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嬗变 白马山村在扶贫政策扶持下的强村富民之路 贫困地区基层组织薄弱、产业培植艰难、集体经济空壳、农 民增收无路,是长期困扰扶贫开发的突出问题。进入新阶段扶贫 开发以来,全市提出了“ 兴致富产业、建生 态家园、创文明新村” 的发展要求,把抓产业、促增收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近年来, 张湾区以项目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白马山为试点,探 索培植引导合作社,推动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截至目前,白马山村发展茶叶面积达到 1100 亩,人均近 2 亩,全 村实现了“ 土地以茶为 本,农民以茶为业 ,增收以茶为主” 的发展 格局。茶叶产业逐步成为带动全村、辐射周边的主导产业。今年 该村茶叶收入达 160 万元,人均 2500 元,集体经济收入 7 万元, 强村富民工程初步显现。白马山茶叶主导产业的成功培植,不仅 有力促进了全区以白马山、凤凰山为核心的万亩茶叶产业基地建 设,也 为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白马 山村先后被市区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 党组织” 、“产业发展先 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区委主要领导在白 马山村调研时,对合作 社的发展模式、工作成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贫困乡村,山野瘦马, 频频扬鞭难奋蹄 白马山村地处十堰城区西部,距离市中心 40 公里,属张湾 区柏林镇管辖范围,全村七个村民小组,193 户,665 人。国土总 面积 2.42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只有 197 亩,平均海拔 700 米,山 高坡陡、山大人稀,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由 于种种原因,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但仍贫困依旧。直到上个世纪 末,白马山村还是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涣散,农民增收无路, 导致干部没人当,群众组织难,大多数人都想着外出务工或移民 外迁,仅本世纪初前两三年时间外迁人口就达 20 余户,占到全 村人口的 10%以上。 97 年,为加快白马山村发展步伐,柏林镇推行富村带穷村、 强村带弱村工程,将白马山村与陈坡村进行合并,想通过陈坡村 带动白马山发展。但由于白马山条件差,陈坡村相对较好,合并 后,原陈坡人总觉得自己吃了亏,而白马山人又觉得扶持倾斜不 够,导 致关系难平衡,群众意见大,最终两村合并不到三年就分 手。 分开后,为了选好配强白马山村两委班子,颇让镇党委费了 一番周折,当时硬是没人愿意当干部。村民推举张喜忠为带头人, 可他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当村干部。为了白马山的稳定发展, 镇党委主要领导“三顾 茅庐” ,多次亲自上 门做张喜忠的工作,他 才勉强同意并于 2005 年再次挑起重担。之所以不愿当村干部, 张书记说,当时村上太穷了,不仅集体没钱,群众也没有收入来 源,想增收无门路、想发展无政策,前途暗淡,人心涣散。 二、选准产业,老马识途,一波三折艰难前进 班子选好了,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成了摆在大家面前必 须解决的突出问题。2003 年纳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针对白马 山村山多地少的实际,如何发挥山场优势,挖掘潜力促进发展, 市区扶贫部门与白马山村民们认真分析,通过对白马山村已发展 近 200 亩茶叶基地进行分析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村发展茶叶 条件相对适宜、市场潜力大、群众认可度高,于是最终确定白马 山村把发展茶叶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植,以茶叶为主带动村民全 面增收。 2005 年,正式启动整村推进以后,先后连续投入扶贫资金 130 余万元用于全村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建设,妥善解 决了农户的发展投入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了政策的支持, 坚定了干群发展的信心,加上村两委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和竭 诚服务,一度大大调动了村民发展的积极性。一时间,白马山村 户户种茶、家家炒茶、人人卖茶的景象让人欣慰。但随之而来的 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茶叶品质差,产出效益低,市场销售难 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使得茶叶发展又陷入了困境,群众好不容 易调动起来的发展热情遭遇了挫折。面对困境,村两委又探索以 村茶场为龙头,成立茶叶协会,由茶场收购农户鲜叶,负责加工、 销售,随着销售难的解决,农民少了后顾之忧,发展势头得到巩 固。无奈好景不长,后来茶场压价收购鲜叶,导致农户无利可图, 村民的发展劲头再次受到影响。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将群众的发 展激情变成了一肚子怨气撒向了乡村干部。 回忆起这段岁月,村支部委员王启生红着眼圈无不感慨地说: 哎呀,想起那几年呀,是我们一辈子都没受过的憋屈农民带 着茶叶到村上闹的、说瞎话的、指桑骂槐的、毁茶种粮的啥 都有!那时候,干部群众真的是进退两难。还不是各级为了解决 这些问题,先是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培植有经验的大户,后又帮 助成立茶叶协会,一直到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后才算让人松了一 口气。一路走来,那曲曲折折,酸甜苦辣呀,我不仅是见证人,而 且和张书记都尝遍了的呀!现在农民算是不操这些大心了,这不 都让合作社给包了,农民只操心按要求种、按要求管、按要求采, 鲜叶子一交到合作社,剩下来的就是只等着领钱了。 “是呀,这些年一路走来,无论是培植大户 ,还是成立协会, 实行以场带村,虽然对引导产业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 还存在一些缺陷。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是合作社。”村主 任闵昌顺如是说。 三、培植引领,发展合作社,万马奔腾显生机 为强化合作社的引领服务作用,吸取协会的经验教训,群众 一直要求,合作社必须在村两委主导下开展工作。经民主讨论协 商,通过了合作社章程,推选产生了由村干部、种茶大户、营销户、 技术人员等为核心的理事会、监事会,作为合作社的执行机构和 监督机构,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运转与监管。村主任闵昌顺任 理事长,支部书记张喜忠任监事长,村两委和合作社实行一套班 子、两块牌子,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在村两委的主导下,合作社以服务群众、带动发展、促进增 收为宗旨,积极探索实行“三统-三分-再三 统”的发展模式(即先 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再分户建园、分户管理、分户采 摘,最后是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红),带动村民全 方位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经过连续三年的引领培植, 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彰显,带动增收效益日益显著,呈现万 马奔腾的勃勃生机。 