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高校团委书记辩暑期下乡实践_第1页
思考~高校团委书记辩暑期下乡实践_第2页
思考~高校团委书记辩暑期下乡实践_第3页
思考~高校团委书记辩暑期下乡实践_第4页
思考~高校团委书记辩暑期下乡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团委书记:暑期社会实践咋成了 “敲章+拍照“ 2010 年 09 月 06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到工厂转一转就成了“ 经济调查”,摆张桌子、发发宣传单叫“ 法律援助” 暑期社会实践咋成了“敲章+拍照” 创新形式让多数学生受益 华南农业大学团委书记 邱亚洪 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即组建重点团队和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虽然效果 好,但是覆盖的学生面小,变成团学干部的“专利” 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引导大学生在 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更加及时、充分、顺利地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学校把社会实践活动纳 入整体的教育计划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正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面对新形势,大学生社会 实践还存在认识偏差、机制不完善、参与面不够广泛等薄弱环节,成为制约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的瓶颈。 由于受人力、财力的限制,多数高校在实践中普遍采用点面结合的活动方式(即组建重点团队与学生 自主实践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进行的社会实践虽然效果较好,影响较大,但能够参与的人数较少。就 如何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谈谈个人观点。 高校要整合社会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形成活动品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有效认同和支持是社会实 践得以深入持久开展的基础和保障。高校作为活动的组织单位,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实践项目 和领域,按照“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注重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打造品牌,使学生在贡 献中受到教育。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通过与广东省农业厅 联合组织大学生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每年假期组织 6000 多名农科专业回乡大学生,以自己家乡为 对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提出一条科技支农建议、介绍一项农业实用技术、赠送一个新品种、扶助一 户农家),直接深入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中间,面对面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校还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联合组织“农科信息直通车” 活动,针对农业小规模经营为主、农民知识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每年寒暑假 期间,学生参与建设和维护 2000 多个“ 农科信息直通车”网站。 创新活动形式,构建长效机制。一是组织形式要由点面结合提升到点、线、面相结合:点上组建重点 团队,抓好团队的培训、指导工作;线上提出参考主题,由团支部、党支部、学生社团或学生个人自由组 队;面上以学生个体自主参与社会实践。二是实行项目化管理,把活动提升为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 项目中去,在本专业或非本专业的项目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三是要分类指导,按照“三个层次” 开展:第一 层次是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在与社会接触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第二层次是组织二、三年 级学生参与科技宣传、农技宣传等活动,在为社会服务中长才干;第三个层次是组织高年级学生(硕士生、 博士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科技推广、农技培训等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 2010 年 09 月 06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期待暑期实践走过“青春期” 华东政法大学团委副书记 陈赛金 除了社会化筹集资金外,还要通过开销最小化解决经费问题。前几年兴起的“换房旅行” 提供了很好的 思路,不同城市的高校可资源共享,为对方实践提供寝室等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源于上世纪 80 年代,发展到今天已有近 30 年的历史,它对推行素质教育、 增长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社会实践活动也出现了部分“不和谐” 因素,形式主 义有些蔓延,社会实践变成了“敲章”加“ 拍照”,变成了团学干部“公费旅游”的“ 凝聚力工程”。到工厂转一 转就成了“某地经济调查” ,不远千里到外省农村上两天课叫“ 扶贫支教” ,摆两张桌子、发几张宣传单叫 “法律援助”,唱两首流行歌曲叫“文艺下乡”,走走鼓浪屿叫“感受改革开放成果”,喝喝“ 王老吉”叫“ 岭南文 化研究”,虽然这不是社会实践的主流现象,但从整体上看,社会实践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经 费筹集、课题选择、指导师资等方面仍有待完善。笔者仅就经费筹集、课题选择两方面作阐述。 要通过社会化渠道筹集实践经费。各高校的社会实践经费主要由学校拨款支出,人均 20 元左右,部 分高校更少,在高校经费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组建更多团队,让更多学生受益,唯有借助社会力量,否 则社会实践就算再是“巧妇” 也难为“ 无米之炊”。一是联合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更有针对性和 时效性,同时团队解决了经费问题,企业获得良好口碑,达到双赢。二是联合政府、事业单位、科研机构, 这些单位有课题、有经费、无精力,而大学生有精力、有知识、无经费,两者有效互补。