟练工人。3、历史沿革东川历史悠久,秦朝属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土归流划归云南。1954年4月,东川矿区人民政府成立,由省直辖;1958年为确保国家战略物资-铜开采冶炼,适应新中国工业产业布局,划入巧家、禄劝及寻甸县部分地区,1958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铜开采冶炼产业得到进一步较快发展,东川成为省辖较单一铜产业型工矿城市。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经过建国以后近50年的开采,到上个世纪末,铜矿资源面临衰竭,由于多年来国家对东川的投入极其有限,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原矿山职工大量下岗,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为使东川能够再次崛起腾飞,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2月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东川召开现场会,撤销地级东川市,设东川区划归昆明市。4、经济社会发展及面临的困难(1)、经济发展情况东川属云南省辖较单一铜产业型工矿城市,具有2000多年的铜矿开采历史,历史上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川是共和国以铜矿开发为主的老工业城市,长期以“服务矿山、矿业、矿工”为首要任务,近60年来,一直是我国国防建设重要战略物资供应地。到2000年末,国家累计对东川铜矿建设投入仅为5亿元;而到2007年,东川已累计为国家提供精矿含铜60万吨以上,白银200余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0亿元以上,上交利税超过15亿元,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历史变迁,历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易开采、高品位铜矿资源逐步减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受勘探、开采技术水平限制,铜矿资源开始枯竭,东川属较单一铜产业型工矿城市,不可避免地迅速衰退,城市、经济发展降速,支撑区域发展的东川矿务局破产。东川区经济社会发展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由于体制、自然和历史等原因,使东川成为一个生态恶劣、经济欠发达和经济衰退的困难地区。2008年东川区实现生产总值31亿元,仅占昆明市1605.39亿元的1.93%,三次产业结构为9.4:66.5:24.1,人均生产总值1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亿元,工业增加值19亿元,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面临的困难a、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东川区当前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2001年12月7日东川矿务局宣告破产终结后,下岗人员剧增,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01年底,东川区城市登记失业率为7.9%,2002年底失业率增至29.9%,到2003年急剧攀升到40.2%,2008年东川失业率仍高达14%,。由于就业、再就业十分困难,不仅造成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由此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东川的社会稳定。东川的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成为现实问题。b、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失业率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东川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单一、地方工业普遍不景气,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较突出。东川地方国有企业大多都是为矿山建设配套而成立,由于矿业不景气,导致地方国营企业经营十分困难。c、城乡居民生活严重贫困东川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区),不仅农村贫困,而且城镇居民贫困现象特别突出。由于企业生产不景气,绝大多数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在400元以下,下岗、失业职工家庭仅靠失业救济金和“低保”补贴,生活非常困难。2003年6月,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0.2%,东川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为18962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25%。四分之一以上的城镇人口靠“低保”生活,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区委区政府承受着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的巨大压力。d、发展地理空间不足由于东川境内为世界深大断裂带,地质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国土97.3%属高差大的山区,同时境内有著名的”蒋家沟泥石流”等不利地质情况,难于找到较平坦可发展地带,东川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及进一步发展空间不足,2008年东川失业率仍高达14%,解决东川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更加严峻。(二)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项目由来2004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了“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工作会议,决定在土地、税收、劳动用工、工商管理等方面采取特殊政策,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东川的“四矿、三农”问题,云南省政府将东川列为再就业特区,然而,撤市设区5年来,东川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2009年3月国家将东川列为44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解决东川就业再就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依然严峻,东川的病症并没有减轻,东川的出路依然模糊。2009年4月28日“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市级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东川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要跳出东川发展东川,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异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实现产业接续,增强产业支撑力。