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公选课习题_第1页
《红楼梦》公选课习题_第2页
《红楼梦》公选课习题_第3页
《红楼梦》公选课习题_第4页
《红楼梦》公选课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公选课课后习题 一、填空: 1、 红楼梦是曹雪芹以沉郁痛切、复杂深刻的情感,展示自己生命的本真状态,展开自 己在“现实与幻想、平凡与超越之间的人生状态”的一部自传性作品。 2、在曹雪芹红楼梦这里,美学与艺术论正是与生存论、本体论合一的。它以老庄道家 与禅宗佛家思想为一极;明清时代中国人对 身体、对情感欲望,即对市井世俗生存认同为另 一极,形成了明清时代中国审美精神的内在张力。也正是在这种张力下,才产生了能代表 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最高峰的巨著红楼梦 。 3、 红楼梦确是充满人生辛酸的血泪之作。它不仅仅写出了人生的苦痛及解脱之道;也不 仅仅写出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之长痛,而且写出了在这短暂有限的人生存在期限中,人却 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自由发展,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异化,受到重创和强力扭曲,有 着无法言说的、比死亡更痛彻心肺的无限心痛。 4、在清朝中叶封建社会历史环境的局限中,一个追求男女平等、父子平等,恋爱婚姻自由 自主,个人前途命运自主,反对窒息人性的科举考试及四书五经强制性灌输的人,贾宝玉 这些具有超前历史与意识形态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不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信条发生矛盾。 5、人变成“非人” ,就是指人不能全面实现自己的本质。人丧失了自己在生命活动中本真 悦己的自由发展的目的,甚至连反思这种超出本能需要的生命价值尺度也成为不可能。人 变成了精神世界孤独的流浪者。 6、三生石畔之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同去下凡还泪之报,也呈现出人的本 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之荒诞;今生之事无解,唯有向前生和来生索解的无奈。 7、人生世界的荒唐、偶然、非理性、异化,引起了曹雪芹对孔孟之道的所谓“天理”的怀 疑。人生世界的不合理,使他找不到个人价值定位的所在之处。所以,他只好借着假语村 言,将真事隐去,为世人和后人上演了这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 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深重悲哀,传及后世,引起后人痛感。 “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 ,探究无材补天与有才自补的矛盾之所在。从而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 人、人与自我的本质之和谐。 8、 红楼梦的内在意蕴,包括儒家理想价值重估;个体生命自由;人通过审美达到完满;社 会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是由于中国农业文明传统对于个性价值的超常压抑、轻视、扭曲造 成的。在此基础上,曹雪芹提出了超越历史循环的严峻课题。 9、反儒、谤道、毁僧,方是此书的立意本旨。出家仅是形式,回归代表大自然的大荒山才 是本质。18 世纪的贾宝玉,对于人生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这正标志着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士人的觉醒! 10、曹雪芹由女娲炼石补天、创造石头生命的远古神话发轫,形成出发、变形、回归的生 命循环圆圈。将思凡、悟道、游仙三重模式,复合成宏大的艺术境界。使红楼梦的哲 学品位提升到人类悲剧命运与生命终极意义的高度,补天与受享,成为双重人性基元,入 世固不易,出世则尤难,这是该书主旨所在。 红楼梦将批判儒家世俗哲学、崇尚佛家宗 教哲学、弘扬道家生命哲学这三者形成交叉共生的意义网链。又通过周易阴阳哲学的 复合,指向人类二律背反的悲剧命运的哲理思索。开启了红楼梦蕴含的三大主题:1、 贵族家庭的挽歌。2、尘世人生的挽歌。3、生命之美与仙界难觅的挽歌。 11、石源于神界,玉跌落俗界,石为本真,玉是幻像,石代表自然无为,玉代表世俗欲求, 甄宝玉即真宝玉,真玉假石,贾宝玉即假宝玉,假玉真石。甄贾宝玉的分化,实际上也是 甄士隐与贾雨村所分别代表的出世精神与入世精神的分化。母体在神界是女娲,仙界是警 幻仙子,俗界是贾母和刘姥姥。中介在神界仙界是一僧一道,俗界是一甄一贾。神缘与俗 缘,本身就是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只不过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 “石”与“玉”作 为神性与俗性二重精神矛盾冲突,正是一甄一贾诱导贾宝玉下凡历劫的两种精神导向,两 种人生道路选择,两重人格理想目标。喻示世界本是由“真”与“假” ,也就是“无”与 “有”二元复合而成。两者相反相成,互为依存。由“假” (贾)到“真” (甄) ,是光明、 理想、新生之路。由“真” (甄)到“假” (贾) ,是黑暗、丑恶、死亡之路。 12、宗教谕旨一是梦幻观,二是色空观。前者是道教,后者为佛教,儒家学说偏重于人在 社会生活中的自我价值实现,佛教偏重于人在内在精神生活中的心理满足,道教偏重于人 在生命上的永恒与愉快。 红楼梦是佛教为表,道教为实;色空为表,梦幻为实,是佛道 两融。 13、曹雪芹” (约 1715?约 1763?) ,曹頫(一说曹颙)之子。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高祖是曹振 彦,曾祖是曹玺, 14、曹玺之妻是康熙乳母,雪芹祖父曹寅则作过康熙的“伴读” 。康熙继位后,就派曹玺为 江宁织造。继曹玺之后,曹寅及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担任过这一要职,其间又曾兼两 淮巡盐御史,共约六十年。雍正五年(1727) ,曹頫以“行为不端, ”“骚扰驿站”和“织造 款项亏空”三项罪名被革职抄家。 15、 红楼梦最初以 80 回抄本形式流传,本名石头记 。脂砚斋有芹之叔,之兄弟,之 妻三说,脂评本有甲戌本(1754) ,已卯本(1759) ,庚辰本(1760) ,甲辰本(1784) ,列 藏本,戚蓼生序本(即有正本)等。