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作业[1]_第1页
学校德育作业[1]_第2页
学校德育作业[1]_第3页
学校德育作业[1]_第4页
学校德育作业[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德育作业学校德育作业 多选题 1、 在近代,我国教育史上用过(A) 和(B) 等概念以示德育。 A、道德教育 B、训育 C、德育 D、思想教育 2、 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表现出 (A)的状态。1982 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大纲,用(D) 表述德育概念,反映了比较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倾向。 A、十分混乱 B、训育 C、德育 D、思想品德教育 3、 在外国教育发展史上,比较长的时间内是将德育混同在(B) 概念之中。 A、道德教育 B、教育 C、政治教育 D、思想品德教育 4、 使“德育”这一概念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斯宾塞。他在教学论 (1860 年)一书中,把教育明显划分为 (ABC)。从此, “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思想品德教育 5、 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 ( ABC)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 A、教育者(德育工作者)B、品德规范 C、受教育者 D、学校 6、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教育和德育主体问题,主要存在着三种观点,即:( ABC) 。 A、单一主体论 B、双主体论 C、主题转化 7、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归纳起来看,大体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ABC ) 。 A、权威主义)B、中心主义 C、调和的立场 8、一般来说,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应由三个基本维度构成,即:(ABC ) A、道德素养 B、专业素养 C、教育素养 D、思想素养 9、教师德育素养的“三个尺度”是指 (ABC)的尺度。 A、真养 B、善 C、美 10、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主要应当通过 ( A B)两大途径进行。 A、培训 B、自修 C、学习 11、学校道德教育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 ( ABCD) A、习俗性教育 B、古代学校教育 C、近代学校教育 D、现代学校教育 12、古代学校德育是指( AB) 的学校德育。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13、近代学校德育的主要变化是学校德育的:(ABCD) A、世俗化 B、民主化 C、组织化 D、科学化 14、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全民性 B、生活化 C、有效 有趣 D、强制性 E、非批判性 15、古代学校德育具有的主要特点是:(ABC) A、阶段性 B、神秘性 C、经验性 D、层次性 16、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是:(ABCD) A、生活的德育 B、生态的德育 C 关怀的德育 D、智慧的德育 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 A、思想观念的进步 B、德育学术思想的进步 C 德育理论与自身建设的进步 D、德育实际工作的进步 18、当今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大趋势是:(ABCD) A、各国都更加重视品德教育和美德教育 B、强调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C 强调情感和认知的协调 D、强调德育的生 活指导功能 19、德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德育的:(ABC) A、社会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20、道德可分为:(A B) A、社会的道德 B、个体道德 C、利人主义 D、集体道德 21、个体道德是由 (ABCDEF) 构成的,是个人在具体的、终身的社会生活中个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 A、道德理解 B、道德判断 C、道德选择 D、道德情感 E、道德意志 F 道德行动 G 道德知识 22、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的主要特性是:(ABCDE) A、超越性 B、引导性 C、发展性 D、实践性 E、综合价值型 F 主导性 23、德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AB) A、育德性 B、理解性 C、教育性 D、互动性 24、制约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效果的情绪因素主要有:(ABCD) A、道德知识的掌握 B、道德动机的实现 C、道德意志的发挥 D、道德行为的自律 25、道德教育获得实效的心理基础是( ) A、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B、晓之以理 C、动之以情 26、德育主体的自修除了一般在道德、专业和教育上的修养方法之外,还特别应当注意以下三个策略:(ABC) 单选题 1、现当代学校德育是 指以来的学校德育(A) A、二十世纪初 B、十九世纪中期 2、道德教育获得实效的心理基础是(A) A、激发相应的情绪体验 B、晓之以理 C、动之以情 3、重视德育是 办教育的重要原则。 ( A) A、各个社会各个阶段 B、社会主义 C、共产党 4、德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起着(B) 的作用。 A、决定 B、重要 C、主要 5、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A) 作用 A、主导 B、决定 C、重要 判断题 1、简言之,德育的功能就是“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对 ) 2、简言之,德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对 ) 3、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 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 对) 4、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 对) 5、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德育过程观;偶发 因素。 (对 ) 6、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 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的种坚定的志向。但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都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 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 (或政府)。第二, “爱国”与“爱人类”。第三,爱国与改革 开放。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对 ) 7、狭义认为:德育课程是为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所领先设计的德育内容。广义认为:凡是具有育德作用的一切教 育因素都是德育课程。 (对 ) 8、活动式德育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校或学生白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道德体验,锻炼意志,践履道德,促进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而设计的课 程。 ( 对) 9、根据学校德育内容的构成原理,从结构上说,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内容可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五 个层面,从组成上说,又分为基本内容和时变内容两大部分( 对 ) 10、建构德育模式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德育理念要素、德育资源要素、人的德性要素、工作方法要素、道 德情境要素。 ( 对)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德育 简言之,德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故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教 育者(德育工作者) 、品德规范、受教育者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即德育。 