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_第1页
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_第2页
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_第3页
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_第4页
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指导您怎样用食用菌原种栽培食用菌 食用菌培训技术教材之食用菌原种栽培创新技术 摘要:山东枣庄食用菌技术研究所技术总监吴敬芹研发成功的食用菌原种栽培创新技术, 是利用食用菌菌种原种 2 级种直接栽培,打破了食用菌常规栽培用栽培种 3 级种栽培的历 史沿革,缩短了食用菌栽培生产周期,使食用菌栽培变得更加简单容易了。 公司技术园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之一,有经验丰富的科研教学队伍,生产场、 试验场、种植基地和示范村。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大量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澳大 利亚、鲜品空运香港 、深圳、在广东、上海设有办事处。先后接受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 云,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等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吴敬芹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 年 来致力于食用菌的开发与研究,科研成果十几项,曾荣誉全国先进女能手,省劳动模范, 扶贫标兵,科技大王,国内专业技术人员荣誉称号。她的事迹、论文及灵芝盆景作品曾被 国家几十家媒体重点报道,被编入中华巾帼大典,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她主持应答一 部专家热线电话在农村百事通 2000 年第三期作封面人物 “能人谈经”及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通讯 2002 年第 11 期人物风采栏目报道了“食用菌的领头 雁”,“人大代表的风采”影响极大,在国内食用菌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镇长勤题金字: “仙泉食用菌”,以此来鼓励她将最先进的技术优质的菌种,好的产品,推向社会。仙泉 无公害蔬菜通过农业部注册。仙泉食用菌的诞生,充分体现了领导与群众的信任,标志着 我园进入了新的里程碑。2002 年仙泉食用菌研究所被授予中国农林科学院,食用菌良种培 育示范基地,被山东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报评为星火科技示范基地,枣庄食用菌科普示范 基地。镇党员电教科技工程,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技术推广中心,又成立了仙泉食用菌 研究所,天麻,虫草研究协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市科技局申批,2000 年 6 月正式成立枣 庄市食用菌研究所,下设品种繁育培植中心,研发培训中心。 关键词:食用菌 原种 2 级种 栽培 创新技术 概述:常规食用菌栽培都是用食用菌栽培种 3 级种进行栽培,常规的食用菌栽培种大多经 历了“母种原种栽培种”多代甚至于几十代的菌种转接种扩繁生产操作,使得菌株自 身免疫功能下降,抗性弱化,自然而然就会给食用菌终端生产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湖 北省宜都市湾市食用菌天麻繁育场技术总监胡文华研发成功的食用菌原种栽培创新技术, 弥补了上述短板,砍掉了食用菌栽培种的生产工艺流程,直接用食用菌原种进行栽培,省 工省时,食用菌品质和产量也大大提高了。现将食用菌原种栽培创新技术介绍如下: 1. 食用菌菌种母种 1 级种简法复制技术 1.1 食用菌菌种母种 1 级种试管培养基简法生产 食用菌菌种母种 1 级种试管培养基简法复制生产采用 山东枣庄食用菌研究所 提出的“广谱 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生产技术”。这种广谱通用型食用菌菌种培养基以颗粒型谷物为 原料,谷粒、麦粒、玉米粒均可,简称颗粒培养基(下同),又称天然无公害培养基。这 种颗粒培养基制作方法特别简单,取谷粒、麦粒、玉米粒一种或多种,与胡文华发明的食 用菌种包衣剂混合均匀后,就可以分装试管了。1 支试管( 18 毫米180 毫米玻璃试管, 下同)装入颗粒培养基约 10 克,成本不足 1 角钱,棉花塞堵封试管口。一次可根据生产需 枣庄市食用菌技术研究所 食用菌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菌种 食用菌物资 食用菌全自动机械 要,制作分装试管 500 支1000 支。