有重大学术价值。 红楼梦 ,全书 120 回,后 40 回文 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乾隆五十六年(1791) ,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 80 回与 高鹗后 40 回,合成一个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为红楼梦 ,通称“程甲本” 。 第二年,经“补遗、修辑” ,重新排印的“程乙本”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 16、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在他十三四岁时, 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曾在“右翼宗学”里当过杂差,晚年移居北京西郊,贫病交加。乾隆 二十七年(1762) (壬午)除夕之夜“泪尽而逝” ,遗留下来的只有 80 回的红楼梦 (未 完成) 。 17、高鹗和程伟元增补的红楼梦后 40 回,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 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了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 80 回的 倾向;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强 的艺术感染力。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了原 作“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悬崖撒手”的宣判,削弱了作品 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也较前 80 回逊色。 18、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所交待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是 全书总体构思的纲领。他为红楼梦设计了一个由“空” , “色” , “情”三个子世界建构 起来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世界。作品中的全部人物、事件和整个情节都是以“空的世 界”为起点和归宿,以“色的世界”为基础,以“情的世界”为中心。这三个子世界有各 自具体的内涵及思想意义,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生灭转化的相互关系。 19、在佛教理论中, “空乃是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 色乃是万物本体 (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 情乃是对此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 。 红楼梦所描写的“情的世界”中的“情”则是狭义的,是被曹雪芹重塑成以“意淫” 为主要内涵的至纯至爱的“真情” 。 20、 “空的世界”包括三个神话,即“无才补天”的神话、 “太虚幻境”的神话和“木石前 盟”的神话。这里是全书所描写的一切人物、事件的本源,它派生了“色的世界”和“情 的世界” ,又是“色” 、 “情”两个世界的最终归宿。 21、 “大荒山无稽崖, ”顾名思义,是荒诞无稽之意,其抽象意蕴就是空幻和虚无。贾宝玉 降生于“色的世界”中的封建大家族,之所以称为“贾(假)府” ,正因为“色的世界”的 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假象。 22、太虚幻境是“女儿之心,女儿之境” ,因而被称为“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警幻 仙子肩负着传情、警情的职责。 “神瑛侍者”转世多年之后,作为须眉浊物,受到声色货利 的蒙蔽,灵气渐趋泯灭,故警幻仙子让他再度“神游太虚幻境” ,接受传情警情的再教育。 23、 “木石前盟”的神话意味着这是从人的心灵深处产生的真情,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爱,是 最高层次上的男女情爱,日后“落实”为大观园的宝黛爱情。说明爱的起点正在于奉献而 非索取,木石前盟意味着姻缘出于自然,符合人的天性, “金玉良缘”为矫情,是“色的世 界”对人情、人性的异化和扭曲。 24、一僧一道在神俗之间的形象是美丑反差之变形,由“骨格不凡,丰神迥异”分别变成 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这是由庄子所推崇的真人,畸人两类超人形象复合而成。在内蕴上 为真假哲学观念的形象表现,即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观之,具 有先知、智慧老人、启蒙者等神话原型的文化意义。 25、人生有限而无奈、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如何辨识宇宙实相与生活幻相之关系?作者 没有明说。但却处处予以喻示。曹雪芹对于人生困境和当下现状的喻示(像席勒那样) ; “对于人作为目的,摆脱物役与个体生命绝对自由的描绘(像萨特那样);对于传统价值的 重估和反叛(像尼采那样);对于人生出路,心灵真理的真诚思考(像海德格尔那样) ;使 红楼梦具有超越所有社会历史时代星空的不朽意义。 ” 二、补联: 1、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3、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4、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5、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 