除了社会化筹集 资金外,还要通过开销最小化来解决经费问题,交通和住宿费用是实践队伍的主要开销,可鼓励学生在家 乡及周边社会实践,如果人数不够,可以跨校组队社会实践,而各地兴起的大学城,为跨校组队提供了更 多可能。前几年兴起的“换房旅行”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不同城市的高校团组织可加强联系,资源共享, 为对方高校实践提供学生寝室。对团组织来说,还要加强项目审核和监督,减少“旅游观光团” 的数量。 要结合专业、就业制定实践课题。20 世纪 90 年代前,大学生对国情不了解,对社会现象认识肤浅, 所以当时的社会实践课题主要为感知国情类,如参观革命圣地、走访英雄人物等;90 年代末,医改、房 改、国企改革等社会变革,产生诸多社会矛盾,这时期的社会实践课题集中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矛盾和弱 势群体的关注,较好地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到了今天,不少毕业生求职时盲目无头绪,如何帮助 他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这一过程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该时期的社会实践课题应该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就业,了解行业的岗位需求。 此外,暑期社会实践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尝试完善,比如改变“媒体信仰” 的评价机制,改变基地建设 “重建立、轻建设” 的倾向等。相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完善,暑期社会实践一定会走过它的“青春期” , 迎来“三十而立”。 2010 年 09 月 06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与学生兴趣切合度不高是难题 北京交通大学团委书记 韩继华 每年各省级团组织确立本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高校团委根据省级团委的主题确立本校的主题, 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即活动主题与学生兴趣切合度不高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已经逐渐成为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效 载体。但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际效果。 第一,部分活动流于形式,脱离实际。每年各省级团组织确立本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高校团 委根据省级团委的主题确立本校的主题,指导院系团委和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 即活动主题与学生兴趣切合度不高。有的以社会实践之名去风景区游玩;有的重策划而轻实施,无法落实 预先的策划,只好到相关单位开一张实践证明,以应付检查;有的参观访问都是当地提前安排妥当,无法 让大学生真正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社情。 第二,参与面相对狭窄,内容形式单一。一方面,由于经费等问题,社会实践的参与者主要是各级学 生干部,普通学生较难有机会参加到统一组织、有经费支持的实践团队。另一方面,在社会单位重视不够, 学校相关部门支持不足的情况下,从学校到学生都处于社会实践的被动地位,为实践而实践。学校和学生 往往缺乏选择实践形式和内容的余地,不能将自己的意愿与社会实践挂钩,因此活动形式过于传统单一, 仍然停留在参观、访谈、调查、支教、座谈会、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上,不能真正满足大学生能力 提高的需要。 第三,与专业教学脱节,无法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实现与地方的优势互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但是有的学校过分强调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未能将“ 纸上知识”与“ 实际 践行”结合,使社会实践与专业教学脱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探索与改革中解决上述问题。 其一,加强社会实践形式的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内容和 形式。除了传统的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外,学生应该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类似科技咨询、法律咨询、技术 服务与推广、专业实习、课题研究等形式的实践,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其二,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机制。长期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团组织为主导来实 施开展的,高校相关部门特别是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把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中进行统一管理,齐抓 共管。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就已经制定学生社会实践学分制实施方案,把社会实践作为一、二年级本科 生的必修科目,即学生参加 32 学时的社会实践并达到考核要求,可在教学管理部门兑换 2 学分。同时, 建议人事部门给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计算工作量,作为教师晋职晋级的评估内容,提高指导教师的热情。 2010 年 09 月 06 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应定位于群众急需、学生可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团委书记 殷敬伟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往往只是交一篇实践报告,这种评价方式使得有些学生没有实践,只是 从网上借鉴其他好报告而受到嘉奖,扭曲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教育形式。 但是,现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等问题制约着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促 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的作用。