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_第1页
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_第2页
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_第3页
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_第4页
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及其原因的相关研究 1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就业、学习、 贫困、人际关系、情感等各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由于处理不当 而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引发轻生等悲剧。大学生心理问题处理不 当会给国家、社会、家庭造成极大的损失。 1.1 概念 压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一 般认为,压力是个人的对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而一时又无法摆脱 时的被压迫的感受。 社会压力:能够改变个人行为或群体活动,使之符合特定目标 或共同规范的社会力量。压力来自于物理学术语,社会学家把它引 入社会学中,指“生活事件”给人造成的威胁。一些社会学家还特 别研究了威胁性生活事件与疾病的关系,另一些社会学家则研究了 威胁性生活事件与人们行为的关系,认为这些威胁性生活事件是影 响或改变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因之一。 社会环境压力:主要包括人际压力、就业压力、情绪压力、学 校环境压力和学业压力五个方面,主要来自大学生的社会环境方面 的原因,有来自人际关系、求职择业、情绪波动、学校环境条件及 学业成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等方面。 1.2 理论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理论维度的构建: 根据心理压力的相关理论,个体产生压力的主要来源有两类: 一类为内因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个体自身方面的,如不良的自我 概念、过高的自我期待等;另一类外因性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外部 环境方面的,如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等。樊富珉等人则在总结大量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有:内在的压力源, 主要由于大学生的独立性不够,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对社会缺乏 了解,过于理想化,对自己的认识动摇不定难以定位等,所以造成 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外在的压力,主要是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的 变化、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的变化使其产生的心理不平 衡,包括社会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1.3 实证研究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构成压力的因素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有 不少关于压力源的类属性研究。有人将压力源按性质不同分为四类 (朱丛书,2001)。第一类为躯体性的,直接作用于人的肉体,如疾 病和各种身体损伤等,这类压力源是生物医学所主要关注的;第二类 是心理性的,如人际冲突、工作紧张,以及不切实际的预期、 “凶事” 预感等也可成为心理压力源;第三类为社会性的,主要指要求个体应 付或适应的社会生活情境或事件,如工作或学业的失败、结(离)婚 或丧偶等,也包括社会政治动乱或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等;第四类为 文化性的,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如“文化性迁 移”-一即从一种语言环境到另一种不熟悉的语言环境时,一个人的 生活方式、习惯等遇到的各种问题。 张春兴(1994)认为压力有着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类是突发 性的事件刺激,伴随个人脱离困境而压力得到迅速缓解,如路遇暴 徒袭击;另一类是当事人虽然认知到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对自己具有威 胁的事件,但因限于个人条件,只能任其存在,无法将它消除,此 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压力,这更接近日常生活 的现实,并将这类压力称之为“生活压力”(1ifeStress)。他认为生活 压力应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并认为生活压力一般有三个来源, (1)生活变故,指个人日常生活秩序上发生的重要改变:(2)生活琐事, 指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无从逃避的琐事。(3)挫折与冲突,属于个 人内在心理上的困难。 国内许多研究都采用经验分类研究压力源(郑晓齐、和田实、郭 小兰、郭晋武等)。这种方式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由于研究者 的侧重与概括水平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导致同类研究不 可比,而且出现了重复性研究,其间重要的原因是对压力的研究存 在重量化轻理论思考的倾向。国内学者刘贤臣等和江光荣、靳岳滨 希望借助因子分析来进一步验证经验分类,但得出不同的结论,也 就是说因子分析不一定能支持经验分类。 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采用理论分类来进行我国压力的研究。 由于大学生社会压力不同于成人,综合压力源的定义,国内同类研 究以及张春兴等人对日常生活压力的分类,本研究将大学生的社会 压力源分为八类: 学业成就与前途、人际交往、异性交往与性、家 庭关系与变故、健康与伤亡、经济交往、生活改变与环境、纪律或 法律行为。 社会压力分为就业压力、情绪压力、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人 际压力。 1.4 问题 本课题所要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压力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大学生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是否相同? 为达到上述目标,本课题研究将依据社会学中的理论,围绕全 社会关注的大学生社会压力问题,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大学生社会压力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和描叙。 (2)对不同性别对大学生社会压力进行比较。 (3)对不同年级的大学升社会压力进行比较。 2.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从 XX 大学内选取调查样本,以大一、大二、大三 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小规模的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并 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来综合地、深入的处理资料。 2.1 被试 由三部分人组成:(1)大一学生;(2)大二学生;(3)大三 学生。 2.2 实验设计 样本采用多阶段的随机抽取。具体抽样程序及调查总样本的构成 及分配如下:先分别将大一、大二、大三男女生宿舍楼各抽取一栋 宿舍,然后再按系统抽样法分别抽取相同数目的宿舍,再从抽中的 宿舍中随机抽取一人。 2.3 实验材料 本课题的材料主要来自于下述几个方面: (1)现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最新的关于社会压力的文献、 国家的统计资料等。 (2) “XX 大学生调查问卷”资料。样本规模为 100 人。 2.4 试验程序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查阅和收集最新资料; 2、设计修改“XX 大学本科生调查问卷” ; 3、在班级内进行试调查; 4、根据试问卷的调查结果再次修改问卷,然后印制成正式的调 查问卷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 调查阶段 1、根据课题方案抽取研究对象; 2、调查者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 分析阶段 原始问卷资料的审核和复查;对三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 5%复查。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 撰写各专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研究假设: 假设一: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社会压力感得分均高 于大一。基本依据:这一假设主要是基于中国现有研究的发现。因 为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自身生活方式上已逐渐过渡到了较为“成 人化”和“城市化” ,表现为普遍开始注重起衣着打扮,日常的花销 增大;从环境适应上来看,此时的大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已比较了解, 新鲜感、谨慎感逐渐消失,因而学业竞争、求职择业成为压力的来 源。在恋爱和学业压力感方面,一年级的大学生还涉及得比较少, 所以压力感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学生。 假设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表现不同。基本依据: 这一假设主要是基于中国现有研究的发现。男大学生在自身方面的 压力感比较大,具体包括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 的压力;而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和学业方面的压力感高于男生。这 种种差异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有关。 3.预期结果 1、大二、大三的学生社会压力感得分高于大一的学生。 2、男大学生的总体社会压力感比女大学生的大。 4.参考文献 郭晋武、佘双好;大学生生活压力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 1996,19(2) ;123124;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_社会支持及其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