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嘉鱼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内容概要 嘉鱼县人民政府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 年 11 月 0 第一章 总则 一、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1 年2030 年,其中:近期:2011 年2015 年;中期:2016 年2020 年;远期:2021 年2030 年;远景:2030 年以后。 二、 规划地域层次 本规划分为嘉鱼县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一)县域层次 嘉鱼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层次为嘉鱼县的行政辖区,面积 1019 平方公里,简称县域。 (二)城市规划区层次 规划区指为有效控制中心城区土地开发,保护环境而设立的城市规划区,简称规划区。 (二)中心城区层次 中心城区指嘉鱼县城市规划区内连片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27.8 平方公里。 三、 规划区范围 嘉鱼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鱼岳镇全域、新街镇、官桥镇和高铁岭镇等部分区域,边界 范围北至长江;西至蜜泉湖西岸;南至规划武深高速;东至西凉湖、规划武汉城市圈外环高 速,总面积约 290 平方公里。 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 2015 年,县域人口为 4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18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45%; 中期 2020 年,县域人口为 4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26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60%; 远期 2030 年,县域人口为 4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36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75%。 五、 城乡等级结构 近期采用“中心城区新市镇中心村一般村”的一般城乡体系模式,远期逐 步过渡到“中心城区新市镇农村新社区”的新型城乡体系模式。 规划区范围内的中心格局为一城(原鱼岳镇)和咸嘉新城,以及个别特殊服务职能的农 村新型社区;县域其他城镇(官桥、新街、簰洲湾畈湖、陆溪镇和高铁岭舒桥)结合乡 镇地域特征建设新市镇,其余农村地区保留特色资源的村庄居民点若干。 1 六、 城乡规模结构 规划 2015 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18 万人,城镇化水平 45,其中嘉鱼中心城区为 14 万 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 4 万人;2020 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26 万人,城镇化水平 60,其中 嘉鱼中心城区为 20 万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 6 万人;2030 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 36 万人,城 镇化水平 75%,其中嘉鱼中心城区为 26 万人,其余建制镇人口为 10 万人。 七、 城镇职能结构 根据各级城镇的现状基础及发展特色,规划将县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 游服务型三种基本类型。 嘉鱼中心城区:综合型,定位为嘉鱼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综合性服务基地。 咸嘉新城:综合型,定位为集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宜居以及休闲旅游四大主体功 能为一体的“临港创新区、滨湖生态城” 。 官桥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发展工业、市场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新街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陆溪新市镇:旅游服务型,定位为文化旅游产业组团。 高铁岭舒桥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工矿、市场、物流组团。 簰洲湾畈湖新市镇:工贸型,定位为化工及汽配产业组团。 八、 城镇空间结构 根据“中心带动,廊带贯穿”的发展策略,县域形成“两心、两轴、五点”的城镇空间 结构。 (1)两心 分别为嘉鱼城区和咸嘉新城,其中嘉鱼城区在原鱼岳镇镇区基础上向东向南扩展,连结 官桥镇和新街镇,形成宜居宜业的综合型城区;咸嘉新城在渡普镇发展基础上,利用其独特 的临港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充分对接咸宁市,形成武汉新港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滨湖生 态宜居新城。 (2)两轴 分别为沿武深高速发展轴和沿长江发展轴。武深高速发展轴是嘉鱼对接武汉的产业大平 台,充分利用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优势,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沿江发展轴将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重点发展潘家湾港区和石矶头港区:潘家湾港区配置港口 物流和延伸的临港产业,包括造船、修船、水产品加工和原料加工等;石矶头港区将发展运 量较大的产业(矿物加工、重型构件加工等) , 实现产运“一条龙” ,形成重型化产业集群。 2 (3)五点 指以发展旅游和新型工业为主的官桥镇、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新街镇、以发展旅游及配 套服务产业为主的陆溪镇、以制造业、工矿加工及市场物流产业为主的高铁岭舒桥市场物 流组团、包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簰洲湾镇和畈湖地区的化工汽配产业园的簰洲湾畈湖化 工汽配产业组团。 九、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至规划期末 2030 年,中心城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107 平方米以内,城镇人均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 110 平方米以内,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30 平方米以内。 