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_第1页
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_第2页
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_第3页
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_第4页
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府谷:草根经济”托起发展“大梁” 郭峰 王风光 2011年4月底,2011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排 名出炉,位于陕西最北部的府谷县继2009度、2010年度之后,连续 第三次位居全省十强县之首。 论资源,府谷拥有的并不是最多;论地理,府谷偏居一隅,沟 壑纵横;论基础,府谷底子薄、环境欠账多,曾因污染严重被称作 “黑三角” ,这样一个县,为何能后来居上、取得“三连冠”呢? 提起如今府谷县域发展的成就,该县领导直言:主要得益于民营 企业的发展。 由弱到强:由弱到强:“草根草根”撑起一片天撑起一片天 从1984年开始,在府谷县委、县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一些曾 经被迫走西口的府谷汉子开始试着在家乡的“穷山饿石头”上创办 乡镇企业,很快,乡办、村办、联办、户办企业不断涌现,小煤矿、 小水泥、小电石、小焦化、小炼铁等企业遍地开花,至1991年,全 县企业达到1809户,从业人员上万人。 在20世纪90年代担任过府谷县委书记的郭加水说:“那时,一 个月内就在黄河岸边建起100多个小泡花碱厂,现在想来,我也许是 府谷生态环境的罪人,但那时太穷了,不办企业难以生存啊!” 虽然这些“五小”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后来大多 被定为关停对象,但却为当时的府谷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上世纪末,府谷民营经济已在县域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二” ,由 原来的“配角”变为“主角” 。 跨入新世纪后,府谷的民营企业在规模逐渐壮大的同时,产业 层次也逐渐提升,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 工业体系,并涉足交通、房地产、商贸服务、养殖业、农副产品加 工等多个领域,呈现出门类全、数量多、增长快的特点。 “截至2011年底,府谷县民营经济总数已发展到1.76万户,从 业人员12.17万人,共有企业1138户,工业企业333户,其中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203户,民营经济实现总产值609.93亿元,实现增加值 350.28亿元,占全县 GDP 的66.7%;上缴税费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 73.85%。 ”榆林市委常委、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告诉记者。 经历了近30年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蜕变,被称为“草根经济” 的民营企业,撑起了府谷经济发展的一片天!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表示,全省中小企业的加速成长,亟需开 辟一块“试验田” ,其首选之地,就是靠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取得陕西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三连冠”的府谷县。 府谷县工业经济局局长陈国盛在谈到府谷民营企业对县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贡献时,激动地说:“应该在府谷河滨公园给全县的民 营企业家们塑一组群雕!” 化蛹为蝶:转型升级求质变化蛹为蝶:转型升级求质变 如同一个人在个子猛长时更要注重体质一样,发展民营经济, 也不能只追求量的增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府谷县发改局副局长高相宏告诉记者,按照项目园区化、园区 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2006年2007年,府谷规划了总面 积57.39平方公里的清水川、皇甫川、庙沟门、郭家湾四大工业集中 区和总面积29.78平方公里的八个产业园;完成了黄河、恒源、东山 三个工业小区规划,以技改方式提升区内项目的发展层次,从而形 成了“七区八园”的全县工业发展格局。 在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煤化工产业示范基 地”的清水川工业园区,记者看到,由府谷县镁业集团建设、计划 总投资23亿元的镁节能多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该项目被 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共包括捣 固焦、金属镁、焦油深加工、硅铁、镁合金及其压铸件、还原罐、 免烧砖、水泥等8个子项目,上一个子项目的产品是下一个子项目的 原料,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全部建成后不会有任何废物。 一条条科技含量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园区延伸,一个个民营 企业转型升级样本在园区诞生。 府谷县清水川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贾榆乐告诉记者,目前,清 水川工业园区批准入园的企业42个,已建成投产的10个,其中有8个 就是民营企业。 府谷县县长辛耀峰说:“府谷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使 更多的项目向园区集中、投资向园区涌流,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产 业发展、创业就业的优质平台。 ” 在实现项目园区化的同时,府谷先后引导400多户民营企业共同 出资,组建了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特种合金五大民企 集团,使原来的一艘艘小船聚合成“航母” ,从而在本行业日趋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话语权。 为了摆脱资源依赖,府谷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非煤产业,实 现投资多元化。近年来,多数府谷涉煤企业开始进入房地产、商贸 物流、金融、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府谷民营企业逐渐实现了 布局由分散向集中、产业由单一向多元、规模由个体向集团、经营 由粗放向集约、发展由求快向求好“五个转变” 。 以点带面:纳入试验区规划以点带面:纳入试验区规划 建设陕西全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是府谷县“十二五”期 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曾在担任县扶贫办主任时创 造出社会化扶贫“府谷现象”的陈国盛调到工业经济局任局长后, 为此目标忙得不可开交。 陈国盛认为,民营企业的“转型” ,一是要由量的增加向质的突 破转变;二是要由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向节约环保转变;三是由单 纯依靠资源向多元发展转变。而“升级”则要从规模、产业链、企 业制度、企业家素质、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在这些方面,府 谷都做了大量工作,但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重。 虽然府谷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已为陕 西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 2011年,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6257.1亿元,已占全省 GDP 的“半壁江山” 。全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2703.52亿 元,较2006年的791.45亿元增长了两倍多,有27个县(市)非公有 制经济占比超过50%,较2006年增加了13个。 然而,与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比,陕西的民营企业在数量、 规模和产业层次上仍存在较大差距,转型升级,是陕西民营经济的 当务之急。这就需要选择一个民营经济发展快、实力强的县赋予特 殊政策,先行先试,进而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 展。 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上先走一步的府谷县,自然首先进入陕西 省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视线。2010年10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 员会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府谷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上报省委、省政府。报告认为,府谷县是建立全省民营企业转型升 级试验区的最佳选择地,因为府谷不仅已成为陕西民营企业比重最 大和实力最强的县,也在资本整合、规模发展和循环发展上先行一 步,在全省具有代表性。 这份报告很快引起陕西省领导的重视。陕西省工信厅、中小企 业局领导先后几次来府谷调研,2011年3月,他们委托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编制府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守国说,该规划 明确了府谷民营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发展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