6、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7、世上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8、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9、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10、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11、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12、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13、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14、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15、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 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 16、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 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三、简答题: 1、简答晴雯性格、形象及命运三者联系。 宝玉的丫鬟,也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她的反抗性最强,但她的反抗, 遭到了残酷报复。她心比天高: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像礼 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 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 不是奴颜婢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在她被赶出贾府时,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 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宝玉,这是对使她蒙冤的黑暗势力的抗议,是失败之 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做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本色,这就是晴雯 的风骨。晴雯的死亡,在贾宝玉精神生活上所带来的打击与惨痛,是无法形容的。晴雯的 死亡,暗示了林黛玉不可避免的死亡命运,也说明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反封建的强烈倾 向 2、简答贾母典型形象及书中作用。 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 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 云是其娘家兄弟的孙女。她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 贾母没有过激的表现,但对任何细 小的事情都有敏锐的洞察,观点也更接近现实,而且也具有人性和美丽。 表面上不亲庶务自得其乐的贾母,在关键时刻明锐果决、凛然不可犯,看看她在贾赦谋娶 鸳鸯一节时的发飙,就会明白,她一把手的位置和相应的警觉,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 贾母的管理理念相当先进,知人善任,抓大放小,适时退居二线,在一切场合力挺主事新 人凤姐,既能放权享受,又能统领全局。她还善于带队伍,她调理的丫鬟,遍布大观园各 房,紫鹃、晴雯辈,从相貌到资质到才干,哪个不令人称羡? 作为女性管理者,贾母有 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她怜贫惜老,优礼刘姥姥,宽待犯错的小道童,女性基本的善良和 同情心。贯穿贾母的为人处事。福分,很多是修来的 3、贾政与贾宝玉的矛盾何在?贾政形象分析。 这是一个端方、正直,酷爱读书,谦恭,厚道之人,但其实是一个悖时、迂腐,庸碌、 无能之辈,一个封建礼教忠实的信奉者和维护者。一个生活最忧郁,也最神经质的长者。 他与儿子贾宝玉叛逆思想性格的矛盾,是全书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清朝中叶,一个追求男 女平等、父子平等、恋爱婚姻自由自主、个人前途命运自主,反对窒息人性的科举考试及 四书五经强制性灌输的人,贾宝玉这些具有超前历史与意识形态的民主主义思想,不能不 和忠孝节义的封建信条发生矛盾。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正重视一个“正”字,他的主义 是封建时代正统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4、简答王熙凤典型形象及命运分析。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力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 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人物中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她“模样 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成双不及一的”。这个玲珑洒脱、机 智权变、心狠手辣的凤辣子对家族的衰败看得比谁都清楚,然而却将自己处于非常奇特的 矛盾地位:一方面她竭力支撑贾府这座摇摇欲坠的腐朽大厦,一方面却又挖空心思动摇它 的基础。最终不公加速了贾府的灭亡。也由此淹没了自己那美丽而邪恶,并富有才干的生 命。王熙凤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但二者相较,就可以 发现王熙凤的形象更为丰满,更加立体,是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世界一流名著 中的人物相提并论的典形人物。 5、简答袭人形象及命运和书中作用。 曹雪芹在描写袭人这个人物时借书中人物特别是宝玉之口,时常对她流露出一种亲近 颀赏之意。如果袭人真是站在封建卫道士的立场上,成为曹雪芹精心营造的这个梦的破坏 者之一的话,作者对袭人的这种微妙的情感就很难解释了。由此可见,至少在作者的心里, 袭人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负面形象。 因为原本遗失,袭人的结局有众多猜测。脂批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袭人出嫁是在 宝玉还在的时候,二是袭人与丈夫蒋玉菡在贾家落难后一起奉养宝玉宝钗夫妻。而在续书 中为:宝玉出家,袭人有实无名,只得奉王夫人之命最后嫁给了戏子蒋玉菡。