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_第1页
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_第2页
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_第3页
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_第4页
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年) 中期监测评估报告 新余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二 00 六年五月 2 目 录 报告摘要 35 新 余 市 妇 女 儿 童 发 展 纲 要 (2001-2010 年 ) 中 期 监 测 评 估 报 告 一、实施“两个纲要”的主要做法 67 二、 “两个纲要”实施的进展情况 713 (一 )妇女与经济79 1、妇女就业总量增加 2、劳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3、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全面落实 (二) 妇女与决策管理9 (三)妇女儿童与教育910 1、幼儿教育取得新成效 2、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 3、高中教育蓬勃发展 4、盲教育不断提高 (四)妇女儿童与健 康1012 1、卫生保健网络日趋完善 2、婴儿死亡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3、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增加,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4、孕产妇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3 5、妇女计划生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 护1213 1、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2、加强宣传,提高妇女法律意识 3、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三、 “两个纲要”的中期达标情况1316 四、 “两个纲要”实施中取得的基本经验16 五、实施“两个纲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1617 (一)女性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 (三)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展缓慢 (四)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宽 (五)婚前检查率急剧下降 (六)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六、对策和建 议1720 (一)继续加强对妇女儿童事业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二)加强妇女自身教育,大力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三)维护和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五)加强对口帮扶工作 4 (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 (七)加强宣传纲要精神 (八)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估工作机制 报 告 摘 要 2001 年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照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 要(2001-2010 年)、 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 ,并于 2002 年 4 月以余府发200225 号文件正式颁布实施。为 了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市“ 两个纲要” 实施五年来的 经验教训,及时 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政府调整和完善今 后五年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推动“两个 纲要” 全面实施和终期达 标,按照省妇儿工委要求,我市严密组织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 在各成员单位和县(区)自查并提交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通过监测 统计组统计汇总,专家评估组分析评估,形成两个纲要中期评估 报告。 一、实施“两个纲要”的主要做法 2001 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 坚持“儿 童优先”原 则,大力 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 要。一是加强了组织领 导。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妇儿工委组织,成立了监 测评估领导小组、监测统计组、专家评估组。同时将两个纲要工 作实行了“ 五纳入” 。二是完善了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领 导、人大监督、妇儿工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 5 行机制,完善了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完善了监测评估机制,完善 了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健全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妇儿工委及 妇儿工委办的各项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四是加 大了宣传力度。面向党政领导、面向社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深 入宣传,使两纲知识基本达到了三个进入:第一进入决策层,第 二进入各级党校,第三进入基层社会。 二、 “两个纲要”实施的进展情况 (一)妇女与经济 1、妇女就业总量增加。2、劳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3、女职 工劳动保护措施全面贯彻落实。 (二)妇女与决策管理 我市大力加强妇女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妇女参政议政,按照 纲要目标要求,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市、县两级人大和政协、企 事业单位及村(居) 委会等 组织中女性的比例,提高妇女参与国家 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程度,维护妇女行使政治权利。 (三)妇女儿童与教育 1、幼儿教育取得新成效。2、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 固。 3、高中教育蓬勃发展。 4、扫盲教育不断提高。 (四)妇女儿童与健康 1、卫生保健网络日趋完善。2、婴儿死亡率及 5 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 3、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增加,提高了儿 童的健康水平。 4、孕 产妇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5、妇女计划生育 权力得到充分保障。 6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1、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2、加强宣传,提 高妇女法律意识。