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黄修利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家长、社会很大程度还是看“ 升学率”的高低,特别是重点高中,“升学率”“重点率”“名校数”“清华、北大数” 等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被极度忽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国际接轨”等使得人才 竞争十分激烈,对人才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个体的自我观念、求知 能力、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等这些与个体生 存、发展、事业成功与否有着直接相关的心理条件,成为目前学校培养人才必须考虑的重 要内容。 (一)(一)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中学特别是高中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问题、青春期性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另一 方面,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学生之间的无形竞争,使得 他们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围绕着他们。在面对现 实与未来双重挑战的情况下,传统教育已解决不了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今天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承担着托起明天太阳的重任,为社会造就更多健全人格、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着这一点,我们急需了解当代高中学生的心理困扰 现状,作出深入分析,并积极探究相应的教育对策,更有助于班级管理和学生 的成才。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通榆一中是吉林省重点中学。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 程中,本着“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日渐显著,学生的整体素质 不断地提高。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这一现实状况的影响下,尤其是在中华民族文化 的传承与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产生剧烈碰撞,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时,学生不论是思 想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在改变,有不少的青少年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各种 心理困扰包围着他们,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学习,发展。综合上述问题,班主任工作渗透心 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教育部门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由于生活 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显上升;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中学生 30%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有 13%左右,高中生占有 18%左右,表现 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 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 偏执人格和反社会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关系、青春 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吸烟、 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也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32%的中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 偏执和敌对等状况。 2002 年,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等人对上海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高 中生中,“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五项不良心 理反应上的人数最多,分别为 41.38%. 35.33%. 30.99%. 29.89%和 28. 26%。 2004 年, 复旦大学谭晖等人对上海市 1000 多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为 24.9% 。 (三)研究的意义价值(三)研究的意义价值 1、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班主任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进一 步为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找准切入点,目标直指向高中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有 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解决高中生心理困扰的对策、方法。 2、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实现新课程课改革,转变班主任工 作角色,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创造条件,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班级管理中高中 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在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心 理状况和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培养高中 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情绪,能以更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 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 专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 3、本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其中的子课题),能有效解决 当前高中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有助于提高高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品 位。 二、研究目标研究目标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班 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本课题根据新形势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以及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客观现实,进行 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基础上,寻找教育理论与心理 卫生理论的交汇点,初步形成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案。 1、建构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困扰及其教育的策略和分析框架。 2、使所教学生初步掌握有效的解决自身心理困扰的方法,学会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 中应用,学习效果和效率明显提升,学习负担得以减轻,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及基础性发展目标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3、使我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得以提升,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以致更能胜任跨世纪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以下两点: (1)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个体发育、系统有 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追求客观真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讲究科学的 方法,利用班会开展或渗透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何学会科学用脑、如何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的培养、如可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调适、自卑心理 的克服、人际交往的方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烦恼、心理测试与行为辅导等。 (2)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是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持续开 展下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计划,作为教育常规工作,作为教师自身继 续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标。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在班级管 理的过程中要认真系统的进行研究,积极探讨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1、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般学习、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 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他们心理发展的状态和特征的一种方法。 2、交流法: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与学生交流询 问学生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困 扰和特点。 3、问卷法:在班级管理的某一特定阶段,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 列成明确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典型现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 的整理和分析。 具体实施途径包括: 1、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活动。依据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一系列训练活动,提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等。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取得联系,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针对 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活动。除了以上两种辅导方式外,还通过书信辅导、心理辅导 报来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难、心理困惑,同时对任课教师及家长就学生问题求助给予辅导。 (三)实施步骤(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步进行: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0 年年 5 月月2010 年年 8 月)月) (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广 泛地收集信息和深入分析,分析我校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健康情况,重点分析心理困扰的广 度和程度。 (2)申报本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2010 年年 9 月月2011 年年 6 月)月) (1)根据课题总方案和具体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学生成长档案的建档工作。 (7)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上级部门中期检查。 3、测评、总结阶段(、测评、总结阶段(2011 年年 6 月月2012 年年 3 月)月) (1)对高中生心理困扰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2)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3)注重典型个案的分析。 (4)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总并课题研究成 果。 (5)接受上级部门对课题的结题鉴定。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课题报告 七、主要参考文献: 王涵,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801,1-10 赵海燕,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501,1- 35 刘兴隆,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 901,1-17 任红燕,济南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山东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0518,1-18 王海洋,河北省基地区 664 名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1999.10.1,1-20 翁乾明,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1212,1- 20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101, 1-15 刘红侠,王丽敏,谷鹏飞,苏展.不同时期城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 2007 年第 15 卷第 9 期,820-821 舒燕,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对策.104-105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4 年 2 月 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实施方案 黄修利 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在班级管 理的过程中要认真系统的进行研究,积极探讨与班级管理相融合的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1、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一般学习、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 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他们心理发展的状态和特征的一种方法。 2、交流法: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与学生交流询 问学生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困 扰和特点。 3、问卷法:在班级管理的某一特定阶段,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 列成明确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4、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典型现象进行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 的整理和分析。 具体实施途径包括: 1、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训练活动。依据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一系列训练活动,提高 学生的心理素质。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 树立正确的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等。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取得联系,通过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针对 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活动。除了以上两种辅导方式外,还通过书信辅导、心理辅导 报来解决学生的心理疑难、心理困惑,同时对任课教师及家长就学生问题求助给予辅导。 (三)实施步骤(三)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步进行: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0 年年 5 月月2010 年年 8 月)月) (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广 泛地收集信息和深入分析,分析我校高中生的基本心理健康情况,重点分析心理困扰的广 度和程度。 (2)申报本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2010 年年 9 月月2011 年年 6 月)月) (1)根据课题总方案和具体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