在昆明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市级领导小组”及东川区委政府多次对周边(如嵩明杨林、寻甸金所)现场踏勘多方比较,2009年6月19日、9月2日又经“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市级领导小组”多次会议,会议对东川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按跳出东川发展东川,决定选址在寻甸县金所乡天生桥村异地建设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以实现产业承接,异地就业与再就业,增强产业支撑力,寻求东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项目区域所选地昆明市寻甸县,总人口51.5万人,2008年寻甸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85亿元,占昆明市1605.39亿元的1.86%,三次产业结构为32.9:28:39.1,人均生产总值5796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8亿元,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平均万人拥有土地 69.86平方公里/万人,人口密度144人/平方公里,县境最高海拔3294米,最低海拔1480米,且大部分属丘陵、缓坡,适宜工业发展用地;发展空间较大,同时全县褐煤、磷矿和硅藻土已探明的储量分别为3.5亿吨、4亿吨和1.9亿吨;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余人;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雨量1045毫米,地处牛栏江、小江、普渡河三大水系,全县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亿m3的丰富水利资源,可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用水保障。加之213国道、嵩待和昆曲高速公路、京昆(昆沪)铁路均从县境通过,交通条件优越,东川寻甸两区县已达成建设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共识。项目具体选址于寻甸县金所乡天生桥村。金所乡位于寻甸县中部,东经10301500”,北纬2503730”。年平均气温13.4,年降雨量1116mm,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油菜、荞子等。全乡辖10个村委会58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回、彝、苗4种民族,2008年末全乡总人口35905人,其中农业人口337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7%。全乡森林覆盖率达29.16%,全乡国土总面积283.34平方公里,平均万人拥有土地 78.94平方公里/万人,人口密度127人/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1922亩,人均耕地1.17亩,有丘陵荒山52000亩,人均丘陵荒山1.45亩,地质水文条件较好,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可作为工业和其他用地。天生桥村海拔最高2121米,最低2035米,大部分用地介于2094.8米2065米,土地西南高东北低,呈缓坡状,为中低丘陵地貌。已纳入寻甸工业园金所片区规划远景范围,土地主要以丘陵为主,部分为坝区和半山区,地势高差不大,同时距项目园区6公里有摩罗河120万m3水库年径流2900万m3可供工业用水,距项目园区4公里已开工建设110kv变电站一座、距项目园区11公里规划建设 220kv变电站一座已完成选址,寻甸工业园金所片区内已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区内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项目区东临嵩待高速公路,西临东川支线铁路,并有天生桥火车站,南接至东川213国道,交通便利,环境容量较大,具有一定发展条件,发展工业产业的地理优势较为突出。(见金所乡土地利用情况图)2009年10月22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传达贯彻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都市经济发展异地工业化、异地城市化、异地市场化的新路径。挥师北上、交通先行,打开通道、扩大载体,富集要素、培育产业,提升人气、加快发展,把东川打造成为昆明第二增长极,带动北部五区县加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昆明市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已编制完成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预可研,并决定编制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可研报告。(三)项目名称及单位项目名称: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项目地点:寻甸县金所乡天生桥村(紧邻寻甸县工业园规划金所片区)建设单位: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指挥部编制单位:云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昆明市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委托单位:昆明市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四)编制依据1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传达贯彻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2009.10.22;2“东川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市级领导小组”会议精神 2009.4.28、6.19、9.2;3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南省经委关于加快培育工业强县的工作意见;4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5. 东川区推进资源转型情况汇报;6. 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推进情况汇报;7 东川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8寻甸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9. 2009年东川区政府工作报告;10东川区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05-2010);11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预可研。(五)编制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东川-寻甸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东川资源枯竭城市合理转型,协调寻甸产业发展,推进园区城镇化进程;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生态、人口容量等自然生态环保方面为特色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2坚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东川寻甸双赢发展原则。特色产业园区是东川寻甸两区县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特色产业园区作为东川寻甸两区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边其它片区进行统一考虑研究,避免孤立研究带来问题;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重视节约用地。3坚持突出特色原则。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型特色产业园区,以良好的人文景观环境,增强园区的持续竞争力,吸引各地企业的投资。4坚持弹性原则。规划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园区长远发展的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与实力大小都能较好适应,既不造成投资浪费,又能保证整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5坚持优化、完善、健全原则。建立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用地集中的生产与生活、现代物流与信息流相结合的园区,塑造既能创造产业规模经济与效益,又富于创新生活气息的生机蓬勃的特色产业园区。6坚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步布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稳妥地进行建设。