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下涤纶分散染料低温染色 摘 要 涤纶纤维性能优良,但是纤维结晶度高,缺少极性基团,染色困难。尽管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是一种比较好的染色方法,但是近年来,人们追求服装 个性化、多样化和功能化,多元纤维复合织物应用更为广泛,一些不耐高温的 纤维,如羊毛、蚕丝、醋纤、氨纶等与涤纶纤维混纺,染色温度受到限制,研 究如何在常压条件下染色已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探讨了涤纶分散染料染色新工艺,即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改进涤 纶分散染料染色工艺,并对分散染料常规染色工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存在下分 散染料染色新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发现,在低温染色条件下,甲基丙 烯酸甲酯对于改善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为涤纶分散染料 低温染色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 涤纶;分散染料;低温染色;甲基丙烯酸甲酯 ii the low temperature dyeing of polyester with disperse dyes in the presence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bstract polyester(pet) fibers possesses many good performances. but its dyeing behaviour is very poor from an aqueous dyebath because of the high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and the lack of dyeing groups in fibers. dyeing at high temperature is a better way and more mature technology. but in recent years, individu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costume are pursued, so the composite fibers are applied widely. the blended pet fabrics with other fibers such as wool, silk, acetate cellulose and spandex and so on are not endured high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e dyeing of pet fiber at atmosphere pressure is a developmental current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polyester fabric was dyed with disperse dye in the presence of methyl methacrylate. the effect of methyl methacrylate on the dyeing properties was studied., especially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dyeing methods and the new technical dyeing methods when methyl methacrylate app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methyl methacrylate improves the dyeing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abric. the dye uptake and k/s valu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even at a low dyeing temperature. key words polyester;disperse dyeing;low temperature dyeing;methyl methacrylate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 1.1 涤纶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能1 1.2 涤纶的染色方法1 1.2.1 高温高压染色法1 1.2.2 热熔染色法2 1.2.3 载体染色法2 1.2.4 本实验研究内容2 2 实验部分4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4 2.1.1 实验材料4 2.1.2 实验药品4 2.1.3 实验仪器4 2.2 实验方法4 2.2.1 染色工艺4 2.2.2 测试方法4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6 2.3.1 染料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6 2.3.2 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6 2.3.3 染料时间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7 2.3.4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8 2.3.5 分散染料上染速率曲线9 2.3.6 染色牢度的测定10 2.3.7 织物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10 3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1 1.前言 1.1 涤纶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能 涤纶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熔融纺丝而成。从其分子 结构中可知,纤维分子中没有亲水性基团,也没有强的极性基团,只有极性较小的酯基。 除端基外,吸湿中心很少,所以吸湿性很差,是一种疏水性很强的纤维。因此用于天然 纤维染色的水溶性染料是不能用于涤纶纤维染色的,适用于涤纶纤维染色的应该是疏水 性较强的非离子型染料。另外,涤纶纤维分子链上无大的侧链和侧基,线形状态良好, 无定形区结构比较紧密,纤维分子间的间隙小,没有适当容纳染料分子的空隙,在纤维 表面还有结构紧密的表皮层,因此所适应的染料应该是结构较简单,分子量较低的分散 染料。涤纶的染色性能随纺丝条件及染色前加工不同而变化。因为纤维的微结构,例如 结晶度、晶体大小、取向度以及无定形区分子的排列等,不但取决于纺丝成形工艺条件, 而且随染整加工(如热定型、高温热处理等)条件而变化。