十、 新市镇控制 县域内规划五个新市镇,其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分别为: 官桥新市镇:为以发展工业、市场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官桥镇应该突出特色旅游 (官桥八组、田野集团) ;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管材和钢构研发、生产与销售,生物医药的研 发与制造;以及水上运动和环湖娱乐中心等。 新街新市镇:以发展市场物流为主的中心城区外围组团。新街镇主要打造现代陆路物流 中心,形成物流企业集聚地,并且配置同物流产业相关的各个行业,同时也要成为与港口物 流对接主要口子。 陆溪新市镇:为文化旅游产业组团。城镇建设着力于进一步完善陆溪古镇区建设,不断 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高铁岭舒桥新市镇:为工矿、市场、物流组团。高铁岭镇配置一般的制造业和矿产及 加工产业,同时通过矿产和工业废气物的利用,培育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在舒桥建立专业商 品市场(建材、家具、灯饰、布艺等)和为商品市场服务的综合服务区,形成物流市场组团。 簰洲湾畈湖新市镇:为化工及汽配产业组团。簰洲湾镇规划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包括设施农业、种源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并且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使农业同其他产业更 好地结合,成为高效化农业;在畈湖配置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化工工业和对接通用汽车大项目 投资,建立汽车配件生产和供应中心。 十一、 县域产业选择 规划嘉鱼县域主导产业形成“2+4+4+4”的发展模式。 第一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着重发展蔬菜瓜果与淡水鱼养殖两大基地型产 业。 3 第二产业:以新型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四大引擎型产业:化工、精品管材、汽车 零配件生产和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业木材深加工和纺织服饰的研发生产。 第三产业:着重发展四大平台型产业:港口航运、物流集散、市场及商务商贸、旅游休 闲养生度假。 导向性产业: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影视创意、休闲度假地产。 十二、 县域产业布局结构 规划嘉鱼县域城乡产业为两横、两纵的“开”字型结构。 第一横轴:沿武赤线产业发展轴,从高铁岭镇县城(鱼岳镇)新街镇潘家 湾镇通向武汉 。 第二横轴:沿武深高速产业发展轴,从官桥镇沿武深高速渡普镇通往武汉 。 第一纵轴:沿咸合线(S329)产业发展轴,从潘家湾镇渡普镇通向咸宁市。 第二纵轴:沿嘉泉线(京珠连接线)产业发展轴,从县城+鱼岳镇官桥镇通往赤 壁市 十三、 主导产业布局 主导产业的布局指向 “一城、四个产业集群和若干产业组团” 。 (1)一城指县城(鱼岳镇):主要配置和发展商品流通业(建设板材与家具交易市场, 纺织与服饰交易中心等) ,形成县域内的商贸中心;沿工业走廊着重打造纺织服饰和轻工业产 业群;利用三湖连江水库重点发展集休闲养生度假和娱乐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业和相应的休 闲度假地产;借助行政功能建立产业发展研发、教育和服务中心。 (2)官桥镇特色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色旅游(官桥八组、田野集团) ;高新技 术产业,包括管材和钢构研发、生产与销售,生物医药的研发与制造;水上运动和环湖娱乐 中心等。在舒桥村构建“道口经济”载体,发挥市场+物流的功能。 (3)新街镇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打造现代陆路物流中心,形成物流企业集聚地,配置同 物流产业相关的各个行业,成为与港口物流对接主要口子。 (4)潘家湾镇港口物流、化工、汽配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集群,将配置四大产业: 重点发展潘家湾港区和石矶头港区。潘家湾港区配置港口物流和延伸的临港产业, 包括造船、修船、水产品加工和原料加工等; 靠近武汉的畈湖区域配置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化工工业和对接通用汽车大项目投资, 建立汽车配件生产和供应中心。畈湖化工、汽 4 配产业园区规划预留产业发展用地约 10 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可适行开发建设 2-3 平方公里; 在港区周边配置产供销一体化的蔬菜瓜果淡水鱼禽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 中心,建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5)高铁临江工业园围绕石矶头和桃花村重点建设专业航运码头和港区,创造条件将高 铁岭镇的水泥生产移到石矶头港区周边,实现产运“一条龙” ,并且发展运量较大的产业(矿 物加工、重型构件加工等) ,形成重型化产业集群。高铁临江工业园规划预留产业发展用地约 10 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可适行开发建设 1-2 平方公里。 (6)渡普镇主要以第一产业和 1.5 产业为主,将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包括设施农业、 种源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并且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使农业同其他产业更好地结合,成为 高效化农业。 (7)高铁岭镇应该配置一般的制造业和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同时通过矿产和工业废气物 的利用,培育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8)在舒桥互通建立专业商品市场(建材、家具、灯饰、布艺等)和为商品市场服务的 综合服务区,形成市场组团。 十四、 县域旅游发展定位及目标 依托嘉鱼县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结合目前旅游业发展阶段与程度,坚持区域协调,互 惠共利的发展原则,将嘉鱼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田园山水旅游目的地城市。在中心 城区依托最优的旅游资源打造重点旅游项目,并实现最具活力的休闲湖泊康疗温泉目的地、 最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最有底蕴的武汉城市圈文化旅游样板区的具体目标。 十五、 县域旅游市场定位 嘉鱼县旅游市场基本分为三级,一级市场是武汉城市圈的高端市场,也是嘉鱼最为核心 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华中地区武汉城市圈之外嘉鱼的周边城市;三级市场是长三角、珠三角 区域城市。 