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3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4 分。在每小 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最早企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葡萄牙 b俄国 c荷兰 d英国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其最主要原因在于(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 b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极端落后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3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 a中国主权逐步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b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沦为半封建社会 c中国思想上出现“西学东渐”趋势 d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4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说明了( ) 落后就要挨打腐败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清 王朝统治已走向穷途末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是不可战胜的 a b c d 5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言:“向时纹银每两兑钱千, 今则每两兑钱千又六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大量增加赋税 b清政府官场贪污成风 c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d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 61854 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 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 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 “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 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7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未引起广泛的影响,其 根源是( ) a战争形势下无暇顾及 b不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c出现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 d超越了农民战争范围 8有关辛酉政变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直接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b推动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c有利于洋务运动开展 d开始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919 世纪 60 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到中国内地传教、经商在台湾淡水等地租赁土地、房屋居住 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设立工厂直接控制中国海关在中国西 南合法采矿 a b c d 10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客观上滋育出维新变法的新思想 d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形成 11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主 要是由于( ) a受外商企业刺激 b洋务运动诱导 c爱国心驱使 d与西方列强“商战” 12在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英国( ) a最先向清政府进行奴役性贷款 b获得最多的铁路投资权 c强租九龙和新界 d反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3西方列强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侵华中的变化有( ) 以华治华成为显著特征主要采取武力手段扩大侵略权益阻 止和破坏中国革命列强之间争夺更加激烈日本和美国日益取代 英法在华优势地位 a b c d 14“门户开放”政策之所以能扩大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主要是因 为( ) a美国有了独立的侵略政策 b政策得到西方列强的认同 c充分利用了美国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竞争 d便利了美国获得自己的势力范围 15以下对 19 世纪晚期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完全勾结 b形成了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为领导的第三次革命高潮 c形成了改良和革命两个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趋势 d帝国主义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6戊戌变法运动期间,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定国是诏颁行保国会成立强学会成立上书应诏统 筹全局折 a b c d 17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 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成立 d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 18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 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 a康有为出生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9戊戌变法期间,促使光绪皇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d维新派的影响 20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义和团运动既反清又反帝 b义务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处于感性阶段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清政府由抵抗到投降 2120 世纪初立宪派与革命派论战的实质在于( )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b资本主义革命与改良之争 c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 d资产阶级革命领导权之争 22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六部之首。” 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表明清朝中央机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b更便于西方列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c其职能和性质都有重大改变 d反映出中国封建体制的日益衰败 23下列各政治势力具有盲目排外思想的有( ) 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清政府 中的顽固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义和团领导人资产阶级民主派 a b c d 24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发生于( ) a广东省与湖南边界 b湖北省与安徽边界 c湖南省与江西省边界 d江西与湖北边界 25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b主张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 c收回被侵吞的筑路股款 d要求筹款修筑铁路 26武昌起义后,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危机, 其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 b资产阶级革命在国内缺乏统一领导 c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大权 d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 27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在于( ) a没有采取革命措施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b政府里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 c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28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d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9袁世凯死后继任中华民国总统的是( ) a黎元洪 b冯国璋 c段祺瑞 d曹锟 30以下事件发生在 1913 年的是( ) 善后大借款英国制造“麦克马洪线”袁世凯成为正式大总 统中国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 a b c d 31以下对梁启超政治态度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变法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支持复辟帝制 b参与变法反对革命,主张立宪保皇反对复辟帝制 c参与变法支持民主革命倡导新文化运动 d参与洋务运动参与变法参与清末新政支持袁世凯称帝 32以下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建立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制度 