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 年 级 上 册 语 文 教 后 反 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教 学 之 初 , 让 学 生 交 流 已 经 养 成 哪 些 良 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有 一 部 分 学 生 介 绍 自 己 养 成 了 爱 护 图 书 、 坚 持 写 日 记 、 读 书 做 笔 记 等 好 习 惯 , 特 别 是 有 几 名 学 生 交 流 了 如 何 读 书 做 笔 记 : 边 读 边 思 考 , 有 一 些 想 法 就 在 旁 边 作 批 注 , 写 下 自 己 的 感 想 , 读 到 精 彩 的 词 句 可 以 做 个 记 号 , 摘 抄 下 来 , 写 写 读 后 感 受 等 。 这 些 都 是 宝 贵 的 经 验 , 值 得 其 他 学 生 学 习 , 我 充 分 表 扬 了 这 些 学 生 , 并 鼓 励 其 他 学 生 向 他 们 学 习 , 养 成“不 动 笔 墨 不 读 书 ”、 “读 书 做 笔 记 ”的 好 习 惯 。 当 堂 进 行 练 习 , 让 学 生 读 读 自 己 喜 爱 的 文 章 , 在“采 蜜 本 ”上 完 成 一 篇 摘 抄 笔 记 。 1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是一曲老师的赞歌。课文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 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从小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 创作的道路的事情。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最后再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复述田老师讲课的经过,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课堂语文味儿浓厚, 学生学得扎实。 2陶校长的演讲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作的著名的“每天四问”演讲稿。读 着读着,我不禁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校长言真意 切的演讲,不正是在传递着这种教育思想吗?他的“每天四问”不仅激励和鞭策着学生,而且对于 我们教育工作者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课文条理清晰,重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基本雷同,于是,我请 学生按照“问什么,为什么,提出希望”把每一问分成三层。学生边读书边分层,很容易就做到了。 可能是文章的结构太清晰了,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反而会让课堂失去了往日的生趣,于是我将教学 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上。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时,我首先请同学们释题:什么是演讲?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而是请大家反复地读课文,并结合平时所听到、看到的演讲谈自己的理解。同学们热情高涨,谈出 了演讲一定要有主题,要有声情并茂地讲述,有时还要有动作,一定要有真情,更重要的是要能吸 引听众的注意力随后,我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陶行知先生的资料。同学们渐渐走近了陶先 生的心灵世界,对这位平民教育家产生了敬仰和崇敬之情。这时候,再介绍演讲稿的写作背景,把 同学们带到那战火纷飞、开荒生产的艰难岁月。在这样的情况下,陶先生依然关心学生的德智体以 及工作能力的培养,足见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实在令人钦佩。有了这样的情感做铺垫,课文的学习 就更自然和主动了。 习作一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 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 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练习 1的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一首有关“风”的小诗。因为教材那趣味盎然的教 学内容,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也会喜欢的。于是,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环节:画“风”说“风” 读“风”吟“风”背“风”,整个课堂随“风”而动,诗意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 果。 练习 1的“语文与生活”中还安排了赛背古诗的内容,要求背带“风”的诗句,看哪个组背得 多。备课时,我担心学生没有学过那么多带“风”的诗,或者学过了一时想不起来,因此课前自己 搜集了十几个诗句备用。没想到,情况比我意料的要好得多。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争先恐后的背 出了许多带风的诗句,看来平时的经典诵读让孩子积累了不少。 3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隐者有什么特点?从字里行间推敲推敲。学生抓住 “云深不知处”“言师采药去”概括出“学问高深、向往田园生活”的特点。接着我从“隐者”这 个社会现象谈起(联系学生熟悉的“诸葛亮”“陶渊明”等人物故事),了解隐者的性格特征。在 古诗里,诗人也通过一个字隐隐地赞誉了隐者的高贵品格,是哪一个字呢?(松)“松竹梅岁寒三 友”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称颂,贾岛在诗中用“松”描写了隐者居住的环境,隐藏着对隐者高洁品 格的赞美。从而领悟诗人对隐者的崇敬、仰慕之情。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 “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这首诗如果按照常规课来上的话,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 可是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认为这样来上的话,就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特色,让这首优美的诗歌也 成了一篇普通的记叙文。我觉得诗歌语言具有跳跃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要想让学生养成这样的语感, 就应多读些诗,才能多些感悟,多些收获,多些创作。所以,教学时我临时改了一下教案上的设计。 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虽大气磅礴,但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希望学生能知道: 诗歌是可以写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人或事的,也可以写我们觉得有趣的话题,甚至我们也可以拿起笔 来写写的,所以,这节课在解题、朗读、剖析诗意后,我又补充了几首有特点的、贴近生活、有趣 味的诗给学生朗读,学生读得兴致高昂,一副意犹未尽样子。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学得愉快,我认为这应该就算一种成功吧! 5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侯对昆虫迷恋的故事。