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_第1页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_第2页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_第3页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_第4页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 王韬(18281897)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复杂的人物,生活在多灾多 难的晚清年代,经历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 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现代重大历史事变,距戊戌变法仅一 年之遥,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又是 太平天国运动的热心参加者,同时又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时 代风云际会,交织在他的身上,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人 物。 一、生平 王韬(1828-1897)清代江苏长州(今苏州吴县)人,初名利宾,学名 瀚,字兰卿,后改名韬 ,别号天南、遁叟等。王韬祖先原籍昆山,系明 代巨族 ,明末兵乱,迁至甫里。其父王昌桂乃一个儒生,以授徒自给。 王韬从小受到家庭传统的儒家教育。以后就学于明经顾惺,不但学习 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还饱览了诸如“二十二史”、资治通鉴、野 史稗钞、笔记小说、诸子文集、诗赋词章等各类书籍。1845 年以第 一名成绩考中新阳县秀才。次年,随父与师赴金陵应乡试,结果铩羽 而归。但他并不后悔 ,从此放弃科举,以期读书十年,另辟蹊径,然后 出为世用。20 岁那年 ,王韬赴上海探望在那里设馆授徒的父亲,富有 西洋气息的上海立刻向他展现了一个新的奇异世界。不久父亲去世, 他接受英国人麦都司的聘请到新教伦敦会办的墨海书馆从事著译工 作。后为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一事被清政府通缉而逃往香港; 改名王韬,受到英华书院院长里雅各的赏识,协助其翻译中国典籍, 并主编近事编录,从而开始了长达 20 年之久的“海外”流亡生 涯。在这期间,他于 1867 年冬起的三年时间,游历英国、法国和瑞士 等西方国家。这些大大超出他想象的海外奇观,令他欣喜异常。1870 年回到香港后,他与友人黄平甫集资购得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组 成中华印务总局,接着便创办了循环日报。王韬在该报主持笔 政 10 年,于 1884 年回到上海定居。晚年曾担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 创办弢园书局,并尽其余力从事著述,刊行了经学辑要、西 学辑存等书,继续致力于改良主义和西方科技知识的宣传介绍。同 年他东游日本,较早亲眼目睹西方和日本的现代世界新气象。1893 年,孙中山拜会王韬,王韬为其修改了上李鸿章书,推荐到万 国公报上发表,并代为向李鸿章的幕僚加以引荐。1897 年病逝, 王韬走完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二、办报活动 王韬在近代新闻出版事业上是有特殊贡献的: 首先在出版方面,从 1849 年夏出任上海墨海书馆编辑起,中经 1872 年创办香港中华商务总局,1885 年在上海又创办弢园书局,特 别应该说明的是,中华商务总局和弢园书局完全是他本人和朋友集 资创办的,非外国资本,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型的民族出版业。据 今所知经他手先后编辑出版图书达 60 余种,这些图书除社科书籍外, 还有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植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的图书,对中 国传播新文化起了积极作用。他编辑出版了名家黄遵宪的日本杂 事诗、日本国志较早介绍了日本国的风土人情;他重视言论, 对郑观应编的易言手稿即予出版,郑后来修订成盛世危言 传世较广,影响较大。还有名家邝其照的华英字典、英语汇 腋。他与西方学者伟烈亚力、艾约瑟等人合作编译的西国天学 源流、格致新学提要等也极为重要。在他编辑出版的图书中, 有他自己著作二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一本是 1870 年 著普法战纪14 卷。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日本学术界翻译出版, 视为又一本魏源海国图志。该书中第一次编辑了世界名歌 马赛革命歌。这是中国最早翻译的一首外国歌曲。第二本书是 1883 年王韬著弢园文学外编,全书 12 卷 20 万字,收录王韬主 持循环日报时发表的政论,其中不少篇章在国内其他报予以转 载过。这些政论,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抨击清政府腐败无能,提 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旗帜鲜明提出向西方学习,走变法之路, 这些观点堪称中国近代史第一。