7坚持统筹兼顾,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既要突出经济效益,增强发展活力,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和带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六)产业定位以铜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以煤磷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为主的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4个基础性产业;同时配套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1个辅助产业。(七)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为工业年产值400亿元,其中:铜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160亿元,以煤磷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150亿元,以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为主的制造业50亿元,新型建筑建材业20亿元,现代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20亿元。二、项目概况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区选址在寻甸县金所乡天生桥,金所乡位于寻甸县中部,全乡国土总面积283.3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1922亩。金所乡是寻甸县的主要工业经济区,属寻甸工业园的一片区-金所片区,该片区形成以煤电磷化、建材产业链为主的新型重化工、能源及建材工业基地,重点发展磷酸盐、精细磷化工、水泥及新型建材制品、制造业等产业,是昆明市新兴的重化工和能源基地。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紧邻寻甸工业园的金所片区,产业定位为:以铜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以煤磷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以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为主的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等4个基础性产业;配套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1个辅助产业。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由三期组成,沿向北指向东川发展极轴布置工业带,形成一园一轴带格局。规划范围:近期面积5000亩,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中期面积7000亩,工业总产值200亿元;远景面积达1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400亿元以上。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位于东经10301500”,北纬2503730”。 海拔最高2121米,最低2035米,大部分用地介于2094.8米2065米,用地西南高东北低,呈缓坡状,为中低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5,平均降水量1045 mm,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区域内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项目区东临嵩待高速公路,西临东川支线铁路,南接至东川213国道,并有天生桥火车站,交通便利。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图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产业园区的作用工业园区是工业高度聚集的特定地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2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载体;3有利于招商引资,为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4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尽可能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有利于推进企业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生产效率;6有利于全面带动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充分扩大就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二)建设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必要性1园区建设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开拓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东北构造带结合过度部位。南北最大纵距84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12公里。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为乌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米;西部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交汇处的小河口,海拔仅为695米,系昆明市海拔最低点。由于东川境内为世界深大断裂带,地质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工业发展用地条件较差,发展空间受地理条件制约,东川成功转型需要走依靠园区产业聚集效应的带动。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发展空间的不足,是东川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异地建设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实现产业承接,增强产业支撑力,跳出东川发展东川,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可顺利实现东川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2 园区建设是贯彻落实“打造东川为昆明市第二增长极”的途径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传达贯彻省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都市经济发展异地工业化、异地城市化、异地市场化的新路径。挥师北上、交通先行,打开通道、扩大载体,富集要素、培育产业,提升人气、加快发展,把东川打造成为昆明第二增长极,带动北部五区县加速崛起。实现“挥师北上”的战略,关键要有雄厚的经济支撑。产业园区位于滇中城镇体系昆明都市经济圈内偏北部,依托优厚的发展条件,其经济发展逐步走向外向化,可辐射曲靖、昭通、会泽、巧家,甚至四川会东、会理,产业园区可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增强经济实力,新兴园区的兴建对整个昆明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3园区建设是东川-寻甸一体化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需要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始把培育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实施。在云南省、昆明市的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战略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工业园区正好可以为产业集群需要集聚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创业环境。