分装完后,分别放入家用压力锅内消毒灭菌 40 分钟, 取出冷却至常温后即为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简称试管培养基,下同)。 1.2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培养基接种 以 EP318 平菇(简称平菇,下同)为例:EP318 平菇,是山东枣庄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天 麻繁育场技 13 术已砍伐的榆树蔸上采集到 1 丛重 8500 克的野生平菇,经孢子分离自交融 合耐碱性驯化培育而得,2000 年 6 月又经亲本正交融合二次驯化选育。其耐碱性特强,能 在 PH6.511 偏碱性的生态环境生长茁壮,能抗拒和抵御病菌、霉菌、杂菌的侵蚀。菌丝 在 538长势良好,439出菇正常。菇朵丛生,中低温期黑褐色,高温期铁黑至浅灰 色,柄短盖大肉厚,肉质肥嫩清香,野味浓郁。南北各地均可选用木屑、酒糟、蔗渣、玉 米芯、谷壳、花生壳、棉籽壳等颗粒型培养料,采用“袋畦通氧全转化高产法”周年栽培, 生物转化率 350%400%,最高可达 520%。 购买或自制 EP318 平菇脱毒母种试管 10 支20 支(自制方法参见食用菌脱毒菌种简法 生产技术。接种用胡文华发明的专利产品食 1 用 3 菌 0 无 8 菌 5 开 1 放 6 接 8 种 616 器。 这种食用菌无菌开放接种器专利产品是一种不用电、不用药物、不用酒精灯、不用熏蒸消 毒灭菌,且可直接全敞开式运作的接种设备。由无菌净化装置与接种操作台嵌锁,运作时 形成均衡稳定的无菌净化空间,操作者在操作台上即可随意对各类食用菌直接进行敞开式 接种。既可 1 人独立作业,也可 23 人协同生产,无毒害污染。 接种时将购买或自制的 EP318 平菇脱毒母种试管一支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拔除试管 口棉花塞裸露出试管口,然后取一支试管培养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拔下试管口棉 花塞裸露出试管口,用接种铲全敞开式从平菇脱毒母种试管内挑起适量菌丝体分离移植于 试管培养基上,移植好后,棉花塞堵封试管口,移出接种器操作台。再取另一支试管培养 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重复前面的接种操作方法,依次逐一进行接种移植操作。 这种平菇脱毒母种试管菌丝体转接试管培养基的接种方法,由于其操作过程都是在试管与 试管间进行,故被称为试管转接试管,简称转管。这种转管的过程就是食用菌菌种母种的 继代扩繁。1 支食用菌母种试管可转接试管培养基 50 支,成 50 倍的扩大,故又称扩管, 供食用菌批量生产应用。 1.3 食用菌菌种母种试管菌丝体培养 接种操作完毕后,置洁净环境适温培养,一般 810 天菌丝可长满试管培养基。这种菌丝 体长满试管培养基的平菇菌种就是平菇 1 级试管母种,简称平菇母种。这种平菇母种就可 以直接用于平菇菌种 2 级原种的转接种扩大生产。 2. 食用菌菌种原种 2 级种简法生产技术 2.1 食用菌菌种原种 2 级种瓶装培养基简法生产技术 食用菌菌种原种 2 级种瓶装培养基简法生产技术,采用山东枣庄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天麻 繁育场技术总监吴敬芹发明的“食用菌菌种全营养高氮型广谱通用培养基生产技术”。按 照食用菌母种 1 级试管培养基简法生产技术进行制作,与胡文华发明的食用菌种包衣剂混 合均匀后,就可以分装培养容器了。培养容器为输液瓶或玻璃罐头瓶。1 瓶装入颗粒培养 基约 200 克,输液瓶口用棉花塞堵封;罐头瓶口用罐头瓶盖封口。分装完后,分别放入家 用压力锅内消毒灭菌 40 分钟。生产量大时,可放入太空灭菌包内消毒灭菌 46 小时,取 出冷却至常温后即为食用菌菌种原种 2 级种培养基(简称原种培养基,下同)。 2.2 食用菌菌种原种培养基接种培养 以 EP318 平菇(简称平菇)为例:接种用胡文华发明的专利产品食用菌无菌开放接种器。 将购买或自制的平菇母种试管一支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拔除试管口棉花塞裸露出试 管口,然后取一瓶原种培养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打开瓶盖裸露出瓶口,用接种铲 全敞开式从平菇母种试管内挑起适量菌丝体分离移植于瓶内培养基上,移植好后,封盖好 瓶口,移出接种器操作台。再取另一瓶原种培养基置放于接种器的操作台上,重复前面的 接种操作方法依次逐一进行接种移植操作。一支平菇试管母种可以转接原种培养基 510 瓶。接种操作完毕后,置洁净环境适温培养,一般 810 天菌丝可长满培养容器。 3. 食用菌原种袋畦通氧全转化高产栽培 食用菌原种袋畦通氧全转化高产栽培,采用胡文华研发成功的“袋畦通氧两段全转化高产 栽培平菇”的方法进行生产操作。该方法较好的改善了适宜平菇生长的通透环境,又解决 了菌棒后期脱水和微量元素补入难的矛盾,还强化了培养料基质养分充分利用和充分转化, 较之常规法栽培产量增长 1 倍以上,周期缩短 30 天左右。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 3.1 培养料配制 3.1.1 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 94%,草木灰和石灰粉各 3%,克霉灵 4 袋(25 克袋装,下同)。 