在写作上,“纪事述情,自抒胸臆” ,语言流畅简洁,推理严谨、缜密。中国文学史评论:“文 章画俗记,在散文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此著已被当代新 闻学界定为中国新闻代表作之首。 其次创办新报卓著成效。王韬除在上海编书时,参与编辑中国 第一个中文刊物六合丛谈之外,还曾担任过华字日报主笔。 旅欧返港后,他与朋友黄平甫创办了第一份传播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的大型日报循环日报。并任主笔。循环日报1874 年 5 月创 刊于香港,报纸取名“循环”,是因为王韬认为,“弱即强之机, 强即若之渐,此乃循环之道也”。“循环”意味着周而复始、生 生不息(如天体运行)。王韬选用此名,明显的反映了他那循环史 观的深刻背景,也说明他认为中国很可能再次成为强国。循环日 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 循环日报是第一份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而取得成功的报纸。它不 仅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次以政论为主的报纸,而且也是这个时期具 有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宣传政治思想观点的重要讲台,在传播改良 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报纸既有别于以传抄上谕、刊发奏 章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古代报纸,又有别于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 主要内容的近代外报。王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评 论洋务,鼓吹变法自强,重视言论,开我国政论报刊之先河。他主 张设议院、广贸易、开煤矿、筑铁路、兴纺织、造轮船、办学报。 他的这些思想成为康梁变法的纲领。循环日报每天有“论说” 一篇,1000 字左右,由王韬亲自执笔,体材广泛,诸如欧州政局、 俄土战争、国内稿片贸易,洋务弊端,等等,王韬撰写的政论立场 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富于感情,文笔流利、 理论深刻,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报业和以后 的维新派办报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中国报刊政论传统。对 新闻增加篇幅,扩充面积。出版晚报、发表副刊、字句加圈点,增 加专电,这在当时其他报纸未曾有的。王韬是位进取型的企业家, 锐意创新。王韬还提出了先进办报思想:强调言论自由;报纸 的作用在于“上下通达”、“内外通达”;编辑素质高,要知 识渊博、品质高尚;新闻必须真实。1884 年王韬举家迁回上海后, 又继续担任申报编纂主任。 王韬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奠基地位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罗斯 威尔 布林顿断定他是 “香港中文报纸早期发展中的首要人物” 他对中国报纸的贡献恰如梁启超后来对杂志的贡献。林语堂说 王韬是“中国记者之父”。 王韬的一生是新闻家的一生,出版家的一生。在新闻出版史上 是功不可没的。 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 王韬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接触西方、介绍西方文化,并亲身到国 外游历考察相当一段时间的第一人,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功不可 没的一员大将。他以传播西学,宣传改良为己任,潜心著述,陆续撰写 了 火器略说1 卷、 法国志略12 卷、普法战纪20 卷、 弢 园尺牍12 卷、 瀛濡杂志6 卷、老饕赘语8 卷、遁 窟谰言 12 卷、海陬冶游录7 卷、花园剧谈2 卷、艳史 丛钞2 卷、翁牖余谈 8 卷等书。这些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既有科技又有政论,还有方志、游记、笔记、小说等。其中法国志 略 以自己研究法国史的成果,比较中法两种制度的优劣,为中国怎 样改革提供借鉴。 普法战纪在翻译张宗良等协助下,先撰写成 14 卷,描述 1870 年秋至 1871 年所发生的普法战争,一发表即受到欢 迎,不久再版即增至 20 卷。这是王韬生前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为他赢 得了巨大声誉。 王韬这些著作为国人载来从古希腊到 19 世纪帝国主义战争期间 世界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法律、新闻、教 育、民俗等各种新知。从其论点和阐述中可以看到王韬的人生轨迹: “他的一生深深地卷入了中国从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变的过程中,他 生活在四书五经的氛围中 ,是在这种传统文化中生长和受到教育的。 作为一个年青人,他很快突破了那种狭窄地域,大胆地跨进了那些因 被西方侵略而形成的新区域,他在上海和香港的几乎所有成年的五十 五年生活中,在输入西方文化并使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值得专门提及的是,王韬在香港期间,还与英华书院院 长、英国汉学家理雅各合作,将诗经、尚书、春秋左传、 竹书纪年、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等中国 儒家经典译成英文。