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_第1页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_第2页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_第3页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_第4页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语文教学中的“咬文”与“嚼字” 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利用文本对 文本的语言进行品味、析疑、鉴赏、评 论与创造。其核心是积累语言,积淀语 感,形成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在教读一 篇阅读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走进文 本,从语文的角度“ 咬文”与“嚼字”,用 心地品味与涵咏,体悟文章的语言,进 而把握语言文字中隐藏着的价值取向和 人文精神。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 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 者,披文以入情” 。 “观文”“批文” 是方式, 析文入情是终极。 中国论文网 /1/view-12918392.htm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无论是先 秦诸子散文、古代历史散文,诗、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歌、赋,元明戏曲、明清小说,还是中 国现代散文、诗歌、戏曲、新闻阅读、 人物传记等,都是语言锤炼得极好的, 尤其是积淀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脍炙人口 的篇章,真可谓“ 字字珠玑,行行锦绣 ”。 一字传伸之处,两句三年之得,不乏作 者的匠心独具。其中可能凝聚着作者一 生的变化起伏,折射出深邃跌宕的情思, 流露出至真、至性、至情与至功。曹雪 芹在回前诗中曾这样写道:“字字 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所以, 语文教师在教读课文之时,一定要研究 此篇课文的个性特征,按照读者的阅读 心理和不同文体篇章的阅读规律以及语 文学科的从语言到思想、再从思想到语 言的学科规律,设计钩玄提要的主问题。 在主问题的设计中,应该包括语 言鉴赏与训练的问题,尤其要注重的是 “咬文”与“嚼字”,这样会使理解走向深 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许 更能接近作者的创作意图,也会有意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不到的惊喜,离真理也就更进一步。下 面举例说明“ 咬文” 与“嚼字”的重要性。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第二课雨巷中的 “她静默地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 光”。其中的 “太息”,课下注解为“叹息”; 必修二第二单元离骚中的“长太息 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中的“ 太 息”,课下注解为 “叹息”;八年级下册 中的史记陈涉世家中的“陈涉太 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太息”,课下注解为:长叹。必修一第 三单元第九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 讲中的“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他 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 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以上四 例, “太息”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 “叹息”, 一是“长叹”。 单从这两种解释上看, 在程度上就已经不同。从 个角度上 说,这两种解释就是“ 太息 ”这个词语的 两个不同义项,但问题是,没有哪一部 词典或字典把这两种解释作为这个词语 的两个义项。以上四例中, “陈涉太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已经是“长叹 ”,不必再论。 离骚中 的诗人形象及梁任公的讲演根据语境及 知人论世,也应该是“ 长叹 ”,而不是 “叹息”。按照这样的思路,不得不进行 深入地思考。商务印书馆第四版古代 汉语词典中“ 太息” 一词解释为 “长叹”, 其中举例为离骚中的“长太息以掩 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主编 陈复华 2011 年版 1515 页) “太”,古作“大” ,也 作“泰”,本义“过于”。笔者觉得教材中 的注解是否有待于商榷呢? 由此, “太息” 和“叹息”不是同义词, 更不是一组通假字,而是一组近义词。 它们的不同点就是程度上不同,在表达 情感上,前者发出的声音长而且重,情 感浓烈;后者的声音短且轻,情绪低回。 所以,在体会诗人屈原的忠君爱国之情, 用“太息”一词,极其强烈,内心,何其 愁苦!梁任公之“ 太息” ,足见其 “饮冰 室”主人的真性情及爱国情怀。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 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出自人教版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78 页,注视的翻译是“ 把宝鼎看作铁锅, 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 珍珠看做石子” 。根据课下注释的 “把看作 ”,很多人就会把 “鼎”、 “玉” 、 “金”、 “珠”四个词语的活用看成“意动用 法”。但是只要认真的思考下去,如果 前四个词语为意动用法,那么“鼎铛” 就 应该翻译成“ 把铁锅看作宝鼎 ”, “把石块 看作美玉”, “把土块看作黄金 ”, “把石子 看作珍珠”而这些意思恰好与课文原意 相反,所以意动用法恐怕不太适合。高 等师范学校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册 隋唐五代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 主编 李道英 刘孝严)中第 441 页 注解 35:这两句是说,视鼎如锅,视玉 如石,视金如土,视珠如砂。王力古 代汉语第四册(校订重排本 中华书 局出版社)第 1316 页注解 15:把鼎当 作铛,把玉当作石,把金当作土块,把 珍珠当作碎石。这是极言其不爱惜这些 宝物。霍旭东主编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中第 854 页注解 45、46:把宝鼎看作铁 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 把珍珠看作碎石。以上几种解释基本上 如出一辙,以“ 鼎铛” 为例,译为 “把宝 鼎看作或当作铛” ,按照这一思路进行 分析, “鼎铛玉石 ”和“金块珠砾”前面一定 有主语,主语为“ 秦人” ,只不过原文中 承前省略了。如果单看到“弃掷逦迤” 这 里,这样分析似乎可以。但问题是,后 面还有两句“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其 主语为“秦人 ”。前三句加上后两句共有 两个主语,但两个主语是同一个,为 “秦人”,这样是不是有重复之嫌呢。笔 者认为,此五句实际上就变成了两个句 子,前三句是一个句子,后两句为一个 句子,前三句的主语是“ 鼎、玉、金、 珠”,后两句的主语是 “秦人 ”。在“鼎铛 玉石”、 “金块珠砾”两句中,把“铛”、 “石”、 “块”和“砾”看做动词,翻译为:鼎像铛 (一样多) ,玉像石(一样多) ,黄金像 土块(一样多) ,珍珠像碎石(一样多) 。 类似这种结构及翻译如“ 车水马龙 ”,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像流水,马像游龙。 “弃掷逦迤 ”翻译成 “被扔得到处都是 ”。这样翻译,从语法 的角度上更合理一些。再看人教版中 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第 121、122 页翻译:宝鼎被看做铁锅,美 玉被看做石头,黄金被看做土块,珍珠 被看做石子。此种翻译的语法解读,与 上述相同。笔者认为的翻译如鼎像铛 (一样多)等,从文意上讲是夸张其珍 宝多而已,强调的是“ 多”,并不是谁要 把这些珍宝当做不值钱的东西。形容珍 宝多,秦人才会不珍惜,后文写到建造 阿房宫的耗费之巨,通过“多” 之比较来 完成的,如“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 农夫”等。都强调 “多”,前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