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影像断面解剖_第1页
颅脑影像断面解剖_第2页
颅脑影像断面解剖_第3页
颅脑影像断面解剖_第4页
颅脑影像断面解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2008医学会 1 颅脑影像断面解剖 * 2008医学会 2 脑 CT检查方法 平扫 (Plain CT) 增强 CT(Enhanced CT) 脑血管 CTA CT脑灌注成像 (CT purfusion) * 2008医学会 3 颅脑 MRI影像检查方法 多程序 ,多层面 ,多断面 平扫 增强 MRI MRA MRV 特殊技术 : 1.扩散加权成像 DWI 2.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张量白质束成像 DTT 3.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 4.MR波谱 MRS 5.脑功能皮层定位成像 BOLD 6.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 * 2008医学会 4 MRI扫描技术 -表面解剖扫描 (surface anatomy scanning,SAS) 厚体层重成像黑白翻转图像 * 2008医学会 5 MRI扫描技术 -梯度回波薄层扫描加三维容积重建 * 2008医学会 6 临床常规和成像 直接横断面和冠状面成 像 层厚 横断面扫描平面与 线成角 直接横断面,冠状面, 矢状面和任何斜面成像 层厚 横断面扫描平面与 线成角 多种扫描序列( , ,DWI) * 2008医学会 7 扫描层面与线角度不同 对和图像的影响 * 2008医学会 8 颅脑断面解剖和正常 CT,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和 CT,MRI表现 冠状面解剖和正常 CT,MRI表现 矢状面解剖和正常 CT,MRI表现 * 2008医学会 9 头颅 CT和 MRI三维成像 冠状面 矢状面 横断面 * 2008医学会 10 颅脑各组织在,上的密度和信号变化 颅骨 头皮富含脂肪 颅骨内外板均为致密骨 颅骨板障含脂肪,血流较慢 * 2008医学会 11 脑 膜 瘤 邻 近 骨 质 改 变 CT C- CT C- MRI T1WI C+ * 2008医学会 12 颅脑各组织在,上的密度和信号变化 脑膜 硬脑膜:外层衬于颅骨内面即骨 膜,内层折叠成隔幕,深入脑各 部间隙,形成大脑镰和小脑幕; 蛛网膜:贴于硬脑膜内面,被覆 脑表面,随神经根向外延伸,和 软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深入 沟裂形成脑池; 软脑膜:包绕脑表面,随脑沟与 脑回行走位于蛛网膜下腔的血 管通入脑组织时,常有软脑膜随 之通入,所以脑部的血管周围也 有一由软脑膜所包绕的潜在间隙 ,即所谓血管周围间隙 ( Virchow Space). ,无法分层 CT平扫密度与灰质接近,增强后 呈高信号; MRI硬脑膜, 均为低信号 . * 2008医学会 13 脑 膜 的 解剖 * 2008医学会 14 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 * 2008医学会 15 颅脑各组织在,上的密度和信号变化 脑灰质和脑白质 脑灰质值 32-40Hu,脑白质 值 28-32Hu,不同程度强化 脑脊液值 Hu 动脉静脉密度接近脑灰质 * 2008医学会 16 颅脑各组织在,上的密度和信号变化 脑灰质和脑白质 成人脑灰质值,值均长于脑白质,脑灰质信号较低, 脑灰质信号低高 脑脊液的值,值大于脑实质,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 号 动脉因流空效应, T1,2WI均为低信号 静脉血流较慢, T1,2WI均为高信号 * 2008医学会 17 医学影像学诊断要点 区分正常与异常 定位(与解剖学交叉) 区分变异与病变 定性:分类,精确(与病理学交叉) * 2008医学会 18 脑结构 大脑(端脑):大脑外侧裂分界额,顶,颞叶,中 央沟分界额,顶叶,顶枕沟分界顶,枕叶在大脑 外侧面,颞,顶,枕三叶的分界是假设的,以顶枕 沟和枕前切迹连线为枕叶的前界,从大脑外侧裂水 平段终点与上述连线作垂直线,此线上方为顶叶, 下方为颞叶 