十六、 县域旅游空间布局 (一)嘉鱼县域的旅游发展坚持以生态优先,功能划分与资源特性相匹配,形成“一心 一轴三点四片”的空间结构。 (1) “一心”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嘉鱼县城成熟的配套,建构旅游体系的支撑核 心; (2) “一轴”为嘉鱼百里蔬菜生态长廊景观轴,在嘉鱼县武赤公路沿线打造以旅游交通 为主导,辅自然观光、农业观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补充的旅游发展轴; 5 (3) “三点”分别为团洲国家级湿地公园、官桥八组国家工农业示范点、珍湖国家混业 生态示范点; (4) “四片”为三湖连江温泉度假区、陆溪三国文化旅游区、仙人洞生态观光旅游区、 簲洲湾红色文化旅游区。 (二)在规划区依托嘉鱼的最优资源打造重点旅游项目,并形成“一带三点四片区+ 字形线路骨架”的空间结构。 (1) “一带”为湿地景观带,濒临长江; (2) “三点”为位于老城区的商业商务基地、位于新城区的公共服务基地、三湖连江南 侧的旅游集散基地; (3) “四片区”分别为环湖运动康体区、温泉养生度假区、新市镇度假区、生态农业体 验区。 (4) “ 字形线路骨架”即为滨江旅游线路+环湖路+嘉泉线。 十七、 县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转变被动观光式旅游模式为主动参与式旅游模式;转换单一同质模式为多样错位模式; 发挥空间优势,实现区域联动,转化单点孤立模式为多点联动模式;利用资源优势,大力进 行资源整合,打造专题旅游,改变旅游产品特色缺失的现状。 十八、 县域旅游产品体系 县域范围的旅游产品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即绿色农业体验区、优美湖泊观光区和历史人 文感受区。中心城区汇集了嘉鱼的重点开发项目,主要由三大系列构成,即深度湖泊游系列、 特色农业游系列、魅力人文游系列。湖泊游系列由生命之水、乐活之水和灵动之水的主题产 品构成;农业游系列由农业体验和欢乐乡村的主题产品构成;人文游系列由情感三国和缅怀 红色岁月等主题产品构成。 十九、 县域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划分为城镇建设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 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分布区、行洪滞洪区等控制开发区。 二十、 县域空间管制要求 县域划分为保护区、城镇建设区和其他区域三类,进行空间管制。 (1)保护区 1)生态环境保护区 6 生态环境保护区是指生态功能及其重要或极为敏感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山体、重 要湖泊、生态湿地、沿江生态防护带、沙洲等区域。 本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认为破坏活动; 严禁挖山取土,采石采矿,滥征乱占林地行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内人口已超出承载能 力的应采取必要的移民措施;改变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发展道路;对已经破坏的重要 生态系统,要采取生态环境建设措施,认真组织重建与恢复,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沿长江沙洲特别要求:江中沙洲为保护县城的重要屏障,也是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 规划严格控制此类地区的开发建设。原则上不得增加陆域面积,沿江沙滩以造防护林为主, 注重生态保护,同时不妨碍紧急情况下行洪的需要,不得建设永久使用设施。 2)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 确定的保护区域。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禁止一切非农业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水利、交通、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 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 准。 3)水源保护区 全县沿长江水域划为水源保护区范围。在此范围内,严禁工业废水排放,严禁从事可能 污染水源的活动,控制农药的使用。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4)滞蓄洪区 沿长江在簰洲湾拐角处以及西凉湖西岸划设为滞蓄洪区。严禁在滞蓄洪区范围内进行大 型项目的建设,国家级基础设施的选址应避开上述两地区。限制在此类地区新的开发建设, 有序疏解人口,引导人口、资金流出该地区。 5)地质灾害分布区 地质灾害分布区是指地质构造不稳定或者存在地质薄弱带,易发生地质危险的地区。在 此类地区进行城市建设活动,需要投资较多的工程改造费用。因此,严禁在地质灾害高发生 地区进行城市建设,有条件地在地质灾害中发生地区建设,最好在地质灾害不易发地区进行 建设。 (2)城镇建设区 城镇建设区是指重点开发或以开发为主的区域。包括嘉鱼城区和小城镇地区两种类型。 7 该区需要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舒适 度。 (3)其他区域 其他区域包括一般耕地、园地、一般山体、独立村庄及未利用土地等。 该地区以自然生态保护为主导,在合理引导下可以适度地、有选择地进行开发建设和利 用。适度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要有计划的进 行修复;引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农 业、精细农业、旅游观光等。 二十一、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县域交通结构形成“X 型高速,快进快出;一廊九射,走向长江;1+2+9”的综合交通体 系。 1:指沿长江陆路通道,由武赤线北段、堤坝路南段组成。 2:指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和武深高速公路。 9:指九条射线路网。从北向南依次为省道 102(簰洲湾段) 、螺周线、咸合线、神山岛 路、嘉泉线、武赤线南段、陆舒线、嘉赤线和陆八线。 (1)高速公路 县域内高速公路为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和武深高速公路。 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嘉鱼境内,规划在新街镇建设咸宁嘉鱼长江大桥, 并设新街高速公路出入口。武深高速公路北接武汉绕城高速(京港澳高速) ,南至深圳,规划 在嘉鱼县境内设置嘉鱼北出入口、嘉鱼南出入口和舒桥出入口等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并与 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在岑家湾互通。 (2)公路 县域规划新建红簰线武赤线连接线、神山岛路、陆溪界石山赤壁线;改建嘉赤 线、陆舒线、陆八线并提高道路等级,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建堤坝路南段(新街以南)与 武赤线共同组成沿江快速通道。