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2_第1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2_第2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2_第3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2_第4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 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今年的 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针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干什么, 怎样干等问题及时提出了指导方针,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高潮。为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政协委员的人才 智力优势,市政协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调研内 容。年初制发了市政协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的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由政协班子成员为组长的五个调研小组。 3 月至 9 月,五个调研小组先后赴我市 18 个镇处及 32 个市直部门、单位, 就如何搞好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了深入调研,期间,召开议政会、 恳谈会、党政干部座谈会、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会等各类会议 100 多次, 参加人员 2000 余人次,发放及回收各村调查问卷 811 份,收集各类资料 200 多份。在 详细的了解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下,分析了制约我市新 农村发展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搞好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有关 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把 统筹解决“ 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多予、 少取、放活” 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为稳步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招商引资成果显著 近几年,我市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了各类园区的建设,实行 镇、村招商,引进了一大批工业、 农业和第三 产业项目,较快地促进了农 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截止今年初已有 4000 多家企业落户我市,全市 2 823 个自然村庄中 429 个村庄有企业。如,胶西镇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 势进行招商,目前已落户外资项目 33 个,投资 5500 多万美元,内资项目 88 个,投资 58000 多万元,吸纳劳动力 8200 多人,累计实现税收 2 亿多 元,2005 年镇财政收入达到 3694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375 元。李 哥庄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整合现有园区,规划建设 20 平方公里的大 沽河工业区,分三个区域,各有侧重,全面招商。同时,快村级工业小区建 设,使全镇 70%左右的村庄建有工业小区,其他村庄有工 业点和商贸区。 目前,大沽河工业区一、二区配套已经全面结束,三区供水已于 6 月底完 成,有六处村级工业小区正在建设之中。营海镇坚持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积极推进村级招商,坚持“大项目进园、小项 目进村”,鼓励农民以地入股, 积极推进村级招商,镇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出资 100 万元扶持大洛戈庄、 马家庄民营工业园建设,目前,两个民营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 鼓地进行。这些企业的落户对转移我市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 积极作用,工资性收入已逐步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5 年我 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 2705 元,占收入的 46.6%,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 收的贡献率达到了 52%,超过家庭经营收入的 41.6%。其中,在本地打工 得到的收入人均 1696 元,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 400 元。 (二)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 基础,以蔬菜、畜牧、水 产、花木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格局。粮 食生产方面, 规划建设了以马店等地为主的 15 万亩粮食示范区,和以里 岔镇等为主的 15 万亩花生种植基地。蔬菜种植方面,在原有 40 万亩种植 基地的基础上,今年又围绕“五河”流域规划建设 15 万亩蔬菜种植示范区。 畜牧养殖方面,全市建设了洋河磨山、塔山、莲花山 3 处万只肉羊养殖小 区,形成了以营海等为中心的生猪规模化生产区域。花卉苗木方面,全市 共有花卉苗木生产企业 35 家,规划建立以北关等为主的 3 万亩花卉苗木 3 示范区,以铺集镇等为主的 10 万亩果品生产示范区。水产养殖方面,全市 目前有对虾养殖面积 2.6 万亩左右,杂色蛤养殖面积 2 万亩,梭子蟹养殖 示范基地 5000 亩。 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按照“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 ”的思 路和“ 因地制宜、示范先行、分类发展、逐步普及 ”的原则,规范管理现有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鼓励创办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 自觉、自愿加入协会,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 矛盾,带动农 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各 类合作 经济组织突破 100 个,协 会成员达到 2.5 万人,带动农户 6 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 30.6%。 三是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 业 361 家, 规模以上达到 277 家,其中大洋公司、福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 级龙头企业, 顺通公司、品品好粮油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全市农 副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 137 万吨,占农副产品常年产量的 54.8%。 