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该怎样评课呢 一、评课的意义 评课是我国中小学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是教研组集体备课,以老带 新,以及研究改进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 也是我国开展教师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功经验。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会上课,上好课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学 是默会的知识,就像学习开车,不是仅凭书本可以学会的,不是通过言传口说可以掌握的, 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其实,掌握教学的艺术又远不同于学习开汽车,比开 车复杂得多了,要求高得多了。教师要有学问,没有学问的老师成不了好老师。然而,并不 是学富五车就能胜任教师,也不是有了学问再积累了一定经验就可以独立发展了。做一名教 师需要不断学习探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教师通过听课、评课,观察课堂 教学、探究教学改革、切磋教学艺术,互学互帮,可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发展。 1、通过听课、评课,寻找教师教育教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评课有两种,诊断性评课和研究性评课。诊断性评课的目的主要是对教师进行考核、 检查或评价,也可以对新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以便找出问题,采取措施,加强指导。研究 性评课的目的是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合作研究教学的有效形式,通过分析教学的得失,探 究改进教学的方法。这种评课是最有意义的。例如,上南中学的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往往 教研组采用集体备课、试讲的方式,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深入探讨教学,不断修改 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个“设计教学 -试教-评课- 改进设计-评课-再改进“的反复过程。使这一 课的教学逐步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所以,公开课效果总是比较好的。有人说,这是搞假。 其实,这样的研讨课,其意义并不在于最后的一节课,恰恰在于“备课、试讲、改?quot; 的过 程。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这样搞,能够各教研组都这样搞,能够人人勇于承担这样的研讨课, 那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将越来越接近于理想的境界。 2、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评课是对教师教学的反思。 有人提出,“实践+ 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二十一世纪教师的特征。反思,是教师站在教育 理念的高度,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深刻的反省。虽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也总是经常在 反思自己的教学,但那是不自觉的,孤立的,往往也是不深刻的。而有组织的听、评课则不 然,听课后、评课时,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要考虑,这是一节什么课;学生应当 学习什么;学习的情境是怎样的;教师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的需要;教师采取了怎 样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被激发起来了;教室里的氛围如何;学生得到了什么; 老师的教学效果究竟怎样;学生留下遗憾了吗;如果换了我,我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怎样改 进这堂课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自我反思、对他人的反思、集体的反思,互帮互学,可 以使评课对教师产生巨大的作用,从而使教师得到感悟、得到启示,甚至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经常承担公开课的青年教师进步很快,其原因就在这里。 3、通过听课、评课,探究课堂教学策略、建立优化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研究作出贡 献。建立优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实际上是评课的最直接目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论的重要概 念,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范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 教学实践的结合体,是对教学实践所证实的富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的理性的提炼和概括化 的抽象,形成的一套教学操作的程序、规则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运用。比如 知识性的教学有“指导-接受“模式;实验性的教学有“实验-概括“ 模式;艺术欣赏性的教学有“ 2 情趣-陶冶“模式。段力佩当年在育才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提炼了“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模式。贯彻新的课程纲要可以从参与、探究、创新的角度探讨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科学 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后创建的。探讨建 立符合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细致地深入地研究,听课、评课是开展 集体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策略的必不可少方法,也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研究的最好方法。 二、评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怎样评课,既是一个具体的教学研究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理论问题。从 实践的角度看,它离不开课堂教学,评课者需要熟悉教材的内容、大纲的要求,需要了解学 生的基本状况,评课者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评课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评 课者要深入课堂,观察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全方位了解教学,并对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和判断,从而得出理性的认识。从理论的角度看,评课涉及到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教 育评价理论、教育建模理论、学科知识等多方面。所以,评课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对课堂教 学的实践进行的研究。 我国中小学校听课、评课的实践是有传统的。 八十年代以前,听课、评课的手段是做笔记,关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视角的重点是 教师的讲,采用的方法是定性的评价。内容比较单一,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二十多年,对听课、评课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发展。到了 八十、九十年代,国外教育评价的理论开始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受量化评价的影响, 一些教育研究单位和教学研究室开始探索用分项打分的办法来进行评课,制定了各种评课标 准,一般含“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具体分为几 个小项。每项赋予一定的权重,用分数指标来体现。听课时,评课人只要将课堂教学的情况 分解为各个项目,再根据自己的感觉打一定的分值。这种评课方法比较客观,但操作看似简 单,其实很不准确,效果并不理想。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并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课,教师 可能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情趣昂然;也可能是教师富有人格魅力,受到学 生的尊敬爱戴,学生学习主动努力;还可能是教师学识丰富,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使学生受 益匪浅;更可能是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一个突出的特点可能会影响整节课,获得 了较好的效果。评课打分很难打出教师的特色,按项目权重评分,结果可能评课人自己也不 满意。因此,就有这样的情况,评课者感到,分数打得高的课不一定是感觉最好的课。