但是相对于 那些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命运,她已算是有始有终。 6、简答香菱、英莲、秋菱三个名字寓意及命运分析。 这三个名字同属同一个人,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甑英莲(真应怜) ,甑士隐的女儿。 三岁那年元宵,在看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相怜) 。 她生的袅娜纤巧,做人行事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妒忌他,香菱倍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 名字被改为秋菱(求怜) ,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四、论述题: 1、从贾宝玉角度,论述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形成原因。 (兼分析薛宝钗性格、形 象作用。 ) 红楼梦里宝黛爱情并不是抽象的吸引,而是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曹雪芹是地主 阶级兴衰盛败的历史命运着眼,来描写宝黛的爱情关系,他将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 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过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曹雪芹在宝黛叛逆思想的发展中 描写他们的爱情,又在叛逆思想和爱情的发展中表现封建家族的衰亡,因此,叛逆思想、 爱情、封建家族的衰亡便不可分割有机的组织于红楼梦的艺术情节之中。在叛逆思想 基础上的宝黛爱情必然与封建制度发生尖锐的对立,形成对封建家世利益-统治者“中兴” 希望的严重威胁,因而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忠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做官,讲谈仕途经济,被 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账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 的夸赞。 2、试论红楼梦诗学美学意蕴。 有三层,第一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的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 面貌和人情世态。第二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它是贵族之家衰亡的社会历史悲剧,是宝 黛的爱情悲剧,是审美理想被毁灭的悲剧。第三是红楼梦 处处渗透曹雪芹对生命、人 生、存在的形而上学的哲理感悟、感兴、感叹。 红楼梦意蕴的三层面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人物、情节构成社会历史生活画面,作者 的审美理想敲破这个现实,再进一步,从根本上追问和体验人生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3、从警幻仙曲和金陵十二钗诗词分析红楼梦后 40 回人物命运描写之得失。 (兼 87 年电视剧改编得失谈) 这个两三百字估计是写不完,写个大概,主要的吧。八七版主要是参考高鹗通行本, 出了探春的结局外。从曹雪芹前面的描写来看和后面四十回的描绘的解决有很多的出入, 探春前面伏笔说其会成为王妃,远嫁。后面却说可以一家团聚,元春死的时候是望家乡山 高路远,后面却写她由于生活过得太好,所以安死。香菱为桂树之下莲藕秃败,后面却说 金桂害人害己,并且香菱成了正室,生完孩子才死。还有宝钗居然生了个儿子还叫贾桂。 要知道,宝玉的下一代,也就是贾蓉,贾兰那一代从草头,按辈分来讲不可能叫桂,在那 时候取名是要依族谱的,宝钗那样一个保卫的人不可能给自己儿子叫这个名字。还有妙玉 那个被人掳走的结局简直是太假了。 4、从薛宝钗角度,论述贾宝玉、薛宝钗婚姻悲剧形成原因。 (兼分析林黛玉性格、形 象作用) 。 从宝钗的角度看宝玉:无论是他们的外表、家世都是相匹配的, 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句中,可看出,宝钗要的,是一个很现实、追求功名利路 的人 可宝玉却与之相反 宝钗可能喜欢宝玉,但宝玉对宝钗最多只是弟弟对姐姐的尊敬和一个好朋友的感情 再加上贾府的腐败与沦落, 直接造成了金玉良缘的悲剧 5、从阶级斗争和宿命论两个不同角度综合论述“千红一窟(哭) ”、 “万艳同杯(悲) ” 的众芳萎谢之谜。 一部红楼梦的主戏是第五回的“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脍炙 人口。警幻一句“ 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却是套写吴伟业圆圆曲中的“教就 新声倾坐客”句法。雷同影梅庵忆语的贯穿全书, 圆圆曲也穿插全书作解读,应系 陈圆圆与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有段邂逅因缘?然而考究宝玉所做的红楼梦梦中的情节, 发现乃是以影梅庵忆语:“露沃蔷薇,热磨琥珀,姬知余意,竭其美洁,出佐盘盂, 种种不可悉记,随手数则,可睹一斑也。凡有色香花橤,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 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次则梅英、 野蔷薇、玫魂、丹桂、甘菊之属,卒于马鞍山遇大兵,杀掠奇惨,天幸得一小舟,八口 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瘏,至矣尽矣!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 ”作为套 写的脚本,爰依书中顺序试作解读: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 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 鬟为伴。 此处有脂批说“ 文至此不知从何处想来?” 就是提示从 影梅庵忆语想来!其实另有 连续四处脂批 “一个再见。 ”、 “二新出。 ”、 “三新出,名妙而文。 ”、 “四新出,尤妙。看此四 婢之名,则知历来小说难与并肩。 ”在细数人头,无非是为了解读影梅庵忆语中“俯仰八 口”句中的“八口” 之数。