四是农产品品牌效益不断凸显。我市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培育了大白 菜、羊角辣椒,北梁蜜桃等特色产品。今年上半年,大白菜标准化生产技 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了国家、省、市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 白菜原产地证明商标于今年 4 月份正式批准。洋河“艾山” 牌土种鸡、山鸡 蛋、小杂粮、食用油、大白菜等 农特产都深受消 费者的青睐。同时,利用较 先进的加工技术,创造出“ 福德米”牌洋河特产烤鸡蛋,填补了国内空白。 五是特色镇村建设不断推进。各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 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的建设方针 ,宜工 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充分发挥当地 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推进的特色镇、村建设。如:胶莱镇着力 打造“ 无公害蔬菜生 产 第一镇” ,该镇的沙梁三村,每年仅土豆收获季节日 交易量就达 6000 多吨。有着传统铸造业的九龙镇积极打造“铸造之乡” 牌 子,引进台湾立准金属有限公司等一批外资铸造企业落户,吸引周边更多 4 中小铸造企业,该镇仅匡家岭一个村就聚集了大小铸造业户上百家,安置 就业人员 1200 余人,年产值 8000 多万元。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了农村道路建设。着力实施“一环四线” 、“村村通油路” 等公 路建设工程。近三年来,累计投资 9576 万元,硬化乡村道路 83 条,共计 228 公里,通达村庄 243 个,通达率累计达到 83%,初步构筑起沟通城乡、 连接内外的现代交通网络,推动了城乡发展。如新南外环的修建带动了沿 线 10 几个村庄活跃起来,拓宽了发展门路,铺集镇筹资 100 万新修了镇 工业园的道路;张应镇先后投资 1000 多万元,修建了朱戈刘至里岔等三 条道路;今年又硬化寺前至前官庄等共计 10.4 公里道路,率先完成“村村 通” 工程。 二是加强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对农村电话、有线电视、宽 带等线路和网络的改造程。网通公司今年将对全市范围内的通信线路和 通信网络进行统一改造,新增电缆投资 950 万元,光缆投资 510 万元,接 入网 3 个,投 资 220 万元,预计总投资约 1680 万元,在各镇处实现“ 村村 通光纤、村村通宽带” 的接入目标,使网络覆盖率达到 100%。同时,积极 争取上级公司在资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出台了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农村 宽带接入资费,逐步提高宽带在农村的普及率。在我市广大农村,电话、 电视已基本普及。在对我市 19.5 万户家庭的统计中,已经安装电话的有 15 万户,所占比例 76.8%;已购买电视的家庭 17.6 万户,所占比例 90.4%。 三是加强了农村水利建设。近年来各镇处积极加强对农村水利实施 的建设。如,洋河镇投 资 280 万元, 对洋河河道、大村河段河道进行了治 理,新建橡胶坝一座,该工程不仅扩大了灌溉面积,提升了河道周边地下 水位,而且还改善了周边环境;同时,积极实施人畜吃水工程,完成了朱季、 芍药洼等 11 个村庄的“ 村村通” 自来水工程。 营海镇北赵村投资 16 万元 5 安装了自来水净化设备,使全体村民喝上了高质量纯净水。据统计,目前 所调研的 18 个镇处共修建了水利设施 3066 处,有水利设施的村 613 个, 占 75.6%。另外,市水利局今年将投入 2111 万元,完成最后 103 个村庄的 自来水“村村通 ”工程。 (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快 一是不断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2005 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逐步理顺“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 奠定了基础,各镇处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 改革和投入。如,各镇积 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将生源少、条件差的中 小学进行撤并,新建、改建学校 50 多处。李哥庄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先 后建设标准化中学和小学各一处。市教体局今年先后改造农村中小学危 房 7952 平方米;更换 D 级课桌凳 1 万套;为 50 个农村小学解决了热水、 热饭问题。目前,全市已有普通高中 5 处,初级中学 24 处,小学 121 处。 全市拥有微机室 328 个,多媒体教室 64 个,配备微机 7024 台,安装语音 设备 23 套,安装闭路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106 个,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 了计算机课程,部分农村学生也用上了电脑,四十多所学校实现了“ 两机 一幕” 进教室。 二是不断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从 2005 年至 2007 年市政府每年将拿出 300 万元作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各 镇处也积极改善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保证卫生的正常运转。如洋河镇投 入 100 多万元新建病房大楼,改善医疗条件。积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5 年,全市 农民参合率达 95.3%,共为 17196 名农民报销了住院补助金, 补助费用达 1764 万元,人均报销住院费用为 1031 元,比全国人均报销费 用 747 元高出 284 元,列五市之首。农村卫生改革取得新成绩。面对基层 卫生院的生存困境,部分镇卫生院不等不靠,通过改革探索出一条镇卫生 院发挥特色优势、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如:胶东卫生院“ 自主经营”改 6 革成效明显,短短几年由原来的经营上亏损、管理上混乱,年收入不到 30 万元的破烂摊子,变为拥有 12 名专家,2005 年业务收入 300 多万元,门 诊达 1 万多人次,服务半径覆盖周边县市。马店卫生院成功引进内资项目, 由一名村医牵头投资 400 万元,盖大楼、上设备,外引内连,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三是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我市农村低保的工作。制发了 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低保资金实现社会 化发放,低保救助面将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市已列入低保范围的困难家 庭有 4800 户,低保专项补助金按照 1:0.5:0.5 比例由三级财政负担。低保 标准也于今年 1 月起提高到了每人每年 1080 元。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 制度。2005 年,我市在五市中率先进行被征地农民新农保的成功试点,先 后在南关管理村、花园村和胶莱镇前韩村按暂行办法,顺利完成了养老金 收缴和发放工作。以“ 情满-”活动为载体,加快了城 乡新型社会救助体 系建设。