2、品德 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固的政治品质、 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论述题论述题 1、简述德育的主要特点。 答:答:()鲜明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年龄阶段性 2、简答 制定德育任务的依据。 答答: ()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提出的。 ()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方针提出的。 ()德育的任务反映了年轻一代年龄特征的需要。 3、 怎样认识家庭对青少年儿童德性成长的意义? 答:答:()家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具基础性)。 ()家庭环境作用具有深刻性。 ()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具有互补性。 4、 大众传媒对儿童青少年道德成长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答:大众传媒无论其积极还是消极方面,都从如下三个方面影响学校德育。 第一,构成学校德育的环境。大众传媒的影响主要是作为直接的信息状态发挥其环境作用的。由于其面向 大众的直观、感性的包装特征,往往比其他环境因素更易于产生吸引、影响青少年的功效。故学校德育的社会 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争取有利的大众传媒。 第二,参与塑造学校德育对象。可以说,现代儿童是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从积极方面看,电 视等传媒已经生动地传达给儿童的某些道德观念将成为学校德育提升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基础;从消极方 面看,传媒带来的心理损伤、负面文化和道德作用(如形成所谓“僵尸观众”、 “示范观众”、 “上网综合症”等)需学校 德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救助,并在此基础上传授先进的道德文化。 第三,直接影响学校德育诸环节。由于传媒系统的客观存在及其日益增大的影响,学校德育课程中的许多 课题内容已取之于大众传媒,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越来越多地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影响内容,学校 德育课外活动也已与大众传媒相联系,不少学校已出现“影评小组”等即是证明。从教学手段的角度看,多媒体 教学的出现实际上是大众传媒在学校德育中的直接运用。随着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学校德育将 越来越多地运用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以增强学校德育信息传播的力度。 5、 试述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答: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 历史和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的种坚定的志向。但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都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 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 (或政府)。第二, “爱国”与“爱人类”。第三,爱国与改革 开放。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简答题 1、简答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答:答:()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学校德育方法运用效果的实际出发, 追求实效。 ()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是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 ()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 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使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机配合,灵活运用。 ()学校德育途径和方法 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德育改革与创新中,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 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 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 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 2、谈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答答:为了更好地反映世界德育改革的大趋势,体现德育新理念,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 ()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 ()实现由 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的转变。 ()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1、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简述习俗性德育的主要特点。关闭提示 ()全民性 ()生活化 ()“有效”、“有趣” ()强制性和非批判性 2、简答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简答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关闭提示 ()学校德育的重心从道德知识系统授受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 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 ()从重视直接的道德教学转向强调间接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课程化”或 “科目化”不是出路,只有在其他课程或学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学校德育才有前途。 ()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 转向开放的情景性教材,为吸纳教育过程当事人(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体会流有余地。 ()从以教师的 教导、说服、劝戒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方法上保 证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德育。 总之,作为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学校德育,是“培养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 行为能力”的德育,是“非课程化”的德育,是“情景性”的德育,是诉诸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德育。 3、试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试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关闭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在改革中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新进展。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四 个基本方面: () 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德育学术思想的进步。 ()德育理论自身建设的进步。 教学与 教材建设的进步 项目研究的进步编辑出版了一定数量的全国性、地方性的德育理论期刊和报纸,建立了必要的 德育原理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德育实际工作的进步。全国上下逐步恢复和重建中小学德育的体制和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力度空前加强。日益强调中小学德育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 品德实际出发,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家庭德育有机结合,每一门学科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把德育有机渗透到每一 门学科的教学中去。