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1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2页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 0905号 _ _ 案 由: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农业部办理 提 案 人:潘鲁生 主 题 词:群众文化,新农村建设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农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体,农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 6.5亿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态、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影响地域意 义上达城市建成区面积 320倍的广大农村的发展动力,而且保存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 因,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农村文化生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严重影响民族文化发展。作为 历史积淀的母体文化,如果不断遭到破坏,所谓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必须引起重视。 一、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主体缺位。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人的问题,即文化传承与发展 的主体缺失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中青年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口中妇 女、儿童、老人比例较大。据统计,截至 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 2.5亿人,且以青壮 年以及在农村人口中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人群为主。早在 2010年外出农民工中“80 后” 新生代农民工比例达 58.49%,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 88.4% 和 93.8%。另一方面,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截至 2006年末,农村劳 动力资源中,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达 89%,其中 44%人口为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 此外,早在 2000年我国农村 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已为 7.69%,标志着我国农村已进 入老龄社会。 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主体缺位。一方面,国家农村公共 文化服务资源无法辐射到接受程度更强的青年农民,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效力减弱; 另一方面,农村留守人群具有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局限,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不足,直 接造成农村文化传统的断裂,减弱了农村文化的自身循环和发展后劲。 2、资源流失。农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母体,但一段时期以来,包括传统村落空 间、民俗民艺样式、文化传承人以及可发展生产的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文化资源流失 加剧。从文化空间上看,承载丰厚文化生态的传统村落急剧消失,截至 2011年,有 65万 余村级组织,仅存传统村落 2000至 3000个,比例为二百甚至三百分之一。从民间文艺样 式看,以农村为母体的民间文艺资源流失加剧,据统计从 20世纪 7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 我国 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52.49的品种陷入濒危状态,甚至已经停产。从文化传 承人的角度看,在大量农村青壮年离乡背土涌向城市的同时,生长在乡土之中、与生产生 活紧密相关的民俗民艺面临后继无人、人亡艺绝的危机。据统计 1979年至 2006年,我国 共评出 36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目前已有 1/5去世。在现有的 302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 仍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仅有 20%。目前每年加入到传统手工艺领域的青年数量不足。从 传统文化资源的生产开发看,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转化,农村手工艺生产贴牌、 代工现象普遍,手艺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在来样加工、订单生产过 程中丧失知识产权,且被异化,甚至消失遗忘。同时,民俗民艺项目活动得不到有效文化 传承,在盲目的市场开发过程中,被异化,丧失原有的文化意味和认同感、凝聚力,甚至 遭到消解和破坏。 究其原因,虽然农村文化本身是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现代化发 展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应冲击和影响,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数千年积累传承的传统文化资 源以不同形式加速流失,也与我们对农村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农村文化生态的保护意 识淡薄,以及长期以来在政策上强调“文化下乡” ,较为片面地以城市同化农村文化,在文 化投入上注重广播电视等现代文化建设投入,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不足等有着密切关 系,忽视了民间文化自身的价值。 3、精神饥荒。生活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贫困。由于乡土文化凝聚力减弱, 文化认同开始下降,中国传统原有文化模式对农民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减弱,原有的 文化价值体系和社区记忆正在逐步消失,引发当代农村的民风民俗、伦理道德等一系列问 题。具体在文化生活方面较为匮乏,调查显示,文化消费一直被认为是乡村社会的奢侈品。 文化消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农村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一般以听广播看电视、 打牌下棋为主。据人民网 2013春节报道,当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形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 看电视(90.7)、闲聊(84.5)和打牌赌博(73.7)。特别是在春节,赌博活动比例剧增, 甚至有农民工在节日赌桌上输掉一年打工收入。类似情况触目惊心。 4、发展受限。一段时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没能与农村生产生活充分结合。因 过度强调城市化进程,所谓城市“文化下乡”以及消灭所谓的“城乡差别” ,往往把农村当 成了没有文化的区域,切断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化”之根,直接对文化生态构成人为破 坏,引发文化的“水土流失” 。一方面,传统乡土文化被边缘化,恋土情节趋于弱化,在一 定程度上加剧农村“空心化”问题,农业生产缺乏科技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文化活力, 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推进,制约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结构缺乏内在的文化支撑,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缺乏文化认同,并导致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其精神素养和知 识技术等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引发具体的社会问题并对城市相关产业提升与 发展也构成影响。 二、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建议 1、实施青年农民“固土”培训计划。在产业劳动力自然转移流动的同时,实施 青年农民人力资源培训的“固土”计划,即以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手工艺等为重点,因地 制宜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民培训与补贴优惠措施结合,鼓励并留 住一部分青壮年农民扎根乡土,以更高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发展农业生产,或结合特色 民间文化发展手工艺等农村副业,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缓解“空心化”以及留守儿童、 空巢老人等问题,并通过转岗培训解决农民工回流安置问题。 2、设立农村传统文化发展资助项目。改变以往重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文化建设投 入的格局,加大特色文化、传统文化扶持和投入力度。尤其要注意填补“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农村日常生产生活之间的空当,关注尚未纳入“非遗”范围的普通文化习俗、活动 或技艺,对相关民俗民艺等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资助,鼓励和 支持富有特色、具有历史传承内涵的农村文化活动。如对农村“手艺大师” 、 “农民手工艺 合作社”以及历史性特色化民艺民俗活动给予资金支持。 3、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发挥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和自 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手工艺、乡村旅游、地方土特产等农村文化产业。出台 国家中长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设立相应组织机构统筹管理,将财政支农资金增量 重点向农村文化产业方面适当倾斜,加快制定相关农村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健 全相关产权交易与融资平台,加强商标注册与保护,开展“国家农村手艺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试点,实施“农村手艺进城市”计划,形成“文化支农,文化惠农,文化富农”的产 业发展新格局。 4、加强农村特色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变单纯的“送文化” 、 “种文化”等城市 文化输入模式,以农村特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开展文化基础设施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如结合农村特色手工艺资源建立“手艺传习所” ,鼓励专业化、职业化地传习传统技艺, 并接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参观学习,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成立“农村特 色文化服务中心” ,探索政府出资、企业参与、行业协会主办、机构联办的管理模式,为农 村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 “公共技术研发平台” 、 “信息咨询平台” 、 “知 识产权交易平台” 、 “人才培训平台” 、 “展示交易平台” 、 “质量检测平台”以及“成果转化 平台”等服务管理平台,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 5、加强县志、乡史、村刊等出版和农村博物馆建设工作。参考国外农村文化建 设经验,发挥我国传统修史立志传统,鼓励和支持县志、乡史、村刊等文化出版工作。通 过修史立志、留存活态档案等,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具体可 通过印制村庄明信片,创办村刊,编纂乡史,创办自己的网站,举办读书节等各种文化活动, 使每一位普通农民都能参与其中,共同享受和谐业余文化生活。从各地历史文化特点出发, 建设农村博物馆,留存历史档案,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6、建立农村“产学研”合作基地。改变“产学研”合作重点在城市的格局,在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