完善了“ 政府主导、民政主抓、部 门协 同、社会参与、慈善补充”的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整合了资源,对农村低保实施“ 分类救助”,保证了 救助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我市认真落 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优惠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多层次、多形 式地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目前,我市有劳 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 31 个,具备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6000 人的能力,几 年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转移农村劳动力 10 多万人,并保持每年以 10%的 速度递增。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目前,我市各镇均建有文化活动中 心,洋河、张应两镇还 建有独立的、能容 纳千人以上的电影院。李哥庄、铺 集、胶莱、营海、胶 东、洋河等镇建有文化广 场(公园),广场(公园)总面积 7 约 4 万平方米。所调研的 18 个镇处 811 个村,共有文化大院 297 个,文化 宣传队 168 个,有文化大院的村 286 个,占 35.3%,有文化宣传队的村 142 个,占 17.5%。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的不断 发展,让村民的业余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如,胶东镇建立了柳腔、茂腔、京剧、秧歌四个剧团和 门球、健美等 36 支文体队伍。北关办事处的东庸村、杨家林等村成立了健 身秧歌队,建起了溜冰场,为广大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健康娱乐场 所。 二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各镇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弘 扬“ 八荣八耻 ”为核心内容的 评“三户”、 “五好家庭”、 “好婆婆”、 “好媳妇” 等活 动,引导广大群众发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倡导文明新风尚。 如,省级文明村庄胜利村,近两年每年拿出 30 万元,对评上“ 三户”的家庭 实施奖励;葛家庄村签订养老协议的办法,由村老年人协会牵头,老人与 子女签订赡养老人协议书,并定期检查协议书的执行情况;大麻湾三村 成立了丧葬服务队,向全村发出节俭治丧的倡议,丧事简办在全村蔚然成 风,不少村庄纷纷效仿。 三是大力发扬传统文化事业。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队伍,加大投入 等措施,深入挖掘了作为有着地方特色的秧歌、茂腔、高跷、锣鼓等特色 文化,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喜爱。如张应镇大力扶持大孟慈村茂腔剧团和高 山沟村秧歌队,营海镇王家村定期举办秧歌培训班,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并成立了老年人秧歌队,多次参加市镇级文化演出。洋河镇大力加强了对 朱季秧歌队的扶持和指导。胶东镇建立了柳腔、茂腔、京剧、秧歌四个剧 团。据统计 ,目前,我市共有 锣鼓队、秧歌队 等 200 余支。 四是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市文化局不断创造文化精品,推动我 市群众文化生活档次不断提高。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坚持每年为群众送戏、送电影、送科技文化知识 50 场以上,有效地推动农 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积极推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电 8 影“进农村、进企业、进广场”活动。2005 年共进村、入企放映电影 2000 多 场次。 (六)农村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一是加强对镇驻地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近年来,各镇处突出抓好镇驻 地和园区建设,实行镇、区合一, 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共同发展,不 仅使 周边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而且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扩大了镇驻 地面积,带动 了周围村庄的发展。如,杜村 镇 原有驻地面积 3 平方公里, 设立园区后,面积扩大到 8 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 2 万多人,影响到周围 7 个镇边村和 8 个园区边村,新修道路 16 条 15 公里,新建商业网点 5000 多平方米,较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胶西镇位于市区西部,地理位 置优越。该镇 在驻地东边设立工业园区,并接受南方家园、KK 家等商贸 城的辐射, 实施了镇区的有机对接。新建商住楼 100 多栋、市场一处,新 修道路 12 条 11 公里,新建商业网点 4000 平方米,使整个镇区初步建成 了一个集商贸、居住、 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小城镇,影响到周围 7 个镇边村 和 10 个园区边村,不仅改变的驻地面貌,而且为群众发展第三产业提供 了条件。 二是做好对镇、村的规划布局工作。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 合并弱小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市城建局大力推进新一轮村镇规划 修编工作, 计划 2006 年编制东北、西南两翼规划,和 50 个村庄建设规划, 2007 年全面开展各镇驻地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村庄建设规划编 制工作,到 2008 年完成 500 个村庄规划,到“ 十一五”末,实现村村都有发 展规划。目前 铺集镇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马店镇陆家庄、北关办事处西 谷村以及营海镇码头村、周家村迁村并点规划已经完成。 三是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工程。 北关办事处成功开发建设了占地 76000 平方米的西松园新区和占地 4 万平方米的郭家湾村高层住宅区。胶北镇选择前屯、后屯等 6 个经济基 9 础好、发展特色鲜明的村庄作为新农村的示范村,按照“ 一年打基础、三年 出形象、五年大变样” 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洋河镇坚持旧村 改造和园区建设相结合,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合理布局工业项目区和 生活别墅区。目前,袁家小庄占地 80 亩,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和原董城乡 驻地 4 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已通过市有关方面批准。