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_第1页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_第2页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_第3页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_第4页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大别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 安 徽 省 境 内 大 别 山 片 区 跨 大 别 山 区 和 皖 北 西 部 地 区 , 包 括 金 寨 、 寿 县 、 霍 邱 、 太 湖 、 宿 松 、 潜 山 、 岳 西 、 望 江 、 利 辛 、 临 泉 、 阜 南 、 颍 上 、 霍 山 、 舒 城 、 裕 安 、 金 安 和 桐 城 , 共 14 县 1 市 2 区 , 其 中 金 寨 等 12 县 属 于 国 家 级 连 片 贫 困 地 区 。 片 区 集 山 区 、 库 区 、 革 命 老 区 、 贫 困 地 区 和 沿 淮 行 蓄 洪 区 于 一 体 , 国 土 总 面 积 约 3.7 万 平 方 公 里 , 占 全 省 26.7%; 总 人 口 1792 万 人 , 占 全 省 26.3%, 其 中 乡 村 人 口 1614 万 人 , 占 全 省 29.9%。 片 区 具 有 较 为 独 特 的 地 形 地 貌 和 物 产 资 源 特 征 , 更 具 有 无 法 替 代 的 生 态 功 能 、 特 殊 的 经 济 功 能 以 及 不 可 忽 视 的 社 会 功 能 , 其 县 域 经 济 的 持 续 发 展 , 对 促 进 我 省 协 调 发 展 、 乃 至 促 进 中 部 崛 起 都 具 有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 。 一、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评价 多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 举全省之力,实施系统、全面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持 力度。新世纪前十年,共向片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 31.5 亿元, 占全省专项扶贫资金 50%以上。2011 年,出台促进大别山革命 老区又好又快发展 20 条意见,统筹推进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 坚。与过去相比,大别山片区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 1、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1 年片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819.6 亿元,是 2001 年的 2.8 倍,十年来年均增长 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 86.8 亿元,是 2001 年的 4.3 倍,年均增长 15.7 %。当年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数达 1655 家、工业增加值达到 698.8 亿元,分别占全 省县域的 24%和 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48 亿元,占全省 县域的 19.3%。 2、民生不断改善,扶贫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随 着 经 济 的 较 快 发 展 ,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也 明 显 增 长 , 大 批 农 民 脱 离 了 贫 困 。 2011 年 片 区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5159 元 , 与 2001 年 相 比 , 年 均 增 长 12.7%, 高 于 全 省 11.9%的 平 均 增 幅 。 到 2010 年 末 , 片 区 农 村 贫 困 人 口 92 万 人 , 贫 困 发 生 率 降 至 不 足 6%。 同 时 , 片 区 科 教 文 卫 等 社 会 事 业 不 断 进 步 。 据 测 算 , 片 区 适 龄 儿 童 入 学 率 达 到 98.7%, 高 中 毛 入 学 率 为 75%; 98%的 自 然 村 通 电 , 86.2%的 自 然 村 能 接 收 电 视 节 目 ; 所 有 乡 镇 都 设 立 了 卫 生 院 , 96%的 行 政 村 建 立 了 村 级 卫 生 室 , 新 型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参 合 率 达 到 87.3%。 3、农业产业化和特色经济渐成规模。 十年来,片区主要经济作物和特色产品中的茶叶、药材、 蚕茧产量由 2001 年的 0.98 万吨、6.72 万吨、0.94 万吨,增加 到 2011 年的 2.47 万吨、8.26 万吨和 1.34 万吨,分别增长了 1.5 倍、23%和 43%,且质量大有提高,名优茶占干茶总产量的 50%- 60%。一批茶叶、中药材、油茶、丝绸、竹木和板材等加工企业 得到扶持发展,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农业产业化的发 展。 4、区域内基础设施显著改观。 十年间先后开工建设合九、合武、阜六铁路和合武、合六 叶、六潜、合淮阜等多条高速公路,初步构筑了大别山区联接 武汉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便捷通道。2011 年末,片区境内公 路里程达到 2.8 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 9521 公里。农村公路 “村村通”工程投入资金 7.7 亿元,修建水泥路 3649 公里,有 效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成, 淠河、史河等重点河道加快治理,水利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片区内自来水受益村 2149 个,占全部村民委员会的 49.4%;全 部行政村通电话,其中农话用户达 127 万。 5、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省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规划建设了生态 安全保护区、地貌多样性保护区、动物保护区和水源涵养保护 区,深入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 程,全力构建淮河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1 年, 片区森林覆盖率为 36.9%,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 53%,比十年 前提高近 10 个百分点。上个世纪 80 年代山区水土流失面积占 总面积 50%的状况已彻底改变。目前大别山地区已消灭了荒山,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山区重现山青水绿。 