c巩固民主共和,实现平民统治 d壮大革命力量以推翻袁世凯军阀统治 33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反映了( ) a临时约法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 b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势力顽固 c资产阶级革命派势力削弱 d实业救国取代民主共和而成为主流 34一战期间,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现实的政治目标是( ) a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c反对军阀混战 d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3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最主要的斗争目标是( ) a本国封建势力 b民族资产阶级 c外国资本主义 d封建军阀 36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 主要指( )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资 产阶级为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 到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a b c d 37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 ) a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 b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 c逐步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d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到勾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其 36 分。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还是中国近代化?一种 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通过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和学 习西方先进事物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的。他们力图以事实证明:帝 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是不 能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另一种观点则把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 夺政策同近代化等同起来,认为殖民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现代化 进程,如果没有近代西方殖民征服,人类尤其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 秀的自然才能将永远得不到发展。 重新认识百中 国 依据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评述材料观点。 要求:内容包括鸦片战争背景、影响、观点评价。答题应成文, 限 180 字以内。 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伴随工业革命进展,疯狂对外扩张; 中国封建落后。 影响:中国主权地位逐渐丧失,自然经济也随之逐渐解体,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进程。 评价:两种观点都有片面的地方,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应辩证看待。 从本质上讲,殖民扩张的过程是将前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并入资本 主义体系的过程,客观上推动其旧秩序解体,但同时也给当地人民 造成巨大灾难。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 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 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 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 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 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上清帝第五 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 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 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 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 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 现代史教材(上册)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 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 变政考 请回答: 从材料一、二可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应如 何评价其变法主张?(6 分) 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 分) 戊戌变法失败后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 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3 分) 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 (2 分)其“救亡图存”的变法主张在当时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 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又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4 分)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一 是效法日俄成功经验,二是中国风气未开。 (3 分)原因:清王 朝已不得人心,维新派抵制人民革命,从而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 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3 分)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 1894 年至 1911 年期间,清政府向外国人签订的贷款 达 746,220,453 银库平银,其中 330,587,160 两贷款用作兴建 铁路之用,以后用铁路本身的收入偿还。除了铁路建设的巨额 借款外,借款主要用作中日战争的巨额赔款及军费。这些资金, 基本上全部以海关收入作担保。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铁路系统的建设曾涉及大量从英国、比利时、日本、 德国、法国、美国和荷兰借款,这些借款(借款条件常常涉及外国 对修建的路线的实际控制)集中在清末民初,反映了外国辛迪加为 铁路特许权和借款合约进行的争夺, 材料三:1918 年的所谓“西原借款”日本利益集团借给当时在北 京执政的安福系军阀和几个省的地方政府的无担保借款,主要用途 是打内战和政治统治,跟 19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赔款借款、袁 世凯的善后借款和内债一样,北洋军阀这次穷途末路的借款,除几 笔铁路借款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毫无贡献。剑桥中华民国 史 请回答: 试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政府借款的原因、目的、影响。 (7 分)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曾倡导引进外资以发展民族工业,为此谈 谈你对“借款问题”的看法。(5 分) 40.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借款都是顺应了西方列 强侵略中国的需要,其目的包括偿还战争赔款。巩固政治统治,修 筑铁路等。影响:一方面借款附有苛刻的政治经济条件,便利了列 强控制中国政治和经济;另一方面修筑铁路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7 分)在不损害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条件下,以有利于经济 发展为目的的借款是必要的。材料所述借款是政治性奴役性贷款, 既损害了国家主权,又不利于经济发展,张春提出的主张在当时是 进步的,但在半殖民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5 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41 题 12 分,第 42 题 13 分,第 43 题 15 分,共 40 分) 41试结合 19 世纪中期中国社会条件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历史 必然性。(6 分)并依据其主要活动简要评价。(6 分) 历史必然性:西方列强侵略加深,要求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 交。中外反动势力日趋勾结。一批先进中国人要求学习西方, 中国被迫走向开放。 (6 分) 评价: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任命英国人为 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聘用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是清朝中央机 构开始半殖民化的标志。推动了洋务运动进行,学习西方创办近 代企业,派遣留学,加强了与西方联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6 分) 42.沙俄、日本是近代前期侵略中国东北的主要国家,请依据史 实指出其各自不同的侵略特征。(8 分)两国争夺的结果如何?为 什么?(5 分) 一、 特征:沙俄是侵略东北最早的国家,以外交讹诈作为主 要侵略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机以调停身份获取大 量特权,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