营海镇盛 福村投入 150 万元完成了海尔大道网点工程,投入 18.7 万元对村东西大 街进行了硬化,并整修改造了两侧的排水沟,使村内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达 到 100%,投入 10.7 万元将网点前空地进行了硬化,投入 5 万元在村主要 道路上安装了路灯和新型装饰灯,投入 15 万元对全村的线路进行了改造。 四是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自 2003 年开始,市文明办就在全 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环境美五星级村庄创建活动,各镇处积极参 与,不断加强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力度。如,胶西小行村村容整治、营 海大洛戈庄卫生改厕等,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村庄环境整治提供了有 益借鉴。胶 东镇河西屯村提出了“送你一个煤气罐,清走 门前三大堆”的做 法,鼓励村民自觉清扫门前及周围的环境。马店镇陆家村、小后屯、韩家 一村、胶北镇水牛管区发动村干部、党员义务清扫卫生、倒运垃圾,实现 了村庄面貌的大变化。北关办事处三王管区完善卫生制度,开展灭“ 四害” 活动,消灭 了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落实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了垃 圾日产日清。胶西镇为整治村内“三大堆”,投入 1.8 万元,配备一台垃圾 专用车,并加 强管理制定了奖罚制度。 (七)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不断健全。2005 年,我市 811 个行政村,有 808 个 顺利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产生了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务公开 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有 748 个村实现了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一肩 挑” 。据调查,所 18 个镇处 811 个村中,村两委成 员 3 人以下的村庄 231 10 个,占 28.5%;46 人的村庄 542 个,占 66.8%;7 人以上的村庄 38 个,占 4.7%。18 个镇处共有共青团员 3.2 万人,占人口比例 4%,配有团委书记 的村 534 个,占 65.8%,配有妇女主任的村 646 个,占 79.7%。村级组织不 断完善,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加强。 二是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各镇处都积极 采取关注前移、工作重心下移的方法,充分发挥管区负责同志、驻村员的 作用,加强 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如,南关办事处投资 12 万元设立了 村务公开便民服务大厅,全面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网络化管理,推动了 村务、政务 、财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中云办事处规范了村级财务委托 代理,发挥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作用,完善村级事务管理 制度,切实 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营海镇王家 村对涉及村务的事情,必须召开村两委会议形成决议,再经党员、村民代 表大会通过后实施,并按时在村务公开栏张贴。营海镇营房片制定了村委 会公章使用暂行办法,对村级重大事项,需要使用公章时,在支部、村委 形成意见后,由支部书记、村主任双方签字后方能使用。胶东镇先后建立 了联席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资产、 资源台 帐管理制度,工程招标、专 线管理制度,议事制度,档案制度,党 员联户卫 生保洁等八项工作制度, 用制度来规范新农村的各项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 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各镇处积极开展积极创建“平 安镇村”、 “平安社区” 活 动,对农村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为农民群众营 造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如今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 增强。如营 海镇盛福村完成了“法制一条街”的建设和整改工作,通过丰富 多彩的内容教育村民遵纪守法。里岔镇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 使村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多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提出的率先建成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调查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 (一)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建设主体上存在误区。我们国家宏观政策对农民越来越优惠, 农民对自己的权利越来越重视,反过来对自己的义务却有所忽视,对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出现了“上面热、下面冷 ”的 现象。调研中有相当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政府行为,政府统 一规划,统 一建设,群众只需要配合, 这种政府是主角,农民是配角的心 态, 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 二是在建设内涵上存在曲解。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 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 个字,他内容涵盖了 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等内容,包含了农村的方方面面,然而仍有相当部分村干部和群众认为, 新农村建设就是“三农 ”问题,有的甚至 简单的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新 房子,曲解了新农村的建设内涵。 三是在建设时间上存在误解。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刚刚起步,各项配套 政策和落实措施都还在探索制定之中,作为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复杂的 工程,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然而部分群众和干部认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 (二)农村生产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我市在农作物种植和畜 产品养殖过程中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相对较低,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是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还有待进一 步增强,基地 带农户模式推广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三是农产品加工大 多停留在初级形态上,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如,在对马店镇、 12 胶东镇、北关办事处和胶北镇 4 个镇处 174 个村的调研中,处于粗放型农 业生产的村有 61 个,占 35%。