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学 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 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传染病学 学时:27(21/6)学时 学分:1.5 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引起的,可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之间、 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可单个发病,也可群体发病。传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 一部分,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历史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对人类造成很大灾害,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很多传染病和寄生得到控制。但有些传染病 仍然广泛存在,如传染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性 腹泻等。 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 生掌握感染病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传染病临床诊疗基本能力。 祖国医学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深入发掘和研究祖国医学无疑对中 西医结合防止这些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医事业、巩固专业 思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2 学时) 掌握传染病的定义、特征、流行病学、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染病的 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与隔离制度。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自学) 掌握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验;了解发病机制、 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和治疗。 第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 学时) 掌握本病的定义、不同类型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及预防;熟悉流脑的流行病学特点、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治疗与预防方法、与乙脑的鉴别诊断。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自学) 掌握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 病机制、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治疗与预防及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的鉴别诊断和治 疗。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6 学时) 掌握不同类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熟悉常 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以病源学为依据的分型,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流行病 学及预防。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治疗和各型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第六节 伤寒与副伤寒(2 课时) 掌握伤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病机制、 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 重点掌握伤寒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2 学时)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熟悉菌痢的流行病及预防、常用实验 室检查及预防;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及中毒性菌痢的治疗措施。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3 学时) 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熟悉鉴别诊断、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 查、流行病学及预防;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第九节 霍乱(2 学时) 掌握霍乱典型临床表现、诊断;熟悉鉴别诊断、常用实验室检查、流行性病学及预防; 了解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了解甲类传染病的报告程序。 第十节 疟疾(自学) 掌握疟疾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流行性病学及预防;了解发病机制、 病理学特点 第十一节 血吸虫病(自学)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措施;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了解发病机制、病理 学特点。 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及预防措施。 第十二节 艾滋病(2 学时) 掌握本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熟悉常用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发 病机制、病理学特点、流行病学及预防。重点掌握诊断依据和治疗 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并通过幻灯、录音、录像、VCD 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授课 效果。结合临床见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性病学特点、预防方法、典型临床表现及治疗。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临床见习进行考核。 2、成绩评定: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按 70%计入课程考试总成绩;临床见习考核成绩 按 30%计入本课程考试总成绩 3、成绩评定标准: 理论课闭卷考试成绩为 100 分; 见习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临床技能及笔记、病例书写等 3 项内容。 见习考核成绩为 100 分,其中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出勤率等综合印象分计 30 分。临床技 能包括床边问诊、体格检查、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计 40 分。见习笔记、 书写病历标准程度,计 30 分。见习考核成绩以 30%的比例列入中医外科学课程总成绩。 五、教学参考书 1、熊旭东主编, 内科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年 2、彭文伟主编, 传染病学 ,第 1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年 3 月第五版 3、杨绍基主编, 传染病学 ,第 1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一版 六、其他说明 1、本大纲适用教材为熊旭东主编,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供中医类、 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的内科学 ,由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6 年 8 月第一版出版。 因传染病学现在是单独的一门科学,要单独组织见习、考试。因传染病病种的特殊性, 故在见习时以讲解示教为主。 附:传染病学课程见习教学大纲 学时:6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两次教学见习,使学生对传染科的基本设施及消毒隔离要求有基本的认识,对常 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隔离检疫有一半了解。 二、基本要求 1、录像课 学时:3 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传染病医院的建设及消毒隔离方法,肝炎病人的治疗及床边隔离 方法。 2、分组见习 学时:3 参观医院传染科门诊,对 23 个典型常见传染病进行全面查体并复习病例,由带教 老师组织讨论,重点见习病毒性肝炎、菌痢等。 三、见习内容及时间安排 1、见习地点: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应创造条件安排到传染病医院见习,无条件的教学 单位可安排的传染科门诊见习。 2、见习形式、方法 (1)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