课文 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着迷”是文章的核心,只有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 学,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具 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 一、设置情境 摸一摸你的衣袋里装了些什么?如果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虫子会怎么样?大家感 到“惊奇”“不可思议”,于是学生头脑就存在着疑问了。打开课本找出文中描写“衣袋”的句子 都提到了“鼓鼓的”从而带出课题中“装满”这个题眼。 二、 两件事比较 学习两件事目的是为了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但两件事又有不同。一是抓纺织娘用了三天 时间,捉甲虫却很“敏捷”地捉住了,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已相当熟悉了。而捉甲虫“静静的观察” 说明法布尔已完全沉浸在昆虫世界中,从侧面更能体会他对昆虫的着迷。 三、对“着迷”的理解 文中出现了“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文章以此为主线。再经过捉纺织娘和捉 甲虫这两件事,大家对“着迷”已有所理解。“迷恋”比“着迷”程度更深,有“依依不舍”的意 思。在捉甲虫后,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仍舍不得丢掉,说明他已沉迷与昆虫世界。而“痴迷” 含义更深,已经着魔了无法自拔了才叫痴迷。法布尔终生致力于对昆虫的研究,从不放弃。才使他 踏入科学的殿堂成为一名昆虫学家。 5装满昆虫的口袋 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因课文浅显易懂,我觉得重在对中心句的 寻找、层次的梳理和引导学生对文字的感悟。文中父母责骂法布尔的两段话,学生在朗读揣摩中不 仅体会到了父母对法布尔玩虫子的恼火、生气,更能体会父母言语间对法布尔的关爱之情。文章用 词生动准确,文字感悟到位,从“法布尔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中的“放”字, 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法布尔的小心翼翼,形象地描述出他对昆虫的心疼、喜欢、迷恋,对小生灵的 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学习中,学生不仅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语文能 力得到了提高,学习非常轻松! 6: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 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兴趣高极了。因此,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交流中,学生的的积极性很高。有了之前的了解,第二课时,我重点 指导学生多读来感悟课文。 一、自读自悟,交流体会。课堂上,我将课文划分为三大段逐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彼此 的感悟,能说多少是多少。让学生觉得认真读了、思考了就行。 二、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交流后,我总是给予适当的点拨,让他们学会抓住重点语句,感 悟理解,积累词汇。 三、读写结合。变色龙这篇课文作者观察仔细,语言优美,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因此,在学 习变色龙外性特点时,设计了填空练习:( )的头,( )的身躯等;在学习变色龙捕食这内 容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体会它捕食的速度之快;在理解变色龙很会变色时,我引导学生 用连接词“先接着再”说话,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说一说“最后,我把它放 在( ),它由( )色变成( )色。”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特点:在描写动物时,应仔 细观察,抓住动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具体描述。 回顾这节课的前前后后,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 6变色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 习性。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 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本课教材中,变 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 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一段描写 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6:变色龙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点, 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 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 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 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 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此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总结出了观察 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当孩子们沉醉于自己的读 书收获时,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一幅小猫的图片,让他们仔细观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抓 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说一说小猫的特点。图片中的小猫憨态可掬,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用 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自己眼中的小猫,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变色龙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 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学生兴趣高极了。因此,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拿出来交流,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 外貌特点以及会变色的特点。交流中,学生的的积极性很高。有了之前的了解,第二课时,我重点 指导学生多读来感悟课文。 7金蝉脱壳 课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语文学习的小阵地,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一篇课文上,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利于她们领略语文天地广博知识的。