杂木屑 78%,麸皮 15%,草木灰和石灰粉各 3%,石膏粉和白糖各 1%,克霉灵 6 袋。 玉米芯 80%(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玉米混合粉 13%(将玉米粉碎或磨碎成绿豆粒 大小后的皮、粉、粒混合物,下同),草木灰和石灰粉各 3%,石膏粉和白糖各 1%,食盐 500 克,克霉灵 5 袋。 酒糟 73%,麸皮和玉米混合粉各 10%,草木灰和石灰粉各 3%,石膏粉和白糖各 1%,克霉灵 3 袋,味精 5 克,。 谷壳粉 73%,锯木屑和米糠各 10%,草木灰和石灰粉各 3%,石膏粉和白糖各 1%, 食盐 500 克,克霉灵 6 袋。 以上各配方均按干料每 100 公斤加水 140 公斤(含水量约 65%左右)。 3.1.2 拌料 按上述配方比例将所需的原料和辅料称量好后置放于拌料场地,分别把草木灰、石灰粉、 石膏粉均匀撒入原料中,干拌均匀,再把白糖、食盐、味精、克霉灵分别溶于所需水中, ,再浇入料中翻拌均匀,控制含水量 65%左右,检查方法是:手抓一小把培养料用力紧握 指缝间有水珠形成而不下滴为宜。若含水量偏高,可撒入草木灰翻拌调节。 3.2 建堆发酵 将翻拌好的培养料聚垄上堆,堆高限 1 米,底宽 1.2 米,长不限。用铁锹和木板拍平拍实, 全料堆覆盖塑料薄膜压严实发酵。当堆温上升到 6070时揭膜翻堆,将中间的翻到外 围,外围的翻到中间,拍平拍实,用锹把锥端在料堆上间距 20 厘米从上至下打洞至底,堆 顶用高 10 厘米20 厘米的木棒或木架支撑,全料堆覆塑料薄膜盖严实发酵。当料温再次 上升到到 65以上时揭膜翻堆。料温降至 30左右就可以装袋接种了。装袋前将培养室清 扫干净。 3.3 备袋筒、通氧筒、封口塞 3.3.1 袋筒:将宽 20 厘米25 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 筒膜分别裁剪成长 50 厘米的筒膜。 3.3.2 通氧筒:将直径 3 厘米4 厘米的竹杆截成长 60 厘米的空心竹筒。 3.3.3 封口塞:将干燥无霉变的整玉米芯轴置入多菌灵水溶液中浸泡 48 小时,晾干后分别 截成 5 厘米长。也可用泡沫塑料和海绵代替。 枣庄市食用菌技术研究所 食用菌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菌种 食用菌物资 食用菌全自动机械 3.4 袋式通氧装料接种 将通氧筒穿入袋筒,塞袋筒口约 5 厘米于通氧筒内,直立于袋中央,沿袋底撒 1 层菌种, 装 1 层料。每袋共装 3 层菌种(两头加中间)2 层料,干料约 1 公斤,播菌种 150 克(袋 两头各播种 40 克,中间层播种 70 克,用种量 15%)。边装料边播种边用力压平压实。装 至 40 厘米高度时,缓缓旋转通氧筒把通氧筒从袋料中抽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通氧筒空洞式 的洞穴,将剩下的约 5 厘米袋筒口塞入通氧孔洞穴内,使整袋通氧孔洞通透完好。最后用 封口塞堵封袋两头通氧洞口。堵封好后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 3.5 发菌管理 用堆积覆盖塑料薄膜增温和呈“井”字形排袋的方法调控料袋温度在 2028 之间。培 养室门窗挂布帘使光线昏暗,每天早晚开门窗通风半小时。只要温度调控适宜,一般 15 天 左右菌丝可长满全袋。 3.6 两段出菇管理 3.6.1 第一段:袋式通氧栽培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可采用墙体式堆积出菇法或层架式每层放 2 排立体双向出菇法开袋进行出菇 管理。还可将料袋一端通氧空洞内的袋筒口拉出反卷使料层裸露,将裸露的料层面向上一 袋紧挨一袋立排于出菇场地面形成料床。地面喷水和向料床上喷雾水调节料床空气湿度达 85%95%之间。拉开门窗布帘,适时增加通风量,给予散射光,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现蕾出 菇。只要湿度和温度调控适宜,第一批菇产量(生物转化率)可达 100%。采收后,清除料 层菇脚及老菌皮,从通氧空洞内补入 2%的尿素磁化水液,继续同前管理至二、三批菇采收。 然后脱去菌袋的袋筒膜,裸露出没有塑料膜包裹的菌棒,移入畦式覆土二段栽培。 3.6.2 第二段:畦式覆土栽培出菇管理 按宽 1.4 米、深 40 厘米、长不限作畦,畦中留一条宽 20 厘米的土埂分畦床为 2 小畦。将 脱去袋筒的菌棒从中横切成 2 筒。切面向上平行挤排于畦底,用细肥土填塞通氧洞孔和菌 棒与菌棒之间的空隙,床面覆 2 厘米厚的疏松肥土。灌水浸泡畦床 1 昼夜,抢墒于床面撒 一层草木灰,覆盖 10 厘米高的疏松拱形干草被,用宽 2 米的长幅塑料薄膜覆盖床面,任其 自然生长。现蕾后去除草被,弓起覆膜,喷雾水提高畦床空气湿度达 85%95% 之间,同 前进行出菇管理。可采鲜菇 3 批,两段总产可达 300%以上,最高可达 450%520% 。 4. 小结 食用菌原种栽培创新技术,省略掉了常规食用菌栽培需要制作栽培种 3 级种,然后再用栽 培种 3 级种进行栽培的工艺流程,因而使得菌株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得以完全激活和还原。 其高产技术的核心是“食用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