纤维无定形区微结构变化可 通过其玻璃化温度 tg 来反映。通常非取向、非结晶的涤纶的 tg 约为 67,非取向、 有结晶的 tg 约为 81,结晶又取向的 tg 约为 125。 分散染料是一类难溶性的非离子染料,不具有-so 3h,-cooh 等水溶性基团,而具 有-oh,-nh 2,-cn,-no 2 以及卤素原子等取代基,它们在水中溶解度极其有限,溶液 中只溶解少量染料就能迅速达到饱和。而染料上染纤维的首要条件之一是染料必须在染 液中溶解,只有单分子状的染料才能迅速吸附上纤维,并扩散进纤维内部,染料晶体颗 粒和体积较大的染料聚集体是不能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因此,分散染料的溶解性直接 关系到它能否上染和上染的速度。如果选用适当的助剂,在染浴中提高染料的溶解度, 加快染料对纤维的吸附速度,又对纤维有增溶或增塑作用,加快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 度,这样就可以提高分散染料染色性能。 由于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涤纶在水中又不易溶胀,所以按常法染涤纶, 在 100以下上染速率很慢,色泽也染不浓。因此,如何加快上染和提高染料平衡吸附 量是涤纶染色的一个重要任务。 1.2. 涤纶的染色方法 涤纶的染色方法主要有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载体染色法。 1.2.1.高温高压染色法 常温下涤纶的溶胀很小,染色难以进 2 行。在高温高压染色条件下,水对涤纶的增塑作用较大,使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降低;此 外,高温高压法染色温度一般在 130左右,高于涤纶的玻璃化温度,纤维分子链段运 动较剧烈,分子间微隙增大,而且微隙形成的机会增加,由利于分散染料进入纤维内部 和提高染料的上染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分散染料在染液中的溶解度提高,染液中以 分子状态存在的染料较多,而且在高温条件下,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较高,使分散 染料上染涤纶的速率大大提高。染色结束后,当温度降至玻璃化温度以下时,纤维分子 键段运动停止,自由体积缩小,染料与纤维通过范德华力、氢键以及机械作用而固着在 纤维内。涤纶的高温高压法染色可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升温:即上染较少阶段,此阶段由于温度低,染料很少上染,一般不到 20%,而且主要在纤维表面,所以可以快速升温。 (2)快速上染阶段:染液升温控制的最重要阶段,80%的染料是在此阶段开始上 染,而且染料大多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对匀染影响很大。 (3)持续升温或保温阶段:上染速度变慢,渐趋平衡,继续加热至最高温度,最后 保温透染,并通过移染提高匀染程度。 1.2.2.热熔染色法 热熔染色法是轧染加工,通过浸扎的方式使染料附着在纤维表面,烘干后在干热条 件下对织物进行热熔处理,而且热熔时间较短。在 200高温作用下,沉积在织物上的 染料可以单分子形式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涤纶的染色。热熔染色 法是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染色的主要方法,以连续化轧染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高,尤 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热熔染色法的缺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对使用的染料有一定 的条件限制,染料的利用率较高温高压法低。 在高温热熔染色中要注意防止染料在预烘和焙烘中产生泳移,热熔焙烘阶段是棉上 的分散染料向涤纶转移的重要阶段,要根据染料的耐热性能,即染料的升华牢度,选择 适当的热熔温度和时间。在实际染色时,染料的转移不可能是完全的,在棉上总残留有 一部分染料,造成棉的沾色,可采用还原清洗或皂洗进行染后处理。 1.2.3.载体染色法 分散染料在 100以下对涤纶染色时,上染缓慢,完成染色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难以 染深,而当采用某些化学药剂时,能显著地加快染料的上染,使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 可采用常压设备进行,这些药剂称为载体。载体对涤纶有较大的亲和力,染液内的载体 能很快吸附到纤维表面,在纤维表面形成一载体层,并不断地扩散到纤维内部。载体对 3 涤纶有膨化、增塑作用,使纤维的玻璃化温度降低,从而使涤纶能在 100以下染色。此 外,载体对染料有增溶作用,吸附在纤维表面的载体层可溶解较多的染料,使纤维表面 的染料分子浓度增加,提高了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染料浓度差,加快了染料的扩散速率。 染色时,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与载体的用量有关,一般随载体的浓度的提高,染料 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提高,染料的上染量增加,但载体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染料上 染量不再增加,反而会降低。 载体染色法可降低染色温度,对涤毛混纺产品的染色有实用价值。载体染色的缺点 是对环境有污染,不挥发的载体残留在涤纶上,对偶氮分散染料的日晒牢度有影响。理 想的载体应是无毒、无臭、促染效果好,不降低染料的亲和力,不影响色泽和牢度,易 于消除和成本低廉的化合物。国外商品载体种类很多,化学组分不一,必须按制定的使 用范围和操作条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除了上述染色方法外,近年来一些高新技术也应用到聚酯纤维染色工艺上,如微波 技术在聚酯纤维染色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在聚酯纤维染色中的应用、分散染料超临界 二氧化碳流体染色方法、分散染料碱性染色法等。国外有报道称,涤纶用分散染料在乙 烯基单体、过氧化氢作用下可以在 85染色,其作用不是接枝也不是均聚化,单体的 类型、浓度,分散染料及过氧化氢浓度还有染色时间和温度影响染色深度,此外,我们 还可以从超声波改性涤纶、双十二碳烯基二甲基溴化铵促染、酸性染料常温染色及等离 子体处理涤纶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由于涤纶纤维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染色时,一般要采用热熔、 高温高压、载体三种染色方法。前两种方法都要有高温高压条件,对设备等要求很高, 能源消耗量大,使得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高温条件的要求使某些涤纶纤维品种染色受到 很大的局限。