工业园区建设,是构筑承接外引内联企业的平台,是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寻甸特色产业园金所片区,是全省8个特色产业园之一,也是昆明市新兴的重化工和能源基地,东川是云南省再就业特区,建设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实行金所园区与天生桥园区联动发展模式,围绕特色产业,扩大招商引资,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动建设特色工业集聚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集群化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可进一步发挥园区先导、示范、辐射作用,增强东川寻甸区域经济实力,促进东川寻甸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双赢发展。4园区建设是解决东川就业再就业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工作,东川矿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共16800户8万人,同时全区又有失业总人数12864人,并有近2万城镇居民生活困难, 1/4以上的城镇人口靠“低保”生活。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40.2%,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仍高达14%。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明显增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解决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受地形地貌限制,东川发展空间不足,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有必要借鉴和学习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助于再就业特区优惠政策,在昆明都市经济圈周边发展区位和条件较好的地区选择一片土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东川的工业和承接发达地区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实现异地就业,成为解决东川就业再就业问题和工业发展的现实需求。5园区建设是工业强区强县的要求工业是一个地区的重要支柱,发展优势突出,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东西差距在工业,南北差距也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快在工业,慢也在工业,与发达国家地区、区县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工业。2008年,昆明全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605.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6.5:46.1:47.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826元,工业增加值595.26亿元。东川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4:66.5:24.1,人均生产总值1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亿元,工业增加值19亿元;寻甸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8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9:28:39.1,人均生产总值5796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8亿元,工业增加值7.54亿元,低于全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重点县、区。以产业化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龙头,建设工业园区,是调整、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的必要方法;也是吸引新兴产业走向产业集群,促进园区内企业互相协作和沟通的关键途径。产业园区的发展可以带动区域工业发展,增强整体经济实力。建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县域新型工业集中区,可以改变县(区)域工业薄弱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走向工业强区、强县之路。6园区建设是昆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具体行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没有北部五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没有昆明的整体发展,2009年11月底开始的新一轮现代新昆明城镇体系规划中,将为昆明新一轮经济增长拟定目的明确的总体框架。必然贯彻落实市委仇书记提出的“挥师北上”的战略,要积极探索都市经济发展异地工业化、异地城市化、异地市场化的新路径。东川寻甸天生桥产业园的建设,即是昆明市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具体行动。7园区建设是现代新昆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昆明主城区受到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大、供水供电等承载能力的限制,劳动力交通出行时间成本已在1.5-2小时左右,产业发展凸显聚集不经济,加速了昆明都市经济圈的外部扩张,现代新昆明建设提速,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推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昆明都市经济圈产业升级,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未来发展中,东川寻甸将承担着承接昆明主城“退二进三” 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业转移,成为昆明全市重要的工业发展区域。四、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可行性研究的范围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可行性研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与工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其关注社会效益更重于经济效益,同时项目既要注重东川再就业,也要注重东川近80%农业人口转移就业及项目所在地寻甸县农村6万多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要注重充分利用东川寻甸两区县的资源优势,发挥天生桥立体交通区位优势,促进东川寻甸两区县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因此,本研究的范围是:与解决东川区“再就业和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东川资源枯竭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问题相结合的一个综合研究,但重点依然是以发展东川寻甸两区县区域经济、实现产业转型、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东川异地建设特色与地方优势的产业链,最终实现东川寻甸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可行性分析与评价东川再就业特区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该片区距寻甸县城7公里,距东川50公里,距昆明80公里,距曲靖80多公里。是昆明、曲靖、昭通三角地工业联接点,是全省东西向、南北向昆曲、嵩待高等级路网的交汇处,也是昆明北部新城发展崛起的关键点。东川铁路支线恢复运行,昆明-渝铁路过东川、昭通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将开工建设,由此可辐射全国及东南亚,使园区铁路交通便捷的地位逐渐显现。通过园区天生桥火车站,将成为连接昆明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最便捷的铁路通道。