农副产品加工企 业 91 家,其中处于初级生 产加工的企业占 61%,深加工占 39%。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低,水利 设施差,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靠天吃饭”的局 面还没有彻底改观。一方面以前开发修建的一些水库、塘坝、沟渠,近几 年由于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保养,有相当一部分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农业 基础设施综合开发投入的都是大项目,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缺乏资金, 投入低、建设的少。 3、农村集体收入较少,村庄债务较大。 一是我市大部分村集体收入较 低。所调研的 811 个村庄中,有 6 成以上村集体年收入不到 5 万元,村集 体年收入在 1 万元以下的有 208 个村,占 25.6%;村集体年收入 1-5 万元 的有 294 个村,占 36.3%;村集体年收入 5-20 万元的有 155 个村,占 19.1%。 二是有大部分村集体欠债。811 个村庄中,欠债的村庄 574 个,占 70.8%; 其中欠债 50 万元以上的有 66 个,占 8.1%;欠 债 20-50 万元的 171 个,占 21.1%;欠债 5-20 万元的 232 个,占 28.6%;欠 债 5 万元以下的有 82 个占 10.1%。这些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村 级组织借款、贷款上 缴国家和集体税费所致。前些年,一些村干部集资和农业税收不上来,靠 借款和贷款上缴,个人借款利息较高,一般在 10-20%,常年累积数额不断 加大;二是为企业欠款所致。少数原有村办企业的村庄,由于经营管理不 善,企业欠 债较多后倒闭,企业债务转为村集体债务。三是支付村干部工 资和各项费用所致。一些村庄无集体收入,常年欠村干部的工资,村里的 其他费用靠借款支付,多年累积形成债务。 4、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调整和流转困难。一是均田制实施过程中产生 矛盾,导致无法均田。国家的土地政策是 30 年不变,自去年免收农业税之 后,竞相要地成为农民纠纷的热点,目前所调研的 744 个村中就有 72 个 13 村未能均田,占 9.7%。二是实行均田制与产业结 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用 地之间的矛盾。均田制要求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户,而村里要搞结构 调整,引来项目要用地,但有些农户可能不愿意,需要协调。三是农村普 遍反映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批复难,手续繁杂。有的村通过招商引资引 来了项目,但土地迟迟批不下来,耽搁了建设时机。 5、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薄弱,科技推广体系人散网破。调研中发现 18 个镇处真正学农业、懂农业,且目前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人不是很多,现 在农村科技推广就依靠农业局 26 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专家。许多先进 适用的农业技术因为缺钱、缺人等原因,难以推广到田间地头。同时,农 村的信息还是闭塞的,有文化有水平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农业第一 线上,老人、妇女占了大多数。 6、农村发展缺少资金,金融支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推进新农 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 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日益突出。各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严重不足, 农民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搞规模化种养殖、发展二三产业的瓶颈因 素。另外,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信贷上缺口较大,作为农村 信贷主体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高,增大了农民融资成本。 (三)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我市农村大多数农民文化 素质和劳动技能都偏低。据统计,目前我市需要转移的劳动力中,具有初 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80%左右,无任何技能的达到 80%以上,给农村劳动 力转移工作带来困难。二是我市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全市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中,41 岁以上的占 50.8,初中以 下学历的占 49.5。由此可见,农村人才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等已不能 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另外,在对 15662 名农村实用人才中的调查中,只 有 8062 名在近三年接受过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占 51.5,这说明农村人 14 才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任务艰巨。 2、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对贫困群众的救助范 围还应该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各村对 部分困难群众实行了低保,但离“应保尽保, 应保必保”的目标还有一定距 离。据对 811 个村的问卷统计,我市有困难群众人 1.7 万人,已列入低保 的只有 6000 人左右,占困难群众的 35.3%。二是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有 待进一步加大。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 生。如,企业不按照规 定为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等劳动保险;另外部分企业在用工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签协议 与合同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企业主甚至在亏欠员工巨额工资后携款逃 跑,严重损 害了打工者的利益。据 2005 年 12 月我市受理的来电来访数据 显示,拖欠 农民工工资占 42.8%,农民工工伤 、死亡事件赔偿案件占 30%。 3、农村基础实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和 养护有待进一步加强。公路“村村通”工程仍然有将近 10%的村庄还没有 实现,所调 研的 166 个村中,有 70 多个的村庄希望帮助硬化村内道路;农 村部分道路特别是偏僻村庄道路,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维护不到位,导 致路况越来越差,有的地方的村组公路与“羊 肠小道” 相差无几。