3、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三、 “两个纲要”的中期达标情况 1、妇女发展纲要共有 29 项可量化指标,其中 25 项达中 期目标, 3 项未达中期目标,1 项指标因无数据而无法判断,22 项达终期目标。 2、儿童发展纲要共有 37 项可量化指标,其中 31 项已达中 期目标, 3 项未达中期目标,1 项指标国家已取消,2 项指标因无数 据而无法判断,25 项已达终期目标。 四、 “两个纲要”实施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实施好“两个纲要” 的重要基 础;二是确 保经费投入是实施好“ 两个 纲要” 的重要保 证;三是采取有效措施 是实施好“两个纲要”的关 键;四是加强监测 、督导和评估是推动 “两个 纲要” 实施的有效手段。 五、实施“两个纲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女性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二 )城 乡 教 育 差 距 较 大 ,发 展 不 平 衡 。(三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进 展 缓 慢 。(四)生育保 险覆盖范围不 宽. (五)婚前检查率急 剧 下降。 (六)妇女儿童生存 发展环境有待 改善。 六、对策和建议 (一 )继 续 加 强 对 妇 女 儿 童 事 业 的 领 导 ,强 化 政 府 行 为 。(二)加 强妇女自身教育,大力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 (三)维护和保障广 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五)加强对 7 口帮扶工作。 (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 (七)加强宣传纲要 精神。 (八)进一步完善监测评估工作机制。 2001 年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参照中国妇女儿童发展 纲要(2001-2010 年)、 江西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新余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 年),并于 2002 年 4 月以余府发200225 号文 件正式颁布实施。为了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市“两个纲要” 实施 五年来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 和建议,为政府调整和完善今后五年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推动“ 两个 纲要” 全面 实施和终期达标,按照省 妇儿工委要求, 我市严密组织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在各成员单位和县(区) 自查并提交评估报告的基础上,通过监测统计组统计汇总, 专家评估组分析评估,形成两个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一、实施“两个纲要”的主要做法 2001 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坚持 “儿童优先 ”原则,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 展纲 要。一是加强了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妇儿工委组 织,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监测统计组、专家评估组。同 时将两个纲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三个文 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 府各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完善了工作 8 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领导、人大监督、妇儿工委组织协 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了目标管理责 任机制,将两个纲要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加强目标管理 考核,落实目标责任;完善了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监测评 估指标体系。每年 4-5 月组织专家队伍进行监测评估,写出 监测评估报告,及时掌握妇女儿童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完 善了经费保障机制,将教育、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妇女儿童 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年加 大了经费投入。三是健全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妇儿工委 及妇儿工委办的各项工作制度,如会议、报告、述职、监测评 估、督导、调研、培训、学习等一系列制度,使各项工作得到 有序开展。四是加大了宣传力度。面向党政领导、面向社会进行 多层次、全方位深入宣传,使两纲知识基本达到了三个进入:第 一进入决策层。市级领导及各县(区)分管领导先后在主流媒体上 就贯彻、落实两纲撰写署名文章。第二进入各级党校。 男女平等 基本国策学习手册已经作为每期市、县(区)党校基本教材,成为 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第三进入基层社会。进社区、下农 村进行宣传,将男女平等的国策理念深入人心。 二、 “两个纲要”实施的进展情况 2001 年以来,我市按照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所确立的目标,坚 持从市情出发,致力于维护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 9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 明显改善。 (一)妇女与经济 切实保障妇女的劳动权益,拓宽妇女就业领域,使广大妇女 享有充分的就业权利是妇女发展规划规定的重要目标。我市认真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 条例,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了女职工的生命安全。 1、妇女就业总量增加。2005 年全市从业人数 61.78 万人, 比 2000 年增长 17.50%,其中女性 28.29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14.67%,女性就 业总 量增加较快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 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为妇女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 的机遇,广大妇女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和择业机会。 2、劳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随着产业结构提升和经济结构 调整深入,劳动保障体系也日益完善,至今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保 险项目较健全、基金来源多渠道、覆盖范围全方位、管理规范化、 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 险等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日益健全。