园区境内213国道、嵩待高速路贯通南北,昆曲高速路及昆明市2010年开工建设的北部“三纵两橫”高速路中的寻甸倘甸高等级路覆盖园区东西,区域交通日益发达。一个立体性的对外交通网络辐射和覆盖园区。随着办学规模近1.0万人昆明机电工程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的推进,未来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将成为科研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和企业管理等人才集聚的区域,东川原有的产业技术工人需随城市转型调整而实现再就业,也将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发展提供一大批产业工人,同时,东川寻甸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也为工业产业的发展汇聚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东川是云南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与寻甸一道属省重点扶持的40个工业园区之一,东川再就业特区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还将同时享受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此外东川区被列入了国家44个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之一,可以享受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与优惠。东川铁矿储量约1亿吨、铅锌有近10万吨的金属量、磷矿有近4亿吨的资源量、还有近300万吨的铜矿资源,非金属矿有近1亿m3的河砂资源,近100万m3的墨玉储量,近100万m3的优质“牡丹红”花岗岩和近千万吨的优质石灰石;寻甸全县褐煤、磷矿、硅藻土已探明的储量分别为3.5亿吨4亿吨和1.9亿吨;两区县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项目园区所在区域为金所乡天生桥,全乡国土总面积283.3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1922亩。且大部分属丘陵、缓坡,地质条件较好,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适宜工业发展用地;近期距园区直线距离6公里有寻甸摩罗河120万m3水库(径流2900万m3)可供工业用水、距园区4公里已开工建设110kv变电站一座、及距园区11公里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一座已完成项目选址,寻甸工业园金所片区内已建设污水处理厂,寻甸县地处牛栏江、小江、普渡河三大水系,全县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4亿m3的丰富水利资源,远期可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用水保障。同时,东川和寻甸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区),双方在“只有工业的发展,才能使经济发展”方面达成共识。两区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形成合力,共谋发展。通过园区的建设,可最大限度整合两区县的资源,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和集聚功能,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链长的产业园区。综上园区建设有利条件,东川再就业特区寻甸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具有一定可行性。园区的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立区四大主要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为分期实施,预计总投资规模10.6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5亿元(不含征地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本身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工程,其建设意义主要反映在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上。园区主要任务是发展工业,解决东川特区再就业和促进东川寻甸两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两区县区域经济发展。1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园区来实现。按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步骤,2010年为启动期,2011年2015年为初步发展阶段(一期),2016年2020年是快速发展阶段(二期),2021年2025年是全面发展阶段。启动到近期(一期)规划地5000亩,通过招商引资兴建10万吨铜精深加工、50万吨煤磷精细化工产业、启动重型矿山机械配套设备制造,预计到2015年,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区国内生产总产值可达100亿元。年均工业总产值增长20亿元,近期(一期)每年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在5-6亿元左右,到2016年,产业园区财税总收入预计可达3亿元以上。中期(二期)规划地7000亩,通过招商引资再发展10万吨铜精深加工、50-100万吨煤磷精细化工产业、大力发展重型机械铸造、配套设备制造、新型建筑建材业,启动现代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预计到2020年,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到200亿元。年均工业总产值增长20亿元,中期(二期)每年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在40-60亿元左右,到2021年,产业园区财税总收入预计可达10亿元以上。远期(三期)规划地发展到10平方公里,通过巩固发展园区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预计到2025年,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区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到400亿元。年均工业总产值增长20亿元,远期(三期)每年平均实现工业增加值在50亿元左右,到2026年,产业园区财税总收入预计可达40亿元以上。2社会效益云南省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带来的将是极大的社会效益。一是解决东川矿务局破产后带给地方的就业再就业压力,随着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建立,预计在2016年以前,解决6000人左右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使东川失业率由2008年的14%降至12%以下,安置东川寻甸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以上就业;到2026年,累计解决12000名以上失业人员就业,东川全区失业率降到5%以下;二是安置东川寻甸农村富余劳动力38000人以上就业,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农村脱贫致富寻求新的路子;三是工业化发展对扩大第三产业规模,促进城乡就业,实现社会稳定,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五、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存在问题1、资金短缺。由于园区建设起步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政府财力有限,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有效进行。所以,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面临的最大困难与问题。2、供水不畅及不足。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最大“瓶颈”是工业用水基础设施薄弱。