因此,延伸,成 为了语文课堂的必然趋势。 习作 2 我引导学生用连接词“先接着再”说话,接着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说一说.最 后,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特点:在描写动物时,应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具体描述。 回顾这节课的前前后后,学生积极投入,热情很高。 练习 2 课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语文学习的小阵地,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一篇课文上,对于五年级的 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更是不利于她们领略语文天地广博知识的。因此,延伸,成为了语文课堂 的必然趋势。 第 8 课成语故事学完后,学生们都意犹未尽,这时,我顺势将一些生动的课外成语动画播放给 学生看,这下,他们更来劲了,纷纷表示要更多地领略成语的精彩。于是,我又布置了机动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成语故事,收集一些有关成语的资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 有关成语的趣味题目,在自习课中交流,学生完成的较积极。 9推敲反思:在让学生理解了“推敲”二字的意思后,请学生根据文中的一句不合情理的语句进 行推敲、修改。这句话就是带给贾岛作诗灵感的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 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师问:“结合后文所写内容,这句话该怎么改,才使后文中贾岛处于一 个选择的矛盾中?”执教者的这一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中的不妥之处,对“推敲”进 行了一次活学活用。 10嫦娥奔月这是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很喜欢,我也很喜欢。备课时,我从动画导入,让 学生感受嫦娥奔月的画面美,再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感受嫦娥的正直、善良、机智的一面,中间再 感受逄蒙的奸诈贪婪,最后再次回到嫦娥奔月,感受其凄美的一面。这是重点段的一个教学过程, 重点就是体会嫦娥与逄蒙的人物特点,那关键就是理解“接济”和“周旋”,前者简单,一个补充 填空就能理解的,而后者我选择了自己先参与表演,带动学生想象情节,投入表演中,学生很快入 境,兴致高昂,理解的较顺畅。 11读书莫放拦路虎反思:这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所以教学上要从简、放手。在 理解完“拦路虎”后,我给出了三个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一起交流。问题很简单,学生阅 读后都能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对这篇文章,我希望学生从中能学到莫放拦路虎的方法及能在以 后的学习中养成这样的一个阅读习惯,所以我给出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发 现真这样阅读确很费时,不够阅读后解题的正确率很高。如果我们教师家长能坚持一段时间养成这 个习惯,如果学生能有这个自发的需要,该多好啊! 12伊索寓言反思:伊索寓言用精辟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小故事,给人以启示。本课的教学目的 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所以,课堂上我比 较注重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去品味寓言语言的特点。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 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字最为恰当地表现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缀满了葡 萄藤的景象。希望通过品读语言,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 我读书我快乐学期近半,有必要对学生半学期来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了。本 以为五年级了,课外阅读量又比较大,识字对于学生应不成问题。可作业和今天的一次默写却告诉 我:应遵循学生的记忆特点,及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字,否则学生写字时会出现多 一笔少一笔、形近字和同音字混淆的现象。因此,循环、滚动默写,家长提默,学生互提默写,写 作使用等做法对于学生识记生字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作为老师还有注意搜集学生错的较多的 字,分析出错原因,引导学生采取一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大家记牢字形,避免一错再错。 练习 3中的第一题“语文与生活”展示的是一段京剧唱词,其中每句话都包含着弦外之音,引 导学生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则是教学的重点。课堂上,我先提及一下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然后让学生 对照题中的唱词来听,再简介红灯记的剧情,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这样学生在 理解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太难了。而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只需要做个听众就行了,让学生自己去 读,自己去感受,自己表达出来,因为往往老师的放手,会换来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 13:在大海中永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情景。人们 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由于现在学生所处时代不同,对当时情景知之甚少,对邓小平生平 了解也很肤浅。如果只让学生通过文本语言,感悟其中的情境,是很难的。所以这节课,我补充了 一些关于邓小平的事迹以及他所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让学生走进邓小平,才能带着情感去学这篇文章。虽然,这样的课堂不像是单纯的语文课了,但能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去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也不算是“走歪路”吧!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 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对儿子的教育。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背后浓浓的亲情、 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比如让 学生自读后体会哪些语言能让你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想象高尔基赏花时心里会想些什 么?以及最后完成帮高尔基的儿子写封回信。学生课堂较活跃,语言表达也不错。 练习 4 中有八个成语,写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具有警世劝诫的作用。