嘉赤线、神山岛路为一级公路、红簰线武赤线连接线、 陆溪界石山赤壁线、陆舒线、陆八线、堤坝路南段等公路为二级公路。 (3)场站建设 结合公路网的调整完善,对县域公路客货运场站进行布局整合。规划新建一级客运站 1 个(嘉鱼南客运站) ,改建扩建二级客运站 1 个(原嘉鱼客运站) ,改扩建四级客运站 4 个 (新街客运站、陆溪客运站、高铁岭客运站、 8 簰洲湾客运站) 。新建二级货运站 1 个(新街嘉鱼长江大桥货运站) 、新建三级货运站 1 个 (舒桥物流园区货运站) 。 (注:客、货运站场不含咸嘉新城的客、货运站场。 ) 二十二、 铁路规划 规划沿长江新建江南沿江铁路货运专线,沿线分布潘家湾港站和石矶头港站,向南至赤 壁港站,向北接武汉港站。 规划从潘家湾港区新建咸嘉铁路专用线,接入京广线的咸宁站,形成垂江铁路通道。 规划沿武深高速公路西侧建设武汉嘉鱼赤壁客运专线,嘉鱼县境内于咸嘉新城设渡 普站、嘉鱼县城设嘉鱼南站,并向南接赤壁高铁站、向北至武汉。 二十三、 水运规划 根据武汉新港规划,沿长江在嘉鱼县境内重点建设石矶头港区和潘家湾港区。 (1) 石矶头港区 石矶头港区位丁桃家墩至曾家墩之间,可用岸线长 6.5 公里。规划为综合性港区,以水 泥、块石和矿建材料为主。 规划港区水域江面低水位时江面宽 200 米,主要为本区域内货物出入流通服务。规划作 业区现已建成 3000 吨级兼顾 5000 吨级泊位的水泥专用码头 l 座。规划至 2020 年新建 3000 吨级综合码头 l 座。 (2) 潘家湾港区 潘家湾港区位于余码头至肖家洲之间,可用岸线长 105 公里,为大型综合性港区,以 重件、散货、煤炭、石油和矿建等为主,兼顾客运。 规划港区水域江面低水位时江面宽 300 米,主要为整个鄂南地区的生产生活物资出入流 通服务。 规划至 2020 年新建 1000 吨级客运码头 l 座,泊位 1 个。新建 3000 吨级煤炭码头 1 座, 规划作业区向石油码头下游发展,使潘家湾港区生产性机械码头泊位增至 13 个泊位,港区的 功能日臻完备,初步建设成为咸宁市的水陆联运中心。 第三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二十四、 城市规划区人口规模 2030 年嘉鱼县城市规划区内总人口为 32 万人,城镇人口规模为 30.5 万人,其中中心城 区 26 万人,官桥镇区人口规模 3 万人,新街镇区人口规模 1.5 万人,农村人口规模为 1.5 万 9 人。城市规划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95%。 二十五、 城市规划区用地构成 规划区总控制范围为 290 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 46.87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 为 16.16%;非建设用地 243.13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83.84%。 建设用地中的城市建设用地 27.8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9.59%;村庄建设用地 4.0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1.38%;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9.35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 地比例为 3.2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0.22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0.08%。 非建设用地中的水域 62.54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21.57%;农林用地占 180.59 平方公里,占规划区用地比例为 62.27%。 二十六、 重大设施布局规划 (1) 垃圾处理厂 在大牛山规划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规模 450t/d, 建议采用卫生填埋和 堆 肥 处 理 工 艺 。 (2) 给水厂 保留现状石矶头水厂,近期水厂规模扩建至 8 万 m3/d。另外近期新建嘉鱼二水厂一期, 工程供水能力 5 万 m3/d;远期修建嘉鱼二水厂二期,工程供水能力 5 万 m3/d;嘉鱼自来二水 厂总规划占地 10hm2,总供水能力 10 万 m3/d。嘉鱼自来二水厂厂址位于现状石矶头水厂东北 侧,水源为长江,取水头部靠近现状石矶头水厂取水头部。远期嘉鱼县规划区总供水规模达 到 18 万 m3/d。 (3) 污水处理厂 保留现有三湖连江主坝西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远期污水处理规模达到 4 万 m3/d;新建 新城区污水处理厂一座,规划占地 9hm2,处理规模 7 万 m3/d。尾水排入马鞍河,远期总污水 处理规模达到 11 万 m3/d。厂址位于嘉鱼大道与马鞍河交叉口西侧用地。 (4) 变电站 保 留 220kV 茶 庵 岭 变 电 站 , 新 建 肖 家 洲 220 千 伏 变 电 站 和 临 江 220 千 伏 变 电 站 ; 保 留 现 状 鱼 岳 110kV 变 电 站 、 潘 家 湾 110kV 变 电 站 、 老 官 110kV 变 电 站 、 高 铁 110kV 变 电 站 、 花 石 110kV 变 电 站 , 新 建 新 街 110kV 变 电 站 、 白 云 山 110kV 变 电 站 、 舒 桥 110kV 变 电 站 、 界 石 110kV 变 电 站 、 开 发 区 110kV 变 电 站 、 大 路 110kV 变 电 站 、 下 沙 110kV 变 电 站 , 嘉 鱼 电 网 110 千 伏 变 电 站 共 12 座 ; 保 留 现 状 陆 溪 35kV 变 电 站 、 渡 普 35kV 变 电 站 、 牌 洲 35kV 变 电 站 、 潘 湾 35kV 变 电 站 、 南 门 35kV 变 电 站 , 规 划 新 建 朱 砂 35kV 变 电 站 、 花 口 35kV 变 电 站 、 虎 山 35kV 变 电 站 。 10 (5) 通信局所 保留现状茶庵电信局和城西电信局并进行增容,装机容量分别为 20 万门,保留现状广播 电视局和嘉鱼县邮政局。 (6)殡葬用地 在官桥镇区东南部、嘉泉线南侧规划新建嘉鱼殡仪馆、殡葬设施用地,占地 42 公顷左右。 二十七、 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规划区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已建区,分别进行空间管制。 (1)禁建区 禁止建设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 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规划区范围内禁建区包括坡度 大于 20%地区、滞蓄洪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和生态绿地等,总面 积约为 15660 公顷。 禁止在该区内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确需建设的重大公益性基础 设施项目,应严格控制,经论证后,按法定程序审批。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 必须限期搬迁。 