项目近期可供水源寻甸摩罗河水库(库容仅120万m3)距产业园区直线距离6公里,且存在高差达176米,采用700以上管道二级泵送水价成本预计达1.5元/ m3以上,供水成本较高,同时供水量有限,摩罗河年径流仅2900万m3,日均径流仅7.95万m3,扣除农业及其他用水后,日可用水量仅能达3.0-4.0万m3,与远期企业用水每天约需5.0-6.0万m3的需求量之间,缺口较大。3、电力供应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与电力设施建设是产业园发展的关键。园区近期仅有距离4公里的金所片110kv变电站,中期可有距离11公里的220kv变电站(现仅完成选址规划)供电,此外在园区规划范围就无较大供电基础设施,采用寻甸工业园金所片区110kv及规划的220kv变电站供电设施距离园区较远,配套电力设施投资额较大,存在较大困难,因供电不足,将极大地影响到区内企业的效益乃至生存与发展。4、运力不足。随着企业的入驻,现有铁路条件,天生桥火车站容量将无法满足需要。同时园区对外公路除嵩待和将要建设的寻甸-倘甸等级较高外,直接连接东川与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区的213国道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较差,难以满足产业园公路货运需求。5、金融支撑力度不够。由于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处于昆明大都市经济圈边缘,区域金融边际成本较高,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艰苦,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有待培育,人口聚集度较低,区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总量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园区建设招商需政府提供较为优惠地价,土地升值空间狭小,盘活土地困难,配套设施基础薄弱等,金融企业不愿入住园区,金融服务产业度较低,金融对天生桥特色产业园支撑力度不够是困扰园区发展与建设的又一问题和困难。(二)建议1、建议进一步落实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昆发200810号)所提出的配套政策。2、建议省、市、区政府对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给以资金支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工作。3、建议省、市、区政府协调金融机构,予以天生桥特色产业园金融上的支持。4、建议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建设指挥部进一步优化园区供水方案,积极开展水源建设多方案比较,寻找后备水源,对近期供水拟采用的摩罗河取水,进行摩罗河流域调查并进行1年以上的产水量径流实测观察,对低水位电力泵站提水与水库扩容增加水头缩小高差自流供水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专项研究,对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生活用水进行片区地下水资源认真进行勘察论证,并争取昆明市政府支持取用地下水的许可。5、建议省、市政府协调电力部门尽快解决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电力供应问题。6、建议昆明市政府及东川区寻甸县政府尽快加快公路建设,特别是上报省有关部门嵩待高速公路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立交开口设置和建设、尽快启动覆盖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寻甸-倘甸高等级公路、213国道改造建设;供电、供水、污水处理和通信管网建设也要同步进行。7、建议政府着力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统一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8、做好天生桥特色产业园的各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认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用地界线勘察、矿产资源压覆调查、地质灾害评估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园区建设。9、建议引入多个投资主体,共同开发建设天生桥特色产业园。10、建议尽快出台与天生桥特色产业园优惠政策相配套的辅助性政策。11、建议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寻求技术和人才支持。第二章 宏观背景分析及需求预测一、宏观背景分析(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经济全球化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发展的全球化特征更加显著。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体系日益开放,使资本的流动性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日益增强,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促进了资本流动性。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本低和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条件吸引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向其转移。跨国公司往往把制造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争相建立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开发区,主动接纳外向加工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网络的框架下,发达地区产业调整是面向外围延伸、向西部转移的趋势;按产业转移梯度理论,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具有特区政策和再就业劳动力成本低,同时交通便利,区域辐射范围大,交通便利,东川寻甸两地共同以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愿望强烈等优势,对主动接纳外向加工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意具有良好机遇。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经济合作,实施生产力发展的南向战略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开展贸易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同东盟的贸易关系,实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出口渠道,扩大经济发展的空间,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昆明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其将昆明从一个封闭的中西部城市变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东川寻甸再就业特区天生桥产业园位于昆明市都市经济圈,将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便利的铁路集装箱货运站和高速公路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二)云南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云南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牢固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云南省经委关于加快培育工业强县的工作意见,东川、寻甸特色产业园均名列其中,属云南省重点建设40个工业园区之一,省重点要求尽快形成工业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发展。