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_第1页
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_第2页
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_第3页
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_第4页
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电视收视调查的“大数据”转向 随着“ 大数据” 概念被引入电视业, 传统的收视调查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 激荡和嬗变。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从技术层面改变了收集、存储和处理数 据的方式,而“ 统计学的一个目的就是 用尽可能少的数据来证实尽可能重大的 发现”。如果将传统统计学的小规模 样本称为“小数据 ”,收视率就是 “小数 据”时代电视受众研究的产物。仅从研 究数据的规模来看, “大数据 ”宣告了一 个时代的过去,可以预见以收视率为重 要指标的电视收视调查将面临“惊险的 一转”。 中国论文网 /7/view-12768844.htm 传统收视率调查存在的问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1.样本数量少,难以控制抽样误 差。以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 (CSM)的抽样为例,全国 652 个城市 共 49,725 个收视率样本户,平均每个 城市约 76 个样本户,只有北京、上海 等少数城市的样本户达到 500 个。根据 统计学理论,抽样方法相同,样本规模 越小,抽样误差越大。对于人口在百万、 千万以上的城市来说,如此少的样本量 是否足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收视率,一直 受到业界人士的质疑。 2.调查技术落后,无法适应媒介 细分的测量需求。媒介的细分意味着受 众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媒介中具有更 多的选择,电视观众的收视行为显得更 为复杂和多变。媒介受众的规模与测量 的难度成反比,因而电视的频道和节目 越多,对单个频道或节目的测量数据可 靠性越差;对于日记法这种需要观众记 忆和繁琐操作的测量方法,其数据的完 整性和有效性必然随着观众兴趣内容选 择性的增多而降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3.数据安全性低,样本“污染” 难 避免。传统收视率调查样本户是相对固 定的,样本的隐蔽性差,且日记法、测 量仪法等数据获取方式受众参与性强, 使一些电视台得以通过“ 收买 ”样本,进 行收视率数据造假。据测算,在一些城 市,只要有一户样本提交全家全天看某 特定卫视的数据,该卫视的数据就能一 下子上升到 0.3 至 0.5 左右,几乎翻一 倍。 收视调查方式的转向 舍恩伯格提出“ 大数据 ”时代的思 维变革:“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样 本”,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 “不是 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大数据”提 供了弥补以上传统收视调查缺陷的思路, 影响收视调查方式的转向: 1.“大数据 ”为测量全部受众收视 行为提供了可能。 “大数据 ”开启的是全 数据模式(即“ 样本=总体” ) ,不再依赖 以统计学为理论基础的随机抽样,而是 实现对全体观众的收视测量。落实到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术层面,基于双向多业务数字电视的回 路数据测量技术将被广泛采用。所谓回 路数据测量技术,是指将用户的终端机 顶盒变成可寻址的设备,通过 HFC 或 IP 网络回传方式进行海量样本的数据测 量。该方法与日记法和测量仪法在实现 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收视调 查方法必然被新的测量技术所取代。 2.“大数据 ”为分析受众非线性、 互动收视行为提供渠道。 “大数据” 作为 一种跨平台的技术手段,不仅适应于对 有线电视点播、回放等视频业务的测量, 还能精确测量基于数字电视的互动业务 (如娱乐、社交、商务等业务) ,并能 捕获多种收视状态和行为,如频道服务、 待机、启动等;调查数据不仅可以来源 于终端的机顶盒,也可以来自网络视频 的点击率、浏览量,甚至是基于文本分 析的好评率、差评率等非结构化的数据。 在市场化的电视行业,准确掌握“消费 者在看什么” 能够使广告商和广告主通 过制定精准营销的方案,实现经济效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的最大化。 