规划区内严禁挖山取土,采石采矿,对规划区内马鞍山、牛头山等景区范围内的取土、 采石场在近期(2015 年)内均予以关停。 (2)限建区 限建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必要进行建设时, 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 开发强度。规划区范围内的限建区包括组团外围的生态绿地、一般农田、城区范围内的重要 基础设走廊以及城市远景发展需要控制的地区。限建区的总面积约为 8593.1 公顷。 限建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城乡远景发展预留用地,规划期内限制进行一般性大规模城 乡建设;发挥城镇的集聚作用,鼓励农村居民向城镇集中,实施生态移民和生态扶贫;控制 好区域性基础设施、重大交通枢纽地区的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和农村非农建设用 地总量,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范与管理,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禁止多占宅基地和侵 占耕地;引导非农产业相对集中布局,保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禁止对自然生态造成较大破 坏的开发建设,加强限制建设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并应强化对该区域的监管,禁止随意更改土地用途。 11 (3)适建区 适建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规划区范围内的适建区包 括新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及其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用地。总面积为 3360.7 公顷。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一切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和服从规划; 积极促进适建区城镇化发展,使城镇第二、三产业建设集聚发展;坚持合理布局、集约用地,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化人工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实施控制污染措施的基础 上发展适宜的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发展区的连绵无序延伸,改善环境质量。 (4)已建区 已建区指实际开发建设并集中连片、基本具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地区。不包括村庄, 县城中心城区,已建区总面积为 1386.2 公顷。 对已建区应采取用地调整和旧区改造方针,根据县城用地结构调整和发展要求,逐步搬 迁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提高公共设施和公共绿地比例,改善城市环境。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二十八、 城市性质 嘉鱼县城是武汉城市圈内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综合物流为主导的长江港口城市,具 有水乡人文特色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 二十九、 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至 2015 年,嘉鱼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14 万人;至 2020 年,嘉鱼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为 20 万人;至 2030 年,嘉鱼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26 万人。 三十、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 2015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6.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控制在 115 平方米以内; 至 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2.0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 在 110 平方米以内; 至 203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7.8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 在 107 平方米以内。 第五章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2 三十一、 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嘉鱼县城区发展方向按照“西控、北优、东延、南拓”的原则,控制向西发展、优 化北部生态屏障、重点向东、向南发展。 三十二、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廊、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嘉鱼城市发展核心,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嘉鱼城市发展核心。 两轴:嘉鱼城市发展轴,沿发展大道城市发展轴和沿沙阳大道人民大道迎宾大 道城市发展轴。 三廊:嘉鱼城市生态景观廊道,中部三湖连江城市生态景观走廊、西部陆码河生态景观 走廊和东部梅懈湖茶湖生态景观走廊。 五片区:嘉鱼城市片区,中部老城区、西部新城区、东部新城区、南部开发区和山湖温 泉度假区。 三十三、 片区发展定位和规模 老城区:以商贸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区。规划人口规模为 5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4.37 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区:以旅游配套、居住为主的特色风情区。规划人口规模为 4 万人,城市建设 用地 3.17 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区: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发 展区。规划人口规模为 1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0.87 平方公里。 南部开发区:以工业、企业研发设计、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功能区。规 划人口规模为 6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8.34 平方公里。 