德育研究队伍的发展。德育课程的开设和德育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德育的模式、途径、方 法等也有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实验。 4、试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试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德育定位问题 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认识上的不到位。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一 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突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 目标取向。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 ()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认识的局限。二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 5、简述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大趋势。、简述世界中小学德育改革大趋势。 面对全球生态化,网络化以及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大趋势,世界中小学德育表现出以下几大改革趋势: ()各国都更加重视品格教育和美德教育。重新强调学校德育要注重对学生美德、基础性道德的养成,强调情 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 ()强调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面对网络时代价值多元的冲击,各国都强调学校德育要教 育学生学会判断,选择,强调教师要有信息识别判断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选择,使学生在德性成长中逐渐成为道德的 主体。 ()强调情感和认知的协调。学校德育不仅是传递关于道德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培养发展道德认知能力, 还需要培养与发展道德情感,更要有行动,使学生学会践履道德,学会承担责任,在做中体验,在体验中融合,达到 知情意的统一,学做合一。 ()强调德育的生活指导功能。各国学校德育都强调对生活基础的关心,引导学生 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逐步体验更高的道德境界。 6、 简答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简答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关闭提示 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综合考虑全球信息化、生活化、生态化、价值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德育应更新并树立以下德育观念和德育新理念。 ()生活的德育()生态的德育()关怀的德育()智慧的德育 7、谈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谈谈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关闭提示 为了更好地反映世界德育改革的大趋势,体现德育新理念,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 ()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 ()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的转变。 ()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8、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我国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关闭提示 ()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学校德育方法运用效果的实际出发,追 求实效。()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是多种多样并各具特色。 ()中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使多种途径和方法有机配合,灵活运用。 ()学校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增强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在德育改革与创新中,教育者在德育思想观念上要始终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树立发展性德育观,善 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体验。在德育过程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切身体验,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成功 感、幸福感、挫折感,对学生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人生点拨,积极促进每一个学生完整人格的独特发展。 1、德育关闭提示 简言之,德育就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故德育的进行,需要有三个要素组成活动,即教育者(德育工 作者)、品德规范、受教育者三方发生联系,产生矛盾运动,即德育。 2、品德关闭提示 品德是指调节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表现在个人思想言行中稳固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和 道德品质的总和。 3、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关闭提示 所谓德育主体的个人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 4、教师职业道德关闭提示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内涵是对道德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 德教育责任的当然承担,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的教育公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等作为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行业道 德修养。 5、教育信念关闭提示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体教育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以及教师对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的坚定信 念。 6、教育观念关闭提示 教育观念是指对具体教育活动规律性的基本认识,如教育目的观、教育过程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等。 7、教育技能关闭提示 教育技能是指具体的教育工作技巧。 1、简答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简答确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闭提示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的形成。 ()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适当适度的德育实践。 2、为什么说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之中?、为什么说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之中?关闭提示 ()学校教育是重要的道德教育的实践形式之一。 ()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 ()单纯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 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方面。 学校道德教育内在于学校教育整体,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 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单纯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不存在的。 