3.“大数据 ”为收视调查数据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保障。 “大数据” 实现对全体样本的测量,每一户电视家 庭乃至收视个体都是测量对象, “收买” 样本的行为几乎不可能造成“收视率的 异动”。相比传统收视率调查,回路数 据测量技术采取全自动、全封闭的数据 采集、传输和处理方式,样本的隐匿性 和抗干扰性得以加强;同时,收视数据 的收集无需用户参与记忆或安装监测设 备,受众常态下的消费行为更具有相对 稳定的规律性,收视率数据的商业价值 和科研价值进一步提升。 收视调查市场的转向 西方发达国家的收视率调查业经 历了一个从分散到垄断再到多元的发展 脉络。笔者认为,以“ 大数据 ”为契机, 我国收视调查市场也将引进新的“游戏 规则”,原有垄断市场迎来新一轮变局, 可称为“多元转向 ”。在我国,自 2009 年 AGB 尼尔森退出后,央视-索福瑞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直“独占”国内收视率市场。但近几年来 面对数字化技术渗透的电视业,央视- 索福瑞所依赖的小规模样本抽样以及技 术落后的日记卡和测量仪法仍带有浓重 的“模拟”色彩,收视调查创新动力不足。 而一些新的竞争者携带着雄厚的资金、 先进的技术和人才,试图以数字电视收 视率为切入点,强势进驻收视调查市场: 2009 年,媒介研究公司上海泓安 (VAV)创立,提出海量样本与固定样 本相结合的收视率调查概念;2010 年底, 尼尔森“卷土重来 ”,与中传网联合资成 立尼尔森网联,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海量 样本收视率监测的概念并实现了回路数 据测量。这些新的媒介研究公司正高举 “大数据”的旗帜“另辟蹊径”,企图重新 切割中国收视率调查这块“蛋糕” 。 “大数据 ”还将“倒逼”我国电视相 关领域行业间的业务转向。一些与电视 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将倚仗资金、硬件 设备、软件技术等优势试水该领域,如 电视机、机顶盒、手机运营商,或是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电新媒体、互联网及通信网络服务提供 商等。这些公司机构将以成立媒介研究 部门或合资、并购等方式,积极进行收 视率调查的市场开辟和业务拓展。 收视调查导向的转向 “大数据 ”语境下收视调查导向的 转向之一是把受众极端市场化。从社会 学批判角度看,收视率这种“以量化为 特点的认知方式来统率电视节目的主观 评价”的方法在效度上是十分可疑的。 定量的实证方法一定程度上暗合了电视 产业的商业逻辑, “对报刊和广播的收听 (视)率和影响范围进行的研究,加强 了读者和受众是一种群众性消费市场的 看法”。“大数据”时代的收视调查, 将量化研究的工具性推向了极致,其结 果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 有偏见的理性 看法”(把受众视作一个群众性市场) 。在大数据“ 是相关关系,不是因果 关系”思维的引导下,受众测量抹平了 个体的人的差异性,只在乎他们的收视 行为、消费能力和心理,而不在乎其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为多向度的人行为背后的“为什么” 。 收视调查导向的另一个转向是: 电视文化转向网络文化,这是跨媒介受 众研究的必然产物。如果说模拟电视时 代的收视率导向造成电视文化出现低俗 化、娱乐化的倾向,那么“大数据” 时代 的收视调查导向很可能将电视文化引向 与网络文化“ 交杂” 。因为,网络空间自 由开放的氛围、匿名性等因素,驱使媒 介用户的消费行为和言论更加“肆无忌 惮”,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多元价值 观、非主流的文化元素都可能作为大颗 粒度的数据被挖掘采样,和其他收视数 据一起构成新的收视指标,进而影响电 视或视频节目的内容生产。因此, “大数 据”框架下新的电视收视评价体系并不 是相关收视率指标的简单相加,包括指 标变量间的加权,以及节目的社会文化 影响在内的一切因素都应该被充分考虑 到。 注释: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格 肯尼斯库克耶著,盛杨燕 周涛译: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想的大 变革M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 版,第 29 页 曹玲娟 刘阳:个别卫视“ 收 买”样本客户 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 ,人民网, http://GB/1202084 4.html,2010 年 7 月 1 日 谷征 徐展:国外收视率调 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