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管理模式》PPT课件.ppt_第1页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PPT课件.ppt_第2页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PPT课件.ppt_第3页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PPT课件.ppt_第4页
《森林经营管理模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浙江林学院森林经理学科 2011年2月 主讲:张茂震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一、林业的内涵 二、林业的特点 三、林业的属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一、林业的内涵 1、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 社会生产部门(辞海,1979)。 2、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 业(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 3、经营培育用材林的生产事业(语言大典,三环出版 社,1994)。 4、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 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 护作用的生产部门(/view/36348.htm#sub36348, 2011-04-26)。 5、以土地资源为依托对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 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 作用的生产部门( /wiki/%E6%9E%97%E4%B8%9A,2011-04-26)。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一、林业的内涵 林业:是以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为 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要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 认识和定位林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 发展的决定 (2003-06-25)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二、林业的特点 (一)系统性与多样性 (二)产业性与公益性 (三)可再生性 (四)计划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二、林业的特点 (一)系统性与多样性 系统性:林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构成 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多样性: 效益多样性 所有制形式多样性 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二、林业的特点 (二)产业性与公益性 林业产品的双重属性 市场产品:企业经营范畴 公益产品:政府管理和配置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二、林业的特点 (三)可再生性 在自然和人类影响下,森林处于 不断变化之中 合理经营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不合理经营可导致林业不可持续 发展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二、林业的特点 (四)计划性 为什么需要计划性? 1、林业效益多样性与经营复杂性 2、林业经营长期性 3、林业经营不确定性 4、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 5、对森林认识的有限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三、林业的属性 1、地域的辽阔性 2、社会的广泛参与性 3、整体性 4、经营周期的长期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三、林业的属性 1、地域的辽阔性 不可移动 地域边界 区域尺度 空间景观 合理布局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三、林业的属性 2、社会的广泛参与性 社会需求 多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参与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三、林业的属性 3、整体性 林业过程的整体性 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三、林业的属性 4、经营周期的长期性 森林自然生长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 可持续发展要求 分工不可割离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一节 林业的内涵、特点与属性 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二、回归自然林业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一、分类经营 (一)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 (二)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三)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四)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一)林业分类经营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林业分 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 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 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为生态公益林和 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 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设立森林生 态效益补偿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 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 理。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二)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1、林业生产有两大类产品或服务: 一类是有价格的各种林产品,另一类是 无价格的各种产出(服务) 2、政府和企业在林业发展中具有不 同的职能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三)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比森林分类经营内涵要广, 具体体现在: 林业经营对象的分类; 林业经营主体的分类;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公益林政府负责,商品林自主经营)分类; 经营模式(近自然演替、集约经营) 、经济政策分类; 森林分类经营: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将森林按 主导利用目的不同而划分成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 组织经营模式。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四)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1、森林经营原则 2、森林经营目标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四)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1、森林经营原则: (1)传统的森林经营原则: 永续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公益性原则 。 (2)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 经济收益、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完整 、生物伦理。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四)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2、森林经营目标 (1)传统的森林经营目标 (2)现代森林经营目标 (3)森林经营目标的时空结构 (4)森林经营目标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一、分类经营 (四)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 3、主导利用论(Dominant Use Doctrine Philosophy) 森林资源可供的各种利用,社会需求程度不 同,经营者应以最大效益决定使用的优先权。 4、等地位论(Equal Priories Philosophy) 森林资源的各种利用重要性相等。 5、经营目标的相互关系 独立关系、互补关系、竞争关系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A BA B A B 森林经营目标时空结构 森林经营目标相互关系 A AA BBB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独立关系互补关系竞争关系 一、分类经营 (五)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内容 1、对森林进行分类并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 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分 成几种不同类型,并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 应的经营模式进行目标管理。 2、对经营主体实行分类: (1)事业单位;(2)企业单位和个人。 3、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 (1)公益林;(2)商品林。 4、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回归自然林业 (一)回归自然林业的提出 (二)恒续林思想 (三)恒续林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回归自然林业 (一)回归自然林业的提出 19世纪末,盖耶尔(Geyer):在总结 各种森林经营法后提出:尽可能地利用森林生 产力、保护维持森林,以多收获。 反对营造人工同龄纯林 ;森林经营应回归 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的全部生产力 。 反对皆伐,主张渐伐;充分利用森林生产 力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回归自然林业 (二)回归自然林业的概念 回归自然林业又称近自然林业(near natural forestry),是根据顶极群落理论,选择地 带性树种,培育成近自然林应有的健康、稳定、 多样的混交林。既有集约经营的人工林生长迅 速的特点,又有天然林稳定、持续发挥多种效益 的功能。 经营目标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育林措 施建立复层异龄混交林或恒续林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恒续林思想 缪拉: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生物与土壤、 气候的集合; 树木和土地不可分; 经营纯林不可能实现永续; 森林经营必须以恒续作为指导原则。 