3、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关闭提示 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并不意味着学校道德教育是远离社会现实和人生现实的,而只是意味着这种超越性是理想性 的,是从现实中走出的可能性,而且只有在现实的生活中,才能建立道德生活的目的性,也才能确立道德教育合生活的 超越性。不合生活现实的或者疏离生活的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是反生活的,因而是反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是 现实性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发展意味着对现实的超越,是现实的变革。所以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意味着“在道 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来审视现实世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 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4、试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试述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关闭提示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景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 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为目标,把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并总是以尊重、关心、宽容、理解、爱心、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或形成自己 的道德品质。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道德教育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 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 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这是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性的含义所在。 5、学校应怎样进行道德自主性教育?、学校应怎样进行道德自主性教育?关闭提示 道德自主性是个体自觉的选择和决定道德行动、追求德性的内在品质 。人的自主性一方面为自我创造、自我建构确 立了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人对德性的追寻奠定了基础。不论是根据道德准则而规范社会性行为,还是内在善良意 志(良知)而追求善行,个人只有拥有自由与自主,才能主观地积极地追求道德的发展。拥有自主性,个人才能通过道德行 动而形成道德感与责任感,而社会评价基于个人的自主性,才能通过评价而谴责或赞赏主体的行动。 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以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为基础,另一方面以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也就是说,学校道德教育在实 施引导和教化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要做到不能以任何方式限制学生的选择自由,不能以任何外部的强制性的 方式要求学生服从为他们规定好的道德规范和设立的道德权威,因为任何对学生道德自由的限制,都将减少学生对道德 价值的真正认识,降低学生追求道德的热忱,减少学生通过实践而形成道德经验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必 须以发展学生的道德自主性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之一。通过道德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地选择道德价 值和道德行动,选择自己的生活目的和自主地追求德性。 从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来看,我们对学生个人的自主性和道德自由是不够重视的,也是不够尊重的,学生的 道德行动是被安排和被决定的,他们没有选择和判断的自由。有些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外部的约束,或者是被强加和灌 输的,这使得学生的道德行动都以学校等外部的要求、以教师的意志、以教育的奖惩为转移,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在生活 的道德情景中选择道德行动的自主性,反而养成了学生的奴性人格,这样,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已失去了道德价值的 内涵,道德教育成为控制学生的一种方式。 6、浅谈德性的获得、浅谈德性的获得。关闭提示 ()德性作为人的实践性的卓越品质,是个人在自由地追求美与善的生活中获得的,追寻德性带来自我的生活充 实感、成长与发展的价值感。它是由教育和自我教育所培育的。 ()德性不是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教化和实践的结果。 ()德性的教育和发展不仅是个人在生活中的自我锤炼,而且是教育生活本身对个人的德性品质的培养。 7、试论学校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闭提示 道德实践能力是个体实现道德发展的重要的个人品质,也是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个人自主地实践道德价 值的根本。道德实践能力包括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 个体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道德价值的追求与实现,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果没有付诸于道德 实践,产生道德价值,那仅仅是道德的空谈。所以,学校道德教育对个体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构中,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的多元化已成为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人们的生活方式走向 多样化,不同的道德价值、不同的价值需要、不同的生活理想在社会中共存,并且存在着冲突,这使得个人面对繁杂的 社会领域中多元的价值必须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并且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学校道德教育因而必须面对现 代社会的这一挑战,走出传统的“管束”和“灌输”型的道德教育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的和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分析、 判断,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实践智慧。 ()道德行动能力的培养 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真正对学生的道德自主性的尊重,也是把道德自主性的发展落实到道德行动中去的重要的方 式。通过对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个人才能自主与自律地确立合理的道德准则,并且把自己所选择的道德理想付诸于道 德行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一方面要通过人类社会保证共同生活的基本价值作为教育和引导的基本参照点,帮助学 生分析这些价值在人类共同生活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追求这些价值;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分 析不同价值选择所导致的不同后果,帮助学生修正和升华自己的价值选择,形成真正个人自律的道德准则,并且通过自 己的意志力实践在生活中。 1、德育内容的含义是什么?、德育内容的含义是什么?关闭提示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2、简答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古代学校和近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简答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古代学校和近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关闭提示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中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 忠诚、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德育内容与整个德育系统一样是与生活、劳动融为一体的,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 了原始社会的德育内容在呈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不自觉的特点。 