教学时,我给了学 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由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或成语词典,记下读音、理解成语 的意思。最后再互相交流每个成语所包含的意思及其喻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积极, 也很愿意与大家交流。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心里“有底”了吧!这让我想到平 时的课文学习,如果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让他们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习,那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也应该是非常高涨的,课堂效率不言而喻,也是高效的。看来,今后的预习作业必不可少, 另外,还得目标明确,有所检查。 练习 4 :本次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是创设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情境,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自认为 有价值的新闻在班上讲给同学么听,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事, 学习就自己关心的事情进行提问第。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去回家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查阅,但 课堂交流时,我发现仍有少部分学生没去搜集新闻,说没看电视,还有一部分搜集的新闻不是有价 值的,不难看出学生并没有养成搜集新闻、材料的好习惯。此项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深入做下去。 16:黄山奇松一课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 奇松的“奇”。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自读、理解课文。课堂上,我先安排 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在读中感悟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想一想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并查词典 理解 “枝干遒劲”和 “饱经风霜”的意思。这样,在交流的时候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表现 得较为积极。然后,我在分析总结学生的发言时再引导全班朗读背诵。这样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17 黄果树瀑布:新课程所倡导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仅仅局限 于把课本教好、课文学好,那显然是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多媒体 容量大、信息广的优势,有机组合课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机渗透、拓展,以扩大学生的信 息量,增加语文积累。因此,结合黄果树的瀑布这篇文章的特点,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补充了 望庐山瀑布一诗和另一篇关于瀑布描写的文章,让学生更深刻地去感悟一下不同语言对瀑布相 同的赞美,并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18 莫高窟 :本文结构清晰,写作特点鲜明。课前预习中,学生也搜集了一些关于莫高窟彩塑、壁 画、及藏经洞等相关资料,所以对莫高窟有了一个大概地了解。我觉得对于五年级学生,应更注重 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总体感知彩塑的特点,再 引导学生研读每句话,了解句子的内容,特点及在段中的作用,特别是认识排比句。最后引导学生 认识到该段的构段方式,即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式。在学生领会了这种方式后,由于第三、四、 五自然段跟第二自然的构段相同,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掌握内容,熟读背诵。我想这样更利于 学生对学习方法地掌握。 习作 5 :利用“现成范文”,引导写法。 在生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准备了范文。从范文中,教 师总结归纳了习作表达方法,并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但这一教学过程显得多余,且教学设 计的出发点并非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是为学生而准备。习作表达方法的总结归纳应该在指名 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就进行。让学生知道讲述者的口头叙述就是一篇现成的范文,认真倾听,并寻找 “范文”中的优缺点。通过倾听者向叙述者提问的方式,拓展讲述者的思维空间、表达空间,这样 既丰富了范文,使其更加具体,又让所有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了习作的方法。这样的方式更加贴 近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也避免了引用范文所带来的学生习作模式化现象。 练习 5 口语训练的内容是设计一条公益用语,这是一次设计与表达的综合训练。教学时,我首先让 学生读懂题中的三条公益用语,然后让他们说说什么是公益用语,并了解公益用语所涉及的内容。 之后学生再分组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公益用语。在此基础上,学生有了创作设计的愿望,然后进行 构思设计,汇报时再给予适当的点拨、鼓励,学生表达的欲望较强。我想,学生都动脑想、动口说 才能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 19:天火之谜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 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 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针对课文特点,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突破:1.体 会烘托手法的妙处。2.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3.了解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课堂上,我引导 学生通过读,体会课文用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 神。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 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 贵的。另外,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与实验结果, 并让学生试着复述。学习前两点的同时,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也就在学生心目中清晰起来了。