二是对农 村生活用水和农村污水排放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大。我市农村自来水 工程还没有普及,虽有 698 个村通上了自来水,但这些村中有些并不能保 证全天使用,有的甚至是只通管道没通水。另外有排污设施的村只有 333 个,所占比例仅为 41.1%。三是农村信息化程度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调 研 19.5 万户里仍有 9.2 万户家庭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农村宽带网络普及力 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大。 4、农村卫生医疗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新农合实施后,农民有 病敢去医院了,但是,由于大医院药品价格、诊疗费居高不下,不能适应 15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 象还很普遍。二是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市大部分镇卫生院工作条件较差,房屋设施陈旧,有些甚至是危房,医 疗设备严重老化、落后,不少卫生院连最基本的医疗技术项目开展都不 能保证。我市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多数是卫生进修学校的 毕业生,有的是经过接班、转业等其它途径,简单培训后上岗的;三是镇 卫生院的人事管理不活,有用的进不来,想走的走不了,各卫生院人员不 流动如一潭死水,工作人员几乎是在此终老其身,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难 以调动和发挥。 5、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能 得到有效保障,目前我市教育经费实行财政包块制度,镇(处)教育经费由 镇(处)党委政府负责筹集划拨,由于部分镇(处)财政困难,严重影响了对 教育的投入。2005 年开始经费统筹后,学校基本上仅靠自收的学杂费在 维持,有些学校甚至负债运行,多则上百万,少则一、二十万。二是农村学 校师资问题突出。农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个别学校 (铺集镇黔陬学区)的教师平均年龄达 50 岁;有些镇处学校,有三分之一 的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不是自己的原始专业,一个教师教多门课程的现象 也不在少数;个别学校如张应小学的英语教学连开课也很困难。三是农村 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学校校舍简陋,设施陈旧,不少农村学校还没有 开设电脑课,有的甚至还在危房中上课。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乡风民俗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仍有部分镇村有的村干部注 重短期效应, 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对精 神文明号召多,落实少。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覆盖程度和力度不均衡,以 致于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趁机侵入,如,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红白事 大操大办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16 2、农村文化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来,我市虽然在文化基 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逐渐加大,但是与兄弟县市特别是南方县市相比仍 有较大差距,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用于扶持 奖励基层文化活动的文化事业专项基金至今没有建立,尤其是稳定支撑 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机制尚未建立。基层文化工作的好坏,在部分镇仍靠 领导重视与否。经济条件好的地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得也好;经济条 件差的地区,有的就忽视了对文化的投入,存在着轻文化的现象,有的乡 镇不经常组织文化活动,对文化设施的投入更是寥寥无几,个别乡镇连到 市里参加活动的经费都难以解决。 3、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率、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据调查,我市没有 自己的文化大院和文化宣传队伍的村庄不在少数,在 811 个村中有 525 个村庄没有建设文化大院,所占比例为 64.7%,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 丰富,有的村庄虽然建立起文化大院,但图书馆书籍不多,不能满足群众 的生产生活需要,利用率不高。 4、农村文化活动的覆盖面、群众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文 化生活主要体现在自娱自乐上,但由于文化工作队伍数量有限,镇级组织 文艺队伍也基本上都是幼儿教师、在校学生,企业、单位也很少有专人抓 这项工作,缺乏组织和经费,从而出现工作断层。同时这一问题也反映在 农村电影放映问题上,据调查,在农村, 电影市 场逐渐缩小,有些镇文化 活动越来越少,不少村连续几年来连场电影都没放,这种状况影响了农村 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农村发展规划、村容村貌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村庄规划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我市仍有不少村庄建设缺少规 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部分村镇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另外,规 划不仅仅是注重村容村貌的建设,更主要的是一种发展思路的规划。如, 在有的镇一些自然村比较集中的地方,却没有建设配套的市场网点,群众 17 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很不方便;多数村没有垃圾集中处理场、排污设施等; 部分村庄在招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对项目不加选择,一概 引进,结果有些在经营的过程中,缴税不多,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以 及大量的重复建设。 2、农民的生活习惯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市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还占 有很大的市场。 “三清四改” 在一些地区还存在阻力, “露天厕、压水井、鸡鸭 院” 在很多镇 村都是随 处可见,农村“三大堆” 、乱搭建现象还普遍存在,从 而造成了农村生活环境的“脏、乱、差 ”,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 来诸多不便。 