曰“俯仰八口”者,宝玉卧好,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 头为伴,是得五人。加上秦氏以及梦中主角人物警幻、可卿之妹共计八人。其中四个丫头 清醒守着宝玉,是写“俯” 就。宝玉、警幻、可卿、秦氏四人为梦中人物,是写“仰”卧。 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此处脂批说“ 细极” ,是为了 “打架”两字作省思。也就是为了照应影梅庵忆语中“ 杀 掠奇惨”句法。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此处有脂批 “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 书人知之。 ”所谓 “秦氏” 其实是写 影梅庵忆语 “秦溪蒙难之后 ”中之“秦”字。因为宝玉的梦 境主要是解读“ 秦溪蒙难之后,仅以俯仰八口免”以前的一段文字“卒于马鞍山遇大兵, 杀掠奇惨。天幸得一小舟,八口飞渡,骨肉得全。而姬之惊悸瘁瘏,至矣尽矣。 ” 明载 “秦溪”之为用,岂意“ 芹溪”者“秦溪”耶?穿插其间的册文与曲文,毋宁是隐喻 影梅庵忆 语与圆圆曲两部文学著作。至于册文的内容与曲文不尽相对称,应是各有歌咏之故。 宝玉还欲看册文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 “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 ”便是解读影梅庵忆语中“姬知余意”句。此 处有脂批 “通部中笔笔贬宝玉,人人嘲宝玉,语语谤宝玉,今却于警幻意中忽写出此八 字来,真是意外之意。此法亦别书中所无。 ”其中“意中” 、 “意外之意” 皆照应句中的“意”字。 类似功能与“畸笏批” 相近。 宝玉随了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 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 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 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 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听如此说,便吓得欲退不能退,果觉自形污秽不堪。 此处解读影梅庵忆语 “竭其美洁” 句,这一整段文字就是在叙述“竭其美洁”的仙境。 “说 不尽”是写“竭” 字。地方、人物是写 “美”。说“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与“果觉自形污秽不堪” 则是写“洁”字。 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 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 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 ” “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是写影梅庵忆语 “凡以色香花橤皆于初放时采渍 之”句。 “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 是写影梅庵忆语 “经年香味颜色不变” 句。此处也有 脂批 “好香”呼应“ 香”字。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 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 影梅庵忆语云:“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 ”“清 香异味,纯美非常”是写“ 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 ”“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 烹”写“而花汁融液露中” 。 “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写“红鲜如摘 ”。此处亦有脂批 “隐哭字”注 记,然毕竟与哭字相干者,或许是因为影梅庵忆语中原本就有“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 的句子吧! 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 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 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少刻有小 丫嬛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影梅庵忆语云:“露沃蔷薇,热磨琥珀。 ”“仙花宿露”是写“露沃蔷薇”句。 “烹茶”联结“琥 珀杯”是写影梅庵忆语中“热磨琥珀” 句。 影梅庵忆语 云:“出佐盘盂,种种不可悉记, ”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而外,室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琼浆满泛 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是写“出佐盘盂”。 “更不用再说那肴馔之盛 ”写“ 种种不可悉记”。 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 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 宝玉称赏不迭。 是写影梅庵忆语 “次则梅英、野蔷薇、玫魂、丹桂、甘菊之属。 ”脂批 “与千红一窟一 对,隐悲字。 ”无非注记而已,并无实际意涵。 饮酒间,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 来。 ”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 这是解读吴伟业圆圆曲的“教就新声倾坐客”句。 红楼梦引子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 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 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 影梅庵忆语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