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案 7 突破诗歌表达技巧题 【学案略语】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 一个重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难点。难在第一步 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表 达方式、表现手法 和篇章结构,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 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是一个复杂的知识网络,其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高考考查的热 点。 1(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 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答: 答案:拟人。把风雪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物的特征。 “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 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 “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 人与风雪斗争,充满了一种动感,这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 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2(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郞。是年,长期贬 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 2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 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说明怎样具体运用的,最后赏析收到了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入手,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并结合 词句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 , “红香湿”对“绿色匀” 。比拟,如“柳拂” 。 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比拟,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就可以了。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与本词中的“楼儿忒小 不藏愁”在写愁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答: 答案:本词句子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并以楼小藏不下愁绪,生 动含蓄地突出愁之浓重。李词也是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愁赋予了重量,并以船小载不 动写出了词人愁之浓重。 3 3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 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 ,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 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 “娥眉不舒”中的“娥眉” ,课文也有注释,代指 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 吹奏笙箫的歌女了” ,因此为反问。 答案:借代、反问。(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用“笙 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 了强调的作用。(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分析效果) 4表现手法(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 【注】 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 ,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 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4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 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 承“追游” ,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 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 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 ,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 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 心。 5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雍 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方面进行 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答案: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 慨叹。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逐层推 进。 “剑峰重叠雪云漫”两句为第一层, “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层, “褒斜谷里夏犹寒” 以下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层层推进。铺陈渲染。 “剑峰重叠” “雪云漫” “岭头春足雨” “谷里夏犹寒 ”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对偶。如“大散岭 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 理即可) 6表达方式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 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5 【注】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大庾岭上多 生梅花,又名梅岭。阳月: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诗人描绘眼前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 绕,一片迷蒙。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 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7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 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 熙 山水七百里, 上有青枫林 【注】 。 啼猿不自愁,愁落游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 诗抒情的差异。 答: 解析:本题考查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的差异,主要从内容 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 ,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 “昏” “繁”二字点明愁情, “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 感 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1)内容上,第一首寓情于景, “昏” “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 典故写愁。 (2)手法上,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 8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 逢此,春心益渺然 。 6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 那:同“哪” 。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的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的角度” , 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 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 答案:前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 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 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9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 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 翡翠 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 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 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终身不仕。桡:船桨,代指船。赊: 语助词。翡翠:翡翠鸟。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旆:旗。 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 答案: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 层次感。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为静景,一动一静,动 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10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7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词虽是咏梅,但目的并不在此,而 是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因此解答此题时,一方面要先答出手法,另一方面要具体分 析。 答案: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 “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 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 解析: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静寂。首联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颔联用长满青 苔的台阶、白鸟的徘徊不去,暗示禅智寺的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 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 “斜阳下小楼” ,从暗中见明来反衬一笔,颇得 锦上添花之意。尾联用热闹的扬州来陪衬。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要结合整首诗的意 境特点来分析。 答案:反衬。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 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 ,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 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12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 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答: 8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把浓浓的乡愁、建功立业的豪情、 对国家的担忧等复杂情感寄寓到明月长城壮丽之景中,诗人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 限。 13篇章结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答案: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 ,是时间的开始; 中间“烟断” “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 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 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14篇章结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 途中所作。 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 答案:“独怜京国人南窜”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 而悲,见花鸟而愁;最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些都是诗人远离京城,在南窜途中的 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 题组二 综合检测练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 辛弃疾 9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 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 湿。 【注】 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 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阕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 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 “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 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 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中, “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 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下阕中的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 容的能力。B 项, “动静 结合”错误,上阕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 项, “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 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 答案:BD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 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 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 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 来。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注】 崔 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10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 “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 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 “作者不务政事”曲解 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E 项, 对最后一联有曲解,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答案:AE (2)诗歌题为“书情”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州学院《短视频制作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重点名校2025届5月初三下学期英语试题三模试题含答案
-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空间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安市泰和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电容器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玻璃光学镀膜设计与性能考核试卷
- 电力系统谐波治理考核试卷
- 汽车制造设备升级与改造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行业能源市场分析与管理决策优化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幼儿绘本故事:小鲁的池塘
- 《现代汉语:虚词》PPT课件(完整版)
- 精益生产培训管理教材
- (完整版)电线电缆载流量表
- 2022年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卷
- 地质培训6-常用地质计算课件
- 教练技术红黑游戏脱盔甲
- 数学作业登记表模板
-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
- 胸腔积液诊断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