有人 说,这是因为评分标准制定的有问题;有人说,是评课者的水平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是评 课人的观念不同,任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课堂教学是很复杂的,是多元的。教学的情 境永远是新鲜的。同样的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或者,教学 内容相同,学生也相当,然而时间不同,甚至同在一天,只是上午、下午的不同,或者第一 节第四节课的不同,此一时彼一时,教学内容、方法都要进行调整,不可能是相同的,所以 也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各种不同情境下的教学。课堂教学是多元的,教学是人与人之间 的行为,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虽然可以将这些因素分解为若干方面,具体化为 几十项。但是离开了具体的描述,对这些因素进行分解打分并不容易操作。比如“教学目标明 确“一条,就很难把握。教师教学的目标应当是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有的课,教师可能 并没有哪一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话,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有的老师,特意把教学目标 写在黑板上,但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目标“ 并没有达到。那么,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是明 确呢,还是不明确?课堂教学的多元和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并不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 能够对教学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解和严密的量化的控制,而且,分项打分即使是客观的,也 3 只能反映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并不能描述教学的过程。那么,单纯用量化的指标系数来 评价教学,显然是不足的。所以有人指出,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应当运用“质“ 的研究方法, 而不是用自然学科的方法,单纯进行因素的分解。 九十年代末开始,研究者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现代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研究,使评课发 展到了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最突出特点,一是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二是将现代技术 运用于课堂教学研究;三学生参与评课。“质的研究“ 是与量的研究相对的研究方法,主要通 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描述的方法分析事物变化的过程。国际上研究课堂 教学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除了定性的描述外,为了准确掌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 的活动,录像带分析技术也被运用于评课。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变化、各个环节的时间、师 生双方语言的流动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整理。这种详细深入的分析能够客观反映教学的全 貌,弥补了听课只能摘要记录的不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对教学过 程的体验和感受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参与评课是评课研究中最有价值的。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评课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于实践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课堂教学案 例分析的成果较丰富,而系统地研究评课的理论著作较少。最近,网上介绍由辽宁民族出版 社出版的怎样听课评课,作者徐世贵。概括了听课、评课的基本理论、听课的类型、方 式、要领、技术;评课原则、形式与方法。有关刊物也常有一些评课的文章,但多是对具体 课例的分析、评价,理论、方法的介绍不多。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领导教师培 训中心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展了评课理论,上海教育1999 年第 5 期刊登了 顾泠沅、周卫的文章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对评课的视角和观察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 的阐述。据说,顾教授最近要在教育论坛上发表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的专题报告,对 如何评价新课堂将作具体阐述。三、评课的内容和视角 教学的情境是不确定的,教学是多元的,我们不能想自然科学的检测那样,用固定的同 样的标准去衡量教师的教学,但这并不是说,评课是无标准的,随意的。评课是对教师教学 价值取向及效果的评价。评课在实践操作中必然要依据一定的视角或标准。实际上,评课视 角的确定、评课标准的制定反映出一定的教学价值的取向。例如,八九十年代制定的评课标 准,常有这样一些内容:目标正确,重点突出,知识准确,表达清楚,注意启发引导,注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练习设计合理,教学效果明显等。这些内容就反映了当时课堂教 学的价值取向是比较传统的: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偏重教师的教,忽视学 生的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探究品质、创新品质的培养;关注学科 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情感的培养。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作用是满足学生发 展的需要,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掌 握科学的方法。基于价值观念的转变,评课的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北大裴娣娜教授 提出,现代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价值并存的:强调掌握基础知识的价值取向,强调基础技能 训练的价值取向,强调获取生活经验的价值取向,强调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强 调情感陶冶的价值取向。教学要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评课就要以这些基本价值为 视角。因此,怎样评课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制定和把握评课的视角和标准。让这个视角或 标准能够反映我们的教学集中取向,能够适切教学评价的实际。 1999 年,顾泠沅教授和周卫研究员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一文提出了八个评课视 角: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提出的评课视角 4 评课视角 评课视角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 合理的知识构建方式与重点、难点的处理 1 内容设计 教学训练有效安排 教学思路清晰 言语、概念式表述的运用; 案例、领悟式表述,包括比喻、示范、类推的运用 图示结构式表述,包括板书、板画的运用 2 教学表述 通过反应与参与,显示学生的理解程度 适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兼顾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 分组教学方法的采用 0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与训练 3 进度安排 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解教学的节奏与步调 视听材料、模型与演示的有机结合 合适与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4 资源运用 学生自行有效使用教学资源 启发式提问 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 针对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5 激发动机 教师的期待与鼓励 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 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耐心引导 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参与活动 6 师生互动 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与沟通 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 7 自主学习 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控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尝试与探索行为8 鼓励创新 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注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 5 培养高层次思维能力,如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 性、精加工等 2001 年,他们对评课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改。 