间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小脑 * 2008医学会 19 大脑结构 传统上,大脑半球分额,顶,颞,枕 四叶; 大脑外侧裂 L分界额,顶,颞叶,中 央沟 c分界额,顶叶,顶枕沟分界顶 ,枕叶在大脑外侧面,颞,顶,枕 三叶的分界是假设的,以顶枕沟 i和 枕前切迹连线为枕叶的前界,从大脑 外侧裂水平段终点与上述连线作垂直 线,此线上方为顶叶,下方为颞叶 新的分叶:额,顶,颞,枕四叶加上 岛叶和边缘叶,岛叶深藏在大脑外侧 裂里面,为额,顶,颞叶覆盖,并以 环岛沟相隔;边缘叶和其有关的皮质 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这些皮质下结 构包括杏仁核,缰,乳头体,隔区, 以及部分丘脑,下丘脑和中脑结构 * 2008医学会 20 识别脑沟与脑回的步骤 先确定额上沟 a,额上回 1 和额中回 2; 其次确定中央沟 d,中央前 沟 c,扣带沟边缘支 b,旁 中央小叶 4和中央前叶 3; 然后确定中央后沟 e和中 央后回 5; 最后确定顶内沟 h,顶上 沟 g,顶上小叶 7和楔前回 6 * 2008医学会 21 额上沟 和能显示额上沟者分别为 85%和 100% 和能显示额上沟后部与中央前沟 相连者分别 76%-88%和 88% 89% ido测量半球间裂至右侧额上沟的距离平均 为 213mm,至左 侧 距离比右 侧 平均短 2mm * 2008医学会 22 额上沟,额上回和额中回 首先确定距中线 cm 的额上沟(蓝色),其 内侧有时可见额内沟( 黑色) 继之认定位于其内侧的 额上回(紫色)和其外 侧的额中回(黄色) ( 后部为书写中枢) * 2008医学会 23 中央沟和扣带沟边缘支 中央沟: 额,顶叶的分界线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分别位于中央沟前后 93%的 CT和 100%的 MRI能显示中央沟,两侧中央沟可位于同一平面 ( 23%);中央沟呈等臂 “”字形弯曲从脑部外前向内后行,其外前段常 呈凹面向前的弧形或钩形,包绕中央前回的手运动区,称 中央沟的钩形 征 ;中央沟与半球间裂向前形成锐角,称中央沟的中央角 Kido在 上测的此角在左侧为 60-79,右 侧为 55 79; Nadich发现 87%CT和 98%MRI显 示 中央后回薄于中央前回,此征象为 薄中央后回征 ;中央沟 与半球间裂相交最突出,此为 中线脑沟征 扣带沟边缘支(缘支): 绕扣带回而行,至其后段分出一缘支沿半球间 裂向后上行,大致与其后方的顶枕沟平行,终止于顶叶内上表面其行 程和形态多变异, 95%CT和 91%MRI能显示缘支两侧缘支在跨越半球 间裂处的连线略呈弧形,称 缘支括弧征 * 2008医学会 24 中央沟,扣带沟边缘支,中央前沟和中央前回 中央沟(红色) 呈 “”形从 外侧脑表面斜向内后行,可 与半球间裂相交或不相交 扣带沟边缘支(橙色) 常与 半球间裂相交 中央沟前方为 中央前回(黄 色) (最上部:下肢运动; 中部:躯干和上肢运动;下 部:面,舌,咽,喉运动) 中央前回与额中回之间为 中 央前沟(紫色) * 2008医学会 25 中央后沟 中央后沟与缘支,顶上沟,顶内沟及有关脑回关系 密切,是顶叶结构认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CT显示 91%(右)和 94%(左)的中央后沟, MRI 显示 9 %(右,左)的中央后沟;其内侧端呈分 叉者有 53%-68%,不呈分叉者有 9.6%-42%的内侧 端到达半球间裂 如中央后沟不与半球间裂相交,其内侧端呈分叉鱼 尾状时,鱼尾的前,后臂呈叉状对着缘支,称中央 后沟的鱼尾征 * 2008医学会 26 中央后沟,中央旁小叶和中央旁沟 中央后沟(绿色)位于中央 沟和中央前回后方,其内侧 端可为单支或鱼尾状分叉 中央后沟的前方为 中央后回 (黄色) (躯体感觉)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在中线 处相连构成 中央旁小叶 (灰 色) (前部:下肢运动;后 部:躯体感觉) 中央旁小叶与额上回的界线 为短小的中央旁沟(天蓝色 ) * 2008医学会 27 顶枕沟 顶枕沟为枕,顶叶分界 多数带有分支或呈明显 “ ”形弯曲状 多数顶枕沟大于缘支 横断面和几 乎能显示此沟 ,在中央半卵圆层面顶 枕沟位于缘支后方 * 2008医学会 28 顶内沟,顶上沟,顶上小叶和木契前回 顶内沟(黄色) 为带多少不等分支, 行于钟面点点(左)或点 点(右)的连续或断续的脑沟,它 与中央后沟及其分支相交或不相交 顶内沟的内前区域为 顶上小叶(灰黄 色) 顶内沟的外后区域为 顶下小叶(紫色 ) 顶上小叶(灰黄色)位于缘支后方, 近半球间裂区域为 楔前回(黄色) 短而横行的 顶上沟(灰色) 位于 楔前 回(黄色) 内缘 * 2008医学会 29 颅脑横断面解剖 -额顶浅表层面 常可显示大脑镰 ,上矢状窦 ,额上回 1,中央前回 3,中央沟 d,中央后回 4,中央后沟 e,中央小叶 ,缘 支 b,顶上小叶 7和脑表面血管 * 2008医学会 30蘑菇征 (红箭 ), 伪足征 (绿箭 )。 