二、云南省及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2008年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为一体的省份,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面积的4.1%,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居第8位,在西部10省区市中列第6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地级市;共有县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有29个民族自治县。2008年全省人口4534万人,在西部仅次于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是一个边疆省,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国境线长4060公里,占中国陆上边界线的五分之一;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平坝只占6;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云南历史上就是中国通向东盟、南亚地区的重要陆水通道,古老的丝绸之路。云南高原波状起伏、高山峡谷相间,全省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被誉为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境内矿产资源种多量丰,尤以磷矿和有色金属矿产最为突出,从而构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以磷和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产资源。有5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35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5位。云南全境分属六大水系,水能资源可开发容量9570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云南煤炭保有储量247亿吨,居全国第八位,褐煤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云南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显著改善,特别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省内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与国内省市和周边邻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使云南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规模利用外资的条件日趋成熟。新世纪,云南省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盟、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烟草、生物资源、矿产、旅游、电力五大支柱产业,有选择地重点发展光机电、现代生物技术和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中国最大的安全型烟草科研开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云药产业基地、林浆纸工业基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西电东送能源基地。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57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19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0.94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51.09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2228.07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43.2:39.1调整为17.9:43.0:39.1。全省人均gdp达到12587元(按年末汇率折合1842美元),比上年增长10.3%。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194.5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图1 2003-2008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其中增值税完成99.41亿元,增长16.0%;营业税136.63亿元,增长21.5%;企业所得税66.03亿元,增长18.5%。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用于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分别增长87.1 %、27.0%、35.3%、35.6%和31.8%。图2 2003-200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2008年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05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03.62亿元,增长1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85.12亿元,增长11.3%。图3 2003-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00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6大重工行业共完成增加值7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8.4%。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5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2008年全年原煤产量8657.43万吨,比上年增长8.2%;发电量1039.56亿千瓦小时,增长11.9%;粗钢产量901.31万吨,增长0.7%;钢材产量836.62万吨,增长5.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16.75万吨,下降7.7%;水泥产量4011.98万吨,增长13.3%;卷烟产量679.55万箱,增长1.4%;成品糖产量211.02万吨,增长11.1%。表3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 位产量比上年增长%原煤万吨8657.438.2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1039.5611.9 其中:水电亿千瓦小时621.9634.1 火电亿千瓦小时 417.60-10.2铁矿石原矿量万吨2103.0415.3粗钢万吨901.310.7钢材万吨836.625.4十种有色金属万吨 216.75-7.7 其中:铜 万吨 31.35 -22.9 原铝 万吨 53.11-2.1 铅 万吨 40.07-12.0 锌 万吨 80.7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个人的简单借款合同
- 国际贸易协议样本
- 厂房租赁合同范例
- 特色农产品胡柚购销合同法律问题探讨
- 共同投资开设武术馆协议
- 标准入职协议书范例
- 旅行社与导游劳动合同范本
- 2023年高考地理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湖南A卷)(全解全析)
- 房地产代理合同模板
- 2024年建筑渣土运输合同范文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酒店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5年
- (统编2024版)道德与法治七上10.1爱护身体 课件
- GB/T 30391-2024花椒
- 供电线路维护合同
- 胸部术后护理科普
- 鞋子工厂供货合同模板
- 2024码头租赁合同范本
- 木材采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产业图谱】2024年青岛市重点产业规划布局全景图谱(附各地区重点产业、产业体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等)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