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1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2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3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4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初 中中 综综 合合 实实 践践 活活 动动 课课 校校 本本 课课 程程 开开 发发 的的 研研 究究 中中 期期 报报 告告 一、课题提出一、课题提出 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 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从 内容、形式和时间上都予以了保证。但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如何具体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课,国家并无明确规定,这既为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 又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条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舞台, 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各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从而形成学校特 色。如果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操作过程中,找不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形 式,那么很有可能又会回到单纯的劳技、信息技术课老路上,形成穿新鞋走老 路的局面,从而失去了这门课程开设的本来意义,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确定了 本课题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不少城市学校已先行一步,但对于农 村中学来说,由于资金短缺、信息闭塞、师资不齐等诸多原因,起步较晚,即 使有个别学校试点,但在操作模式、组织形式、实施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 许多问题还没成熟的研究方案,实际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这就增加了开发 难度,不过,这也是我们迫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原动 力。 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学,但通过多年的教研积累,学校不仅有着较为丰 富的课改资源,而且有着较强的教研师资队伍,也取得了不少教研成果,深得 上级部门的好评。我们积累下来的课题相关的经验,学生近年来通过动手实践 而形成的较强的综合素质,都能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开发的研究,提 供较为扎实的基础。 为此,学校在 2007 年 6 月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提出申请,确立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 究,2007 年 10 月得到项目组的正式立项通知。为了确保这一课题能得到近距 离的有效指导与管理,学校又于 2008 年 3 月正式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申请立项。 学校正式成立以李成杰校长为主持人,常务副校长陈大海、教育专干朱辉为组 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精心挑选刘建亚、李建中、刘润生、袁桂林、万龙、蒯利 民、丁雪松、彭志华、戴成松、熊泽民 10 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参研教师中学 高级教师 2 位,中学一级教师 8 位,而且他们都是从教多年而又年富力强的中 青年教师,都是身居教学第一线敬业精神极强的教师,这为我校的课题开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课题界定二、课题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以活动为基 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在开 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特别强调“实践”与“体验”。 本地现有的自然、社会资源是我校综合实践的源头活水。本地的乡土文化、 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经济价值,很值 得学生了解与探索。因此,我校拟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本地的自 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等具体情况出发,具有浓郁的地域气 息,并有机结合学生生活背景、生活经验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操作性较强, 更能凸显学校特色。 三、研究目标三、研究目标 本课程总体目标表述如下:以农村中学的现状和价值取向为研究的起点, 以学校的发展和对策研究为指归,探索适应农村中学周边环境、教育资源、师 资生源等低成本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和策略,探寻与农村中学条件和需 要相适应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 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满足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开发的实践中,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彰显学校特色。 具体课程目标分解如下: 情感目标:通过课程开发,培养学生争做积极关注社会的时代新青年意识,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聪明才智。 能力目标:通过各类活动的设计与参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 掌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收集分析整理各类资料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 的全面素质提高。 认识目标:通过课程开发,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 民俗文化、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内容四、研究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及开发理念,我们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是本课程 的中心,依据这个中心,我们把课程内容大体分成下列四方面内容。 1、自然环境方面:通过对本地的自然地理等考察,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关注 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认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的关系。 拟定开展下列活动:(1)关注家乡的水资源。(2)本地野生动植物资源 统计及保护研究。 2、历史文化方面:家乡数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通 过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 文素养。拟开展的活动:收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本地优秀 的传统文化。 3、社会生活方面:该块内容立足于了解本土的特色物产、社会发展与人的 生活方式变化,从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教育。 拟开展的活动有:(1)本地特色产品:桃源大种鸡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 (2)生活中的数理化研究。 4、思想道德方面:该块内容立足于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提高学生 人格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拟开展的活动有:(1)家乡公民道德素养现状研究;(2)农村青少年文 明礼仪教育;(3)关爱我们身边的留守儿童。 五、研究情况五、研究情况 自课题 2008 年 3 月立项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的组织,规范的制度,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立项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课题领导 小组,精心挑选精干力量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军;经学校领导及全体课题组成 员进行了充分准备、精心安排,完善了课题申报书以及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关 的研究制度,形成了课题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并制定了相关的 研究制度,落实了相关的分工,把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 而且,学校领导在经济上予以课题组全力支持,经常安排参研教师外出参 加学习、培训以及参加各级研讨会,如参加桃源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比武、常 德市教科所组织的研讨会、总课题组组织的全国第六次研讨会等等,为教师教 研能力的提升积极搭建平台。 (二)专题培训,定期研讨,为参研者提高了理论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走进新课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各学科的学习有密 切的关系,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我们课题组参研人员基本上都是处 在第一线的教师,大家热情高昂,勤奋务实,但往往经验有余,而理论不足; 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在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对它的认识 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为此,我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盲目地实践,如果概 念不明确,实施起来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必须抓好参研者的理论学习。所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十分关注参研人员的理论建设:例如,对教师进行了 系统的专题知识培训,观看综合实践资源库里的专家讲课、报告等影像资料, 组织教师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召开研讨会等等,来丰富参研者的理论素养。 这期间,课题组共组织工作会议 6 次,专题培训 5 次,课题研讨会 4 次,基本 上无人迟到、缺席。此外,我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登录中国综合实 践网,及时了解国内外关于综合实践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新成果, 拓展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这对我们后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意 义深远。 (三)精心组织了实践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开发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虽然课程实施 以资源开发为前题,但并不是也不可能等资源开发齐备了,才去实施,而是边 开发,边实施。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在实施过程中不断 地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在各种资源的相互作用下使学生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全面 启动了课题研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先后组织了“关注家乡的水 资源”的调查活动,“桃源大种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寻访家乡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德育主题活动等等。这些 内容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图片、文字、表格、师生感想等资料,为我们后期 校本教材的汇编提供了厚实的素材。 (四)注重师生的发展,提升了社会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 师的智慧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干劲,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 与创造能力,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作为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教师,我们特别强调要有强烈的教育敏感,善于抓住 教育的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生存环境、热爱传统文化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绝对有限的,因此,我们积极提倡教师 之间的合作,真正做到将教育作为引领学生走向成功治学和成功做人的阶梯, 而不是教师个人能力和学识的一个展示台。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的过程 中,问题层出不穷,接触的人也很多,将受到知识面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大挑 战,出路只有一条学习,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街坊邻居学。 可以说,组织学生实施活动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指 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也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同样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研究初期,我们 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经常性地收集学生的意见和要 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知 识运用与能力的发展,特别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合作意识。我们的学生, 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受到父母们的精心呵护,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习惯, 不懂得也不愿与人合作。但在实践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是仅仅靠个人力 量无法完成的。这就迫使他们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一起进行讨论交流,资源 共享,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 习,掌握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通过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实 践性、生成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社会、体验了生活, 培养了自然的关爱、以及对社会、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健全完善了人格。推进 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家庭、社会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开放性,需要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甚至要他们共同参与开发。由于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 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指导教师不仅要带领孩 子安全地开展调查、采访、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要与家长、社会各界 和孩子一起,共同挖掘本地蕴藏的课程资源。如:桃源大种鸡的研究就得 到了三阳镇政府、畜牧部门、养殖户的大力支持,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研究活动得到了部分家长、文化部门和民间艺人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 产生的极好的影响。 六、阶段成果六、阶段成果 通过前阶段的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教师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实 践能力、创新能力、教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 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 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艺术审美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收集 和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高尚情操等等。在 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明显提高。 具体表现在:参研教师这期间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方面的论文 20 篇;其中有 6 篇获得国家级奖励,有 1 篇获得省级奖励,有 6 篇获得市级奖励,有 18 篇获 得县级奖励,其中突出的例如:李成杰校长撰写的综合实践案例获得国家级一 等奖,蒯利民老师的快乐是第一元素农村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点滴谈 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朱辉老师的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丁雪松老师开展综合实践创造人文之美、李建中老师加强农村综合实践 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国家二等奖,刘建亚老师、李建中老师、刘润 生老师等人均有多篇论文获得市、县级奖励。 在课例方面有:有 6 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 1 个,省级奖励 3 个,市 级奖励 1 个,县级奖励 1 个。刘建亚老师的说课“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全国第六届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得一等奖;课题组 丁雪松老师、彭志华老师、刘润生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究录像课在湖 南省电教馆组织的“三优联评”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刘建亚老师南京大屠杀 网络探究课获得常德市综合实践劳技教育优质录像课市级二等奖;张丽 玲的说课组织一次“校园新歌填词大赛暨演唱会”获得桃源县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教师有效指导竞赛活动县级一等奖。 学生中有 2 人获国家级奖励,1 人获省级级奖励,6 人获市级级奖励,12 人次获县级奖励。其中突出的有九年级学生葛柳华等人共同制作的“寻访家乡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