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4 0 0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技术创新工作,认真落实 “科教兴市 ”战略,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后,我们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优化创新环境,更加注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创新平台及创新能力建 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1 个、研发机构 9 个,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 10 家。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 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2600 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 70 多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达 992 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 中级职称人员占 初级职称人员占 五是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 2010 年的 20%提高到2014 年的 37%。 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 (一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的支撑作用。人才是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 “高级人才靠引进,中级人才靠培养,初级人才靠培训 ”的人才开发之路,初步建立了一支科技与企业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 “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为抓手,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 、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 “三大重点产业 ”,着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按照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鼓励他们参与全市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人才 +项目 ”、 “人才 +产业 ”、 “人才 +课题 ”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 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重点 抓好金川公司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支持企业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催生一批万隆实业公司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 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在优化人才特区建设环境上下功夫。围绕加快推进 “人才特区 ”建设,制定出台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财税金融扶持等 9 个配套办法,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等 13 个方面,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团队 ),市政府给予每个团队 50200 万元的资金资助,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一次性资助 2050 万元的安家补助,并给予每月10003000 元的岗位津贴。急需紧缺人才可享受免租住房,并配备家俱等基本生活设施。对急需紧缺人才在金昌购买住房,实行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发放 510 万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强化 “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 (二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快服务平台 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产学研洽谈会、产学研对接会、技术供需交流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对接平台。围绕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企业诊断、经营发展路线、技术发展路线等全方位、专业化、高水平的 “一站式 ”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二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产学研各方创新合 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载体,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近年来 ,我市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与冶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总院、四川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大等 70 余家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在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新材料、化工材料等方面实施了 80 余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开发项目,推动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精神,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 一是坚持制度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近年来,我们鼓励支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请设立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人员创办的科技企业,允许将知识产权等无形科技成果按不高于 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允许和鼓励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高于 6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二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按照 “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 ”的原则,根据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加快科研机构合并重组,优化整合化工循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资源,支持科研机构挂靠企业集团。不断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在申报项目中优先申报项目。近三年来,工信委争取上级技术创新扶持资金 1560 万元, 我市万隆实业公司被国家列入 301 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得到扶持。2014 年全市共 (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 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14 年,金川公司 31 项重点科研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镍电解活性硫化镍除铜研究 ”等课题取得重大进展, “充填新材料的研发 ”等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实践,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6 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4 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级计划,争取国拨资金 4000 万元。完成 15 项国行标、 17 项企标的修制定。全市工业企业申报专利 420 件,工业企业授权专利 343 件。 一是结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充分发挥已有研发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和壮大我市重点产业,支持和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金川集团公司已与兰州大学联合创建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活动 ;鼓励企业 “走出去 ”,在省、市外设立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水平。 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围绕在新能源、有 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 “双自 ”创新型企业。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促进社会资源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转移,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级各类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予以优先立项和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 30元。 三是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扶持政策, 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使之快速做大做强。项目进行 10%的配套,落实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协助银行系统做好科技项目的考察论证工作,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和涉外资金,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市企业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 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 ;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科技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不高。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在全市科技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是缺乏高精尖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科技力量 中在金川公司等省属企业分布不够均衡,且年龄老化。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 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的接续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 )加快孵化器建设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途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努力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 “人才 技术 环境 ”三位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在借鉴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孵化器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 (二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 。进一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来。 (三 )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围绕落实 “科教兴市 ”战略和 “人才特区 ”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造 就一批解决重大企业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四 )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 “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二五 ”期间达到 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 (五 )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科技人才、两种知识资源、两种技术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 技机构参与我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公开招标和竞争,创新科技项目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扩大多种形式的地区性与国际性合作和交流,引进管理、技术与智力。大力推进高新产业技术发展,加快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出口。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知名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参与全球竞争。 五、几点建议 (一 )完善科技创新经费保障体系方面:一是建议省上出台政策,建立各级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二是建议省上制定鼓励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强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和金融有机结合。 (二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是建议省上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和扶持不同类型的中试基地和专业性孵化器的建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二是建议省上制定中小型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合理配置研究与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