2005 年末全市有 4.63 万女 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3 万女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5 万女职工参加失业保险。这三大保险基本覆盖了国有、集体单位, 目前,正在向个体、私营企业延伸。 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2005 年,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的有 3.28 万人,比 2000 年增长 2.77 倍,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 10 3、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我市认真宣传和贯 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 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加强劳 动保护措施。特别是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 检查,加大了督查力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 女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严厉打击摧残女工身心健康的行为。2005 年,违反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案件结案率达到了 100%。 (二)妇女与决策管理 妇女参政议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使社会进步的 重要动力。我市大力加强妇女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妇女参政议政, 按照纲要目标要求,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市、县两级人大和政 协、企事业单位及村( 居) 委会等组织中女性的比例,提高妇女参 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程度,维护妇女行使政治权利。2005 年,在市人大代表中,女代表占有 64 席,占代表总数的 23.62%, 在市政协委员中,女委员占有 52 席,占委员总数 17.22%。市级 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县级党委领导班子女 干部配备率 100%,县级 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 50%。村民 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 28.1%,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 94.8%。 (三)妇女儿童与教育 大力发展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提高妇女 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求得解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市 11 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整体 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1、幼儿教育取得新成效。五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了幼儿 教育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公办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县(区) 均成立了幼儿教育专门机构,配备了幼儿教育专职人员,在 管理上进行规范。到 2005 年末,全市在园幼儿为 2.05 万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 45.50%,基本上形成了以公办幼儿 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 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2、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五年来,我市对这方面的工作不 断加大管理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 2000 年至 2005 年小学五年巩固率均维持在 95以上,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 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达 124%以上。 2005 年小学辍学率仅为 0.26%,初中辍学率为 2.57%。 3、高中教育蓬勃发展。2005 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女生为 108.91,普通高中在校生 2.43 万人,各类中等职业 教育在校生 4.27 万人。 4、扫盲教育不断提高。2005 年,全市女性成人识字率 96%,女性青壮年识字率 97%,分别比 2000 年提高 2.9 和 0.8 个百分点。 (四)妇女儿童与健康 妇女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12 重要因素。五年来,我市进一步保障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享有计划生育权利,着力提高妇女的健 康水平。 1、卫生保健网络日趋完善。2005 年,全市有卫生机构 62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51 家;卫生技术人员 3325 人,其中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313 人,注册护士 1225 人。全市 各乡镇卫生院均配备了 2 至 3 名妇幼保健人员,乡镇妇幼保 健人员配备率达 100%,一个覆盖全市的妇幼保健网络已经 形成,并日趋完善。 2、婴儿死亡率及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婴 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反映儿童健康水平的重 要指标。2005 年,我市婴儿死亡率为 15.11,5 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为 17.76,分别比 2000 年下降了 17.69 个和 23.54 个千分点。 3、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增加,提高了儿童的健康水平。 我市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的健康预防工作,儿童计 划免疫工作有长足的发展,2005 年卡介苗、脊灰疫苗、 “百白 破” 三 联制 剂、麻疹疫苗等 “四苗”全程接种率均达到 95%以 上。 4、孕产妇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既是衡量妇 女保健水平,又是衡量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2005 年,我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 86.99%,比 2000 年提 高了 5.99 个百分点,产前医学检查率 96.49%,比 2000 年提 13 高了 0.29 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 99.46%,比 2000 年提高了 1.94 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 6.63/10 万, 与 2000 年的 26/10 万相比大幅度下降。 5、妇女计划生育权力得到充分保障。为控制人口过快增 长,保障妇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 广大妇女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 中,我市十分注重妇女的计划生育权利。