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 中药实训网.ppt_第1页
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 中药实训网.ppt_第2页
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 中药实训网.ppt_第3页
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 中药实训网.ppt_第4页
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 中药实训网.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保管与养护 第一节 中药材的质量变异与 影响因素 一、中药材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虫蛀 霉变 泛油 变色 气味散失 风化与潮解 后热与自燃 其他(如:粘连、升华等) (一)虫蛀 多见含糖、淀粉、蛋白质、脂肪 等成分的中药饮片。如党参、白 芷、乌梢蛇等,一般害虫最适宜 繁殖的温度在1635,相对 湿度在7o%以上,药材饮片的含水 量在13%以上。螨虫类生长的适宜 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80% 以上。59月份为螨虫繁殖盛期 。 (二)霉变 生霉多发生在潮湿闷热的季节。 药材含水量过高,最易发生霉变 。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5左 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中药 饮片含水量超过15%时,最适宜 霉菌生长,导致饮片腐烂、变质 ,从而失去药效。 (三)泛油 泛油的含义比较广泛,通常有下列情况: (1)指含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药材,在一定条件 下,药材表面出现油样物质,手模发粘,内部颜色 变深,并产生强烈油哈气味的变异现象。 (2)指含挥发油的药材,表面出现发粘,内部颜色 变深,应有气味减失的变异现象。 (3)指含粘液质,糖性物质的药材,表面发粘,质 地变软,内部颜色变深的变异现象。这类药材泛油 ,不产生不愉快气味,一般称为油粒、抽条、油果 等。如麦冬、怀牛膝、枸杞子,含糖性的称为返糖 ,如糖参。 (四)变色 变色的中药饮片常见的有花类、叶类药 材,多受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导致 药物内部化学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 反应,原来的颜色由浅变深,由鲜艳变暗 淡,从而影响药材的质量。常见易变色的 药材有薄荷、菊花、金银花、大青叶等。 (五)气味散失 一些芳香、气味浓烈的饮片如砂仁、豆 蔻、肉桂等,如贮存方法不当,可使气味 散失。 (六)风化与潮解 含结晶水的矿物质药材与干燥空 气接触后,惭渐失去结晶水,成为粉 末状态,药物形状和功能发生改变, 称为风化,易风化的药材有芒硝、硼 砂、胆矾等。潮解是指固体药物吸收 潮湿空气中水分后,表面慢慢溶化成 液体状态的现象,易潮解的药材有青 盐、秋石、芒硝。 (七)后热现象与自燃 后热:药材的呼吸作用常使商品垛发热, 同时引发不经霉腐过程的腐烂。如酸枣仁 、枣等。 自燃:富含油脂的药材、饮片,层层堆叠 ,如通风不良,则堆积产生的热量可使局 部温度增高,先焦化后烧灼,这类药材有 柏子仁、海金沙等。或有的饮片因湿回潮 ,水分含量过高,垛中产生的热量扩散不 出,使局部高热炭化而自燃,这类药材有 菊花、红花等。 (八)其它 一些胶类、树脂类饮片,如阿胶、鹿 角胶、乳香、没药易受热变软粘连。 冰片、薄荷脑、樟脑合成类中药易升 华变性。 二、影响中药材质量变异的因素 内在因素:化学成分、结构和性质 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日光 。 外在因素 生物因素:害虫、微生物。 人为因素:生产、管理活动。 药材质量变化内在因素起主导作用,外在因素起决定作用,是变 化的条件,防止质量变化只能通过减少外在因素影响,使内在因素 的主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维护中药质量的目的。 (一)温度:药材在温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适应 范围。温度过高过低都会使药材质量发生变化 。 当温度在25度以上并逐渐升高时,药材中 各种酶的活性升高,药材中的脂肪氧化分解加 快从而出现泛油;含挥发油多的药物也会因受 热而使芳香气味散失;动植物胶类和部分树脂 类药物,受热后又易于发软、粘连成块或融化 .冰片、薄荷脑等药材随着温度的升高升华散 失的速度加快。 温度在2035度时,由于有利于虫害、霉菌 等孽生繁殖,从而引起很多药材出现生虫、发 霉以至变质。 (二)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多少的程度, 也就是空气潮湿的程度。药材本身能否保 持正常的含水量,与空气的湿度有密切关 系。一般药材的正常含水量约1020。 如空气中水蒸气多,药材大量地吸收水分 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发生霉 烂变质现象。 相对湿度较高时容易使一些药材出现潮解( 如芒硝) ,也会使那些用糖或盐加工的药 材(如盐附子)软化;湿度过低会造成一 些药材风化(如芒硝、明矾)。 (三)空气: 空气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以氧气 最容易与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 学变化,而影响其质量。通常所见 到的丹皮、黄精等的颜色变深,就 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鞣质、油质及糖 分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变化 而形成的。 (四)日光: 日光对某些药材的色素和叶 绿素有破坏作用,能使药材变色 。所以红色和绿色的药材,不宜 在阳光下久晒。 日光也能促进某些化学成分的 分解失效。 第二节 中药材的储存保管 一、药材仓库类型与要求 (一)药材仓库的类型 中药材仓库根据储藏要求分为 1、冷库 指温度为210(相对湿度4575) 的仓库。 在此温(湿)度条件下,药材成分性质稳定 ,降低了与成分共存的各种酶的活性,中 、高温性霉菌和害虫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 ,从而较有效地保证了药材质量。 冷库一般储存细(稀)贵药材、饮片和按规 定需冷藏的各种制剂。遇冷失去活性、成 分易变性或析出结晶、产生沉淀、浑浊、 分层后无法恢复原状的制剂不可储存在冷 库内。 2、阴凉库 指温度不高于20(相对湿度4575 )的仓库。 在此温(湿)度条件下,对一些药物成分 不稳定的商品,可延缓品质陈化和质 量变异速度。霉菌和中药害虫的生理 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但保管 不善仍可造成危害。 阴凉库主要用于储存易挥发、升华、融 化、泛油的中药材。 3、常温库 指温度为030(相对湿度45-75 )的仓库。这一温度范围主要指一年四 季自然气候下的温度值,寒冬需要保 温,盛夏则需降温。 常温库主要用于储存成分性质稳定且贮 藏要求对温度未做出具体规定的中药 材;要防止虫蛀、霉变及其他质量变 异,做好防潮、通风等工作。 (二)药材仓库的库区布局要求 1、仓库药材储存的原则: (1)药材与非药材必须分库或分区存放 ; (2)中药材、中药饮片应与其他药品分 开存放; (3)容易串味的药材应分库存放; (4)麻醉药材应存放在专用库房内; (5)医疗用毒性药材应专库(柜)存放 ; (6)药材中的危险品应存放在专用危险 品库内。 2、中药材仓库的分区与色标管理 按照gsp要求,中药(饮片)材仓库应划 分出以下库区: (1)待验品(库)区:挂黄色标示 (2)合格品(库)区:挂绿色标示 (3)拆零称取分装(库)区:挂绿色标 示 (4)待发货(库)区:挂绿色标示 (5)退货库区:挂黄色标示 (6)不合格品(库)区:挂红色标示 3、药材堆垛应当留有一定距离 具体要求是: (1)药材垛与垛的间距不小于100cm; (2)药材与墙、屋顶(房梁)的间距不 小于30cm, (3)药材与库房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的间 距不小于30cm; (4)药材与柱的间距不小于30cm, (5)药材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cm。 (三)药材仓库应有的设施和设备 1、应使药材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的设备,如货台 和货架; 2、避光、通风和排水设备:如遮光罩、百叶窗, 换气扇、天窗等。 3、温湿度的检测和调节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 、密封门窗 、空调机、冰箱、散热器、加湿器 等。 4、防尘罩、防潮箱、防鸟网、老鼠荚、防虫纱窗 、诱杀虫灯等 5、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灯等。 6、适宜拆零、拼箱发货的包装、运输工具和装卸 器材。 (四)温湿度监测仪器的使用 转盘式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环 境湿度 (距地面1.5米,避 开电灯、阳光、吸湿剂等) 分别读取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将两者的温度转盘对齐, 箭头所指位置即环境的湿度 二、 中药材进出库管理 (一)中药材(饮片)入库管理 1、入库接收要求 (1)保管人员确定商品抵卸的待验库(区)。 (2)商品到达后,应监卸,避免乱堆乱放。 (3)为便于清点,按一定件数叠高整齐有序排放。 (4)点收查验核实,无异常情况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将 收到的商品品名、件数、存放地点、到货日期填写在“ 商品到达通知单”上,签章。通知单一式三份,一份交 验收部门,一份交保管部门,一份留底备查。 (5)点收时发现数量短失、污染等异常情况,应让运送 人员验看、认同,将异常情况记录在商品到达通知单 上,收发人员与运送人员共同签章后,交业务部门处 理。 2、中药材质量验收要求 a、中药材包装检查 (1)检查包装是否注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企业 ,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 (2)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3)检查包装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材质,包装应符合品种 的质量要求。合同应明确规定对怕压易碎品种要使用箱 、筐等包装;细小的种子、粉状药材要使用双层包装; 易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污染的品种应密封包装。 (4)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水痕、异物污染,属于部分包件 的,应挑出单独检查。 (5)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材(饮片),检查包装是否注明批 准文号。如合成麝香、人工牛黄、机制冰片、樟脑、薄 荷脑及阿胶、轻粉、红粉等。 b、中药材真伪、规格等级及杂质含 量检查 在检查包装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对药 材性状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与药材 标准相一致,防止伪劣药材进库,很 多药材还要进行规格等级和杂质含量 的检查以确定药材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 (二)中药材出库管理 1、药材出库原则: 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按批号发 货、易变先出; 目前中药材主要采取先产先出原则 在能够预见到某种中药材经过短时 间储存易发生质量变化时,该种 药材的出库原则应遵循易变先出 的原则。 2、出库程序: (1)核单 即审核出库凭证,可以根据凭证 所列内容,计划应检出哪个仓位 的商品,需要多少人员操作,需 要什么设备,以便于作业调度。 根据凭证指示的出库时间,分出 缓急,便于人员、设备的调配。 (2)备货,是按出库凭证所列内容进行的检出 商品的操作过程。 