我想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流于表面、缺乏深度这个方面深 入地谈谈。 首先,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每当假期来临,有的学校相关部门 就只是印个通知、发个号召,没有相关的实践指导、保障措施和评价体系,致使许多学生看着通知不知所 措。在实践活动保障方面,没有提供足够的经费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的处理办 法,致使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切实地展开,流于虚名。 其次,当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把追求媒体报道作为 了重要任务,到某一实践地点的第一任务是拉开旗子、拍照片,实践活动只是做做样子,走走秀。 再其次,在考核和总结实践项目成果时,只是走过场,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或者即使建立 了评价标准与体系,却没有有力的保障措施保障评价体系的实施。当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方式往 往是交一篇实践报告或相关材料,根据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使得很多大 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却因从网上借鉴了好的报告而受到嘉奖,扭曲了社会实践的初衷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方向,创新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和载体。按照“按需设项,据 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特点,开展群众急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服务活动,增 强实践服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应根据不 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安排。 第二,积极与社会各部门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全 体学生的共同需求,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分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高校在社会实践活动 中,争取企业、社会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合作, 争取社会合作和资金支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寻求长期的合作。 第三,建立活动评价机制和长效机制。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机制。对社会实践 时间、服务对象、社会反响等方面的内容加以量化、明确,制定出操作性强,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方案。 同时采取措施激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报2010 年 9 月 6 日第 6 版 怎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才是有效的? 2010 年 08 月 19 日 作者:张志滨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 一名持续 4 年关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抱怨说,社会实践活动多是大同小异的活动,根 本找不到实践的意义。一些媒体也批评认为,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组织者只是为了获奖,学生只是为了 一纸没有什么含金量的鉴定,功利性越来越强,很多活动只是走过场。 且不论这些抱怨和批评是否正确或偏颇,对于已经开展了 20 多年的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来说, 如何让活动更有效,更能体现服务社会和锻炼学生的双重价值,一直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重大命题。 福建几所高校的学生们,用他们今年暑期的亲身实践和感悟,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不要“被安排” ,愿意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吃苦 “都说社会实践太虚,其实并非如此。”福建师范大学学生邱文梅发现,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批评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的功利性,对此她并不赞成。 入学后将升入大三的邱文梅,曾多次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就是吃好、喝好、玩好,给 你们学生干部放松的机会。”对于一些同学这既羡慕又嫉妒的话,邱文梅听得并不少。对于这些未参加过 社会实践活动却把社会实践活动一棒子打死的同学,邱文梅感到很无奈,“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这些 同学并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参加了实践活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 在现实中,有些院校为了照顾学生,甚至会把活动的每个细节都安排得非常“完美” 。福建工程学院大 三学生林燕红非常反感这种“被安排”的社会实践,“ 学生变成了棋子,让你干吗就干吗,失去独立的思考 和选择。” “不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主要在于很多院校不够相信实践中的学生。” 在去年参加家电义务维修活 动的小黄看来,有很多老师不太相信现在的学生能够吃苦耐劳,更不相信学生可能存在的潜力,“一周左 右的实践时间,可能不会出太好的成果。” “7 天跑了半个福建省,出了一份水资源的调查报告。”林燕红在大学的最后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想 亲自检测每一段水的质量,“借以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生活在农村的林燕红,时刻记得父亲从小就告诉她 的话,“学生就要敢吃苦,会吃苦!” 不要带队老师,不要租用车子,也拒绝了老师提前与地方认识的人“通气” ,走在实践路上的林燕红认 为凭借学校社会实践的名义,便可以如愿以偿地进行各种环保调查。但在实际进行中,实践团队被有关部 门敷衍了事却是常有的事。她和队友们从三明到南平一路往东,在想要参观工厂时,因为缺少领队老师, 工厂门口的保安就是不让他们进厂。“真想翻墙溜进去。”同行的男队友急得不行,“担心翻墙溜进去被抓 住有损学校形象,只能忍口气换地方。”