3、农村环境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批工 业企业落户农村,畜禽养殖业、个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等也有了较大发 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物、生活废物、畜禽养殖排放废物,加上绝大多 数村庄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有的甚至没有统一的垃圾 处理场所,都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的生 态、生产和生活安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成为群众信访投诉的 热点、难点。2005 年,全市仅工业园附近一年就有 200 多起投诉。 (六)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农村干部和党员学历偏 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够强。在对马店镇、胶东镇、北关办事处和胶北 镇, 4 个镇处 174 个村支部书记的学历统计中,大专学历 19 名,占 11%; 中专或高中学历 78 名,占 45%;初中学历 71 名,占 41%;小学学历 6 名, 占 3%。二是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取消 农业税后,农村干部的工 资和福利待遇问题加重了镇财政负担, 村干部工资大部分由村自筹,多 数村庄入不敷出,村干部工资不能及时发放,严重制约了村干部工作的积 极性与村庄发展。三是基层组织创新意识不强。部分农村党员、干部沿袭 于传统工作思路,缺乏创新思维,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导致出现的新问 18 题不能恰当解决,不能带领村民走适合本村发展的道路,使基层组织缺乏 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四是基层办公设施比较缺乏。部分村庄村委办 公条件较差,在的村甚至没有办公室设施,在对 692 个村的统计中,有 119 个村没有办公室设施,占 17.2%。 2、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大部分农民对于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以及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不 会或不善于行使,不能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二 是有些村干部和群众对村务公开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村务公开主要 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部分干部认为村务公开是老生常谈,以工作忙为 借口,使村务公开栏成为了“摆设”闲置在一边,没有发挥好作用。 3、农村普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 知识还比较缺乏,普法经费不足制约普法工作开展的问题日显突出,在司 法执法上, 农民还属于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还存在着许 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仲裁时效短,诉讼环节多,农民维权成本高; 维权意识普遍偏低,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工案件取证难;法律援助 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尚不健全,执法力度待加强;法律援助经费和 人力资源普遍不足。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 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 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 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 际问题,切 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 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 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 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 19 义;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具体建议有以下 几点: (一)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1、应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当前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 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新农村建设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 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和充分的准备,尤其对于基层村干部和农民,要掌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教育引导他们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树立战胜 各种困难的信心。 2、应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不论政府的 能量有多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永远只是主导作用,不可 能对农村的各项工作给予包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是农民 自身,农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人,只有农民的积极性充分 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借助外力启动 内力,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途径。 3、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新农村不能凭主观想向和满腔热情办 事,而应该 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市、 镇、村都要 规划好,先干什么、再 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 标,分期计划,分步 实施。 在规划过程中,“ 小规划” 要服从“ 大规划”,在 这方面,市、镇要做好宏观规 划,使新农 村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在更大范围上更加科学。在招商引资过程 中,要本着项目要大、科技含量要高、没有 污 染、效益要高、集约利用土地 的原则,减少村级招商的盲目性,对项目要进行选择,避免那些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效益不高、造成土地浪费的项目匆忙上马。特色农业发展过 程中要作好集约经营的文章,大力发展畜牧、水产、蔬菜、果品、花卉五大 20 特色产业,围绕“ 四个 15 万亩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在规模上下功夫,培育 形成一批特色镇村。 4、应因地制宜,分 类指导。 我市农村,地理条件有丘陵山川之分,经 济状况有强弱之别,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发展模式 上对处于不同位置的村庄如城中村、三边村、偏远村、一般村等都要根据 自身的条件、优势和特色,找准发展的突破口,不搞“ 一刀切” ,避免运动 化。