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范进中举看科举制度的弊端 摘要:吴敬梓通过儒林外史给我们展示了一条充满讽刺意味的人物画廊。其中, 范进中举这一回尤为重要,他作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科举制 度的若干弊病。科举制度严重扭曲了人性,束缚人们的思想,造成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 不健康的社会风气。 关键词:范进中举、科举、弊端 关于吴敬梓,胡适曾经这么评价过:“我们安徽的第一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 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 ”1胡适之所以这么推崇吴敬梓,与他的传世之作 儒林外史是分不开的。 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鲜明讽刺意味和批判色彩的的社 会问题小说,它通过 18 世纪封建科举制下的儒生群像,揭示了儒林群体的精神状态和悲剧 命运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吴敬梓获得胡适如此评价便是当之无愧的,然而,仅仅 看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吴组缃在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与 命运,除了反右、文革、上山下乡之外, 儒林外史里全有了。 ”2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儒 林外史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知识分子性格的历时性。以往我们常常 会将问题置于“断代”的框架里,力求知人论世,殊不知,很多问题只是换了形式,骨子 里还是老问题。因此,反观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儒林”广泛存在于生活之中。 儒林外史成功刻画了很多艺术典型,有对科举八股迂腐痴狂的马二先生、卑鄙龌 龊的乡绅张静斋、贪婪残暴的官僚王太守、空虚无聊的假名士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等等。 其中,刻画的最为传神,最具讽刺意味的就是范进。小说第三到四回,讲述了范进中举, 发疯,后恢复正常的故事。范进原先是一个连考二十多次未中的童生,发榜那天,家里无 米下锅,于是到集市上卖鸡。听到中举的消息,他起初不敢相信,既而拍手大笑道:“噫! 好!我中了!” ,便发了疯。直到挨了丈人胡屠户的耳光才清醒过来。从此,越来越多的人 来奉承他,田产房屋,奴仆丫头都有了,一路可谓平步青云。中举原本应该是封建社会的 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发生在范进身上却充满了滑稽与讽刺。这说明了科举在打破 贵族世袭垄断,改变底层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暴露了科 举制度的诸多弊端。以下就通过范进中举具体分析科举制度的弊病之处。 首先,科举制度严重扭曲了人性,束缚人们的思想。小说通过周学道的眼睛给我们展 现了范进出场的显著特点:面黄肌瘦、花白胡须、破毡帽、朽烂和扯破等。值得一提的是, 当时正值十二月份,即便广东气候温暖,穿着麻布直裰此时也显得不合时宜,而这一切都 可以归因于贫困。范进当时已五十四岁,连考二十多次未中。按理来说,三百六十行,行 行出状元,无论从事哪一行,温饱问题起码可以解决,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穷困潦倒。然而 范进对科举过于痴狂,即使未中连考二十多次,心中也依然持有考科举这种不可动摇的信 念,以至于今人看来,范进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正如鲁德才所说:“就造型语言而 论,这已活画出一个老实、穷困、潦倒,同时又受到封建科举制度戕毒的灵魂。 ”3科举入 仕本无可厚非,但是因此而将一个活生生的人奴役成一个麻木潦倒的考试机器,就显得很 不值了。 当范进考上举人,街坊领居争相报喜,而范进却当是“哄他” , “装听不见” , “低着头 往前走” , “不理”等。一般人考上科举,起初可能不大敢相信,但随后心情应该是非常激 动的。范进表现出来的是起初便坚定地不相信,认为是在哄他。那么这种不信究竟合不合 理呢?细读文本,结合他的科举经历来看,显然是符合文本情节的。李汉秋在吴敬梓的 1 易竹贤 辑录: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2 月第 1 版,第 330 页 2 胡益民 周月亮 著:儒林外史于中国士文化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6 月第 2 版,第 1 页 3 鲁德才 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10 月第一版,第 79 页 讽刺三重奏中说道:“作家正是从他的不信,写出他由长年的科场失败所造成的屈辱和 痛苦因此连希望之心都不敢萌生了。 ”4失败的次数太多,范进便习以为常,仿佛每一次 考完,他就等着没有考上的预期结果。尽管有那么多次的失败经历,加上胡屠户不留情面 的冷嘲热讽,范进依旧没有放弃科举入仕的念头。他始终处在不愿放弃科举之路,又不相 信自己能考中的矛盾状态之中。这种矛盾又麻木的想法源于对科举的深信不疑和固执追求。 李汉秋还提到:“几十年的客场蹭蹬造成范进浓厚的自卑感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轭 下落第文人的心酸悲苦。 ”5在胡屠户面前,他总是表现得“唯唯连声” ,默默接受,如同万 劫不复的奴才。范进作为人应有的个性在屡败屡战的科举应试中消磨殆尽,只剩下一副空 皮囊,毫无生气。 确定自己考上举人,范进拍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 ,之后便疯了。科举入仕 是多少读书人的理想,而范进因为二十几次的考试经历,竟一下无法接受这个福音,是一 件很滑稽且讽刺的事情。让人不禁思考:因为考试而疯掉,到底值不值?科举本身是为了 统治阶级选拔人才而设定的,但是沿袭到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八股文成为 能否考上的关键。