过去常用的载体染色,如水杨酸甲酯(冬青油) 、邻苯基苯酚、联苯、苯 甲酸等,一般均是苯的衍生物,有芳香味,在高温条件下易散发气味,对人体有害,并 且成本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纺织品的安全性要求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改善涤纶的染色性,探讨涤纶低温染色工艺是印染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 题。 1.2.4 本实验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改进分散染料染色工艺,并对涤纶分散染料在甲基丙烯酸 甲酯存在下分散染料染色工艺进行了研究,为涤纶分散染料常压染色提供了新途径。 (1)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改进涤纶分散染料染色工艺,分析各种染色因素对染色性能的 4 影响,确定最优工艺。 (2)分析甲基丙烯酸甲酯助染作用的机理。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涤纶织物(经 75d/36f,纬 100d) 2.1.2 实验药品 托拉司红 cb、托拉司黄 cr、托拉司蓝 c3r、甲基丙烯酸甲酯、高效渗透剂、匀染 剂 2.1.3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紫外/见分光光度计、测色配色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皂洗牢度仪、电热 恒温水浴锅、常温水浴染样机 2.2 实验方法 2.2.1 染色工艺 染色工艺配方:甲基苯烯酸甲酯单体浓度为 012%(v/v ) ,渗透剂浓度为 1%,匀 染剂浓度 2%,染料浓度为 110%owf, ph=4.5,浴比 30:1。 染色工艺为:室温下加入助剂及染料,升温到 100,保温 120 分钟,然后自然降 温。 2.2.2 测试方法 (1)k/s 值的测定 在 datacolor spectraflash sf600 电脑测色配色仪上测定各染色织物的 k/s 值,为减 少测试误差,每份测试样品取多点分别测其 k/s 值,直至误差在 0.01 以下,取其平均 值。 (2)耐洗色牢度的测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921.3-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洗色牢度: 试验 3中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10。待测试样的尺寸为 40mm100mm,正面与一块 40mm100mm 标准棉纤维布贴衬织物相接触,反面与一块 40mm100mm 标准涤纶贴 衬织物相接触,然后沿一短边缝合,形成一个组合试样。标准皂片的浓度为 5g/l,无 水 na2co3的浓度为 2 g/l,浴比为 30:1, 5 标准皂片应不含荧光增白剂。耐洗牢度试验仪(roaches washing)的调试可参照仪器 使用说明书。 将组合试样放入耐洗牢度试验仪配备的容器内,倒入约 70ml 的皂液(皂液应先加 热至 60左右) ,盖紧容器盖,放入耐洗牢度试验仪中,温度达 602;然后在 602条件下处理 30 min;取出组合试样,用冷水清洗两次,然后在流动冷水中冲 洗 10 min,挤去水分。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织物仅由一条缝线连接,悬挂在 低于 60的空气中干燥。最后用变色用灰色样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50- 1995 评定试样的变色级数,用沾色用灰色样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51- 1995 评定贴衬织物的沾色级数。 (3)干摩擦牢度测定: 将干摩擦布固定在摩擦牢度试验仪 cm-5 的摩擦头上,并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 运行方向呈 45角,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 10s 内摩擦 10 次,往复动程为 100mm, 垂直压力为 9n。然后用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位置的干摩擦褪色级数,用沾色用灰色 样卡评定摩擦布的干摩擦沾色级数。 (4)湿摩擦牢度测定: 先将摩擦布用蒸馏水浸湿,用摩擦牢度试验仪 cm-5 的轧液装置浸轧使摩擦布带液 率达 100%,然后将湿摩擦布固定在摩擦牢度试验仪 cm-5 的摩擦头上,并使摩擦布的经 向与摩擦头运行方向呈 45角,在干摩擦试样的长度方向上 10s 内摩擦 10 次,往复动程 为 100mm,垂直压力为 9n。摩擦结束后,在室温下晾干,然后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位置 的湿摩擦褪色级数,用沾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湿摩擦沾色级数 (5)上染百分率测试 在一定温度下染色时,纤维上的染料量将逐渐增加,而染液中的染料量则不断下降,纤 维上染料量占原染液中染料总量的百分率称为上染百分率.将不同染色时间的上染百分率 对相应的时间作图即得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上染百分率可采用残液法测定,染液吸光 度在紫外/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上记录。上染百分率采用公式( 1)计算。 上染百分率=(io-ii/io)*100 (1) io=染色前染液吸光度值 ii=染色后染液吸光度值 (6)扫描电镜测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涤纶纤维表面微观形态变化。扫描电镜型号为 6 jsm-5600lv,其分辨率为:高真空 3.0nm,低真空 4.5nm;放大倍数为:高真空 18300,000,低真空18300,000。 制样方法:观察织物表面形态,将织物剪成小片后用用双面纸贴在样品架上进行处 理、观察 13。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常规载体染色是一种成熟工艺,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新型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染色 工艺进行了试验讨论,采用分散染料载体染色法对常规涤纶织物进行水浴染色,从单体 用量、分散染料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几个方面分析染色样品的染色性能。 2.3.1 染料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浓度 8%(v/v)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4.5 的条件下,改变染料浓度,按升温曲线染色后测定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 结果如表 2-1 所示。 