间 变 性 脑 膜 瘤 MRI T1WI C+ MRI T1WI C+ * 2008医学会 31 颅脑横断面解剖 -额顶上部层面 常能显示额上沟 a,额小沟 a1,缘支 b,中央前沟 c,中央沟 d,中央后沟 e,旁中 央沟 f,顶上沟 g,顶内沟 h;额上回 1,额中回 2,中央前回 3,中央旁小叶 4, 中 央后回 5,楔 前回 6,顶上小叶 7 * 2008医学会 32 T1WI C - 级 星形细胞瘤 常规 MRI表现为典型的 级星形细胞瘤,即不增强的 T1WI 低信号和 T2WI高信号的占位病变。 T1WI C+ T2WI FLAIR * 2008医学会 33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中央半卵圆为两半球中央部分的大片白质 ,周边包绕 额 ,顶叶及少量枕叶脑回 .扣带沟边缘支 b1 * 2008医学会 34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白质纤维 ) 脑白质由神经纤维所构成 ,而神经纤维可分为三类或 三系 . 1.连合系 (此层面只能显示其辐射纤维 ):连接左右半 球皮质的连合纤维 ,包括胼胝体前连合 ,穹隆和海马 连合 ; 2.联络系 :半球内各叶间或脑回间的联络纤维 ,有长短 之分 ,短纤维联络相邻的脑回 ,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络 同侧半球各脑叶 ,包括上下纵束等 ; 3.投射系 :由大脑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 ,下行纤维构成 ,内囊为这些投射纤维的主要通路。 * 2008医学会 35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联络系和投射系 ) * 2008医学会 36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白质纤维征象 ) 皮质绕曲征 :缘支周围 皮质凸入白质 髓质麦穗征 :此层面上 白质纤维呈 5或 6穗状排 列 ,依此为额上回 1,额中 回 2,中央前回 3,中央后 回 4,顶下小叶 5和楔前 回 6 * 2008医学会 37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白质纤维束 ) 扩散张量白质束成像 DTI * 2008医学会 38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中央半卵圆层面 (白质纤维病变 ) * 2008医学会 39 颅脑横断面解剖 -扣带回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主要为扣带回 4和楔前回 6,周边一带则为额 , 顶和枕叶凸面的脑沟 ,回 . 扣带回位于胼胝体沟和扣带沟之间 ,它与海马 ,齿状回等一起 与内脏活动 ,情绪和记忆有关 . * 2008医学会 40 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 T2WI MRI * 2008医学会 41 颅脑横断面解剖 -侧脑室体部和尾状核体部层面 此层面中央突出部分为侧脑室体部 ,胼胝体干 10和尾状核体部 11,沿半球 凸面和半球间裂可见各有关脑沟和脑回 侧脑室外侧的大片白质主要为冠状放射所构成 顶枕沟 i清晰 ,位于扣带沟 b而不是其缘支的后方 * 2008医学会 42 颅脑横断面解剖 -侧脑室体部和透明隔层面 此层面中央突出部分为侧脑室 ,两侧侧脑室为薄薄的透明隔所隔开 侧脑室前部伸向前 ,外为前角 ,两前角的前方为胼胝体 10膝部或膝体交界段 ,两前角 的后 ,外方为尾状核头部 11 侧脑室后部伸向后 ,外为后角 ,两后角的前 ,外方为尾状核尾部 ,两后角的前 ,内方为 胼胝体压部 