古代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因此,学校德育内容里充斥着类似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级制 度及其维护方面的道德内容。 ()德育内容中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如论语中就有弟子向孔子问稼而遭到夫子的冷遇的故事。由于道 德教育内容本身的等级性导致了内容呈示形式上的绝对灌输的特色。例如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勤劳、节俭、 厚道等道德观念。 现代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特点 ()自由、平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内容。 ()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需要,道德教育中出现了对自强、诚信、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强调。 ()德育内容的呈示形式方面开始出现许多尊重道德主体性的努力。 3、简述现当代德育内容的发展趋势。、简述现当代德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关闭提示 在当代社会,尽管由于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干差万别,但是德育内容在发展的趋势上仍然 有一些趋同。这表现在: ()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4、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学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关闭提示 ()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 对道德可教性的理解与德育内容的性质、难度和容量的确定有密切的联系。哪些道德内容可以通过“教授”或认知学习 的方式进行传授?哪些道德价值主要应当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去解决,这些都是德育内容安排必须考虑的问题。 ()德育目的、目标及其序列化 德育内容就是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而这些价值与规范的选择与安排直接服务于德育目的、目 标的达成。德育目标有一个层次化、系列化的过程,德育内容的安排也有相应的层次化、系列化过程。中国德育实践中 很早就注意到了道德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和序列化问题。例如朱熹就说过:“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所学之事之所以 (即他说的发明此事之理)。”“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远者大者。”以朱熹之见,小学(大约 15 岁以前) 阶段德育内容主要应当是具体规范的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洒扫、应对、进退、衣服冠履、言语步趋等细杂事宜,而后在 大学阶段再去“穷理”,建立自觉的纲常伦理。在当代社会,世界各国德育内容的安排大都遵循了层次化、序列化的要求。 上海市实验学校曾经在其整体性德育实验中进行过“爱的系列教育”,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是:一年级“爱父母”教育;二 年级“爱老师”教育;三年级“爱同学、爱集体”教育;四年级“爱学习”教育。每一个爱的主题都细化为若干具体内容项 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德育过程观 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或呈现形式)上。当我们将德育过程理解为向学生的价 值灌输时,道德教育的内容可能表现为一种教条和教条的呈现形式;相反,当我们将道德教育过程理解为学生在教师的 价值引导之下的道德自主建构的过程时,道德教育的内容就不过是一种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待操作和待开发的 价值学习的材料。德育内容实际上就是价值引导的内容。价值引导不能离开德育对象主体建构的可能性。所以德育内容 的选择及其组织都不能不从德育对象的品德实际、心理特点等前提出发。 ()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之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的道德教育内容的安排。例如社会巨变 的突然发生,家庭破裂、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及本人的意外事件等等。学校德育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由于 偶发事件本身具有不可控的性质,这一德育内容总体上只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在西方,随着社会变化的速 度加快和规模增大,一些学校已经将偶发事件问题的处理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形成了“精神关照和个人与社会教育”等教 育范畴。这些内容有的属于心理咨询,但也有属于道德教育的成分。中国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 行相关教育之外,也可以考虑将上述内容列入正式的课程,使学生有备无患地面对突发事件的影响。 5、试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试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理想教育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关闭提示 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集体主义是人们相互关系的基本原 则也是人们对集体、对国家的基本行为准则。从现实的角度言之,集体主义教育意味着这样两个基本要求。第,集 体主义意味着适当的个人权益的承认。第二,集体主义意味着在上述基础上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的服从。即在个人权益 得到适当肯定的条件下,集体利益具有至上性。学校道德教育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开展必需建立在上述理性思考的基础之 上。为此,学校德育应当注意的是: ()教会学生采取种积极的集体主义立场。所谓积极的立场,指的是个人要怀着积极关心、参与建设的立场, 为创造一个真实的集体、实现真正的集体利益积极奉献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在集体主义教育中要特别注意的个问 题是防止用片面理解的集体主义去扼杀个性、侵害个人的合法权利。集体主义教育应当与对个性、个人的尊重辩征地和 有机地结合起来。 ()应当注意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采取集体至上的原则。在学校环境之中,要注意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 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服务;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 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 ()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与批判个人利已主义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 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要教育学生唾弃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利己主义选择,并能与损害集体利益的极 端个人主义行为进行斗争。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也是对祖国在历史和 现实中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种坚定的志 向。但是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都应该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我们应当注意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爱“祖国”与爱“国家” (或政府)。第二,“爱国”与“爱人类”。第三,爱国与改革开放。第四,爱国情感与爱国行动。 6、简答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层次。、简答学校德育内容的主要层次。