尽管近年来我省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取得长足进步,但发 展仍相对滞后,人民群众生活仍较困难。一是经济发展总体水 平低,GDP 增幅慢于全省县域。2011 年片区人均 GDP 为 1.02 万 元,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39.6%、相当于全省县域的 67%; 十年来 GDP 年均增幅比全省县域慢 1.6 个百分点。二是工业化、 城镇化率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片区工业化率 38.4%,低于全 省县域 6.3 个百分点;城镇化率 30.1%,低于全省县域 1.5 个 百分点。缺乏支撑性强的大产业、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更为滞后。三是居民收入水平低,农村贫困仍然面广量大。农 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 82.7%。农村低收入人口 达 384 万,贫困人口仍较集中。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教育、文化、卫生等投入不足,公共设施匮乏,基本公共服务 水平偏低。 二、片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历史的原因,片区县 域经济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产业集聚能力不强,特色经济规 模较小,未来一段时期,其发展仍然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一是人地关系紧张矛盾日益凸显。片区土地资源多样,但 耕地稀少,人均占有耕地仅 0.89 亩。尤其是大别山区的金寨、 霍山等 11 个县市区,地貌形态更加复杂,兼有中山、低山、丘 陵、岗地和山间盆谷地等诸种,山区土地利用总体呈现“七分 山场一分田, 一分水路和庄园”特征。 二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受较多约束。境内有淮河、淠河、 史河等主要河流,拥有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 口、花凉亭六大水库,总库容达 91.3 亿立方米。片区水能资源 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山区同时承担着生态屏障和涵养水源、 防洪灌溉等主要生态、社会功能,加之总体上生态环境较为脆 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片区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存 在诸多矛盾。同时片区植被丰富、物种多样,土地适宜性宽阔, 农林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带和气候的过度性,片区处在南北 物产界面上,因而缺乏独有的地带性优势物种。 三是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亟待提高。片区乡村人口占总人口 达 90%,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向二、 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相 对滞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矛盾凸显,县域经济发展仍面 临较大人才压力。 四是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仍低。内联外通的路网结构尚未全 面形成,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电力通 讯设施落后。片区内仓储、运输等基础条件较差,金融、信息、 产权和现代物流等市场体系不健全。同时受地形限制,交通设 施建设成本高,山区县城及其他镇区多建于相对封闭的河谷平 原和小盆地中,城镇范围小,城镇化程度较低,人口及产业集 聚存在现实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国家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 战略,我省大别山片区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须进一步坚持 举省体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美好乡村,走具 有大别山片区特色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道路。 (一)创新区域协作体制和机制。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 划,片区整体为限制开发区域,须强化协调机制和力度,细化 和完善区域内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保护区空间格 局和产业布局规划,形成梯度有序发展和带动片区内不同功能 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加强与合肥经济圈、武汉经济 圈、中原经济圈等周边城市和重要经济区的联系和融合。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 规模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有片区特色的优质 高效种 植 业 、 经 济 林 业 和 养 殖 业 。 完 善 农 业 技 术 支 撑 体 系 , 加 快 农 产 品 流 通 市 场 体 系 建 设 , 建 设 一 批 有 机 、 绿 色 农 产 品 生 产 基 地 、 特 色 林 果 产 业 基 地 和 生 态 养 殖 基 地 , 培 育 大 别 山 特 色 农 林 产 品 品 牌 。 (三)坚持以工业化发展为主导、城镇化发展为支撑。加 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集聚,因地制宜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物流商贸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四)继续加大财税倾斜力度,助推片区快速发展。2011 年片区地方一般预算内收入占其财政支出比重仅为 21%,县区 财政仍面临“吃饭”和“建设”两难困境,现有财力难以满足 公共服务和建设需要。国家和省须对大别山片区政策上重点倾 斜,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减免中央、省级投资项目基础设施配 套和民生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新办 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比照有关 区域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 (五)坚持文化强省战略,优先发展片区文化产业。培育 和扶持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