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_第1页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_第2页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_第3页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_第4页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全委会基础材料之八 从“分田到户”到新型合作化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土地流转调查 30 年前,当安徽省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曾 经推动了中国农村重大变革的“分田到户” 的秘 密协议上摁下手印时,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 会把自己冒着坐牢风险分到自家的田地又租出 去。 两年前,严金昌和十几 户农民一起,以每 亩 500 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 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年 终参与分红。 这些农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接受了这 家上海公司的返聘,成为企 业员工,每人每月 领取 600 元左右的工资。 今年 65 岁的严金昌也接受了公司聘用。不 仅如此,因为养殖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号召力, 他还被提升为这个占地 200 多亩的现代养殖场 的管理者。 2 “我们饲养的高山特色风味猪,直接销到上 海大型超市,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 ,严金昌 说。 “年薪、土地租金,再加上年终分红, 这可 比一年到头种地划算得多。粮食种得再好,一 年的收成也不会超过 1000 元。 ”这位 30 年前 领头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生 产的老农现在成了 土地集中流转、 发展合作经济 的积极倡导者。 他说,小岗村耕地面 积大约 2000 亩,其中 60%目前出租流 转被集中起来用于 发展蘑菇、 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新型 合作经济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2007 年,小 岗村人均收入已达 6000 元,而当年全国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是 4140 元。 “这是过去靠一家一户生产完全做不到的。 随着合理、有效的土地出租流转规模扩大,小 岗村正蓄势待发,迎接又一个 发展的春天” ,小 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说。 30 年前,也就是 1978 年 11 月,小 岗村迎 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当地 18 位村民 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 产的“ 生死契约”。 3 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 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 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 活到 18 岁。”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举 动,可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危 险。 所幸的是,这一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 革开放事业“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 认可,随 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小岗 村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分田到户”刺激了“大锅饭”时代农民被压 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 20 世纪年 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期, 农民收入一度超过 城市居民。 当年“分田到户”带头人之一的严宏昌回忆 说,那时候,一家人起早 贪黑地干,很快就成了 万元户。“1989 年,我家就花 10 万元盖起了两 层楼的砖瓦房。” 然而,随着 20 世纪 90 年代城市化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土地、财政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加 4 上农村各种税费、提留 统筹等负担加重, 农村 发展进入低迷期。 而小岗村由于紧靠连年成灾的淮河,农民 不仅没有致富,有的甚至至今 还没有摆脱贫困。 “最近几年,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咱农民更 加看清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不能致富,粮食再 丰收也卖不出金子”,严宏昌说,“ 发展规模经 营、 实现产业联合是大势所 趋。 ” 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何开荫说,随着大 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农村成片土地抛 荒、闲置,水利等农田基础设 施年久失修,这些 因素也推动了土地的合理流动。 今年,小岗村大 约有 600 亩土地通过租赁 集中起来,种植葡萄。 在严德友家新起的二层小楼前,一座占地 180 多亩的葡萄园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种植 1 亩葡萄的效益是种粮的 10 倍。通 过土地租赁和串换,方便了集中施肥、灌溉、除 虫和管理。” 严德友说。 严德友曾 经担任过小岗 村村长。 5 但是,也有人对 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 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到了 计 划经济模式。 对此,村委会主任的关友江说,村民 们由 当年打破集体模式“单干”到重新 组织起来,不 是开历史倒车,而是“分田到户”模式的延伸。 和 30 年前一样,今天的改革同 样是为了摸索 致富之路。 “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强制行政手段完全不 同,小岗村今天的改革是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 础上,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而且,村集体没有收 回土地的承包权,租借合同一旦期满,土地仍 将归还每家每户,土地权益最 终还是农民的。 ” 年愈花甲、曾经也是“分田到户”带头人之一的 关友江说。 何开荫指出,“ 在新的起点上,需要完善相 应的制度。” 因为他担心,大 规模的土地流 转是 在缺少制度安排和不规范的情况下形成的,一 旦发生经济纠纷,租赁双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 障。 沈浩则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他为小岗村 的经济发展规划了“三步走”的宏 伟蓝图:第一 6 步,进一步扩大土地流 转规模, 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