关闭提示 根据学校德育内容的构成原理,从结构上说,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内容可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五个层 面,从组成上说,又分为基本内容和时变内容两大部分。 1、德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德育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关闭提示 ()育德性 ()理解性 2、“课程理解范式课程理解范式”对我们有何启示?对我们有何启示?关闭提示 “课程理解范式”正是在批判和变革传统课程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具体表现为: ()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 ()课程不再只是一些于教育情境之外开发出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 过这些事件”师生共同建构内容和意义; ()课程是由师生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断生成的建构”。这时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模糊了,课程由“制度课程” 是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规定并实现的合法化的学校教育内容转变为“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 到的自己的课程。 ()教师和学生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 3、如何正确认识德育课程中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如何正确认识德育课程中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闭提示 ()对德育课程中社会价值的正确认识 树立学生的民主观,促进他们对民主社会特征的价值和原则的理解,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民主的机会,加深对 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公民态度,积极参与公众事务,认真履行自己的公民权 利和义务,学会生活,成为对社会、国家有贡献的公民。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发展他们对本民族的归属和热爱,对其他民族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能够 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并致力于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道德问题。 ()对德育课程中个人价值的正确认识 在个人价值方面,德育课程首先应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倡导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的健康成长。 德育课程必须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责任、 正义、宽容、诚实、善良、开朗、进取等个性品质,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健康、良好的自我形象。 德育课程应不断激发和满足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并使他们从中获得愉悦和幸福之感,真正实 现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4、什么是学科式、活功式、隐性德育课程、什么是学科式、活功式、隐性德育课程? 关闭提示 学科式德育课程是我国唯一有专门的教材、教师、固定的时空环境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础 和主要的课程类型。 活动式德育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校或学生白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道德体验,锻炼意志,践履道德,促进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而设计的课程。 隐性课程主要指那些隐藏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的,能对学生成长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各种因素。 5、活动式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成长中有什么独特的价值、活动式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成长中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关闭提示 活动式德育课程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活动。因此,活动式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成长中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为: ()从道德本质来看,道德是行为的道德,人的行为是衡量是否道德的重要指标。 ()从个体的道德成长来看,活动是促进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具体表现在:第一,活动可以使个体实实在在感受到蕴涵道德规范的具体生活情境,从而加深对准则的理解和认 同,真正实现内化,因为学生在德育课上学到的各种规范是相对脱离生活情境的道德律令,而且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 能穷尽规范在具体生活中的各种样式。既然规范来源于生活,那么人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规范。第二, 在道德活动中能给个体提供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选择现实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思维能力。学校和课堂毕竞是 有计划设置的对学生有良好影响的环境,而且过去的教育往往有意回避现实中阴暗的一面,学生所接触的是相对比较 单纯的环境。而一旦进入多元价值交错的社会,面临复杂的社会关系时,他们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理性去做出正确的 抉择。第三,通过活动能丰富个体的道德情感体验,锻炼道德意志。情感在人的道德发生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越来越被 人们所重视,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无“情”的道德是不存在的。人在行动中体验的各种正向或负向道德情感是 道德成长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意志维系着人持久道德行为的实现。它是在行动中,在不断遭遇困难,不断克服困难 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第四,个体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不断践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实现 自我价值,获得精神上最大的满足。 正因为如此,活动式德育课程必须在学校德育中占重要地位。它不是学科式德育课程的附属品或延伸,而是与其 同等重要。1992 年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已明确把“活动”纳入学校课 程计划,并指出“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 我国现有的活动式德育课程形式主要有晨会、班团队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来看, 我们认为应该大力开展活动式德育课程。而且在小学和大学的调查表明活动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德育课程形式之一。尤 其在小学,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稳定性差但喜欢活动,所以活动课程就更能适应这种身心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 趣,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6、请对你所在学校的德育课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1、怎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怎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关闭提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教育,启发他们正确理解道德观念。 ()在正确理解道德观念内容的基础上,把理解了的道德原则应用于道德实践。 