药材(饮片)备货,应按每一包件称重检斤 ,求出毛重;然后再分别除皮求出净重。 由于中药材未实行批号管理,一个货垛上 因为分散进库有可能混存不同入库时间的 中药材品种。按“先产先出”的原则,在品名 规格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则需检出进库时 间最早的配货。按要求配货后,堆放于发 货区,每件包装标明品名,产地,日期, 调出单位,附质量合格标志。 (3)出库复核 是中药仓库严把三关的最后一关, 仓库应设专职人员负责出库复核工作。 复核应以实物为依据与出库凭证所列内容逐 核对,有批号的记录批号,以便质量跟踪。 复核中发现下列情况应停止发货,并报有 关部门处理: (1)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透的; (2)外包装破损,封口不严,衬垫不实,封条 严重损坏的; (3)标识模糊不清或脱落的; (4)票货不符的,发现有质量变异、鼠咬及污 染的。 三、药材商品的分类储存 普通药材(饮片)商品根据质量 变异现象分类储存: 凡是质量变异现象基本相同,养 护方法相同的药材归为一类, 集中储存,便于集中检查和实 施熏蒸、气调等养护作业。 (一)分类储存常用保管方法 1、密封法: (1)整库密封:将整栋库房的门窗缝隙用防潮纸、 粘胶纸带等材料裱糊严密。 (2)堆垛密封:用塑料帐罩或熏蒸幕布罩住堆垛, 并将与地面接触的底部粘合严密。 (3)包件密封:将单件或几个包件放进密封袋内将 封口热合。 (4)容器密封:将药材放置于陶瓷或塑料的硬质容 器内加盖整体密封。 实行密封的药材必须无虫蛀、无霉腐,干燥,水分 符合要求,密封时环境湿度应低于75%。随时检查密 封药材有无温度过高或结露现象。 2、降温除湿法: (1)降温法:包括空调或冷气机械降温、隔 热材料降温和通风降温,空调降温时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起到除湿的效果。 (2)降湿法:包括吸潮剂吸湿法和通风散湿 法。 吸潮剂吸湿法: 常用吸潮剂:硅胶每公斤可吸水0.40.5公 斤,吸水后经150180度烘干,可重复使用 。通常用于密封容器内吸湿。 氯化钙无水型吸湿率达到100200%,含 水型达到60100%,相对湿度在7690% 时,每立方米用量0.3-0.5公斤。生石灰 吸湿率在2030%,放入木箱内吸湿变成 粉末后及时更换。 通风散潮法:当库内外温度相等,库 外湿度低于库内时,通风可及时降低 库内湿度;当库内外湿度相等,库外 温度高于库内时,通风也可降低库内 的湿度。 (二)特殊药材的保管 需要特殊保管的药材包括 毒剧药材 麻醉药材 易燃性药材 贵重药类 应根据各自的特殊性质进行分别保管 1、易燃性和自然性药材 (1)易燃性药材 有些中药称为易燃商品,如硫黄 、火硝、雄黄、松香、干漆、樟脑 、冰片、海金沙等,它们所含成分 决定了它们的燃点很低,在一定条 件下当达到燃点温度时极易燃烧。 其中冰片、樟脑、火硝、硫黄被列 为危险品;。 火硝与雄黄、火硝与硫黄不得 同存在一个库房内(雄黄与火 硝相混,击之燃烧爆炸) 药材中的危险品应储存在专用 危险品库内,其他易燃药材应 专柜存放,保持低温和密封, 隔离氧气,远离火源。 (2)自燃性药材 是指吸湿性药材在静置条件下,经过缓 慢的氧化作用产生大量的化学热,当 热不易散发或散不出去,积热到一定 程度达到药材燃点温度时,不经引燃 而引起商品自燃。轻者药材发黑、发 焦,有白色烟雾腾出,俗称冲烧,重 者引发自燃火灾。目前已知发生过冲 烧的商品有红花、菊花、甘松、蒲黄 、薤白。 易自燃的药材平时堆垛或装包不宜压得 过紧过实,随时注意内部温度变化,及 时倒垛通风降温。 (2)毒性药材和饮片的保管 毒性中药管理品种: 矿物及制品: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 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 根及根茎类: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白附子 、生南星、生半夏、生甘遂、生狼毒、雪上一枝蒿 。 果实种子类:生马钱子、生千金子、天仙子、生巴 豆。 花类:洋金花、闹羊花。 动物及制品:斑蝥、青娘虫、红娘虫、蟾酥。 植物树脂类:藤黄 毒性药材保管: 仓库设置:毒性药材应专库或专(仓) 柜储存,应悬挂毒性药品专有标识,专 库库门应坚固,有防撬、防盗报警装置 (报警连网),库门或专柜应双人双锁 管理。 