山湖温泉度假区:以旅游、度假为主,规划人口规模 1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1.05 平方公 里。 三十四、 城市建设用地结构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7.8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06.9 平方米。 其中规划居住用地 936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33.7%,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6 平方 米;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25.1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8.1%,人均公共管 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面积 8.6 平方米;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407.36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比例为 14.7%,人均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 15.7 平方米;规划工业用地 357.98 公顷,占 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12.9%,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13.8 平方米;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13 483.73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17.4%,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 18.6 平方米;规 划公用设施用地 15.14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0.5%,人均公用设施用地面积 0.6 平方 米;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354.6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 12.7%,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 面积 13.6 平方米。 三十五、 工业区布局 在中心城区南部沿发展大道两侧规划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 357.98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 地比例 12.9%。 三十六、 工业用地调整 老城区内的工业用地,在规划期内逐步搬迁至南部的开发区。二乔公园北部的嘉鱼县富 士纺织调整为绿地,嘉能热电厂调整为商业综合体和居住用地,老城区内部其他工业用地调 整为商业或居住用地。对于超出远期城市建设规模的工业用地应严格限制或划入城市建设备 用地。对环城路外围长江边、马鞍山周边的工业企业,近期控制发展,远期搬迁。 三十七、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的物流仓储用地主要依托新街镇、官桥镇设置,规划在新街镇西部,依托武汉 城市圈外环高速公路嘉鱼长江大桥新街出入口,设置新街公路物流仓储区。规划在官桥镇北 部,依托武深高速公路嘉鱼南出入口,设置市场物流区。 第六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三十八、 铁路及轨道交通规划 规划沿长江岸线设置江南沿江铁路货运专用线,向北连接武汉港,向南至赤壁港。 规划沿武深高速公路西侧设置武嘉赤客运专线,并在官桥北部设置嘉鱼南站换乘站,与 嘉鱼南客运站结合,构成嘉鱼南部交通客运枢纽。 三十九、 公路规划 规划保留武赤线(S102)一级公路,改扩建栗山大道(原嘉泉线) ,改扩建环城路(堤坝 路)并提高其等级形成沿江货运通道,依托在建三环线,建设东环部和北环路,形成城市货 运环线。 中心城区远期规划两处长途客运站,分别为原嘉鱼客运站和嘉鱼南客运站。规划保留原 嘉鱼客运站,占地 1.6 公顷,为二级客运站。在中心城区南部嘉鱼南出入口处规划新建嘉鱼 南客运站,占地 4 公顷,为一级客运站,近期可按二级客运站建设,远期扩建至一级客运站。 14 四十、 城市道路等级规划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主干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 2462 米,次干 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2430 米,支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1224 米。 四十一、 城市道路网规划 规划形成“四横六纵”的主干路网结构。 四横:小湖路、沙阳大道人民大道、沿湖大道、园区二路 六纵:凤凰大道、鱼岳路、发展大道、嘉鱼大道、栗山大道、新迎宾大道。 四十二、 公共交通规划 (1)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 (2)规划公交线路网采用主干线与驳运线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公交路线应及时向新区扩 展,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 (3)至规划期末,中心城区按照 10 辆标准车/万人的标准,城市公共汽车的规划拥有量 达到 260 辆标准车。 (4)公交枢纽站用地控制在 500010000 平方米,首末站用地控制在 10001500 平方 米,保养场用地控制在 200 平方米/车。中心城区规划公交保养场 2 处,用地规模 5.16 公顷, 其中一处位于小湖路北侧、发展大道西侧,占地 1.08 公顷;另一处位于中心城区南端、栗山 大道西侧,占地 4.08 公顷。 (5)至规划期末,出租车保有量按 5 辆/万人标准配置,中心城区出租车共需 150 辆, 出租车停车场规划用地不小于 50 平方米/车。 (6)规划一条快速公交系统 BRT 线路,嘉鱼南站嘉鱼城区咸嘉新城。 四十三、 城市停车场规划 公共停车场包括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两类。公共停车场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 0.81.0 平方米标准配置。规划总面积 260000 平方米。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 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 1020。主要结合对外交通的车站和商业中心、 居住区中心等地区布置。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宜利用零星用地有机分布,并在详细规划中予 以落实。 