二、回归自然林业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回归自然林业 (三)恒续林思想的基本内容 1、林业与农业:林业经营与农业经营等同是错 误的,森林的组成个体生命进程不同,不可能 向农业那样到季节全收获,而是一个恒续的有 机体。森林生态系统是永续的; 2、森林有机体与恒续林经营:森林有机体具有 动态平衡,干扰会破坏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二、回归自然林业 (三)恒续林思想的基本内容(续) 3、恒续林经营与作业法:凡是以维持森林有机 体为最高经营原则的作业法都是恒续林作业法 (择伐、异龄、混交); 4、恒续林经营与森林美学(关于森林美的学说,客体特征 ,主体感受) :满足森林美学要求。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 (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 (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各种生物群体和环 境之间,以及他们互相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的 统一整体。 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和环境之间是 存在一种平衡关系的,任何外来的物种或物质侵入 这个生态系统,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平衡被破坏后 ,可能会逐渐达到另一种平衡关系。但如果生态系 统的平衡被严重地破坏,可能会造成永久的失衡。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二)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 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 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指以森林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 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背景 森林经营的环境随着社会、科学、经济的改变而发生变 化,这种趋势导致了森林经营观念和模式的更替。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最早是美国提出的。这一森林经营范 式的转变,是世界林业发展变化总的趋向。 到目前为止,森林经营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1)以法正林理论为支撑的传统森林永续利用阶段; (2)以森林多功能利用为标志的森林多用途永续利用 阶段; (3)以1992年首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关于森林问 题的原则声明”中提出“森林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经营” 为标志的森林可持续经营阶段。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背景 美国: 1960年森林多目的利用与永续收获法 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4年森林、牧地可再生资源计划法 1976年国有林经营法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 美国林务局概念 美国林纸协会的概念 美国林学会的概念 美国生态学会的概念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五)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 1、社会目标。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模式。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在景观水平 整个地被世代维持,而非森林产出。满足社会广泛的目标,确保森林的健康 。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长期维护。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和 恢复为重点,核心是生态系统的长期维持与保护。 3、整体性。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在不同时空规模下进行的多学科间的综合研究 来补充,并将社会科学综合进来。 4、广泛的时空尺度。采用景观的概念,超越所有权设定的边界,认识到邻近生 态系统与所经营的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要维持森林的全部价值,需要在景 观和多世代的时空框架里实现。它也表明,森林经营是分层次协调和控制的 ,涉及景观、生态系统和林分各种水平,不同规模水平的经营又与不同的时 间尺度相适应。 5、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经营目标 6、仿效自然干扰的模式,但不是回到自然状态。它要求符合生态系统发生发展 的演替规律,根据变化的规律进行森林动态管理(在生态系统的历史变异范 围内)。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六)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 1、建立有适应能力的制度。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战略。通过 森林生态系统调查(社会经济、生态等),制定森林生态系 统经营计划、政策设计、政治与制度调整等计划。 当前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按功能和学科设置,这不便于生态系 统经营所需要的学科间的综合,需要建立有适应能力的组织 和制度,如建立计划和监测的多学科组。 2、开展生态适应性经营(Adaptive Management i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resource management )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必须考虑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协调不通 利益冲突。 由于人们知识的不完善及人类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复 杂性,在面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可持续地管理资源的过程评 价和调节等一系列行动,通过循环监测,完善经营计划,通 过调节经营实践以实现资源经营的目标。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七)森林生态系统经营面临的挑战 1、在景观水平(包括不同的所有者),制定有利于协作 和合作的政策及实践。 2、从一个共同的土地基础上,以一种综合、协调的方 式提供森林产品和状况。 3、制定能促进自愿行动的最优的激励和补偿方式,如 有必要,则制定能公正地保护公众价值和私有财产 权的条例。一方面要实现公众和私人的经营目标, 同时也要维护公众价值和私有权。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管理的宏观模式 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一、平分法 二、法正林 三、完全调整林 四、广义法正林 五、检查法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一、平分法 1759年贝克曼(J.G.Beckmann)提出材积 配分法。 18世纪末,由哈提希(G.L.Hartig)和柯 塔(H.Cotta)相继提出面积平分法、材积 平分法和折衷平分法。 1 2 3 4 5 6 u-2u-1 u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二、法正林 (一)法正林的概念 (二)法正林的条件 (三)法正林评价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二、法正林 (一)法正林的概念 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 数量木材的森林。法正林的对象是一 个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同龄林,应有 一个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二、法正林 (二)法正林的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 2、法正林分排列 3、法正生长量 4、法正蓄积量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图示 法正龄级分配、法正林分排列: 1 2 3 4 5 6 u-2u-1 u 2 3 4 5 6 7 u-1 u 1年后 风向采伐方向 1 法正生长量 Z1 Zu-1 Z3 Z2 Zu m2 m3 mu mu-1 A BC D 法正蓄积量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二、法正林 (三)法正林评价 优点: 1、法正林的基本原理仍有指导意义 2、法正林的条件可以作为森林结构的衡量标准 3、法正林分排列方式有利于森林更新、采伐和保护 4、法正林理论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 缺点: 1、现实森林经营中很难实现 2、不能达到面积扩大再生产的要求 3、没有考虑森林经营的外部条件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三、完全调整林 完全调整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 量上大体相等的森林。 完全调整林的基本条件: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 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收获数 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林木。 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在原理上相同,但 要求不同。 法正林是完全调整林的特例。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四、广义法正林 1分期后 广义法正林示意图 1 2 3 4 u 1 2 3 4 u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四、广义法正林 幼、中龄林占优势的森林龄级分配 成、过熟林占优势的森林龄级分配 森 林 面 积 森 林 面 积 累 积 森 林 面 积 累 积 森 林 面 积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五、检查法 检查法(控制法,Control method, Checking method):即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 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进行以森林生 长量作为依据对森林采伐量进行控制的一种 具体森林经营方法。 1、顾尔诺的经理手册 2、毕奥莱的检查法及其经营原则 3、检查法的森林经理调查方法 4、检查法与龄级法比较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五、检查法 1、顾尔诺的经理手册 采伐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方式,主 张采用考虑保留木生长的择伐作业。正 确的采伐收获可促进木材生产。每次采 伐,林木都要受到一次检查,最终保留 的林木应是最优的林木。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第三节 微观森林经营模式 五、检查法 2、毕奥莱的检查法及其经营原则 (1)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 (2)用尽可能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