毒性药品专库或专(仓)柜不得与其他 药品混存,不宜同用药的毒性药品不能 存放在同一仓位,如生川乌、生草乌、 生附子不能与生半夏同时存放在同一仓 位。 毒性矿物类药材除了雄黄和水银外都 易吸潮,水银容易挥发,散落后不易 收起;轻粉和白降丹颜色容易变暗, 红粉易变深。 毒性药材中易泛油的品种有:生千金 子、生巴豆、红娘虫、青娘虫、斑蝥 、天仙子。洋金花和闹羊花易变色。 轻粉、红粉和白降丹应避光,密闭保 管。 (3)中药麻醉药品的保管养护 中药麻醉药品品种:罂粟壳 罂粟壳实行定点经营,不准生用,只能 供给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中成药生产 企业调剂使用。 罂粟壳应指定专职人员,专库保管,不 得与其他药品混存,库门醒目位置应 有麻醉药品标志。专库应配置双锁双 人管理。安全保管措施与毒性药材相 同。 第三节 易发生质量变化的中药材 养护 一、药材仓虫 (一)常见中药仓虫的类型: 多为鞘翅目甲虫 药材甲 玉米象 锯谷盗 大谷盗 印度谷蛾 (二)仓虫的习性 1、趋光性 大多数蛾类仓虫具有正趋光 性,可利用灯光诱杀蛾类害虫。甲虫 类仓虫为负趋光性,检查生虫商品时 ,应注意阴暗处匿藏的甲虫类仓虫。 2、趋温性 储存环境温度低于仓虫的适 应范围,如果有适宜温度活动区域, 仓虫表现为正趋温性;在仓虫适宜温 度范围,如果升高或降低温度使其不 能适应,仓虫表现为负趋温性。利用 仓虫的这一特性,可采用高温或低温 防治仓虫。 (三)仓虫的生态条件 1、氧气对仓虫的影响 中药仓虫是一类需氧动物,在低氧环境中, 仓虫因对氧的需求增加而呼吸加快,摄取 的食料分解不完全,不足以提供生命活动 所需的能量,处于被迫耗消体内能量的饥 饿状态。其死亡取决于低氧程度和低氧维 持的时间。除氧剂封存和气调养护都是利 用低氧防治仓虫的技术。 2、温度对仓虫的影响 根据仓虫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生理活动方面表现出的 差异,可把温度范围划分成不同区域, 致死高温区 50-60 在此温度区,仓虫体内的酶被破坏,部分蛋白质 凝固,各组织丧失生理功能。利用这一温度区对 仓虫的影响,可采用烘干、沸水喷淋、湿热等高 温方法灭虫。 亚致死高温区 4050 仓虫处于昏迷与死亡的临界状态下,若长时间受 此温度影响,其生理活动严重受阻,可导致死亡 。若短时间受此温度影响并继而转入适宜温度区 ,仓虫有可能再生。 夏季日光曝晒下灭虫,达到预定温度后,曝晒时 间一般不应少于2小时,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适宜温度区 15-35 最适宜温度范围:2532,也是仓虫 蛀蚀活动最为严重的时期。 不活动温度区815 致死低温区 4以下 仓虫因体液结冰,细胞原生质冻损而脱水 死亡。利用冬季寒潮降温,可有效的防治 仓虫。 温度对仓虫成、幼虫的影响是明显的,对 蛹和卵则取决于致死温度下的致死时间。 3、湿度对仓虫的影响 最适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7080 在这一湿度范围内,仓虫的繁殖能力最强,产生一 代的时间最短,对中药材商品的危害最为严重。 适宜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7590 在这一(温)湿度范围内,仓虫的繁殖能力下降,但 仍能对中药材造成严重危害。 不适宜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3040, 是仓虫的不适宜湿度范围,在这一湿度范围内,中 药水分与湿度的平衡作用会使含水量减少,仓虫 从空间和中药材中获取水分不足,导致生理功能 失调或死亡。 (四)易生虫药材的养护 1、卫生防治: 环境治理,清理消毒,隔离防治 不易生虫的中药材:紫草、栀子 、龙胆草 、丁香 、丹参、黄连、 黄芩、知母、五味子、蜂蜜、白蜡 、樟脑及矿物类药材等与易生虫药 材隔离储存。 2、习性防治: 灯光诱集,高峰诱集,模拟越冬场所诱集 3、物理防治 (1)高温杀虫 日光暴晒(含油性、 糖质和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宜) 烘干法:出口温度控制在5060 (2)低温防治法 (3)除氧剂封存 4、化学防治 常用熏蒸剂:磷化铝、溴甲烷、环氧乙烷 使用磷化铝增效法熏蒸,每立方米货垛用磷 化铝1克,醋糟10克,碳酸氢铵20克,食醋 10克;密闭5天。 使用溴甲烷熏蒸,每立方米货垛用量2030 克;密闭35天。 