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体( 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 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 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 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 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 、因 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 似乎”与“确凿” 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似乎” 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 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 表示完全肯定的。 2、 在“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 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 也不必说 ”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 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 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 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 伏” 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 ”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所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覆盆子的形状。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7、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表现“ 我”幼年时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后文的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封 建教育束缚、阻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8、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赋予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妙趣横生 9、文中用了“ 不必说”,“也不必说” 的句式,其目的是 用这样的句式可先作概括的介绍,然后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景物。 (二) 1.课文详写了捕鸟的 时间 、 地点 、 工具 、 条件 、 方法 、收获 。 2.写出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扫、支、撒、系、牵、拉。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捕鸟的过程和方法。 3课文记叙“ 冬日雪地捕鸟”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 理,突出了中心。 4课文第 9 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 ; 排比、拟人;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表达了对家人的埋怨,对百草园的眷恋,对去书塾的不 情愿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复习重点 1、 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城南旧事 、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 A、- 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动情节发展,对主线 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 A、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B、六 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 ”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 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 ”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 “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 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对子女的关怀、鼓励; 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重点背诵: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凋谢,另一方面指生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至少一个) “快回家去 为什么呀?”“ 旁边的夹竹桃很不像样。” 3 “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从课文中摘抄语句) “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 “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 花落” 但“果熟” ,我的成长,我在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花,表面严厉实际上充满爱心,很重感情。 第七课 最后一课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起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起到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对比。、前呼后应。、以小见大。、烘托手法。 重点背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 人物: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小弗朗士出是一个怎么样的儿童? 由贪玩不爱学习但能管住自己慢慢开始热爱法语,热爱祖国,民族自尊心不断升华憎恨敌人的一个在不断 成长的儿童形象。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热爱学生,热爱祖国,道德高尚的老师。 2.情节:本文 “宣布下课”属于小说的哪个情节? 高潮结局 3.环境: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1.韩麦尔今天为什么穿戴的和平常不一样? 纪念最后一课,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镇上的人的表现为什么又和平常不一样? 感谢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 24-29 段 1课文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 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忽然”表明了什么? “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增强了悲 怆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 起。 4韩麦尔先生“ 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 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5. 韩麦尔先生“ 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表现出了他对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5文中“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6、24-29 段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表达了韩麦尔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7、选文中哪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8、 亡了国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对红体 字的理解?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监狱指普鲁士兵的控制,钥匙是祖国的语言,母语可以让人萌发爱国之情, 可以使人民团结起来抵御,结束外国的统治、侵略。 9、 最后一段写出了韩先生怎样的心情? 无奈,悲痛,伤心等。 10、 如何理解“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比喻的修辞方法,本体:字帖;喻体:小国旗。经老师的影响唤醒了学生爱国主义真情。 11、如何理解“ 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咕咕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 歌吧!” 表现了对普鲁士士兵不让学法语这种控制手段的蔑视,以及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憎恨,对祖国语言的 热爱。 第十一课 邓稼先 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 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 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 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 、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重点背诵: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 “纯”字,你认为 “纯” 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 “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4、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5、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 、叙事线索 说和做。 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 、夹叙夹议。 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重点背诵: 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只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 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 ”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 ”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的方法,也还是仅 仅走出了一步。 3、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因它打开光明之路”中的“ 它”指深夜灯火,这句的意思是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闻一多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已在表现闻先生的深夜从事文学研究室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 4、 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 “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闻一多从事文学研究非常深入,用心极专极深,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他分心。 二、5 、解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 之” 指代 古代典籍。 6、你知道“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7、 “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态度? 8、结合全文看、 9 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总结上文,、9 开启下文。两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9、 “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 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他是青年的领导人,他要先宣传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埋头苦 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 18 段,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1、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成果有哪些?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 1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又有做了哪些事,这又体现出了他怎样的特点?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游行示威;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1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他是一个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伟人。 第十六课 社戏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 1014 段、第 22、23 段、第 40 段。 6.中心。 重点背诵: 一、1. 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 2.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 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瘦瘠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 来写山? 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 4.课文第 22 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 景物描写,表达了我的留恋之情。 5.课文第 23 段“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船行的快,侧面描写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高。 6.“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 能否改成“游”好不好,为 什么? 比喻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不能改,“蹿”更能表现船行之快。 二、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 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我” 急 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 我” 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一句中的“点”、“ 磕”用得好在哪里? “点”“ 磕” 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 “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 我”的什么感受? 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急于看戏的心情。 4、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 许是渔火。” 句中的“似乎” 和“也许 ”“料想” 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我” 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 情。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复习重点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 、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 、语句铿锵,有气势。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表 现出“ 安塞腰鼓” 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重点背诵: 一、1 、课文描写了安塞腰鼓的哪些方面,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 场面、舞姿、后生;表现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作者写安塞腰鼓主要是为了赞颂些什么?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歌颂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歌颂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 地。 二、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 茂腾腾” 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 ”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4、骤雨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5、如何理解“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的含 义,“ 挣脱 ”“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含义:写出了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不能调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 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复习重点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 伟大的悲剧”。 重点背诵: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 指代什么?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一句中“这一事业” 指代什么? “这” 指“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这一事业”指“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 文中“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3.文中“癫狂”“ 夺眶而出”“ 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 观点?为什么? 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 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 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 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 接受 ”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 界? 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第二十二课 在沙漠中心 复习重点 1.“我” 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干渴 2.“我” 采用了哪些应对困难的办法? 喝纯乙醚喝 90 度的酒精在沙漠中挖一个坑将自己埋住试图用布获得一点点露水。 3.文中“我 ”的情绪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情绪变化的句子。 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句子略) 4.文章第 2 段哪句是环境描写,说说作用。 (环境描写句子略)渲染环境的恶劣。 5.文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略 第二十六课 猫 复习重点 1. 作者写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只猫,他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第一只猫:从自身形态喝逗着玩时的形态表现出了它的可爱。 第二只猫:从性情和本领两方面写出了它的有趣和活泼。 第三只猫:从形态和性情两方面写出了它的可厌和懒惰。 2. 周家丫头代表哪一类人,家人对此持什么态度? 她代表那些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家人责怪她。 3. 不知名的夺小猫的人代表哪一类人?对此“ 我”持什么态度?说明什么? 代表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怅然、愤恨的诅骂他们。说明作者对哪种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 利行为的谴责和鞭挞。 4. 对第三只猫的结局“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难过、痛苦、内疚、自责、懊悔。 5. 文章结尾的三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 6. 为什么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我”冤苦了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7. 最后一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自己伤害了无辜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8. 读完本文之后你的感受和启示是什么? 9. 略 第二十七课斑羚飞渡 复习重点 1.文体(小说)。 2.品味详细描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的有关动词。 3.斑羚飞渡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工程咨询合同
- 焚烧课程设计总结
- 水利课程设计实训
- 海上采油课程设计
- 塔吊劳务承包合同范本版3篇
- 合同制工人招聘合同范本3篇
- 洗瓶机课程设计评价
- 水污染管道课程设计
- 煤矿隔爆课程设计
- 煤油课程设计图纸
-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竞赛100题带答案(完整版)
- 文史哲与艺术中的数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吉林师范大学
- (正式版)JTT 1499-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
-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课件) 八年级地理 (湘教版)
- 信息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工业大学
- 电大财务大数据分析编程作业3
-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环境有害物质培训考核试题+答案
- 小班新生家长会活动方案及流程
- 普通逻辑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