中心城区规划独立占地的公共停车场共 10 处,每处占地面积 30005000 平方米。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5 四十四、 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指标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 354.6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2.7%;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13.6 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 314.6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1.3%,人均公园绿地 12.1 平方 米。 四十五、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为:“两核、三廊、四带、多园” 。 两核:为三湖连江湿地公园、茶湖蜀茶湖两个城市绿核; 三廊:沟通各水面、城市组团的绿色通廊,包括梅懈湖长江生态廊、梅懈湖茶湖生 态廊、白湖蜀茶湖生态廊; 四带:城市的带状绿地,滨江绿带、小湖茶湖绿带、嘉鱼大道绿带、白湖蜀茶湖绿 地; “多园”为多个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区级公园以及郊野公园。 四十六、 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设置市级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街旁绿地四级公园绿地体系。 (1)市级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 规划市级综合公园 2 处,为文庙山公园、二乔文化公园; 规划市级专类公园 3 处,为体育公园、儿童公园、运动主题公园。 (2)区级公园 规划区级公园 7 处,包括小湖公园、北门公园、陆码河公园、茶湖公园、人民公园、新 区公园、开发区公园。 (3)社区公园 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规划社区公园。在重要的公共场所、道路交叉口、标志性景观、重 要建筑等处设置街头绿地,每处面积不小于 3000 平方米,服务半径为 200300 米。 (4)街旁绿地(带状绿地) 带状绿地是沿道路、河流设置的带状公园绿地,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 第八章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四十七、 给水工程规划 16 保留现状石矶头水厂,近期水厂规模扩建至 8 万 m3/d。另外近期新建嘉鱼二水厂一期, 工程供水能力 5 万 m3/d;远期修建嘉鱼二水厂二期,工程供水能力 5 万 m3/d;嘉鱼自来二水 厂总规划占地 10hm2,总供水能力 10 万 m3/d。嘉鱼自来二水厂厂址位于现状石矶头水厂东北 侧,水源为长江,取水头部靠近现状石矶头水厂取水头部。远期嘉鱼县规划区总供水规模达 到 18 万 m3/d。 四十八、 污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厂设计规模为 4 万 m3/d,现已建成处理规模 2 万 m3/d 一期工程。远期 达到 4 万 m3/d 处理规模;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处理量 7 万 m3/d,占地 9 公顷。 工业区企业必须根据环保要求自建工业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 水质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但是为了避免超标工业废水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 行,应该在各个企业进入市政管道的废水入口处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当出水水质不达标 时通过应急装置将工业废水送回各企业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管道。杜绝不达标工业 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四十九、 电力工程规划 中 心 城 区 220kV 高 压 线 、 110kV 高 压 线 和 35kV 高 压 线 采 用 架 空 线 , 为 保 证 地 块 完 整 性 , 对 部 分 高 压 线 路 进 行 改 线 , 220kV 高 压 线 设 置 40 米 宽 绿 地 的 高 压 走 廊 , 110kV 高 压 线 设 置 25 米 宽 绿 地 的 高 压 走 廊 , 35kV 高 压 线 设 置 20 米 宽 绿 地 的 高 压 走 廊 。 10kV 的 电 力 线 新 城 区 一 般 采 用 地 埋 形 式 ; 老 城 区 近 期 采 用 架 空 线 , 重 要 旅 游 景 观 区 采 用 地 埋 , 远 期 逐 步 改 造 为 地 埋 形 式 。 五十、 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在大牛山规划建设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规模 450t/d, 建议采用卫生填埋和堆 肥处理工艺。 第九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五十一、 防洪规划 城区防洪近期按照防 1954 年型洪水标准设防,远期提高设防标准到 100 年一遇。 排涝标准:排涝标准采用 20 年一遇。 梅懈湖、白湖、蜜泉湖、西凉湖等大中型湖泊近期防洪标准达到 20 年一遇,远期达到 50 年一遇。 五十二、 防地震与地质灾害规划 17 嘉鱼县县城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抗震按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所确定六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重要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经 按照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规定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根据地震 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如电信枢纽、水厂、110 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电视台, 政府机构办公楼、医院、学校、重要桥梁、道路等通常提高一度设防,即按七度标准设防。 五十三、 消防规划 新建 3 座二级普通消防站,每座用地规模 20003200m 2。 现状消防站升级为一级普通消防站,兼作消防指挥中心,并增设全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占地面积 60008000m 2。 五十四、 人防规划 近期按照人均 0.5m2地下空间建设面积补足人防隐蔽场所的欠账;远期按照人均 1m2规划 建设人防地下设施,并注重人防设施的平战结合。 