使用环氧乙烷熏蒸,每立方米货垛用量15 30克; 5、气调养护 气体指标: (1)防虫的有效气体指标是: 充氮降氧法要求充氮时密封 体内空气稀释后,氧含量在8以 下。 充二氧化碳降氧法要求充进 的co2含量不低于20。 (2)杀虫的有效气体指标是: 充氮降氧法在25 28 、相对 湿度7580条件下,密封体内的氧含 量维持在42以下或更低,密闭15-30 天。若密闭少于15天,可酌情降氧至2以 下;若温度低于25 ,应延长密闭时间。 充二氧化碳降氧法要求充进的co2含 量在35以上,密闭1525天。若温度在 25以下或相对湿度大于80,则需要增 加co2含量或延长密闭时间。 (3):防毒抑菌的有效气体指标 在密封体积内。氧含量在2以下 ,或者co2含量在50以上,能有 效的防止霉变。 二、中药霉腐微生物 (一)中药霉腐微生物生长需要的温湿度与空气 1、霉腐微生物与温度 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可分为低温性、中 温性和高温性三种类型 低温性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为8 ;最适生长温度为5 10;最高适应温度为2030。 低温性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与冷库(2-10)温度范 围相近,冷库可抑制部分中温性微生物的生理活 动,但对低温性微生物较少抑制,故冷库也要做 好商品防霉工作。 中温性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约5左右;最适生长温度25 37;最高适应温度40-50。 中温性微生物几乎一年四季都会造成中药材发 霉、发酵或滋生致病菌,使中药失去使用价 值,做好防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高温性微生物 最低适应温度约30左右;最适宜生长温度 5060;最高适应温度70-80。 潮湿的中药在储存中有时发热,甚至冲烧,这 与高温性微生物和中药成分产生的化学热有 关。 2、霉腐微生物与湿度 根据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把微生 物分为干生性、中生性和湿生性三种类型。 干生性微生物 环境相对湿度80以下时,这类微生物才能正 常生长发育。 中药材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范围45-75 ,很适宜干生性微生物对湿度的要求。因此 必须做好防霉工作。霉菌中的部分曲霉菌属 于干生性微生物,如杂色曲霉菌、灰绿曲霉 、白曲霉等。 中生性微生物 相对湿度8090是中生性微生物的湿度范围, 大多数霉菌都属于中生性的,在中药材储存环境 中,中药材水分高、环境潮湿是中生性微生物导 致商品发霉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温湿度管理, 使相对湿度符合储存规定要求。 湿生性微生物 最低发育要求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湿度小则影 响它们生长。梅雨季节及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 在合剂、露剂、糖浆剂等液体制剂中,很容易滋 生湿生性微生物,导致发酵或染菌而变质。大多 数细菌、酵母菌及部分霉菌(如青霉、毛霉)属湿 生性微生物。 3、霉腐微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 (1)大部分霉菌进行有氧呼吸,改变环境中的 氧气含量可使霉菌的生长受阻。 霉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4060被自身利 用,其余以热的方式通过水的导热散出体外 ,使中药水分增加,并使商品积热。 (2)酵母菌和厌氧性细菌进行无氧呼吸,可引 起蜂蜜及含糖制剂发酵。 (二)中药防止霉变 1、在库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商品干湿度;气味及垛温情况 ;外观、内在变化及有否霉菌附着现象。根 据在库检查情况,部署养护期内的防霉措施 。其中包括:商品倒垛、通风散潮、挑拣晾 晒、密封保管等。 2、控制商品安全水分 商品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最高临界含水率以 下,使其难以繁殖或生长受阻。