五年来我市计划生 育率逐步上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2005 年,全市人口出生 率已降至 13.00,自然增长率已降至 6.97,“晚婚晚育,少 生优生”的生育政策越来越被广大育龄 夫妇所接受,并自觉 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2005 年,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 合避孕率达到了 90.98%,比 2000 年提高了 0.41 个百分点。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健全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对妇女 的暴力侵害及拐骗、买卖妇女等犯罪行为和卖淫嫖娼违法行 为,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妇女法律地 位的重要标志。 1、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净化社会治安环境。五年来,我市不 断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整治行动, 净化社会风气。2005 年,全市破获强奸案件 28 起,破获组织、 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数 1 起,有力地打击了犯罪 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发案率明显下降,破案率逐步上升。 2、加强宣传,提高妇女法律意识。一是每年均多次在公共 场所组织法律专家和公安民警适时宣传有关法律知识,为广 14 大妇女儿童提供咨询帮助;二是在全市大多数中小学校设立 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教育。积极对在校学生宣讲法律知识, 增强他们自身的法律保护意识。 3、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今年来我市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在市、县(区)层层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各基层派 出所也成立了家庭暴力投诉站,向社会公布维权投诉热线电 话,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 年全市妇女权益法律援助 制度覆盖率及妇女干部人民陪审员制度覆盖率均达到了 100%。 三、 “两个纲要”的中期达标情况 1、妇女发展纲要共有 29 项可量化指标,其中 25 项达 中期目标,3 项未达中期目标,1 项指标因无数据而无法判断, 22 项达终期目标。 新余市 2001-2010 年妇女发展纲要可量化指标达标情况 支持性指标 2010 年目标 2005 年 执行情况 2005 年 达标判断 2010 年 达标判断 女从业人员占市从业人员 总数比例 达 40% 45.8% 达标 达标 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 覆盖率 2010 年达 98%,2005 年达 95% 36.6% 未达标 未达标 市、县(区)、乡镇 政府领导 班子中女干部人数 要有 1 人 市级 2 人,分宜县 1 人,渝水区无,分宜 2 个乡镇无,渝水区 6 个乡镇无 达标 未达标 县以上政府领导班子后备 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例 市级不少于 15%, 县级不少于 20% 市 级 达 22.2%, 县级达 12.69% 市级达标 县级达标 市级达 标, 县级 未达标 小学适龄女童的净入学率 达到 99%以上 100% 达标 达标 小学 5 年巩固率 提高到 95% 96.88% 达标 达标 初中女童毛入学率 90%以上 108.91% 达标 达标 初中三年女童巩固率 95% 94.28% 达标 未达标 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 2010 年达到 75%以上 2005 年达到 50% 108.91% 达标 达标 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 15%以上 39.7% 达标 达标 妇女青壮年文盲率 控制在 1%以内 3% 未达标 未达标 15 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 识普及率 达到 85%以上 100% 达标 达标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控制在 1以下 0.7 达标 达标 孕产妇死亡率 以 2000 年为基数下 降 1/4(2000 年基数 为 26/10 万,2010 年 目标为 19.5/10 万) 6.63/10 万 达标 达标 城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达到 95%以上 96.49% 达标 达标 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达到 60%以上 79.53% 达标 达标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达到 80%以上 99.45% 达标 达标 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达到 90%以上 100% 达标 达标 非住院消毒接生率 达到 98%以上 99.65% 达标 达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力争达到 60% 68.69% 达标 达标 农村改水受益率 达到 97% 97.52% 达标 达标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力争达到 55% 59.67% 达标 达标 农村改灶率 达到 60% 95% 达标 达标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达到 75% 0 未达标 未达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达到 60% 43.09% 达标 达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 达到 38% 38% 达标 达标 城市绿地率 达到 35% 35% 达标 达标 农村村庄林木覆盖率 达到 30% 无数据 无法判断 2、儿童发展纲要共有 37 项可量化指标,其中 31 项已 达中期目标, 3 项未达中期目标,1 项指 标国家已取消,2 项指 标因无数据而无法判断,25 项已达终期目标。 新余市 2001-2010 年儿童发展纲要可量化指标达标情况 支持性指标 2010 年目标 2005 年执行情况 2005 年达标判断 2010 年达标判断 婚前医学检查率 城市达到 80,农村达到 50 城市 0.74,农村 0 两项均未 达标 未达标 出生缺陷发生率 控制在 80/万以下 73.84/万 达标 达标 孕产妇死亡率 以 2000 年为数下降 1/4(2000 年基数为 26/10 万,2010 年目标 为 19.5/10 万) 6.63/10 万 达标 达标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 率 达到 80%以上 99.45% 达标 达标 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 分娩率 达到 90%以上 100% 达标 达标 非住院消毒接生率 达到 98%以上 99.65% 达标 达标 孕产妇缺铁性贫血率 以 2000 年为基数 下降 1/3(无 2000 年数据 ) 05 年抽样调查为 53.3% 无法判断 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城市达到 95%,农 城市 96.49%,农村 城市、农村 16 村达到 60% 79.53% 均达标 达标 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以 2000 年为基数下 降 1/5(2000 年婴儿死 亡率为 32.8, 2010 年年目标为 26.24; 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000 年为 41.3,0,2010 年目标 33.04) 