表 2-1 染料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上染百分率/% k/s 染料浓度/%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1 93.7 94.0 94.9 1.7862 2.6443 1.4231 3 94.1 94.3 95.5 3.6739 5.4865 5.6023 5 94.5 94.4 95.7 3.7460 5.5651 5.7004 8 90.0 89.6 89.6 3.8033 5.7001 5.8010 10 88.1 86.3 87.1 3.8462 5.8012 5.8876 由表 2-1 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k/s 值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染料 浓度达到 8%以后,继续增加染料浓度,k/s 值变化趋向平缓,不再有明显的增加。当染 料浓度超过 8%,继续增加染料浓度,上染百分率有所下降。因此,合适的染料用量在 8%以 内,可以提高染料利用率。 2.3.2 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在染料浓度 3%(o.w.f. )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 8%(v/v )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 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4.5 的染液中,分别在 60、80、100、110 恒温条 7 件下染色 120min,测定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结果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染色温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上染百分率/% k/s 染色温度/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60 29.8 30.3 33.3 1.2212 1.9867 2.1235 80 42.1 45.0 43.7 2.1679 3.0020 3.2038 90 92.4 92.2 93.5 3.5532 5.4613 5.5014 100 94.7 94.7 96.0 3.8463 5.6451 5.8014 110 95.1 94.8 96.3 3.9131 5.7003 5.8882 由表2-2 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从60升高到100时,涤纶织物的上染百分率显著提 高原因是温度升高,加速了纤维内部分子间作用力的消除和涤纶分子链段的运动,形 成“空穴”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染料分子的溶解以及染色时的扩散但温度超过100时, 继续提高温度,上染百分变化率趋向平缓,不再有明显的增加。 2.3.3 染色时间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在染料浓度 3%(o.w.f. )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 8%(v/v )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 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4.5 的染液中加入涤纶织物,按升温曲线升到 120后分 别保温 60、80、100、110、120min,测定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结果如表 2-3 所示。 表 2-3 染色时间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上染百分率/% k/s 染色时间/min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60 91.8 92.4 92.6 3.0612 4.6889 4.7241 8 80 93.2 93.1 93.6 3.2217 5.0843 5.1572 100 93.8 93.9 94.7 3.4791 5.4173 5.4412 110 94.0 94.1 95.1 3.5631 5.4563 5.5812 120 94.7 94.7 96.0 3.8463 5.6451 5.8014 由表2-3 可以看出,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涤纶织物的染色深度逐渐提高,但染色至 少60 min才能保证织物表面的得色因为染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纤维的反应需要一定的 时间,特别是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和吸附过程 2.3.4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在染料浓度 3%(o.w.f. )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4.5,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浓度分别为 4%、6%、8%、10%、12%(v/v)的条 件下,按升温曲线染色后测定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如表 2-4 所示。 在涤纶分散染料染色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能起载体作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分 子比染料分子小,扩散速率高,先于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对纤维起增塑作用,增加 纤维大分子链的活动能力,使纤维结构松弛,由此增大纤维自由体积,使玻璃化温度降 低,提高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速率。染色时,甲基丙烯酸甲酯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溶有 分散染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和低聚物液膜,在液膜中染料溶解性很好,提高了染料 在纤维内外的浓度梯度,还可加快染料的上染速率和转移进纤维的速率。因此,在分散 染料染浴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可显著提高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但当甲 基丙烯酸甲酯用量过多时,较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残留在染浴中,又由于其对分散染料 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使分散染料较多地残留在染浴中,反而降低分散染料的上染百分率。 综合考虑染色效果,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浓度以 8%为宜。 