结合县政府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全县人防指挥中心,作为人防应急疏散、指挥、救 援的中心。 将地下空间资源纳入人防部门统一管理,尽快编制人防与地下空间规划与使用办法,并 考虑平时使用和战时防御的要求。 第十章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设想 五十五、 近期建设规模 2015 年,嘉鱼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 14 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 16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115 平方米以内。 五十六、 城市远景发展方向 远景重点向南和向东发展。开发区南部、官桥东北部区域以及武深高速公路东部、嘉泉 线南部区域重点发展工业,与开发区形成工业集聚区。新城区东部和迎宾大道东部区域重点 发展居住及配套设施,形成新的配套居住片区。新街西部区域继续扩展仓储物流产业用地, 扩大新街公路仓储物流基地的规模。 五十七、 城市远景用地布局结构 进一步完善城市组团结构,各组团相应拓展,完善功能,同时把新街、官桥等集镇区纳 入城市建设范围,形成统一整体。中心城区远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50 平方公里以内。 18 19 附表: 附表 1 县域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等级 等级名称 个数 城镇人口规模 城镇名称 县域城区 2 26 万(仅中心城区) 嘉鱼中心城区(包括嘉鱼县城) 、咸嘉新城 新市镇 5 0.53.0 万人/个 官桥镇、新街镇、陆溪、高铁岭舒桥、 簰洲湾畈湖 新型农村社 区 X 0.20.6 万人/个 多个农村新社区 附表 2 规划区用地汇总表 用地面积(hm) 占城乡用地比例(%)用地 代码 用地名称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建设用地 2711.78 4686.92 9.35 16.16 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 2675.72 3729.60 9.23 12.86 城市建设用地 1518.80 2780.00 5.24 9.59 镇建设用地 260.42 550.00 0.90 1.90 其中 村庄建设用地 896.50 399.60 3.09 1.38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 33.46 934.90 0.12 3.22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1.79 22.00 0.01 0.08 H 其 中 特殊用地 0.81 0.42 0.001 0.001 非建设用地 26288.22 24313.08 90.65 83.84 水域 6792.21 6254.08 23.42 21.57 农林用地 19496.01 18059.00 67.23 62.27 风景区旅游区用 地 2210.82 7.62 湿地观光区用地 3230.00 11.14 精养鱼池产业区 用地 2212.35 7.63 E 其 中 其 中 农业休闲观光区 用地 2314.69 7.98 20 特色农业生产区 用地 3506.78 12.09 生态绿地 4584.36 15.81 城乡用地 29000.00 29000.00 100.00 100.00 附表 3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 地比例(%)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用地 代 码 用地名称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居住用地 579.22 936.0 38.1 33.7 43.9 36.0 (R1)一类居住 用地 2.50 44.6 0.2 1.6 0.2 1.7 (R2)二类居住 用地 214.20 891.4 14.1 32.1 16.2 34.3 (R3)三类居住 用地 296.70 - 19.5 - 22.5 - R 其中 (RB)商住混合 用地 65.82 - 4.3 - 5.0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用地 116.67 225.18 7.7 8.1 8.8 8.6 (A1)行政办公 用地 32.86 45.72 2.2 1.6 2.5 1.8 (A2)文化设施 用地 4.91 23.85 0.3 0.9 0.4 0.9 (A3)教育科研 用地 58.76 93.77 3.9 3.4 4.4 3.6 (A4)体育用地 0.82 22.04 0.1 0.8 0.06 0.8 (A5)医疗卫生 用地 14.20 27.15 0.9 1.0 1.1 1.0 (A6)社会福利 设施用地 2.23 7.78 0.1 0.3 0.17 0.3 (A7)文物古迹 用地 0.28 0.35 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下学期《双休时代自由时间背后暗藏残酷筛选+你是“猎手”还是“猎物”?》主题班会
- 2025年电动车仪表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甲醛捕捉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瓷线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玻璃纤维耐高温除尘(布)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肉排骨香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低压电器 课件 单元三 项目三 任务四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线上模拟考试(2)生物试题含解析
-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昆明黄冈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临门一脚”英语试题含解析
- 海底捞门店劳动合同
- 基准地价技术报告
- 某新能源(风能)公司:控股有限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试行)
- 静安区实验室施工方案模板
- 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插值及案例
- 口腔门诊诊所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 风电机组吊装作业安全管理
- 世界500强CFO的财务管理笔记2
- LY/T 3302-2022人造板生产木粉尘燃爆防控技术规范
-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课件-中职技工学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数学第七版上册
-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