婴儿死亡率为 15.11,五岁以,下 儿童死亡率 17.76, 两项均 达标 两项均 达标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以县为单位低 于 1, 0 达标 达标 四苗免疫接种率 以乡镇为单位达到 90%以上 达 97.89% 达标 达标 五岁以下儿童中、重 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以 2000 年为基数下 降 1/4(2000 年基数 3.51%,2010 年目 标 2.632%) 2.84% 达标 未达标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控制在 5%以下 2.18% 达标 达标 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 识普及率 达到 85%以上 85.5% 达标 达标 婴儿母乳喂养率 以市为单位达 到 85% 93.23% 达标 达标 合格碘盐食用率 达到 95% 97.73% 达标 达标 儿童保健覆盖率 城市达到 90%以上, 农村达到 60%以上 城市 98.65%,农 村 58.26% 城市达标, 农村达标 城市达标 农村未达 标 中小学国家体育锻 炼标准及格率 达到 90%以上 无数据 国家已取 消该指标 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 达到 99.9%以上 100% 达标 达标 小学 5 年巩固率 提高到 95% 96.88% 达标 达标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达到 95%以上 123.94% 达标 达标 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 2010 年达到 85%,2005 年达到 80% 81.6% 达标 未达标 0- 3 岁儿童早期受 教育率 城市达到 60%以上, 农村达到 30%以上 城市 30.5% 农村 18.7% 城市农村 均达标 未达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2010 年达到 80% 左右,2005 年达到 60% 113.67% 达标 达标 农村改水受益率 达到 97% 97.52% 达标 达标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力争达到 55% 59.67% 达标 达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力争达到 60% 68.69% 达标 达标 17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 达到 75% 0 未达标 未达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达到 60% 43.09% 达标 未达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 达到 38% 38% 达标 达标 城市绿地率 达到 35% 35% 达标 达标 农村村庄林木覆盖率 达到 30% 无数据 无法判断 四、 “两个纲要”实施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两个 纲要” 的五年 过程中,我市 积极探索,认真总 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是实施好“两个纲要” 的重要基础;二是确保 经费投入是实施好“ 两个纲要”的重要 保证;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是实施好“两个 纲要” 的关键;四是加 强监测、督导和评估是推动“两个纲要 ”实施的有效手段。 五、实施“两个纲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女性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女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难仍 比较突出。我市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城镇新增长的劳动力 逐步增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女 性受自身素质、择业观念、性别歧视等客观因素影响,下岗 失业人员女性比重高于男性,而在再就业过程中,因生理、 技能、家庭等主客观因素,下岗女工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二 )城 乡 教 育 差 距 较 大 ,发 展 不 平 衡 。由 于 城 乡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城 乡 学 生 家 长 素 质 存 在 差 异 等 原 因 致 使 县 城 办 学 条 件 优 越 ,农 村 办 学 条 件 相 对 比 较 简 陋 ;儿 童 早 期 受 教 育 率 县 城 较 高 ,农 村 较 低 ,高 中 教 育 县 城 入 学 率 高 ;农 村 入 学 率 偏 低 , 城 乡 教 育 差 距 较 大 。新 的 “读 书 无 用 论 ”致 使 一 些 农 村 学 生 厌 学 ,提 前 离 校 进 入 社 会 。 18 (三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进 展 缓 慢 。目 前 ,全 市 社 会 保 险 的 主 要 保 障 对 象 是 城 镇 单 位 职 工 和 低 收 入 群 体 ,而 农 村 的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由 于 多 种 原 因 尚 未 开 展 ,这 就 使 农 村 妇 女 儿 童 的 医 疗 、养 老 、生 育 等 方 面 得 不 到 应 有 的 保 障 。 (四)生育保险覆盖范围不宽.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妇 女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尚待加强。一是目前我市生育保险的 覆盖面窄,主要原因:受生育保险法立法滞后,国有企业改制 和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参保意识不强,生育保险覆盖率 与 2005 年目标要求(98%)有很大差距。二是当前不少个体、 私营及乡镇企业对女工劳动安全保护不够重视,生活工作设 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五)婚前检查率急剧下降。自 2003 年 10 月 1 日新的婚 姻登记条例实施以来,婚前体检已不作为结婚登记的必要 条件,目前自愿婚前体检者的数量微乎其微。全市目前婚前 医学检查率为 0.14%。 (六)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方面妇女儿童 人身权利得不到更好保障,拐卖妇女儿童、重婚、包二奶、卖 淫嫖娼、家庭暴力等侵害妇女儿童的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 然存在。另一方面,妇女儿童生存环境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我市社区服务设施和便民利民网点数量少,妇女儿童活动场 所严重不足,少量小型的活动场所又达不到功能完善的要求。 六、对策和建议 19 (一 )继 续 加 强 对 妇 女 儿 童 事 业 的 领 导 ,强 化 政 府 行 为 。各 级 政 府 应 继 续 发 挥 妇 女 工 作 中 的 组 织 、协 调 、指 导 、督 促 作 用 , 采 取 切 实 有 效 措 施 ,实 现 妇 女 儿 童 发 展 与 社 会 、经 济 的 协 调 发 展 ,增 强 地 区 发 展 的 均 衡 性 ,积 极 消 除 贫 困 。明 确 妇 女 儿 童 发 展 的 目 标 和 措 施 ,强 化 政 府 行 为 ,在 制 定 和 实 施 各 项 公 共 政 策 ,确 定 各 类 项 目 和 方 案 中 ,都 要 体 现 性 别 意 识 ,都 要 体 现 “男 女 平 等 、 儿 童 优 先 ”的 原 则 。将 妇 女 儿 童 纲 要 中 所 涉 及 的 法 律 法 规 列 入 普 法 议 程 ,加 大 宣 传 力 度 。 (二)加强妇女自身教育,大力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妇 女要求得解放与发展,真正实现与男子平等地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