对城中村可以依托城区人流汇聚的优势,发展商业、餐饮、现代服务 业。三边村可以依托园区和镇驻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村级招商,从事配套 加工、流通运输、批 发 零售等产业。偏 远村可以 结合自身实际,搞农产品 加工、批发 或手工加工业等。总之,各 镇村都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 工则工、宜 农则农、宜商则商。 5、应以城带乡,社会参与。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整体,必须调动全社会 共同参与,抓好市镇村户“ 四级”联动。一是对市委、市政府规划的新农村 建设实事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各负其责,抓好推进;全市各 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对口支持帮扶农村,探索城市与农村、企事业 与农村结对帮扶的途径。二是各镇办要结合自身实际,搞好村庄建设规划,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不断壮大自身财力,提高为 民办事的能力。三是村级要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积累, 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四是农民要树立“勤 奋、自助、合作 ”精神,以自 身的努力实现自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6、应合理安排, 选准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过程,建设初期为 以鼓舞和激励群众,应把一些群众关心、受益直接、短期见效且政府力所 能及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结合我市实际,目前应当最先抓住 农民增收、 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镇规划和村容村貌治理 等。因此,我们应,一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重点示范村是为摸索新农 村的有效模式而选定的,因此要加快进度,尽快出形象,发挥好示范带头 21 作用。二是在解决群众最根本的问题上下功夫。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是资 金困难,应把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就业创业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常抓不懈。三是在最容易解决的事情上下功夫。相对而言,提高农民素质、 丰富农村文化娱乐、改善人居环境等是现有条件可以尽快解决的,应先急 后缓,先易后难,有序推进。 (二)应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1、逐步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探索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 制。长期实 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使城乡之间要素不能自由流动,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农村农业人口与城镇非农业人口两 种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加剧了 城乡结构失衡,是造成城乡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要彻底打破这种城乡分 割的体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当前应先从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公共事业供给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逐步建立地位平等、 开放互通、互补互促、共同进步、平等和 谐的城 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新格局。 2、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探索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建设新农村, 投入是关键,要改变农村长期发展不足的现状,必须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一是通过调整投入结构充实建设新农村的资金。严格落实新增财力 主要向“三农 ”倾斜的政策,确保财政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 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支农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调整支出结 构,不断提高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 的投入中用于农村的比重,在制定政策、安排重大项目时,更多地向农村 倾斜。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管理制度,完善财政支农报账制度,建 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检查 机制,强化支 农资金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检查, 22 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和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开拓金融支农的新途径。财政支农政 策的运用,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直接增加农业投入,还在于通过发挥财政政 策的导向功能,吸引和带动全社会的农业投入,进而开拓财政支农的新途 径。如,强化农业基础 性投入, 为社会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创造良好的 外部环境;充分运用税收、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对农业投资给与优 惠和奖励,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 四是建立和完善我市金融担保体系。通过政府财政拨款,自然人、企 业法人、社 团法人入股等多渠道筹资设立专项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贷款 提供担保;发挥商会、协会在组织农户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协会、 商会为农户进行担保。 五是对村级债务,首先要清收债权还债,认真解决农民集资提留款尾 欠的清理化解工作,对贫困户按政策减免,对有能力清缴的,制定切实可 行的政策,如债权债务相冲抵,从发到该户的国家各项农业补贴中扣除等 办法,同时应 建立地方政府偿债机制和防止乡村新债的长效机制。 3、完善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探索有利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 机制。近年来由土地而引发的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