林燕红说。 “多敲几个工厂的门,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虽然这一路吃尽了苦,但林燕红他们还是决定从原 计划的每天跑 1 个乡镇增加到 3 个。面对随之而来的经费问题,林燕红与大伙儿达成共识:想尽一切办 法省钱。 “手头上 3000 元的费用,光车费就用了绝大部分。”每天早晨 6 点,林燕红和伙伴们们准时出发,在 地图上顺着已打叉的红色箭头,跑接下来的 3 个乡镇,“乡镇间班车费用 5 元到 8 元不等。”他们学会了 从村民口中打听路程,再步行两个小时到乡里。当时正是 30 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每个人的包里都要备 好几瓶霍香正气水。为省下住宿费,实践队里的四个男生就横躺着挤在一张床上,“两个男生用椅子垫着 脚,另外的就用旅行包堆起来垫。” 每天的财务汇总表上记载,林燕红和队友们 6 个人每天的正餐消费不到 20 元,其中连续 3 天的食品 是拌面和拉面。直到第四天奔到南平,他们到小炒店里吃了顿 50 多元的“大餐” ,“算是改善伙食”。他们 每天出门的第一件事,是用空矿泉水瓶装好水。在离开三明那天,队友们终于“狠下心” 买了一个西瓜,“3 天来第一次吃上水果”。 “这些不算什么,其他的实践队也很辛苦。”跟随福建师范大学参加玉树支教实践活动的好友黎花告诉 林燕红,他们只能在草原上搭帐篷,轮流看学校。“暑期天气太热,很多都要实地考察,要走非常多的路。 ”跟随社会实践队伍一路奔波,林燕红看到更多的是同学们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付出的努力。 让林燕红颇有成就感的,不仅是一份水资源调查报告,更是一周来他们接触到的真实乡镇生活。在林 燕红发问卷时,一位老人拉着她聊三明的发展变化,从儿媳妇用水习惯的改变,到在大街小巷开展垃圾分 类处理,一直聊了一个多小时。林燕红从老人上下挥舞的手中,找到了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看准了方向给学生们压担子,相信他们能行 “社会实践最好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林燕红连续三年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她看来,“一些 院校喜欢追着搞一些时髦的活动,并没有考虑实际意义。” 大一时,林燕红参加的是红色文化调研活动,“看看遗址、纪念馆,什么都不懂,就是走过场。 ”第二 年她参加的是农业旅游的调研,“到景区走走看看,采访附近的居民,发发问卷,还算有点收获。 ”林燕红 认为,很多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过是大学生离开校园到外面一趟,走马观花。这样的活动对蜗居在校内 的一些学生来说,勉强算是开阔眼界,也可以认识一些朋友,“但对于专业能力来说,没起什么作用。 ” 福建工程学院学生林李静对比前两次参加的实践活动,认为“争先锋” 、“献青春” 等主题宣传的活动, 并没能实现自己的预期,“简单的活动加上精美的包装,真正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的内容不多。 ”已经是大 三的她,为了给大学生社会实践画上圆满的句号,在这个暑期参加社会实践前就下定决心,“要发挥专业 优势,更重要的是做出实在的成绩。” 林李静所在的团队在宁德屏南的贵溪村和孔源村两地开展实践活动。当他们从县建设局拿到村庄现状 图时,发现“两个村庄地图都是 1984 年绘制的,整整 26 年没有更新,很多位置其实已经发生变化。”林 李静和 12 名队友在 6 天时间里,走遍了两个村庄近 900 户人家,为当地提供了一份崭新的图纸。 绘制地图只是林李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小插曲。由于两个村庄面临拆迁,更需要林李静和队友做的 是为村民设计安置房。“设计的费用一般少则上千,多则几十万元。 ”给经费不多的乡村提供既美观又实惠 的设计,林李静觉得确实不易,一些民居因缺乏科学规划设计存在坍塌、火灾等安全隐患,“有些房屋之 间相距不到 10 厘米,万一着火非常危险。” “5 天内要设计出科学实用的设计图纸多有不易。”林李静回忆,考察完地形后,突然下起了大雨,住 在当地中学的队员从宿舍搬到了教室,“乡下的夜晚很冷,而且被单很薄。 ”为了及时交出优秀的设计图, 期末备考已经睡眠不足的他们,又熬了 3 个通宵。 被誉为“13 个战斗机 ”的这支社会实践队伍,在第六天准时绘制出 6 套方案。包括贵溪村和孔源村的 现状总图、详细规划图和近期规划图、用地布局图等,以及两个村庄改造房、安置房和村委会办公楼设计。 “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林李静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上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总结的,希望 更多的老师能相信我们,我们能行。”(实习生 张志滨) 湖南科大学生:大学生暑期实践流于形式了吗? 2010 年 07 月 28 日 作者:谢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社区 在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 1997 年始至今年,开展了已有 13 个年头,近年来,很多人都 在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已然变味,称实践仅一形式而已,只想着如何宣传,实践的意义早已索然。 我是一名湖南科大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今年是第二次参加三下乡了,经过一些反思,我认为,大学 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否仅是一种形式,是否有其最初的意义,关键取决于主题的适合度、学校的支持力度以 及大学生的实践强度与深度。 主题,是一个活动的灵魂。对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窃以为,主题应该要高度集中,需要有现实的 社会意义与对大学生见识和能力的提高的积极作用。其实在如今,每个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都是紧 紧围绕着“科技,文化,卫生” 三方面来展开活动的,因此,对于主题,是无可厚非的。 学校的支持力度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得以有意义的保障。大学生毕竟是生长在校园,自然就很难完全自 主的得到实践的全面条件。我了解过一些学校和学院的“三下乡”的情况,确实也存在一些走形式的现象, 例如送文化下乡仅仅弄一场文艺汇演,持续时间只一天甚至半天,就又从社会回到了学校,实践活动也就 结束了,时间如此的短暂,怎么去充分的实践,质量根本就不可能有保障,而有些甚至不曾离校,但也说 是“ 下乡”了。我想,学校老师不够重视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要是学校有着专门的指导老师,严格规定用 心指导,我想学生也就很难在一开始便如此的懈怠于实践了。学校重视足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 践氛围的走向。 实践是否能产生相应的效果,能否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