连结侧脑室体部和后角的那一部分为侧脑室三角区 * 2008医学会 43 颅脑正常变异 -第五脑室 * 2008医学会 44 药物依赖患者观看线索诱发渴求的激活: 前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 * 2008医学会 45 颅脑横断面解剖 -三脑室上部和室间孔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侧脑室 ,三脑室 ,基底节 ,丘脑 15和岛叶 ,周边一带则为额 ,顶和枕叶的脑沟 ,回 优势半球的额下回后部 2a是运动性语言中枢 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为透明隔 ,其后部上方可见 18室间孔 *和穹隆柱 # 三脑室两侧为丘脑 15 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 16,分前 ,后肢和膝部 ,它是联系大脑皮质和脑干以及绝大多数脊髓上下行投射纤 维的通路 ;内囊外侧是豆状核 14,其内为苍白球 ,外为壳核 ;壳核向外依次为 17外囊 ,屏状核 ,端囊 ,岛叶皮质 及环岛沟 m * 2008医学会 46 胶样囊肿 “黑孔 ”效应 * 2008医学会 47 尾状核头部脑腔隙 * 2008医学会 48 SWI 两侧基底节区、左侧丘 脑多发微出血灶 * 2008医学会 49 颅脑横断面解剖 -鞍上池和脑干上 ,中部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鞍上池 ,中脑和 /或脑桥 鞍上池前方为额底 ,脑干后方为小脑上蚓部 13,环池 I包绕脑干 ,环池外侧为颞叶内侧面和边缘 叶结构 (海马 9N,海马钩回 10K,海马旁回 70,下丘脑 8C,杏仁核 L) 鞍上池常显示为一五角形 ,正中前角连大脑半球间裂 ,内含大脑前动脉 ;两侧前外角通外侧裂 L,内含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两侧后外角通环池 ,内含大脑后动脉 .鞍上池可见终板 A,视束 B,丘脑 C,乳头体 D,第三脑室 E等结构 小脑由两侧半球 r和中间的蚓部 13组成 * 2008医学会 50 小脑蚓部 成神经管细胞瘤 * 2008医学会 51 颅脑横断面解剖 -鞍上池下部 ,脑桥和第四脑室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鞍上池下部 ,脑桥和第四脑室 鞍上池内可见垂体柄 C,它通过鞍隔中央小孔将垂体后叶与三脑室底灰结节相连 垂体外侧是海绵窦 ,其内是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B 海绵窦的外侧见海马钩 F,外后方为 Meckel腔 D,它是三叉神经从脑桥腹侧面发出后 ,在过渡成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之前 ,穿过硬膜包绕所形成的一个硬膜 ,蛛网膜间隙 .其内含有脑脊液和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此节有时在薄层高分辨率 T2WI MRI上显示 脑桥基底后方为第四脑室 ,它由前方的脑桥 ,两侧的小脑中脚 3,小脑的内侧壁及蚓结节共同围 成 * 2008医学会 52 颅脑横断面解剖 -鞍上池下部 ,脑桥和第四脑室层面 脑感染性疾病-四脑室脑囊虫病 MR 显示头节 * 2008医学会 53 颅脑横断面解剖 -蝶骨体 ,脑干中 ,下部和小脑下部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蝶骨体 (包括蝶窦 13等 ),脑干中 ,下部 (脑桥 下部 ,延髓上部 2)和小脑下部 (小脑绒球 7,小脑下脚 3)等结构 * 2008医学会 54 T1 WI T2 WI DWI颅脑横断面解剖 -蝶骨体 ,脑干中 ,下部和小脑下部层面 脑血管疾病 -超急性脑梗塞 CT/MRI/fMRI Supre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延髓梗死 MEDULLARY INFARCT * 2008医学会 55 * 2008医学会 56 颅脑冠状面解剖 冠状面成像对于颅脑疾病的定位诊断 ,尤其对 颞叶和边缘叶病变的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 值 ,是颅脑 MRI检查常采用的层面 CT冠状面扫描位置固定困难 ,且颅底伪影多 , 一般只用于鞍区病变的诊断 * 2008医学会 57 颅脑冠状面解剖 -颅前 ,中窝交界 ,内囊前肢和胼胝体膝部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胼胝体膝部 A,2,侧脑室前角 B,岛叶和基底核 (内囊前肢 *) 胼胝体膝部 A,2分开双侧侧脑室前角 B,其上方为大脑纵裂 ,扣带沟 b和扣带回 外侧裂 L下外方为颞上 ,中回 ,两回之间为颞上沟 ,与外侧裂平行 由中线向外排列的基底核有 :尾状核头部 3,内囊前肢 *,壳核 4,屏状核和外囊 5 视神经 8,位于嗅沟内之嗅球 9 * 2008医学会 58 颅脑冠状面解剖 -颅中窝 ,基底核和垂体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胼胝体干 A,2,侧脑室前角 B,岛叶和基底核 此层面中线上最明显者为大脑纵裂 ,扣带沟 b和扣带回 4 鞍上池中间可见视交叉 14,垂体柄 X,垂体 16 * 2008医学会 59 颅脑冠状面解剖 -垂体 1.正常垂体两侧基本对称 ,按其上缘的形态可分为隆起型 ,平坦型和凹陷型三种 .其中平坦型和凹 陷型较为多见 ,而隆起型常见于孕期 ,月经期和青春期的女性 ; 2.垂体高度一般为 2-8MM,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50岁以后才略有减低 ;垂体宽度一般为 7-21MM; 3.CT平扫密度与脑白质相仿 ,CT和 MRI增强后均匀强化 ;动态增强扫描垂体柄和后叶由于垂体柄 动脉和垂体上动脉共同供血而先强化 ,但 15后先于垂体前叶信号变弱 ; 4.5%左右正常人垂体柄略有移位 . * 2008医学会 60 颅脑冠状面解剖 -垂体微腺瘤 Pituitary microadenoma 1.直径小于 10MM; 2.CT平扫不易发现 ,2/3微腺瘤动态扫描时与正常垂体比较表现为低密度 ; 3.MRI上 70-90%可以在 T1WE,T2WI或增强扫描时发现 ; 4.10-30%的病灶只能在动态扫描时发现 . * 2008医学会 61 颅脑冠状面解剖 -松果体和小脑中脚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侧脑室三角区 B,10,四叠体池 11,颞叶内侧面和脑干 ,周边为顶 ,颞叶沟回和 小脑 胼胝体压部 A,1下方见四叠体池 11,其内可见大脑大静脉 .松果体 C位于四叠体池 11内 ,即中脑 的背侧 .松果体 C下方为四叠体 H,12,四叠体两上丘之间为中脑导水管 I * 2008医学会 62 表皮样囊肿 钆对比剂增强 * 2008医学会 63 颅脑冠状面解剖 -颅后窝 ,顶颞叶后部 ,枕叶和小脑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顶叶后部 ,枕叶和小脑 此层面最上面为上矢状窦 ,中间为大脑纵裂 ,顶叶枕皮质由顶内沟 h,顶枕沟 i,距状沟 m将其分 为楔前回 3,楔回 4,舌回 5. 距状沟 m两侧为视觉中枢 * 2008医学会 64 正常人:触觉正常人:触觉 视觉皮层视觉皮层 * 2008医学会 65 颅脑矢状面解剖 矢状面 MRI成像对于颅脑中线结构如垂体 ,胼 胝体 ,脑干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T受设备限制 ,极少采用矢状面检查 * 2008医学会 66 颅脑矢状面解剖 -大脑半球浅表层面 此层面主要显示额 ,顶 ,颞外 表面的脑沟 ,回 ,包括外侧裂 ( 红色)前水平支 A,前升支 B, 谿部 C,后水平支 D;前中央下 沟 F,后前中央下沟 G,后降支 H;中央沟 (墨绿色 ),中央后沟 (蓝色 ),颞上沟 (灰色 ),侧眶沟 ( 橙色 ),顶内沟 (淡紫色 ),中间 沟 (深紫色 ),额中沟 (绿色 ),额 上沟 (白色 ) * 2008医学会 67 颅脑矢状面解剖 -海马 ,侧脑室下角和脑桥臂层面 此层面中央部分为侧脑室前 角 13和后角 14,尾状核头部 6 ,内囊 7,壳核 8,丘枕 9 侧脑室下角内侧壁由海马 I,16构成 ,它是下角内侧壁一 个约 5CM长的弓形隆起 发自脑桥核的纤维组成脑桥 臂 19(小脑中脚 ),向腹侧连于 脑桥 ,向背侧连于小脑 * 2008医学会 68 颅脑矢状面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