2、皮亚杰关于道德观念掌握与发展的研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皮亚杰关于道德观念掌握与发展的研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关闭提示 皮亚杰关于道德观念掌握与发展的研究,除了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目标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启示,即要 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某种道德观念必须遵循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自然规律,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基础; 只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辨析和反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学校 道德教育内容超越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规律的内在制约,超越了学生的日常道德经验水平的认知基础,就会变成无效 的空洞说教。 3、如何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来审视道德认识深化或内化的心理基础?、如何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来审视道德认识深化或内化的心理基础?关闭提示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 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 与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例如,关于爱父母的教育。尽管许多学生都知道爱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 则,但是由于对父母抚养儿女的艰辛缺乏相应的情绪体验,因此他们的爱父母常常仅停留在口头和书本水平上。为了 使爱父母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有位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护蛋行动”每个学生从 家里拿一个生鸡蛋,每天带在书包里小心保护,不能使其破碎;老师在学生的鸡蛋上作上标记,看谁保持完好的时间 长。起初,学生不以为然,认为这“太简单了”。谁知,一天不到,许多学生带的鸡蛋就破碎了。其后,学生开始小心翼 翼地对待自己所保护的鸡蛋了:把鸡蛋用棉花或软纸厚厚地包裹起来,放在书包里的不易碰撞的地方;到了班上,书 包不再像以往那样随便乱扔乱放了;骑车碰到坑坑洼洼的地方,不再像以往那样“勇猛”地冲过去了,而是下来推着走过 去;心里时常记挂着这个鸡蛋,不时地从书包里拿出来检查一番到“护蛋行动”结束时,学生都深有感触:“真不 容易!”将一个鸡蛋保护一周尚且如此,把一个幼小的婴儿抚养成人呢?此时,学生对父母抚养儿女的艰辛有了真切的 情绪体验,并因此对父母产生了由衷的感激和爱。 导致这种变化的心理机制在于:相应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对象具有了主观意义,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了“共鸣”, 以至学生切实感悟了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应当”的行为准则。因此,在道德 教育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使之由己及人或反求诸己,是促进 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有效方法。 另外,由此来审视现行的某些道德教育观点,也会使我们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例如, 人们常常讲,“单有道德认识并不一定有道德行为,只有产生了相应的道德情感,才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种认识 虽然强调了道德情绪体验在“知行”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但是并没有对这种中介作用予以深入的科学解释。为什么 “单有道德认识并不一定有道德行为”, 并不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而是相应的道德知识并末被 人真正掌握,因为掌握意味着内化,意味着能付诸于行动;为什么“只有产生了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 为”,因为只有产生了相应的道德情绪体验,道德知识才能真正被人所掌握,才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应有的支配和 调节作用。 1、现代社会是、现代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个什么样的社会?关闭提示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 2、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应该做哪些改革、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应该做哪些改革?关闭提示 ()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 非线性思维的确立。 群体思维的发展。 创新思维的发挥。 ()学生观的变革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人。 学生是独特的个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校道德教育取向的变革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 引导学生学会评判。 引导学生学会交往。 3、怎样认识家庭对青少年儿童德性成长的意义?、怎样认识家庭对青少年儿童德性成长的意义?关闭提示 ()家庭环境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具基础性)。 ()家庭环境作用具有深刻性。 ()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具有互补性。 4、学校教师如何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学校教师如何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 关闭提示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家长参与教育是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内容。基于对家长参与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条件的 认识,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力求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关键作用。 以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为例,该校曾在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不少颇具参考价值的改革措施。例 如学校在新生一入学,便为家长开设了“怎样当好一年级新生家长”的讲座,传授怎样帮助孩子守纪律、自理生活、安 排学习和游戏等知识。二年级开始,让学生每周带三本书回家,让家长在这一周内向孩子朗读或评价这三本书。同时, 考虑到家长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重大影响,还把品德课本发给家长人手一册,要求家长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讲 授,并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学校则定期检查和考核,使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个教育网络,共同加强德育工作。在班 集体教育方面,班主任教育与家长进行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制度。根据协商,在实验班每年选出四 至五名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帮助召集和组织家长会,沟通班级科任教师与家长的联 系,定期集中起来共同商讨该班学生的教育问题;二是直接参与班集体教育工作,给教师当参谋,协助解决具体工作 困难;三是配合班集体的教学活动,利用工休时间深入学校和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参加课外、校外活动,一起了解孩 子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制订最佳的辅导方案,为教育子女创造良好条件。此外,为了发展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争取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广泛支持,学校还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周”活动制度。在每学年一次的“教 育周”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