他对此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所译文笔通达、 文采华美。他又常为理雅各讲解经义,对比中西文化之不同。这不但 由于王韬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有多年的译书经验,更表现了王韬 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 可以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介绍西方文化,王韬功不可没, 而使华夏文化典籍得以传入西方,王韬更是首功。立足墨海书馆和香 港这些特殊的政治地理环境,王韬得以亲身感受和放眼世界,为加强 中西文化交流,为近代中国的改良进步做出了特有的贡献,正如他自 己所说:“天之所以厄之者,殆将有以成之欤!嗟乎!此岂逆料所及哉! ” 王韬主张效仿西法,但并非全盘西化。正如王韬本人所说:“法 苟择其善者,而去其不可者,则合之道矣。”“仿效西法,至今日可谓 极盛, 然究其实,尚属皮毛。并有不必学而学之者,亦有断不可学而学 之者。 ”这充分表明了王韬的清醒和远见卓识,不愧为中西文化 交流的使者。 四、王韬的“地球合一”说 由于亲身体验了西方,王韬展开新的全球性沉思,逐渐地超越自 身的 “天下”视野而形成了新的“全地球”视野。“天下”已不再 是中国古代圣贤所知的狭隘的“天下”,而是包括了中国“天下”和 中国以外的地球上各民族国家在内的“全世界”。王韬的“天下” 概念是对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一种突破,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全球 化”命题“地球合一”说:“盖今之天下,乃地球合一之天下也。 ”“今昔异情,世局大变,五洲交通,地球合一,我之不可画疆自守 也明矣。”他认识到中国固有的“天下之中央”的幻觉必然要被“地 球合一”趋势所取代,中国人应当为此而变法图强。 “盖今之天下,乃地球合一之天下也”在王韬看来,中国已不可 能再度将西方诸国拒之门外,而只能向全球各国开放,寻求共处。与 当时的一种不加分析地拒绝西方的论调相反,王韬对这种“全球化” 情形毫无保留地采取了理想主义的或乐观主义的立场。他相信,这种 全球化境遇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创造性变局“创局”。“居今日 而论中州大势,固四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也。”这典型地表现在,全 球各国向中国开放及中国向全球各国开放,将给予中国以新的发展机 遇。王韬甚至进一步热烈地提出“全球一家”的浪漫构想。他在 变法自强下写道:“时之所尚,势之所趋,终贵因事制宜,以权达 变。天时人事,皆由西北以至东南,故水必以轮舟,陆必以火车,捷报 必以电线,然后全地球可合而为一家,中国一变之道,盖有不得不然者 焉。”这里明确提出了“全地球可合而为一家”的全球化理想。 王韬的“地球合一”说在当时情境下具有一种鲜明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现代性进程决不是孤独的事业,而是全球化工程,因为,全球或 全世界都将是推动这一事业的能动力量。也就是说,在全球相互交往 的情境中,世界各国的现代性事业都可能是彼此互利的,即他国的现 代性成果将助我成功,其现代性经验和教训能为我所用。 王韬曾说过:“夫人少为才子,壮为名士,晚年当为魁儒硕彦。” ( 弢园尺牍卷四 )这句话说明了他的人生追求,也可视为他一生 的概括。王韬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复杂的人物,按传统的分类法,他既 不完全属于那种革命性的进步人物,自然也纳不进落后的行列。他的 身份是编辑、报人、翻译家、出版商、小说家,也可以说是华侨、新 教教士。他放荡不羁, 名士气十足,而又思想先进,视野开阔。如此复 杂多变的身份和个性, 在近代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王韬不仅是中国 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而且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 者,这一点得到了后世的一致公认;同时,王韬在倡导传播东西方文化 的相互交流方面也作出了超越前人、启迪来者的贡献,是中国近代 史上一位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 注释: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出版, P40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出版, P40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出版,P38 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出版,P38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出版, P40 颜得如、马振超21 世纪,21 世纪杂志社,2001 年 2 月出版,P56 颜得如、马振超21 世纪,21 世纪杂志社,2001 年 2 月出版,P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