八股文严格的字数和句式要求,严重束缚文人的思想,像范进这样多年 考试的人,备受八股毒害也不足为奇。机械的八股取士制度对人的个性和思想造成严重毒 害,使得原来作为人的个体变成一个个考试机器,失去唐人抒写性情的能力了。 其次,科举制度还造成人际关系的异化。最典型的就是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反差。中举之前,胡屠户竭尽所能地数落范进,称其为“现世宝穷鬼” ,之后则毕恭毕敬地 称为“老爷” 、 “文曲星” ,这种称谓上的急剧转变可见胡屠户趋炎附势的小市民嘴脸。之前, 他只带了一副大肠和一瓶啤酒,得知范进中举,便带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前后物质的 反差,也说明了胡屠户打算在女婿身上投资的卑劣想法。这样的例子文中不胜枚举,从 “癞蛤蟆想吃起天鹅屁!”到后来夸赞贤婿,扯后襟, “把手缩了回去”等细节,胡屠户的 想法之所以前后不一,关键在于范进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企图赢得范进好感,使其忘记 之前的不愉快,从女婿身上捞到一些好处。滑稽的是,小说设置了胡屠户在众人的怂恿之 下,将疯了的范进打醒,胡屠户自然心中不安,恐遭天谴。鲁德才说过:“因为当一个本 来平庸粗俗的人物想表现为让人尊敬的对象时,就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6胡屠户想借 范进的身份提高自己地位的想法,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同是家中亲人,范进母亲的表现与胡屠户的势利和鄙俗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得知儿子 疯了,老母亲先是慌了,用开水灌下去,后不停地向人哭诉,尤其是“亲家,你只可吓他 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这些例子处处说明了作为一个母亲,她首先关心的不是中举 带来的富贵荣华,而是眼前范进发疯,让她内心焦虑不安。这种朴素的真情是胡屠户世俗 的想法所无法匹及的。 另外,张静斋也是一个重要角色。得知范进中举,张静斋以极其敏感的嗅觉奔赴过来, 并十分亲热地以“亲切的世兄弟”相称,同范进攀亲附会, “如至亲骨肉一般” 。对于平时 不来往的范进,张静斋是因为其社会地位提高而如此积极拉拢,企图为日后的“打秋风”铺 垫。从这儿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再正常化,关系的远近伴随利益的变动而异化。 最后,科举制度带来了不健康的社会风气。范进连续参加二十多次的科举,一直没中, 却依然不放弃,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科举可以带来名利双收。范进中举之后,胡屠户、张 静斋以及邻里乡亲都过来巴结凑热闹,一夜之间被捧在众人掌心的地位。这种纯粹为了改 变现状的考试目的,只能为国家培养一个个世俗的丑恶嘴脸,无法达到输送人才的客观效 果。另外,刘汉秋说过:“虽然中举与作官,尚隔一层,可是人们竟如此敏感地预料范进 4 岳麓书社 编:中国古典小说戏剧欣赏 ,岳麓书社 1984 年 5 月第 1 版, 第 148 页 5 岳麓书社 编:中国古典小说戏剧欣赏 ,岳麓书社 1984 年 5 月第 1 版, 第 147 页 6 鲁德才 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 年 10 月第一版,第 77 页 之入仕如操左券。足征封建科举与功名利禄怎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7这种风气的形成, 不仅源于读书人对科举功名的狂热追求,还有老百姓推波助澜的结果。老百姓对官僚阶层 的卑躬屈膝,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不良风气的发酵,例如范进中举后,有钱的送田送房产的, 而没钱的也来,只不过是投身为奴,图荫蔽。总之,读书人自身对功名的追求和老百姓的 哄抬发酵,使得科举制度更多的成为人们发家致富夫人龙门,而不单单是为了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想。 通过范进中举,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明清时期的科举扭曲人性,束缚人们的思想,造 成人际关系的异化,带来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纵观整部小说,吴敬梓刻画了儒林众生相, 并不是简单展示儒林丑态,而是想要后人养成一种社会心理:“就是提倡一种新社会心理, 叫人知道举业的丑态,知道官的丑态;叫人知道人比官格外可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稳相微波射频同轴电缆项目建议书
- 西医临床考试实战练习试题及答案
- 资讯更新公共卫生试题及答案
- 药剂药理毒理学基础问题及答案
- 营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试题及答案
- 老旧小区焕新计划初步设计方案
- 加强校园餐饮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与实践路径
- 西医临床考试过程中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药物治疗中个体化医疗的实践与挑战试题及答案
- 静载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幼小衔接拼音课件
- 生产设备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作业设计》第1-4课习题答案解析(教科版)
- 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完整版
-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综合考复习题
- 石家庄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高一离子方程式书写专题训练及答案
-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如何有效管理90-00后新员工技巧方法-123课件
- 第十三讲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