合作社实行保护价收购鲜叶,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同时,年底 通过核算,按纯利润的 60%给农户二次分红,40%留在集体(合 作社)作为原始积累。以剑茶为例:2009 年,鲜叶收购保护价 80 元/斤,年底每斤再次分 红 12 元,集体经济 收入 4 万元;2010 年, 鲜叶收购保护价 100 元/ 斤,年底每斤再次分 红 10 元,集体经济 收入 5 万余元;2011 年,鲜叶收购价达 120 元/斤,集体经济收入 7 万元。一组茶农曾寿周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体弱多 病的老两口,过去茶叶无人销售,看到钱挣不到,加入合作社后, 今年他家仅春茶就领取茶叶款 1.3 万元,陈国仁领取茶叶款 1.7 万元,张喜顺领取茶叶款 1.4 万元,这些都是普通的家庭,有的 大户收入更高,今年全村农户茶叶收入 5 万元以上的有 11 户,3- 5 万元的有 20 户,最少的农户也有几千元。茶叶收入成为家庭收 入的主要来源。提起种茶收入,所有村民脸上无不洋溢着丰收的 喜悦,过去的愁眉苦脸早已跑到九霄云外。 如今的白马山是抢茶籽、种茶忙,收获季节喜洋洋。发展茶 叶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而且农民纷纷把以前舍不得种 茶的“ 当家地 ”拿出来种茶,把已 经撂荒多年的二荒地、少数适宜 种茶的退耕地都发展成了茶地。今年春季在区扶贫办培植的良种 育苗基地里无性繁殖茶苗出圃时,村民们为了能够抢购到优质茶 苗,还发 生了争抢事件。现在,全村所有种茶农户全部加入了合 作社,社员由最初成立时的 65 户增加到现在的 146 户;全村土地 已全部种上茶叶,白马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叶产业村。同时, 还带动辐射周边秦家坪、凤凰山、陈坡等村积极发展茶叶产业。 区委书记刘学华在白马山调研时,评价“ 白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是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合作社”。如何兼 顾集体、群众二者利益, 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支部书记张喜忠的回答给予了最好的 诠释,他 说:现在村办公场所已经改名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说 明基层组织就是要以服务为主,只要我们心里时时处处装着群众、 想着群众,就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就不会出现与民争利现象。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白马山茶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11 年, 全村茶叶收入达 160 余万元,户平 8300 元,人均近 2500 元,集 体经济收入 7 万元,分别比合作社成立前增长 100 万元、4 万元。 群众得到了实惠,对村两委也更加信任。基层组织的活力、号召 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村发展有方向,干部也有人抢着 当。 08 年,村委会换届,还发生了为争当村主任而争票游说的 事件。在今年的支部换届提名和选举中,原班子的党员干部、群 众代表几乎是全票留任。 随着白马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整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水通了、路通了、房屋也亮了,昔日贫困村, 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富民村、生态旅游村。不少走出去的农民又 看到了希望,纷纷表达强烈的返乡欲望。在村里新整治的扶贫搬 迁安置点上,不少已搬出去的农户,又设法回来买地皮建房。 四、乘势而上,自我加压,快马加鞭气象新 白马山产业扶贫的成功培植,为指导贫困村脱贫致富,引领 区域发展树立了楷模,更为全区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 城乡一体化进程坚定了信心。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张湾区八届党代 会上,区委已明确提出积极打造万亩“武当道茶 ”,区扶贫办作为 万亩茶园建设的主力军,已经对白马山村及其合作社就产业发展 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并在奋力跨越。一是充分发挥领头雁、排头 兵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高标准建园,科学化管理,不断提升经济 效益,在巩固壮大自身产业基础的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各村发展, 服务全区万亩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目前,扶贫办已扶持该村高标 准建设无性繁殖种苗基地 5 亩,用于推广普及出芽早、芽头多、 芽质好的良种扦插苗,该苗圃基地今春已经出圃茶苗,预计每年 可出圃茶苗 60 万株,可满足新建 300 亩高标准茶园的需要。二 是积极探索、引进推广茶园养鸡、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除草除虫 技术,既降低管理成本,又有力服务有机茶品牌建设,大大提升 了茶叶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引导扶持壮大“十 堰市财神茶叶合作社”,提升服务能力。计 划筹资 60 万元,新建 500 平米加工厂房、添置先进的制茶机械,以进一步满足茶叶产 业日益发展壮大的需要。四是引导财神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加强技 术管理、开展新产品开发等,并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品牌。五是 继续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 的经营模式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 力争经过 23 年的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VCD播放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东方市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会考考核题和答案
- 建筑工地材料采购与质量保障合同
- 电视剧拍摄制作合同
- 2025年网版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并购及资产重组合同
- 2025年热熔调速上面胶水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房地产买卖合同范文
- 健身房会员管理软件服务合同
-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联考考题集以及答案
- 七星瓢虫课件
- 2024年英才计划笔试化学
- MySQL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
- 202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小城镇建设》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
- 2022年全国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竣工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
- 深入浅出Serverless: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课件
- 贵州省师范大学贵安新区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含解析)
- 公路施工技术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