评课视角 评课视角具体要求 创设充满情趣、挑战性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空间 强调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1 激发学习动 机调动积极参 与 提高参与度、实质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 掌握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个性、水平的方法 通过“ 出声 “思维,了解思维差异 了解学生多元智慧及悠长 尊重学生差异,分类要求,个别指导 2 关注学生发 展差异与个体 差异 了解学生特殊需要,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接受某种现象、概念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异同,从个案中找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和反馈 引导学生学会评估和反思 3 引导学生独 立思考,自我 监控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深思熟虑,死亡敏捷、缜密的人,克服信口 乱说的坏习惯 社会性交往是学习的主要途径 组织小组学习,教师充当组织者、协调者 创设宽松和谐氛围,分享学习成果 通过示范、辅导,学会与人合作、互动 学会聆听别人、交流、比较、评议 4 激励社会性 学习学会聆听 合作 扩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 找准固着点,查漏补缺 置疑设问,寻找新九知识联系 高水平的示范,设置、拆除脚手架 对前人已有结论实验验证 意识到前知识局限、片面、矛盾 5 建立新旧知 识间联系搭好 脚手架 克服前知识障碍,重构新知 联系儿童经验,明白学习价值6 促进有意义 学习明确重点、 尊重文化差异,适切学生实际 6 制定并解释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通过提问、应答,维持对解释和意义的强调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表述正确而清晰 难点 强调理解、迁移,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精讲多练,给充分时间体验、感悟 多个开头结尾,多次复现 用非标准凸现本质属性,剔除次要因素 对概念多角度理解,对问题多种解法比较,一题多解 7 投入足够时 间练习组织变 式教学 变式训练,一题多变 珍惜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 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 模拟情境角色,让儿童自己去做 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周密性 8 强调问题解 决激励好奇探 究 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逻辑推断-证据检验- 得出结论 与 1999 年评课视角比较,这个评课视角有了新的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高学习 水平(探究能力)的要求,更加强调教学过程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体现了较强的问题意 识,同时将我国传统教学中,如铺垫(脚手架)、变式训练等成功的经验融入其中。 评课的视角和要求既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教育的发展,也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评课 的具体需要来制定。2001 年,上南中学“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 “研究课题“课 程教学“ 子课题组组织骨干教师学习运用录像带技术研究分析了几十节课堂教学,探究渗透“ 爱国、科学、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提出了 “参与、发展、和谐、创新 “八个子的课题教学模 式和六条课堂教学要求。这六条要求基本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观念,可以直接作为我们现在 的评课视角。 上南中学经过三年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依据“爱国、科学、人文”的办学宗旨提出了 自己的评课标准。 评课视角 具 体 内 容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学生参与教学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1 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内在动机 学生的参与除了发言、讨论、实验、小组合作外,还包括社会实践、 收集资料等 教学内容体现对社会变革的关注 渗透积极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 教师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怀他人的人文情怀贯穿于教学的全 过程, 2 关注社会变革 增强爱国责任 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濡染 3 重视实践体验 重视学校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7 注意组织学生实践,收集信息和数据 提出启发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鼓励发现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有创建的问题和意见 教学内容联系祖国经济发展、科技新成果 培养学生勇于探求和勤奋学习的品质4 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追求科学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题教学的效率 注意师生情感的沟通 师生相互尊重,关系融洽6 师生感情沟通 尊重和谐合作 课堂气氛和谐、愉快 2002 年 5 月 15 日, 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面对新教材,教师为何踩不上 点儿?,写的是教育部部分课程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 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其他听课教师的满堂喝彩。然而,这节课却遭到课程专家们的 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与交锋就这样爆发了。文章指出了几个问题: 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要学会指导探 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篇文章体现出的评课的观念是新的。 首先,它将执教者的教学从过去的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 高度,提出教师的教学要体现现代课程意识,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 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20 时间 50 年代以来,生态学进入现代生态学发展期“,“ 在环境、人 口、资源等世界性问题的影响下,生态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生态系统“。“ 任何生命活动都需要 自然环境,任何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组成的自然体,都可以叫着生态系统?quot;“有人说,生态 学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因为它研究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教育、教学是 一个典型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 的生存和工作状态非常复杂,牵涉的因素很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因 子在系统结构中的存在和有效运行,都与其相关因子相联系,都与结构状态和周围环境相联 系“。(王洁教师的生态环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将教与学、将自身和学生与整个 影响学生学习的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环境。评课者同样要跳出大纲、教材,从课程的 高度审视教学。 其次,文章指出,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这是强调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文章 指出,“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的合作、 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