表 2-4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对上染百分率和 k/s 值的影响 上染百分率/% k/s 单体浓度/% (v/v)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托拉司红 cb 托拉司黄 cr 托拉司蓝 c3r 0 90.1 89.1 90.3 2.3012 4.2687 3.9251 4 92.1 91.5 92.6 3.1121 4.9235 4.5013 6 93.0 93.1 94.1 3.4812 5.2472 5.3031 9 8 94.7 94.7 96.0 3.8463 5.6451 5.8014 10 94.8 94.6 95.8 3.8213 5.5274 5.7313 12 94.1 93.9 95.0 3.7740 5.5269 5.6893 2.3.5 分散染料上染速率曲线 在染料浓度 3%(o.w.f. ) ,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 8%(v/v )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 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 值=4.5 的条件下,按升温曲线在 120下对涤纶织物进行 染色,测定上染速率曲线,并与单独采用商品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进行对比,结果 如图 2-1 所示,其动力学参数见表 2-5。 02040608010120140160180020 406080 10上染百分率/% 时 间 /min 托 拉 司 红 cb托 拉 司 黄 r 托 拉 司 蓝 c3托 拉 司 红 b+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托 拉 司 黄 cr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托 拉 司 蓝 3+甲 基 丙 烯 酸 甲 酯 图 3-1 分散染料上染速率曲线 表 2-5 分散染料染色动力学参数 样 品 半染时间 t1/2/min 平衡上染百分率/% 托拉司红 cb 60.49 86.1 托拉司黄 cr 57.67 87.8 托拉司蓝 c3r 56.09 89.3 托拉司红 cb+甲基丙烯酸甲酯 47.06 94.9 托拉司黄 cr+甲基丙烯酸甲酯 45.14 94.7 托拉司蓝 c3r+甲基丙烯酸甲酯 42.43 96.0 10 从图 2-1 和表 2-5 可以看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存在使得涤纶对分散染料的吸附速度 明显加快,半染时间缩短,平衡上染百分率明显增大。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溶解的分散染料以分子状态首先被纤维表面吸附,然后扩散到纤维的内部,上染速率主 要取决于分散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系数。扩散系数与纤维的结构、分散染料和纤维之间 的亲和性有关。纤维中无定形区含量高,无定形区的微隙大,则分散染料扩散进入纤维 的阻力小,吸附速度也就越快。此外,分散染料在染液中的状态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入一方面对纤维有增塑作用,另一方面对染浴中的分散染料有增溶 作用,从而明显加快上染速率和扩散速率,平衡上染百分率也明显提高。 2.3.6 染色牢度的测定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 8%(v/v) ,渗透剂浓度为 1%,匀染剂浓度 2%,浴比为 30:1,ph 值=4.5,染料浓度 3% o.w.f.条件下,按升温曲线进行染色,测定皂洗牢度和摩 擦牢度,并与不加甲基丙烯酸甲酯样品的染色牢度进行对比,结果见表 2-6。 从表 2-6 可以看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加入,涤纶织物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略有提 高。 表 2-6 分散染料染色牢度 皂洗牢度/级 摩擦牢度/级 样 品 褪色 沾色 干 湿 托拉司红 cb 4 34 4 34 托拉司黄 cr 34 3 4 34 托拉司蓝 c3r 4 34 4 34 托拉司红 cb+甲基丙烯酸甲酯 4 4 4 4 托拉司黄 cr+甲基丙烯酸甲酯 4 34 4 4 托拉司蓝 c3r+甲基丙烯酸甲酯 4 4 4 4 2.3.7 织物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为了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和染料与涤纶纤维之间的作用,现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染色 前涤纶织物、甲基丙烯酸甲酯处理的样品,观察结果如图 2-2,图 2-3 所示。 11 图 2-2 染色前涤纶织物的扫描电镜图像 图 2-3 甲基丙烯酸甲酯处理织物的扫描电镜图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文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流行宠物营养观念试题及答案
-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高等数学理论教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清理障碍施工方案
- 昭通市昭阳区文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2025企业合同信用风险管控制度》
- 焊机焊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计算机基础知识总结提炼试题及答案2024
- GB/T 16921-2005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X射线光谱方法
- GB/T 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 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教学课件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
-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粤教版(含答案)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韩山师范大学2022年练习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爱爱医资源-生理学-122排卵、黄体形成与月经周期
- 科技小巨人工程验收培训
- 大班绘本教案《月亮冰激凌》
-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规程
- 01-第一章--粉末的制取雾化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