商品水分随 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控制安全水分要 从控制库内温度和湿度着手,如通风散潮, 吸湿剂、吸湿机降湿等。 3低温贮藏 一般中温性霉菌虽然能忍受10以下的低温 ,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甚至不能生存。 使用制冷设备和建造低温库,将库温调节 到10以下,相对湿度不高于70,具有 较好的防酶作用。 4、晾晒 适当通风晾(日)晒,使商品水分蒸发散失 ,能使霉菌生长受到抑制。 5、烘干:温度60,30分钟。但含脂肪油和 挥发性成分的商品不宜烘干。 6、缺氧密封储存 (1)自然降氧;(2)气调养护;(3)除氧剂封 存。 7、化学防治 磷化铝、溴甲烷、环氧乙烷 三、易变异中药商品的养护 (一)泛油 1、现象: 泛油的含义比较广泛,通常有下列情况: (1)指含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的药材,在一定条件 下,药材表面出现油样物质,手模发粘,内部颜色变 深,并产生强烈油哈气味的变异现象。 (2)指含挥发油的药材,表面出现发粘,内部颜色 变深,应有气味减失的变异现象。 (3)指含粘液质,糖性物质的药材,表面发粘,质 地变软,内部颜色变深的变异现象。这类药材泛油, 不产生不愉快气味,一般称为油粒、抽条、油果等。 如麦冬、怀牛膝、枸杞子,含糖性的称为返糖,如糖 参。 2、泛油药材: (1)极易泛油药材 怀牛膝、当归、党参、玉 竹、黄精、麦冬、天冬、柏子仁、胡桃 仁、火麻仁、榧子、桑椹、杏仁、桃仁、郁李 仁、千金子、枸杞子、巴豆、蛤蚧、刺猬 皮、鹿筋、鹿尾、哈蟆油、广狗肾等。 (2)易泛油药材 前胡、独活、太子参、紫菀 、川芎、白术、肉苁蓉、苍术、橘核、酸枣 仁、大枫子、砂仁、预知子、地龙、土鳖虫 、青娘虫、蕲蛇、金钱白花蛇、乌蛇、胎盘 、蜈蚣等。 3、泛油原因 (1)油脂氧化: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氧的作用下,油脂 氧化所产生的中间产物醛、酮等都有令人厌恶的异味,随着进一 步水解,产生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使油脂颜色变深。 (2)脂酶水解:含有油脂的种子、果实类药材中,有与油脂共 存的脂酶。当库温升高,空气潮湿和药材含较多水分时,脂酶的 活性增加。脂酶对油脂的水解作用,把油脂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许多低级脂肪酸氧化后(酸败)产生不愉快的气味和酸味。脂 肪酸进一步水解,产生油哈味,药材颜色加深。 (3)微生物水解:含油脂药材浸染微生物后,微生物分泌的胞 外脂肪酶将油脂水解,甘油被微生物利用,脂肪酸在菌体内继续 分解,生成的醛、酮等代谢物排出菌体。这就使药材产生哈味、 颜色变深。 (4)粘液质被氧化:药材中所含粘液质,在高温、高湿环境影 响下,粘液质逐渐被氧化,产生糖醛和它的类似化合物,从而质 地变软,糖分外渗,表面发粘,并使内部颜色加深。 (5)挥发油被氧化:药材中所含挥发油,性质极不稳定,在自 行挥发的同时被氧化,产生类似泛油的现象。 4、易泛油药材的养护 (1)储存条件:易泛油药材应存放于阴凉库 。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堆垛避免重压 ,避开日光照射。 (2)控制水分 :药材保持干燥状态又不失油 性,酶的活性就低。因此入库时应测定安 全水分,储存中应考查吸湿率变化,必要 时采取吸潮、晾晒等措施。 (3)控制空气的影响:应尽量减少与空气接 触,采取密封降氧。如自然降氧、气调降 氧等,药剂熏蒸也可防止药材泛油。 (4)救治措施 对有泛油迹象或有轻微泛油的药材 ,可用下列方法处理: 晾晒 除昆虫类药材外,易泛油药材均可晾晒 。一般应采取阴干或晾干的干燥方法但有些品 种可以暴晒,如枸杞子、天冬、柏子仁等。 烘烤 动物类药材除狗肾、刺猬皮、鹿筋、水 獭肝外,其他泛油初起的动物药材均可进行烘烤 。烘烤宜用文火。 热蒸 对成为商品药材前须经热蒸处理的药材 可用此法,即热蒸后不至于改变成分或成为另一 种药材规格。如天冬、玉竹、天麻、白果等均可 热蒸。热蒸后晒干即可。 (二)变色和气味散失: 1、变色现象 (1)泛油过程伴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