当 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我也适当地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穿插其中。总的来说,课 堂主线分明,学生掌握也不错。 19 :天火之谜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 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 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针对课文特点,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突破:1.体 会烘托手法的妙处。2.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3.了解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课堂上,我引导 学生通过读,体会课文用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 神。第三自然段中有个词“冷嘲热讽”,这也是本文第二处采用烘托的手法,用别人的嘲笑,来烘 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已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 贵的。另外,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与实验结果, 并让学生试着复述。学习前两点的同时,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也就在学生心目中清晰起来了。当 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我也适当地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穿插其中。总的来说,课 堂主线分明,学生掌握也不错。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理清课文的脉络,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中着重体会谈迁在 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我认为抓住一句话作为一根线 来贯穿全文组织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从品读新写的国榷入手,这样很巧妙地将全文 串联了起来,也让学生懂得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质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语文课一定要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朗读的训练,二者缺一不可。 21 学习诺贝尔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深刻领悟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 恒的态度。教学 5 至 9 自然段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找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进行潜心自读,找出 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体会诺贝尔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 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所历经的艰辛。课文的 8、9 两个自然段中详细描写了诺贝尔为造炸药,投 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啊!这里我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对诺贝 尔动作、神情地描写,品读感悟人物的心理。一番交流后,学生对诺贝尔更生敬仰之情。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作成一件 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教学中,我以读 代讲,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理解文中的道理、注意课外拓展,词句积 累。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 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进行品析,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 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并进一步体会第二自然段作者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完课文 1-3 自然段 以后,让学生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并交流相关的名言警句。整节课训练重点 把握得还不错,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扎实。 习作 6: 看图作文的关键在于能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使故事情节更 加完整具体。因此首先我让学生做的就是准确地理解图意,但我没有直接把图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而是和学生进行了一个谈话:春天来了,你从哪些自然现象中可以看出是春天来了?学生有的说: “百花盛开了。”有的说:“春天中特有的迎春花开了。”“冬眠的动物醒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 来了。” 练习 6 健康小顾问,首先让学生观察班级同学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然后针对班级同学的实 际情况,搜集资料,当一回健康小顾问,不但要向同学介绍有关健康小常识,还要准备接受同学的 咨询。这种根植于学生生活基础上的言语交际,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他们就能说真话,吐 真情。学生的倾听与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的提高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23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语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订购的详细合同
- 2024年技术服务合同详细描述
- 2024年建筑工程合同书
- 2024年度专利许可合同具体要求
- 2024年彩钢瓦片安装协议
- 2024年文化产业投资合作经营合同
- DB4115T 044-2018 信阳养生菜烹饪技艺 旱千张
- DB4106T 104-2023 大棚甘蓝套种青茄生产技术规程
- 2024年店铺合作经营合同样本
- 2024年劳动合同样本:公正互利
- FIT与PPM转换
- 灯饰中英文术语
- 提高出院病案7天回收率PDCA持续改进方案
- 争战得胜之方江秀琴
- 浅析初中数学学科特点与思想方法
- 施工方案及施工三措
- 生涯彩虹图(含分析)
- 港口理货业务PPT课件
- 村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档
- 生管SWOT分析
- (完整版)离子共存问题习题及参考答案(最新(精华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